一年有四季,人在春夏秋冬各个阶段,身体五行因受季节影响,阴阳状况表现各不相同。所以养生也有不同的要求。今天就来说说中医四季养生中的 寒露养生和谷雨养生分别要注意什么?
一、寒露养生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中医四季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5、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二、谷雨养生
1、晨起喝杯水
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
2、少吃燥热物
春季要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包括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蒲公英等食物,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暮春时节,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3、可适当多饮茶
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曾倡议将每年谷雨节气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一般雨前茶价格比较经济实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逊色,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雨前茶。
24节气与养生之道
谷雨:春季养生,应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进行精神调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起居方面,应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同时,春季应适当食用一些能够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立夏:夏季养生,应注重心脏的养护。老年人更应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立夏之季,...
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食疗方
情绪上应保持平和,避免过度忧虑。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早起,晚上睡前泡脚,多晒太阳。穿着上注意保暖,尤其是肩颈和脚部。运动方面,可进行温和有氧运动,如长跑、滑雪、踢毽子,以微微出汗为度。饮食方面,应少食辛辣,多喝温水,多吃深绿色蔬菜、橘子、核桃等,宜喝粥。情绪宜平和,不宜大喜大悲。起居...
二十四节气对饮食养生要求有什么?
所以,冬季养生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
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
1. 立春,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暖,人体血液代谢旺盛。此时应少吃酸性食物,养生以养肝护肝为主。2. 雨水,降水增多,气温回升快,容易导致春困。应注意调养脾胃,增加运动以缓解春困。3. 惊蛰,天气回暖,雨水增多,气候变化大。应补充水分,防寒保暖以应对多变天气。4. 春分,昼夜平分,气候温暖潮湿,...
24节气养生的小方法
1. 立春:2月3-5日。立春养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宜食辛、甘、温、发散的食品,忌食酸、涩收敛之味,油腻、生冷的食物。推荐菜有韭菜炒鸡蛋、豌豆炒牛肉、木须肉等。2. 雨水:2月18-20日。雨水时节,养生要注重养护脾脏,保持肝气顺畅。宜食新鲜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
二十四节气对饮食养生要求有什么?
夏季饮食养生应防暑热和湿邪,同时注意保护体内阳气,饮食宜减苦增辛。(3) 秋天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秋天,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秋天气候由热转寒,阳气逐渐收,阴气生长。人体生理活动也相应改变,应顺应“收养”的原则,保养体内阴气。因此,秋季...
寒露的来历和风俗
因此,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时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立春 2月4日 春季的开始。此时阳气初生,养生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精神方面,戒暴怒,忌忧郁,应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立春时节正是肝气升发的时候,饮食宜减咸酸,增辛辣味,可选择芹菜、豆豉、葱、香菜、花生、鸡、猪肉、鱼、牛肉等进行配方...
1-12月怎么养生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
二十四节气养生 24节气怎么养生更健康
导语:二十四节气除了规定农时,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根据时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现在我们进城脱离了土地,但二十四节气养生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下面就来看看24节气怎么养生更健康吧! 二十四节气养生 24节气怎么养生更健康 春光正好时 立春(2月4\/5日):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 雨水(2月19\/20日):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