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我是反方:中国不该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此题目一辩该怎样陈词?

如题所述

我方观点: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不必提倡晚恋、晚婚、少生的政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未富先老的格局。
1、 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就指出,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现象正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2、老龄化问题严重
根据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的话,那么早在2000年,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
3、我国生育率已经过低
中国需要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3个以上孩子才能保持人口世代更替,社会、经济也才能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双重作用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人口转变,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2,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了生育率只有1.3左右。
4、人口过少对中国经济的坏处
1,,缺少潜在需求;2、缺乏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3、市场规模小,影响贸易活动;4、影响产业规模的扩大,增大了经济发展的限度。
5、计划生育对男女双方带来的问题
现在多数男女婚后需要抚养4位老人,生活经济压力明显增加。另外晚婚可能导致生育疾病,出现大龄产妇,未必会带来优生的效果。

如果要详细的就采用下面的吧!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主要意义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的情况,以防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环境、资源的不足的矛盾,以致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未富先老的格局。
二 提出取消计划生育的背景(立论点):
1. 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就指出,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现象正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岁到59岁)供给增长率在2004年首次出现下降,预测到2011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开始绝对减少。该课题负责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窻呼吁决策者警惕:到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可能转变成“人口负债”。2008,2009年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已经印证了上述预测。中国实行了31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滞后效应已经显露,制造业中坚力量的20岁至39岁年龄段人口减少逾五分之一。从1990年到2000年的轻工业时代,吸纳了1亿多丰富而廉价的农村劳动力。到2009年,这些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制造业工厂的工人使家电、服饰、玩具、陶瓷等45个行业的10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000年至今的重化工业时代,依靠资本和技术的大工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减弱,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起来。未来15年内,中国新增劳动力总量将急剧下降,目前低技术劳动力的供给已经达到顶峰,正面临向下的巨大拐点。而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高端劳动力供应则会快速增长。劳动力将逐步替代资本成为我国最稀缺的要素,这意味着造就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廉价劳动力无止境供给行将结束。
2.老龄化问题严重 根据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的话,那么早在2000年,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
另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7.0%高1.2个百分点。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发达国家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相比之下,200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特征。 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前后不到20年,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快速提升,那种普遍存在的"少生、少死、高寿"的现象也是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首先,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据一项研究测算,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研究认为,在未来50年中,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在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社会保障问题突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说:"农村不像城镇那样,老年人享有各种社会保障,原先集体供养老人的制度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而瓦解,农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而农村家庭养老受到他们子女本身经济实力和是否具有孝心两个方面的影响,老年人赡养纠纷和因赡养引起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农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因此出现老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后看不起病的问题。这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立。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急需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根据建设部对城市住房需求的预测,2020年将新增城市人口2.6亿,2050年将再增3.3亿。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急需研究出台。

第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相关的心理、膳食和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有大约1/3左右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忽视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老年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最终要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积累基金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基金多,积累基金就少,反之,消费基金少,积累基金就多。积累基金多意味着国家和企业可以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这对拉动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相应地就使得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退休金总额也在不断地上升,1978年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为17.3亿元,到1997年增加为2068.3亿元,19年间增长了119倍。有人预测,到2030年,这一费用将达到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到182195.2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
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目前一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在若干年后也将步入老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老年问题对家庭代际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家庭,由于子女多,加之那时候老年人寿命较短,家庭供养老年人的时间相对也较短,子女供养老人的负担相对来说也比较轻。而现代,特别是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而导致的"4-2-1"家庭格局的出现,导致一对夫妇要面对供养双方的父母和抚养一个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不仅仅限于经济上,还包括用于照料和护理老人的时间支出上。照料和护理老人需要时间,而对于劳动人口而言,时间就意味着收入的高低。久而久之,子女对尊老爱老的道德观念会产生排斥心理,厌弃老人、歧视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会增多,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加剧。而代际矛盾如果解决得不好,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 我国生育率已经过低 中国需要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3个以上孩子才能保持人口世代更替,社会、经济也才能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双重作用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人口转变,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2,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了生育率只有1.3左右。这可以从近年中小学学生锐减,学校大量关闭得到佐证。2009年高考生源也开始减少了,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19年大学年龄(19~22岁)人口将只是2009年的53%,这意味着大量高校将因为生源短缺而面临破产。
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需要达到2.1。而由于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率别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该在2.3以上。生育率如果高于更替水平,会有人口膨胀压力;如果低于更替水平,今后将出现人口减少。
中国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社会越发达,养育成本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婚龄、育龄越晚,不孕率越高,生育率也因此就越低。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双重作用下,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1979年的2.75,1990年的2.17,1995年的1.4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生育率只有1.33。
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从1980年代后期的2500万左右下降到1996年之后的1300万左右,人口结构呈倒三角形,是不稳定的人口结构。年龄结构不稳定,导致养老危机;性别结构不稳定,导致光棍危机;民族结构不稳定,可能导致民族矛盾。而美国和印度都有稳定的人口结构:美国是柱状人口结构,印度是正三角人口结构。
就是说,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生育率远远高于世代更替水平,有人口膨胀压力;但现在中国的生育率早已低于世代更替水平,意味着即将面临人口萎缩。因此,中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尽快由人口控制向人口发展转变。
4. 人口对中国经济的好处和坏处 首先,对人口过少的国家:1,缺少潜在需求。2,缺乏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3,市场规模小,影响贸易活动。4,影响产业规模的扩大,增大了经济发展的限度。
其次,对于人口过多的国家:1,人口增长吞噬经济发展成果,要使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那么所需要的资本额也要相应增大。2,在土地及资源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规模越大,人口压力九越重。工业社会前期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就得从农业中准备。而人口密度过高,人均土地和资源占有量减少,劳动力生产水平及生活水平就会降低,以及起飞所必需的资本形成也会随之降低。
人口增长过快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多不利条件:1,恶化人均占有资源量。2,增加失业。3,降低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导致熟练技能的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人口的过快增长却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及其有利的一面:1,增加投资吸引力,国民生产总值规模较小的国家,在发展初期会保持经济高速增长。2,加速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加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
我方可以从以上四点立论。

下面的这个是摘抄,上面那个是自己总结的。你适当采纳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2
其实计划生育已经变了,不是生的问题,是钱的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辩论赛我是反方:中国不该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此题目一辩该怎样陈词?
因此,我方认为,中国应该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辩论赛我是反方:中国不该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此题目一辩该怎样陈词?
我方观点: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不必提倡晚恋、晚婚、少生的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未富先老的格局。1、 ...

当今中国大陆是否应该给男性放产假急求辩论赛打法我是反方
1. 我方坚持认为,当前中国大陆社会中,男女并不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虽然有人认为男女平等已得到体现,但这种平等只是表面上的提升,并非真正的平等。2.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牢固。不少家庭即便面临政府罚款,也坚持生育第二胎,甚至第三胎,只是为了能够生出男孩。在这种环境下,女...

辩论赛:中国应不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正方)立论
其实,以此命题的辩论赛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应不应该实行计划生育”与“驾驶员应不应该无证驾驶、应不应该闯红灯”一个道理。因为这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没有“应不应该”之说,就如同法庭面对被告提出的“该法律法规是否合理”的责疑而法庭不会去理会,只审理被告的行为是不是违法或合法一样。希望我的...

你好我参与辩论赛我是反方中国不该立法惩治见死不救 请问在法律中结合实...
第二,对见死不救行为立法不可行。首先,一部法律颁布,就要有实行的对象,可是谁能判断哪种人是见死不救的人,什么情况是见死不救,对象是如此的不明确啊!再者,这样的一部法律要怎么实施,法律是讲究证据的,你用什么来判断那些路人是见死不救,具体到惩处,要怎样惩处,才是法律的公正严明,...

如何做辩论赛的立论陈词??以及该问些什么问题才能让对方无言以对!辨题...
②这种情况由于实行计划生育而得以避免。可以说,计划生育为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赢得了希望和时间。 2、问:国人为控制人口付出了多大代价? 答:控制人口要有代价意识。最大代价之一是群众的生育需求未能充分满足。本来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比较合理,城镇许多夫妇希望生育两个孩子,实属人之常情。但中国人口太多,不得不在...

辩论赛反方一辩陈词的常用格式
辩论赛反方一辩陈词的常用格式 反方比正方后陈词,在听过对方的陈词之后就应当做出反驳,这种反驳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己方陈词之前指出,另一种是一边陈词一边作出反驳。第一种的话通常是一些非常重要的'点,不重点进行反驳,容易被对方蒙混过关,导致后续辩论不利于自己;第二种的话基本上是因为会有...

辩论赛的反方一辩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

辩论赛一辩陈词
我以前做的四辩,应该说一辩开篇陈词和四辩的结辩陈词要统一 下边写的希望对LZ有帮助:1,开头要:谢谢主席,谢谢评委,谢谢对方辩友,这些比赛时礼貌方面,我想就不用再跟楼主讲了 2,在称述己方观点之前,要对辩题做名词解释。比如,“自我发展,德更重要还是智更重要”,就查下字典关于德和智的...

辩论赛 一辩陈词。 题目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发展军备不矛盾
其次,西方世界的发展已经形成标准,而中国在发展期,是正在形成标准的时期。这个时候,稳定的发展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再次,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发展军备是不矛盾的,一句话:我们不打别人,但也绝不怕别人打过来。为了这句话,很多人在部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这些人是很值得尊敬的,他们一直在为我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