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人都得到了,为什么没有安天下?

“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人都得到了,为什么没有安天下?

凤雏死的早,是因为他对卧龙有猜忌。
按照“三国演义”后来的描述,如果刘备完全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肯定可以得天下的。但关羽死后,刘备失去理智,一意孤行,要给兄弟报仇,而后又犯了严重的战略性错误:部队多,战线长。而且他刚愎自用,自认为“自小熟读兵书”,将大军停于草木繁盛的彝陵,并且连营来壮声势,才惨遭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使蜀国元气大伤。
如果刘备一直肯用诸葛亮的建议,那么平天下肯定没问题,没能那样的原因都出在刘备身上。
后主无能,诸葛亮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已经是不易了。

反驳楼下观点:
娑婆诃的说法我不同意,怎么说失荆州遍失去了的天下的机会,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而事实证明,诸葛亮在北伐时是有取胜的可能的,只是天意弄人,没有达成罢了。而吴国在卧龙死后不久,便降了魏,那么如果卧龙战胜了魏,那么他必然是要降蜀了,那是不就是“得”天下了吗?
而且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知你有没有注意,有一次,诸葛亮帅大军直逼魏都许昌,魏国俨然无力反抗,魏人怕了诸葛亮,便放出流言,说诸葛有不臣之心,后主愚蠢,召回诸葛亮,才酿成这次战役的失败。或问如果刘备在世,凭他对卧龙的了解,他会信这种流言吗?恐怕那时天下早已姓刘了。
还有留关羽一人守荆州为何为不妥,事实证明,关羽守荆州是非常到位的,他将曹军打得闻风丧胆难道书中没有写道?照你的意思是凤雏的死是蜀不能“得”天下的原因,那我们只能理解你的意思是只有卧龙凤雏都在时,才能得天下了?毕竟《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既然是小说,他就可以从某种角度上进行夸张,而我认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们所讨论的这个问题上所作的夸张,是极其成功的,也是该小说的一大亮点,如果你单纯用历史的眼光来评价小说的内容,我想你未免对文学的理解太浅薄了吧。
我非常同意绛雪轩的观点,不得天下,如何安天下,那还不如蜀国举家迁徙,移到大漠戈壁,干脆与世隔绝,那还用“安”吗?干脆亡了算了,更不如蜀国人干脆回到树上当猴子,那就不用考虑怎么和人打仗了,到那时如果我是魏王,我才不会和猴子一般见识。

wuzengxi的说法我也不甚同意,凤刍恃才傲物不假,但他绝非心胸狭隘之辈,光凭他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或是他开始的一点点行为,我觉得有些武断,他是只是没有武侯那样的眼光罢了,而就谋略而论,他绝对不逊于诸葛亮,要知道赤壁之战中他的作用一点都不比诸葛亮小,光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说他不是心胸狭隘。熟读三国的人一定知道,要没有庞统给曹操“献策”,就算诸葛亮借来东风又如何?这样大的功劳,而庞统从未要功,甘当配角,以致后来刘备可能都不知道这件事,难道还能说他心胸狭隘,不能与诸葛亮同名吗?
再说诸葛亮穷兵黩武怎么了?汉武帝不也是这样,非常时期应用非常之计。当时正是天下大乱之际,不趁这时夺天下,难道等魏国坐稳江山在去打吗?汉武帝时,要不是靠穷兵黩武,统一诸侯国,打溃匈奴,现在中国还不知道是几个国家呢。而武侯趁这时要一鼓作气统一全国的战略可以说是及其正确的,他与汉武帝的区别是前者胜了而后者败了,这就是为何有些不够客观的人说他不对的原因吧?!
诸葛亮不是逆天下而动,而是因地制宜的采取战略。正因为这样,才表现出他的理智,这又有什么不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08-27
可安天下又不是可得天下。
上面是乱说的。
这个说法原本就有些夸张。
凤雏早死也是原因之一。毕竟偶然因素不是人能料到的。
诸葛亮的三分之计关键之处在于荆襄,如果光是占领西川而失了荆襄之地,便失去了进占中原的途径,蜀道难,谁都知道的。所以后期他只能六出祁山。
庞统的死直接造成诸葛亮被从荆州调往西川,而留关羽一个人守荆州便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失败,失去荆州的蜀可以说便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刘备卧龙凤雏兼得,可是并不能和谐地使用,据三国演义,自然是庞统与诸葛亮不睦,就算是据历史,庞统死得太早,正在创业的路上就死了,刘备算不上兼得卧龙凤雏。

我想楼上的仁兄有点理解错误,我对楼主问题的回答主要是四点:1、安天下不是得天下。2、得一可安天下的说法是个广告而已,其实是有些夸张的,怎么能全信。3、凤雏早死反而打乱了原有的战略安排,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结果从某种角度看,得凤雏反而不是件好事,因为如果没有得到庞统,或许会有另一番计划布置,而不是慌忙调军师入川。4、刘备并没有兼有卧龙凤雏,就算兼得也只是一阵没多久,既然谈不上兼得,那就无需讨论为什么两个人都得到了还是没有安天下。牵扯到荆州问题是有点题外发挥,但并不是要说凤雏之死害刘备得不了天下。而至于为什么刘备得了一个还是没有安天下,不在回答的范围之内。

关于荆州问题我还是这个看法,我家军师有好的战略,却被他的主公以及老天爷夺去实现的可能。失去荆州原本就失去了伐中原的最佳通路,他后期是在与天争与人搏,奈何天不帮他。而如果荆州还在,那伐魏就不只是赌运气而已,而是按照他的战略构想夺取天下,那才叫机会。诸葛亮自己也知道荆州一失中原难图了,六出祁山他不过是尽人事以听天命。常有人说他若用魏延之计便能如何如何,这么说不厚道,其实以蜀地那个偏安一隅与整个中原对抗,再怎么样的奇兵也没辙。

荆州是在关羽手上丢的,那就证明他一个人守不好。他与东吴的关系处理不当,这也是演义里原就有的。军师便不一样,军师与东吴关系密切,甚至与孙权陆逊都有书信来往,有他在荆州的话,肯定比关羽一个人来得妥当。我没有说赵云会比关羽来得强,因为我知道在军事才能上,子龙不如关羽,虽然他应该会更好地贯彻军师的意思。可惜天有不测,军师被迫入川,其中也有刘备对军师不信任的因素在。我也不相信军师借刀杀人除去关羽——犯不着为了争权夺利害了自家江山,另外那时候兵权并不在军师一人手上,决策权也不是,不比刘禅事事相父做主。

至于什么文学的理解力,我看不出楼主的问题跟文学有多大关系,虽然三国演义是文学名著。如果说我将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混淆,我想我已经分开来交待了。倒是觉得楼上的仁兄略欠了点幽默感多了些火气。

不过很不同意有人说军师穷兵黩武,事实上,蜀地刚归刘备的时候,加上后来的战事,经济一塌糊涂,是武侯重农屯田,扩大蜀锦织造出口,发展手工业之类,才使蜀地的经济得到得苏,此外又平定南蛮,严明法纪,让蜀地真正成了乐土天府。蜀后期政治经济糟糕不是武侯手上废的,主要还是后主,还要包括姜维。诸葛亮的名气、神话不是官方或文人建起来的,而是在蜀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试想一个穷兵黩武的人,能被一方百姓那般爱戴么?

关于楼下的人才问题想补充一点,蜀地是没什么人才的,人才彼时都集中在中原,就像现在人才都在沿海一样,没什么高人在那种穷乡辟壤,诸葛亮隐居都隐在襄阳附近。何况刘备得地不得人,汉中一带的人在他们占领的时候都被迁走了。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荆襄地区的重要性,失了那里也失了很大的人才矿脉。
第2个回答  2005-09-03
卧龙风雏已帮刘备得天下,刘氏因仁心太厚,意气用事,霸气不足,幼主低能导致天下得而复失,三国归晋,怪不得英雄美名!
第3个回答  2005-08-27
因为刘备时运不好,得到这两人的时候,大局已定,任两人有多么聪明,可惜曹操已平定北方,而且北方人才辈出,在一个司马懿就可以挡住你一个孔明.再加上后期的邓艾,钟会等人,而蜀国呢?只有一个姜维可以说比较厉害,但就算他也是从魏国抢来的,人才短缺,任你刘备得到诸葛亮和庞统,也是枉然.
第4个回答  2005-08-27
那你说如果一个跟了刘备一个跟了曹操,天下会怎样?一定安不了了吧。所以说这句话是有毛病的。而且刘备实在不是个做大事的人,太依靠别人了。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者兼得为何没得天下?
他们想出人头地,只能靠大力宣传,以引起霸主们的重视。“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言,最先出自荆州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是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的学问之师,关系密切。弟子胸怀锦绣,却不遇明主,当老师的能不着急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呀,司马徽遇见了皇叔刘备,用...

为什么刘备得到了卧龙和凤雏两个人,最后还是没得到天下?
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一、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

...凤皱得一人者得天下,为什么刘备把这两人都得到了,却得不到天下呢...
不过,他还是没这样做。他考虑问题太过周全,担心这个,害怕那个,几乎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出手。所以,这种人往往不能好好得把握机会,导致错失良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落凤坡,痛失凤雏庞统。二、刘备晚年刚愎自用,刚愎自用自古以来是政治家最大的一个弱点,为什么说刘备刚愎自用呢?刘备去伐东吴,...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两个都有的刘备最终还是失败是为何?
原因有三: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由卧龙凤雏的老师说的 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而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老师,那就是司马微。在诸葛亮和庞统从司马微那里毕业之后一直没有一个好的去处,作为老师的司马微自然着急。当刘备前去司马微那里讨教的时候,司马微就适时的推销了两位弟子,说出了...

人们都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皇叔二人都得到了还是没有得...
水镜先生云: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刘备为什么没有得天下呢?因为刘备在几个最关键的地方都没有听从二人的建议:刘玄德携民渡江之时,刘表新忘,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襄阳,可是刘备不忍百姓涂炭,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刘备刚刚进川,刘璋前来劳军,庞统建议‘刘备在营中当场把...

人说:卧龙凤雏得一者得天下,为什么,刘备两个都得到勒,还得不到天下
也有很多能人志士、文臣武将急于扶保明主,建功立业,拜相封侯。这些能人志士虽有真才实学,但难保不遇伯乐,隐藏山野。他们想出人头地,只能靠大力宣传,以引起霸主们的重视。“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言,最先出自荆州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是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的学问之师,...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为什么刘备两个人都得了却没有安定天下?
其一,命理决定。刘备与卧龙、凤雏相比,福泽或不厚,即使得其才,亦难以成功。明主得以安天下,多因前世积累福分,具备领袖之能与魄力。刘备虽有卧龙、凤雏相助,但终究难以与之匹敌。其二,人力有限。诸葛亮才华横溢,但终为人,精力有限。刘备虽欲辅佐,实为打下手角色。江山未定,诸葛亮已力竭而亡。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得天下,蜀国两个都得到了怎么没成
刘备最初并没有把人才问题摆到应有的高度。他感叹,自己之所以半生落魄不遇是因为“命运多蹇”。通过世外高人司马徽之口匡谬说:“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然后说了一句最能表达人才价值的话:“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这才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后,一方面在文...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什么刘备拥有了卧龙和凤雏,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刘备拥有"卧龙凤雏",却未能一统天下,其原因复杂。凤雏自视甚高,过早离世,未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作用。卧龙鞠躬尽瘁,但可用之才有限,麾下大将如关羽驻守荆州,马超驻守羌族之地,实可用者仅张飞、赵云及老将黄忠,而魏延则随时可能叛变。麾下人才虽勇猛,但多有自以为是,如马谡,决策时过于主观。敌方...

三国里面说,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得天下,为什么刘备得了两个反而没有得到...
刘备没有得到天下原因 第一,刘备发迹较晚,早年虽有赫赫名望,但一直是到处流浪,寄人篱下,没有一块根据地(徐州旋得旋失,不算),因此力量一直发展不起来。他有时就象“流寇”,到处逃窜,兵力得不到补充,人民不能跟着到处跑吧。第二,早期的刘备是重武将轻文臣。他可以与关张誓同生死,但文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