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1-04-18
民族英雄郑成功气节矢忠不贰孝道始终如一
公元1645年其父郑芝龙及其叔郑鸿逵,礼部尚书黄道周,福建巡抚张肯堂等明朝诸臣,於福州拥立唐王隆武帝,时年21岁的郑森由南京国子监太学返闽(金陵易帜),父芝龙带领引见晋谒隆武帝,皇帝抚其背授言:「朕惜无女可配卿为憾!当勿忘朕,应尽忠孝」。南明唐王朱聿键钦赐予国姓「朱」,更名「成功」,官拜御营中军都督(行礼同驸马爷),次年封「忠孝伯」并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挂招讨大将军之印号召「奉明正朔」担负起「反清复明」之重责大任,据一隅之地终其一生与清人鞑虏周旋对抗,气节矢忠不贰,孝道始终如一。南明桂王永历帝朱由榔册封为延平郡王,后世尊称为「延平王」。
(名垂不朽代代颂扬)
终其郑成功一生功过,实当之为忠臣孝子,除秉遵父亲郑芝龙生前书信嘱咐遗志收回大员(台湾)之付托,并继承父亲一手建立的海上强权霸业外,且将之发扬光大,移孝至忠,无愧於父亲之培养与期许(足以告慰在天之灵)。自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於煤山(大明灭亡),迄父郑芝龙投清保明最后一支抗清武力,迨母田川氏於泉州安平受辱自尽,成功遭此连番剧变曰:「....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从此郑成功择在泉州城外南安丰州孔庙焚烧儒服弃文从武,祭拜先师云:「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衣,祈先师昭鉴」,以孤臣孽子自喻,起义视师誓言反清复明,开启大英雄堪苛戎武,多秋多难的一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除了善待明朝宗室、少君、遗臣外,倚一隅之地与清人鞑虏周旋对抗,矢志不渝,虽未成功,然名垂青史永为后人所敬仰崇拜,并谓之为民族英雄、大明忠臣、一代儒将、旷世豪杰、瀛海骁帅、闽台战神,非孤臣孽子、亦非乱臣贼子、更非奸臣逆子,绝非弄臣佞子,乃忠孝始终两全之「忠臣孝子」。
(千古流芳万年称颂)
开闽台海疆威震东南还我山河
承抗清复明尽忠克孝永传后世
第2个回答 2011-04-18
南派武学发源地再现失传百年的藤牌刀
据郑一军先生介绍,永春藤牌刀主要分布于云南、内蒙古、福建永春,属于永春猴拳的独门器械,创始人为清代名将林兴珠,其传承历史可推演至明朝中叶年间的抗倭战争。据明《三才图绘·人事七卷》一书记载,到了明末清初,林兴珠结合泉州南少林猴拳的跳跃进出、闪展腾挪、跌扑滚翻等法,在军队中组建藤牌兵,进出福建,出征雅克萨,使得永春藤牌刀闻名四海。但自林兴珠归顺清廷以后,永春一带跟随其反清的志士们逐渐放弃了对林兴珠所传拳法的修习,编创了一套“钩镰枪破藤牌刀”的套路在永春本土广为传承。而永春白鹤拳的名师们也将“永春藤牌刀”当成了永春白鹤拳的传统器械。
清末民国初,藤牌刀逐渐消失,直到近日才发现。
说话间,云峰村60多岁的村民林清标舞起了藤牌刀。只见他以藤牌刀护及周身,在跳跃进出、闪展腾挪之间,采用猴子跌扑滚翻的灵巧身法,运用手中的刀出其不意地偷袭对手。林清标老人说,他从小与师傅学习藤牌刀,目前,整个永春仅有云峰村的十几位老人还练藤牌刀这门武艺,但是全村仅有他一人还有藤牌刀的器械。
郑一军激动地告诉记者,南派武学发源地永春发现了失传百年的永春藤牌刀,并且找到了藤牌刀的传人真是武林的一件幸事。这充分地印证了《永春县志》中记载的永春藤牌刀的历史事实和泉州南少林武术的博大精深。目前他正在筹划如何将这门武术传承并发扬下去。
第3个回答 2011-04-15
不要什么问题都指望百度,要自己想和处理
第4个回答 2011-04-13
刚好我也在做类似这方面的PPT,我觉得你的应该于时间为主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