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军事帝!我想问下罗马帝国这么强大为什么会频频败给帕提亚和萨珊帝国

三巨头的克拉苏被杀数千罗马士兵被俘,连东罗的皇帝都被俘虏,每次战争都失败,貌似图拉真是唯一打了胜仗的,失败后还挨割地赔款,难道罗马军团就那么不堪一击?

三巨头的克拉苏被杀数千罗马士兵被俘,连东罗的皇帝都被俘虏,每次战争都失败,貌似图拉真是唯一打了胜仗的,失败后还挨割地赔款,难道罗马军团就那么不堪一击?
  克拉苏时期,罗马帝国武力的强大体现在凯撒身上,他的军功不用多说吧,克拉苏正是因为嫉妒凯撒对高卢的征服,才仓促东征,结果就被安息人金汁灌喉而死。
  帕提亚和罗马帝国是互有胜负啊,并不是一直败,图拉真要不是后方的犹太人起义,说不定帕提亚就被他灭了。
  萨珊帝国的崛起比较短暂,但是鼎盛时期号称第二个波斯帝国,当时还是日落西山的东罗马帝国当然打不过它,不过萨珊帝国很快就衰落,然后over了,(拜占庭和萨珊五次大战,萨珊赢了前三,后面两场全输)。
  罗马帝国的强大主要是在泛欧罗巴还是愚昧黑暗落后的时代,它以一种先进的共和体国家组织形式出现,这种国家机器形式是凌驾于当时一盘散沙的欧洲各国的(应该叫欧洲各族或各部落……),所以在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大陆是所向披靡啊,但是在遇到中西亚伊朗高原上那种弯刀骏马的骑射民族,地中海阳光养育出来的刻板单调的罗马方阵就不是战争艺术发达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对手了,臃肿的步兵方阵对上来去如风的波斯铁骑,经常输,波斯人骑兵的厉害就是大唐最为强大的安西陌刀阵也是吃过亏的,罗马人输也不足怪。
  不过话说回来南欧和西亚还真是自古仇视,马其顿帝国、东西罗马帝国时代、帕提亚、萨珊、赫梯、腓尼基、波斯、希腊、特洛伊、奥斯曼,打来打去,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啊,从亚历山大帝往后,南欧和西亚的战争就是南欧人失败居多
帕提亚和萨珊可是波斯帝国衣钵继承人诶,虽然后来相比古波斯帝国没落了,但是还是很强大的
先说帕提亚,罗马帝国军队里面最强大的就是马其顿方阵,这个是步兵方阵,而帕提亚和萨珊军队的主力是骑兵,不管在任何时候,步兵面对骑兵的冲击都是很无力的……
加上帕提亚的弓箭射程比地中海地区的弓箭远,就跑,边射边跑,放风筝哪……
萨珊王朝和拜占庭之间总共爆发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前三次是波斯赢,后两次拜占庭赢,输赢各占一半(第三次战争的时候拜占庭先赢后输……)而且加上后来拜占庭还废了萨珊皇帝,立了傀儡,所以拜占庭和萨珊的对比应该是在伯仲之间。
你要看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什么时候开始频频败给这两个国家。罗马帝国刚成立的时候肯定不会败给小国家,肯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国家开始骄奢靡,然后才打败仗的~~~
罗马帝国(指西罗马帝国)的正式灭亡时间是476年,但在410年,哥特人已经洗劫了罗马城并在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他们的王国。罗马帝国的存在时间如此短暂,以至只相当于中国的汉朝一个朝代。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罗马帝国不能像中国帝国那样长久存在,无疑是个很有意思甚至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下面只不过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汤因比已经区分了任何一个特定社会都可能存在的两类关系,一类是社会内部的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一类是社会外部即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可以先从罗马帝国的外部关系说起。

罗马帝国是在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建立起来的,罗马帝国的重心也一直在地中海。从理论上讲,正如最初的罗马的安全是靠征服四周的民族来保证那样,罗马帝国的和平和安全也不是靠消极的防守,而是靠积极的和顽强的军事行动来巩固的。但是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罗马人似乎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继续征服地中海以外的未知世界。或者如孟德斯鸠所说的,为了控制人类的野心,大自然给各个国家定出了不可超越的某种界限,超过这样的界限就一定会遭遇失败。

因此按照阿庇安的看法,由于罗马人已经占有陆地上和海洋上最好的部分,就整体来说,他们的目的是以谨慎的办法来保全他们的帝国,而不是想无限地扩充势力来统治贫穷而又无利可图的野蛮部落。据吉本的研究,保全帝国而非征服全球的政策是由奥古斯都定下来的。这位建立罗马帝国的罗马皇帝留给他的继承人的建议是,永远只求保守住似乎是大自然为罗马划定的战线和疆界之内的那片土地:西至大西洋边;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边则直到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地带。

保全已经占有的一片最好的土地,也许不能说是一种最好的政策,因为这意味着需要建立一条既安全又坚固的帝国边境防线,而且从此不再继续扩张。如果与中国帝国相比较,甚至还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当保守的政策。

中国帝国兴起时的重心在黄河流域或中原地区,以后也不曾发生过重大变化。但是中国帝国的疆界和版图,却从北向南一直扩展到了沿海地区,北部边界在清代以前则大多保持在长城一带。换句话说,中国帝国并没有停留在兴起时所占有的那片土地上,而是在北部建立长城那样的一条防线,在南部则采取逐渐扩张的态势,一直到占有了整个中国本部为止。由此形成的中国或中国文化圈,几乎从未被北部边界侵入的游牧民族动摇过。

在保全已经建立的帝国方面,中国帝国无疑比罗马帝国做得更成功。当然,中国帝国的成功,不仅仅是采取了对北取守势对南取攻势的政策,应该还与中国本部的特定地理环境有关。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可能从北边侵入中国以外,中国的其他三个方向都有难以超越的天然界限,它们虽然把中国帝国的疆界和范围限定在这些界限之内,但也成了中国的天然屏障。而且,直到19世纪以前,在这些界限内的中国并未真正遭遇其他方向的外敌,尤其没有来自沿海方向的真正的外部压力。

罗马帝国的情况显然不同。不像中国本部那样,地中海世界看来不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可以独占的相对封闭的世界,而是若干民族或国家都能互相竞争的开放世界。更重要的是,除了地中海世界内部已经存在各种不同的民族之外,地中海外部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包括欧、亚、非三洲的已知或未知的庞大世界。如果说,以中原地区为重心的中国帝国,几乎只有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外部压力,那么,以地中海为重心的罗马帝国,则可能同时遭遇到来自北面欧洲、东面亚洲和南面非洲的野蛮或并不野蛮的各种民族的进攻。

吉本在评述罗马帝国的衰亡时说,罗马人完全不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和自己究竟有多少敌人。在莱茵河和多瑙河对岸的北部欧罗巴和亚细亚地区,充满了数不清的狩猎和游牧的部落,随时急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7
罗马帝国(指西罗马帝国)的正式灭亡时间是476年,但在410年,哥特人已经洗劫了罗马城并在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他们的王国。罗马帝国的存在时间如此短暂,以至只相当于中国的汉朝一个朝代。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罗马帝国不能像中国帝国那样长久存在,无疑是个很有意思甚至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下面只不过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汤因比已经区分了任何一个特定社会都可能存在的两类关系,一类是社会内部的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一类是社会外部即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可以先从罗马帝国的外部关系说起。

罗马帝国是在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建立起来的,罗马帝国的重心也一直在地中海。从理论上讲,正如最初的罗马的安全是靠征服四周的民族来保证那样,罗马帝国的和平和安全也不是靠消极的防守,而是靠积极的和顽强的军事行动来巩固的。但是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罗马人似乎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继续征服地中海以外的未知世界。或者如孟德斯鸠所说的,为了控制人类的野心,大自然给各个国家定出了不可超越的某种界限,超过这样的界限就一定会遭遇失败。

因此按照阿庇安的看法,由于罗马人已经占有陆地上和海洋上最好的部分,就整体来说,他们的目的是以谨慎的办法来保全他们的帝国,而不是想无限地扩充势力来统治贫穷而又无利可图的野蛮部落。据吉本的研究,保全帝国而非征服全球的政策是由奥古斯都定下来的。这位建立罗马帝国的罗马皇帝留给他的继承人的建议是,永远只求保守住似乎是大自然为罗马划定的战线和疆界之内的那片土地:西至大西洋边;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边则直到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地带。

保全已经占有的一片最好的土地,也许不能说是一种最好的政策,因为这意味着需要建立一条既安全又坚固的帝国边境防线,而且从此不再继续扩张。如果与中国帝国相比较,甚至还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当保守的政策。

中国帝国兴起时的重心在黄河流域或中原地区,以后也不曾发生过重大变化。但是中国帝国的疆界和版图,却从北向南一直扩展到了沿海地区,北部边界在清代以前则大多保持在长城一带。换句话说,中国帝国并没有停留在兴起时所占有的那片土地上,而是在北部建立长城那样的一条防线,在南部则采取逐渐扩张的态势,一直到占有了整个中国本部为止。由此形成的中国或中国文化圈,几乎从未被北部边界侵入的游牧民族动摇过。

在保全已经建立的帝国方面,中国帝国无疑比罗马帝国做得更成功。当然,中国帝国的成功,不仅仅是采取了对北取守势对南取攻势的政策,应该还与中国本部的特定地理环境有关。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可能从北边侵入中国以外,中国的其他三个方向都有难以超越的天然界限,它们虽然把中国帝国的疆界和范围限定在这些界限之内,但也成了中国的天然屏障。而且,直到19世纪以前,在这些界限内的中国并未真正遭遇其他方向的外敌,尤其没有来自沿海方向的真正的外部压力。

罗马帝国的情况显然不同。不像中国本部那样,地中海世界看来不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可以独占的相对封闭的世界,而是若干民族或国家都能互相竞争的开放世界。更重要的是,除了地中海世界内部已经存在各种不同的民族之外,地中海外部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包括欧、亚、非三洲的已知或未知的庞大世界。如果说,以中原地区为重心的中国帝国,几乎只有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外部压力,那么,以地中海为重心的罗马帝国,则可能同时遭遇到来自北面欧洲、东面亚洲和南面非洲的野蛮或并不野蛮的各种民族的进攻。

吉本在评述罗马帝国的衰亡时说,罗马人完全不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和自己究竟有多少敌人。在莱茵河和多瑙河对岸的北部欧罗巴和亚细亚地区,充满了数不清的狩猎和游牧的部落,随时急切渴望掠夺别人的劳动成果。野蛮人本身也经常处于战争冲动的冲击之中,那些向匈奴人投降的逃跑的部落,又转而试图攻城夺地。一批又一批无数的野蛮人队伍以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压向罗马帝国,如果排在最前列的被消灭了,空出的地方立即会有一批新的进攻者补充上来。何况新的敌人和意想不到的危险,仍有可能从几乎在世界地图上找不到的民族中忽然涌现出来。

罗马帝国外部的蛮族和蛮族的大规模入侵,无疑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之一。汤因比不但把蛮族看作是希腊罗马社会的“外部无产者”,同时认为蛮族和蛮族的混乱入侵,是从古代的旧社会转变到新社会的一个因素。这里所谓蛮族,主要是指日耳曼人,其中包括日耳曼人的各个分支或各个部落,例如哥特人、伦巴第人以及更为著名的法兰克人。

这些蛮族居住的欧洲地区,当时还是罗马帝国的后院。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从莱茵河一直到不列颠,则被划入帝国的版图。早在共和时期,罗马人就与日耳曼人有过接触。恺撒是第一个渡过莱茵河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将军,也是第一个渡海到不列颠的罗马将军。罗马人之所以占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大陆西端以及不列颠南部,据说是在建立莱茵河的军事防线之后,打算保护这道防线的左翼。这同时意味着,这道防线以北的欧洲地区,成了不属罗马帝国的蛮族世界或外部社会。

但是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一带建立一条巩固并且长久的军事防线,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图拉真皇帝远征多瑙河,成功巩固了北部防线,不过这种巩固只是一种暂时胜利,或者只是暂时维持了罗马人与野蛮人之间的均势。均势的破坏以及对蛮族有利的变化,开始于公元2世纪下半叶,日耳曼人的一些部落例如伦巴第人已经定居在多瑙河。随后的大规模入侵延续了三个多世纪,最终出现了吉本所描述的那种可怕的移民潮。

假如罗马帝国如同中国帝国那样,只有来自北部边界的外部压力,帝国的军事防御问题可能不算严重。而且就像进入中国本部的游牧民族可以被中国化一样,罗马帝国北部边境上的日耳曼人也有一些部落相当的罗马化,他们甚至加入罗马军队担当防御任务。这也是后来的罗马军队日益“蛮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幸的是,罗马帝国甚至建立以前,就注定了不得不至少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同时应付外敌的入侵。并且罗马的东方对手不是野蛮人,而是建立了另一个帝国的文明人,即后来的萨珊波斯。罗马人与波斯人的冲突,其实是希腊人与波斯人之间冲突的继续。亚历山大征服大流士的波斯帝国之后,有过把希腊人和波斯人联合起来的设想,尽管这一设想后来被哲学家们发展成了人类联合的思想,但是希腊人与波斯人的联合并未成功。相反,后来的中东出现了罗马与波斯两大帝国的对立。

与亚历山大至少曾经远征印度不同,罗马人在东方的扩张甚至没有达到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大约在公元前247年,原为波斯辖地后属塞琉古王国的帕提亚,脱离希腊人的统治并建立了帕提亚王国。这个王国对希腊文化仍持开放态度,但却打败了克拉苏的罗马军队,阻止了罗马人向两河流域的扩张。图拉真皇帝在远征多瑙河的同时,也曾向帕提亚人发动过进攻,但罗马人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罗马帝国的东部边界,也暂时保持在幼发拉底河一带。

以后直到公元226年,萨珊波斯的建立者消灭了帕提亚王国,随即展开对罗马的攻势。此时的罗马帝国,差不多已经陷入了内部的混乱时期。罗马皇帝瓦勒良和他的儿子统治时期(253-260年),罗马帝国同时受到日耳曼人和波斯人更为严重的攻击。为了保卫幼发拉底河的防线,年事已高的瓦勒良亲临前线,却败给了波斯国王并作了后者的俘虏。据吉本说,这惟一的一个落入敌人之手的罗马皇帝是在被关押的绝望中度过他惨淡的余生的。

内部陷于混乱的罗马帝国,又在外部同时受到日耳曼人和波斯人持续不断的攻击,似乎在3世纪就会很快走向崩溃。在这一背景下,重建罗马帝国的戴克里先皇帝决定将帝国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的首都改在米兰,东部的首都打算设在欧亚交界处的一座城市,防御的重心也在东部。君士坦丁皇帝继续这一做法,他选择拜占廷兴建新都城君士坦丁堡,既意味着罗马帝国将演变为拜占廷帝国,也意味着东部的防御显得比西部更为重要。

后来的历史进程已经表明,罗马帝国无法同时对付东西两个方向的外部压力,更不用说还有非洲方向的外敌入侵,保全奥古斯都建立的那样一个帝国变得完全不切实际。吉本认为,君士坦丁堡的兴建和帝国中心的东移,应该说主要是有功于东部的保存,而非推动了西部的灭亡。这个看法也许不无道理。不过直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从意大利到不列颠的整个西部,实际成了蛮族的战利品。当然,西部既留给了蛮族,也留给了基督教:它在变成日耳曼诸王国的过程中,也逐渐变成了后来的基督教欧洲。从这个意义上讲,帝国中心的东移最终并不是保存了东部,而是保存了西方。

以地中海为重心的罗马帝国,无法对付来自不同方向的外部压力,这几乎注定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罗马帝国与希腊城邦面临大致相同的困境,后者同样需要对付从东面、北面和西面包围希腊世界的巨大力量。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从不同方向包围罗马帝国的外部力量,范围更为广阔,压力也更巨大。

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和保全一个两面受敌甚至多面受敌的帝国,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君士坦丁堡兴建和帝国中心东移之后,西部帝国尽管越来越削弱,还是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这确实有点像吉本所说的,它怎么竟会存在得如此长久?
第2个回答  2015-09-15
罗马帝国(指西罗马帝国)的正式灭亡时间是476年,但在410年,哥特人已经洗劫了罗马城并在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他们的王国。罗马帝国的存在时间如此短暂,以至只相当于中国的汉朝一个朝代。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罗马帝国不能像中国帝国那样长久存在,无疑是个很有意思甚至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下面只不过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汤因比已经区分了任何一个特定社会都可能存在的两类关系,一类是社会内部的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一类是社会外部即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可以先从罗马帝国的外部关系说起。

罗马帝国是在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建立起来的,罗马帝国的重心也一直在地中海。从理论上讲,正如最初的罗马的安全是靠征服四周的民族来保证那样,罗马帝国的和平和安全也不是靠消极的防守,而是靠积极的和顽强的军事行动来巩固的。但是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罗马人似乎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继续征服地中海以外的未知世界。或者如孟德斯鸠所说的,为了控制人类的野心,大自然给各个国家定出了不可超越的某种界限,超过这样的界限就一定会遭遇失败。

因此按照阿庇安的看法,由于罗马人已经占有陆地上和海洋上最好的部分,就整体来说,他们的目的是以谨慎的办法来保全他们的帝国,而不是想无限地扩充势力来统治贫穷而又无利可图的野蛮部落。据吉本的研究,保全帝国而非征服全球的政策是由奥古斯都定下来的。这位建立罗马帝国的罗马皇帝留给他的继承人的建议是,永远只求保守住似乎是大自然为罗马划定的战线和疆界之内的那片土地:西至大西洋边;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边则直到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地带。

保全已经占有的一片最好的土地,也许不能说是一种最好的政策,因为这意味着需要建立一条既安全又坚固的帝国边境防线,而且从此不再继续扩张。如果与中国帝国相比较,甚至还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当保守的政策。

中国帝国兴起时的重心在黄河流域或中原地区,以后也不曾发生过重大变化。但是中国帝国的疆界和版图,却从北向南一直扩展到了沿海地区,北部边界在清代以前则大多保持在长城一带。换句话说,中国帝国并没有停留在兴起时所占有的那片土地上,而是在北部建立长城那样的一条防线,在南部则采取逐渐扩张的态势,一直到占有了整个中国本部为止。由此形成的中国或中国文化圈,几乎从未被北部边界侵入的游牧民族动摇过。

在保全已经建立的帝国方面,中国帝国无疑比罗马帝国做得更成功。当然,中国帝国的成功,不仅仅是采取了对北取守势对南取攻势的政策,应该还与中国本部的特定地理环境有关。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可能从北边侵入中国以外,中国的其他三个方向都有难以超越的天然界限,它们虽然把中国帝国的疆界和范围限定在这些界限之内,但也成了中国的天然屏障。而且,直到19世纪以前,在这些界限内的中国并未真正遭遇其他方向的外敌,尤其没有来自沿海方向的真正的外部压力。

罗马帝国的情况显然不同。不像中国本部那样,地中海世界看来不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可以独占的相对封闭的世界,而是若干民族或国家都能互相竞争的开放世界。更重要的是,除了地中海世界内部已经存在各种不同的民族之外,地中海外部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包括欧、亚、非三洲的已知或未知的庞大世界。如果说,以中原地区为重心的中国帝国,几乎只有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外部压力,那么,以地中海为重心的罗马帝国,则可能同时遭遇到来自北面欧洲、东面亚洲和南面非洲的野蛮或并不野蛮的各种民族的进攻。

吉本在评述罗马帝国的衰亡时说,罗马人完全不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和自己究竟有多少敌人。在莱茵河和多瑙河对岸的北部欧罗巴和亚细亚地区,充满了数不清的狩猎和游牧的部落,随时急切渴望掠夺别人的劳动成果。野蛮人本身也经常处于战争冲动的冲击之中,那些向匈奴人投降的逃跑的部落,又转而试图攻城夺地。一批又一批无数的野蛮人队伍以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压向罗马帝国,如果排在最前列的被消灭了,空出的地方立即会有一批新的进攻者补充上来。何况新的敌人和意想不到的危险,仍有可能从几乎在世界地图上找不到的民族中忽然涌现出来。

罗马帝国外部的蛮族和蛮族的大规模入侵,无疑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之一。汤因比不但把蛮族看作是希腊罗马社会的“外部无产者”,同时认为蛮族和蛮族的混乱入侵,是从古代的旧社会转变到新社会的一个因素。这里所谓蛮族,主要是指日耳曼人,其中包括日耳曼人的各个分支或各个部落,例如哥特人、伦巴第人以及更为著名的法兰克人。

这些蛮族居住的欧洲地区,当时还是罗马帝国的后院。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从莱茵河一直到不列颠,则被划入帝国的版图。早在共和时期,罗马人就与日耳曼人有过接触。恺撒是第一个渡过莱茵河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将军,也是第一个渡海到不列颠的罗马将军。罗马人之所以占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大陆西端以及不列颠南部,据说是在建立莱茵河的军事防线之后,打算保护这道防线的左翼。这同时意味着,这道防线以北的欧洲地区,成了不属罗马帝国的蛮族世界或外部社会。

但是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一带建立一条巩固并且长久的军事防线,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图拉真皇帝远征多瑙河,成功巩固了北部防线,不过这种巩固只是一种暂时胜利,或者只是暂时维持了罗马人与野蛮人之间的均势。均势的破坏以及对蛮族有利的变化,开始于公元2世纪下半叶,日耳曼人的一些部落例如伦巴第人已经定居在多瑙河。随后的大规模入侵延续了三个多世纪,最终出现了吉本所描述的那种可怕的移民潮。

假如罗马帝国如同中国帝国那样,只有来自北部边界的外部压力,帝国的军事防御问题可能不算严重。而且就像进入中国本部的游牧民族可以被中国化一样,罗马帝国北部边境上的日耳曼人也有一些部落相当的罗马化,他们甚至加入罗马军队担当防御任务。这也是后来的罗马军队日益“蛮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幸的是,罗马帝国甚至建立以前,就注定了不得不至少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同时应付外敌的入侵。并且罗马的东方对手不是野蛮人,而是建立了另一个帝国的文明人,即后来的萨珊波斯。罗马人与波斯人的冲突,其实是希腊人与波斯人之间冲突的继续。亚历山大征服大流士的波斯帝国之后,有过把希腊人和波斯人联合起来的设想,尽管这一设想后来被哲学家们发展成了人类联合的思想,但是希腊人与波斯人的联合并未成功。相反,后来的中东出现了罗马与波斯两大帝国的对立。

与亚历山大至少曾经远征印度不同,罗马人在东方的扩张甚至没有达到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大约在公元前247年,原为波斯辖地后属塞琉古王国的帕提亚,脱离希腊人的统治并建立了帕提亚王国。这个王国对希腊文化仍持开放态度,但却打败了克拉苏的罗马军队,阻止了罗马人向两河流域的扩张。图拉真皇帝在远征多瑙河的同时,也曾向帕提亚人发动过进攻,但罗马人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罗马帝国的东部边界,也暂时保持在幼发拉底河一带。

以后直到公元226年,萨珊波斯的建立者消灭了帕提亚王国,随即展开对罗马的攻势。此时的罗马帝国,差不多已经陷入了内部的混乱时期。罗马皇帝瓦勒良和他的儿子统治时期(253-260年),罗马帝国同时受到日耳曼人和波斯人更为严重的攻击。为了保卫幼发拉底河的防线,年事已高的瓦勒良亲临前线,却败给了波斯国王并作了后者的俘虏。据吉本说,这惟一的一个落入敌人之手的罗马皇帝是在被关押的绝望中度过他惨淡的余生的。

内部陷于混乱的罗马帝国,又在外部同时受到日耳曼人和波斯人持续不断的攻击,似乎在3世纪就会很快走向崩溃。在这一背景下,重建罗马帝国的戴克里先皇帝决定将帝国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的首都改在米兰,东部的首都打算设在欧亚交界处的一座城市,防御的重心也在东部。君士坦丁皇帝继续这一做法,他选择拜占廷兴建新都城君士坦丁堡,既意味着罗马帝国将演变为拜占廷帝国,也意味着东部的防御显得比西部更为重要。

后来的历史进程已经表明,罗马帝国无法同时对付东西两个方向的外部压力,更不用说还有非洲方向的外敌入侵,保全奥古斯都建立的那样一个帝国变得完全不切实际。吉本认为,君士坦丁堡的兴建和帝国中心的东移,应该说主要是有功于东部的保存,而非推动了西部的灭亡。这个看法也许不无道理。不过直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从意大利到不列颠的整个西部,实际成了蛮族的战利品。当然,西部既留给了蛮族,也留给了基督教:它在变成日耳曼诸王国的过程中,也逐渐变成了后来的基督教欧洲。从这个意义上讲,帝国中心的东移最终并不是保存了东部,而是保存了西方。

以地中海为重心的罗马帝国,无法对付来自不同方向的外部压力,这几乎注定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罗马帝国与希腊城邦面临大致相同的困境,后者同样需要对付从东面、北面和西面包围希腊世界的巨大力量。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从不同方向包围罗马帝国的外部力量,范围更为广阔,压力也更巨大。

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和保全一个两面受敌甚至多面受敌的帝国,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君士坦丁堡兴建和帝国中心东移之后,西部帝国尽管越来越削弱,还是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这确实有点像吉本所说的,它怎么竟会存在得如此长久?
第3个回答  2011-04-17
  克拉苏时期,罗马帝国武力的强大体现在凯撒身上,他的军功不用多说吧,克拉苏正是因为嫉妒凯撒对高卢的征服,才仓促东征,结果就被安息人金汁灌喉而死。
  帕提亚和罗马帝国是互有胜负啊,并不是一直败,图拉真要不是后方的犹太人起义,说不定帕提亚就被他灭了。
  萨珊帝国的崛起比较短暂,但是鼎盛时期号称第二个波斯帝国,当时还是日落西山的东罗马帝国当然打不过它,不过萨珊帝国很快就衰落,然后over了,(拜占庭和萨珊五次大战,萨珊赢了前三,后面两场全输)。
  罗马帝国的强大主要是在泛欧罗巴还是愚昧黑暗落后的时代,它以一种先进的共和体国家组织形式出现,这种国家机器形式是凌驾于当时一盘散沙的欧洲各国的(应该叫欧洲各族或各部落……),所以在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大陆是所向披靡啊,但是在遇到中西亚伊朗高原上那种弯刀骏马的骑射民族,地中海阳光养育出来的刻板单调的罗马方阵就不是战争艺术发达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对手了,臃肿的步兵方阵对上来去如风的波斯铁骑,经常输,波斯人骑兵的厉害就是大唐最为强大的安西陌刀阵也是吃过亏的,罗马人输也不足怪。
  不过话说回来南欧和西亚还真是自古仇视,马其顿帝国、东西罗马帝国时代、帕提亚、萨珊、赫梯、腓尼基、波斯、希腊、特洛伊、奥斯曼,打来打去,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啊,从亚历山大帝往后,南欧和西亚的战争就是南欧人失败居多追问

不错,你可以给我详细解释下布匿战争中扎马战役汉尼拔为什么会败给大西庇阿,好的话我追加5分

追答

呃,好吧 我个人非常喜欢汉尼拔,感觉他跟霍去病很像,但更具英雄色彩,毕竟迦太基的国力跟大汉的差距简直如同萤火之比于皓月啊。
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最终失败乃至灭国,归根结底还是国力的问题,罗马帝国方兴未艾,而迦太基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却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被消灭(罗马海军发明了划时代的接舷战战术,以弱胜强),而后迦太基其实已经处于全方面的劣势,但是汉尼拔不愧是可以逆天的人物,第二次布匿战争差点把亚平宁半岛犁平,但是没有海军的支撑,汉尼拔远征军的补给,尤其是兵员的补充都渐成颓势,他弟弟的援军直接在西班牙被灭,汉尼拔在亚平宁逐渐陷入战争泥潭的僵局。
大西庇阿并非军事白痴,围魏救赵,攻入北非,连战皆胜,逼迫汉尼拔放弃十五年的远征,逼其在迦太基决战。更重要的是,汉尼拔以骑兵机动包抄著称,但是远征军的骑兵业已消耗殆尽,而他骑兵最大来源努米比亚人却被大西庇阿策反,转而加入罗马阵营,扎马战役中正是这股骑兵击溃汉尼拔仓促间组织的骑兵,一举奠定胜局。
孤独的远征,汉尼拔赢得了历史,输掉了迦太基。布匿战争的后期,汉尼拔的远征已经将迦太基拖垮,国力大不如前,一次次的援助均被罗马消灭,迦太基已经面临崩溃,否则反罗马联盟不会如此轻易的被大西庇阿所瓦解,众叛亲离啊这是,汉尼拔仓促回国,已经组织不起多少力量,大部分的非洲新兵在扎马战场上一触即溃,战象受惊,骑兵不敌,汉尼拔的军队早已经不是如臂使指的远征军,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赢。
兵法上说,以正合,以奇胜,罗马以堂堂之兵抗击,以奇兵突入北非,只要汉尼拔离开亚平宁,罗马战略上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十五年的远征,汉尼拔打醒了一帮二流罗马将领,也打醒了整个刚刚兴起的罗马帝国,唯独打蒙了自己和迦太基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4-17
帕提亚和萨珊可是波斯帝国衣钵继承人诶,虽然后来相比古波斯帝国没落了,但是还是很强大的
先说帕提亚,罗马帝国军队里面最强大的就是马其顿方阵,这个是步兵方阵,而帕提亚和萨珊军队的主力是骑兵,不管在任何时候,步兵面对骑兵的冲击都是很无力的……
加上帕提亚的弓箭射程比地中海地区的弓箭远,射了就跑,边射边跑,放风筝哪……
萨珊王朝和拜占庭之间总共爆发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前三次是波斯赢,后两次拜占庭赢,输赢各占一半(第三次战争的时候拜占庭先赢后输……)而且加上后来拜占庭还废了萨珊皇帝,立了傀儡,所以拜占庭和萨珊的对比应该是在伯仲之间。

求历史军事帝!我想问下罗马帝国这么强大为什么会频频败给帕提亚和萨珊帝 ...
帕提亚和罗马帝国是互有胜负啊,并不是一直败,图拉真要不是后方的犹太人起义,说不定帕提亚就被他灭了。萨珊帝国的崛起比较短暂,但是鼎盛时期号称第二个波斯帝国,当时还是日落西山的东罗马帝国当然打不过它,不过萨珊帝国很快就衰落,然后over了,(拜占庭和萨珊五次大战,萨珊赢了前三,后面两场全输)...

杜拉欧罗波斯之围,萨珊波斯的崛起之战
到了公元3世纪时期,以往强大的罗马帝国开始慢慢衰弱,在各个方向蛮族势力的围攻下表现的非常的疲态。这其中刚刚推翻了东方帕提亚帝国的波斯萨珊王朝,迅速成为了罗马在东方地区的重大隐患,并且屡屡肆虐美索不达米亚与叙利亚边境。于是,毗邻幼发拉底河畔的杜拉欧罗波斯,便在顷刻间成为帝国相争的众矢之的。经过一场堪称经典...

帕提亚:与罗马抗衡的被遗忘的帝国
萨珊王朝的崛起不仅标志着帕提亚的崩溃,还开启了与罗马的长期对抗,这揭示了帕提亚帝国命运的讽刺反转。萨珊王朝的崛起,以及对帕提亚历史遗迹的摧毁,预示着新的伊朗文化和宗教热情将与罗马帝国持续角力。

是什么导致萨珊帝国沦为阿拉伯入侵,为何拜占庭帝国得以幸存呢?_百度...
此外,对伊朗高原的征服最终是成功的,因为强大的帕提亚王朝家族[呼罗珊](东部的四分之一)和[阿塞拜疆](北部的四分之一)放弃了最后一个萨珊国王雅兹吉德三世,从萨珊王权中撤回了他们的支持,并与阿拉伯军队和平共处。作为交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保留了对其领土的事实上的权力。

罗马帝国曾是西欧最强大的帝国,它最终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罗马帝国分裂后,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在东北亚游牧民族匈人的强大压力下不断入侵罗马帝国。405年冬,阿拉里克和匈人联军突破了罗马帝国的莱茵河防线,罗马并无有效的抵抗,实际上等于放弃了高卢的大部分地区。407年,驻守不列颠的将领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企图使阿拉里克去攻击君士坦丁三世,阿拉里克则要求4000...

罗马波斯战争:加速了罗马的衰亡
罗马波斯战争:加速了罗马的衰亡 由于各种因素加在一起使罗马国家不堪重负,它失败了。 在东部对抗强大的中东国家的不确定的外国战争破坏了罗马经济,同时在北部和西部崛起的军事力量首先是各种日耳曼部落和游牧匈奴,然后新近被基督化的斯拉夫国家和诺曼冒险家在动荡期间为帝国的西部领土开辟了空间。 罗马政治从第一次三...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谁更强(军事方面)?
而罗马帝国则是在公元前27年才产生。这并不好比较啊。理论上因为罗马帝国时间上较后,而且持续时间比波斯帝国长,(罗马帝国建于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波斯帝国建于公元前550年前后,亡于公元前330年),无论军事战术还是兵器水准都比波斯帝国先进。

罗马帝国为什么不能像中华帝国那样长久存在——欧盟框架永远是大欧洲空...
来源: 董书成的日志 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外部压力 --罗马帝国为什么不能像中华帝国那样长久存在(一) 郭成望 罗马帝国(指西罗马帝国)的正式灭亡时间是476年,但在410年,哥特人已经洗劫了罗马城并在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他们的王国。罗马帝国的存在时间如此短暂,以至只相当于中国的汉朝一个朝代。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罗...

关于罗马帝国的问题
到公元前218年,他们在西班牙建立了强大的帝国,财富和权力都得到增强。随着迦太基势力的日益强大,罗马人忧心忡忡,他们强迫迦太基人签定协定,允诺其领土扩张不能越过埃布罗河(位于西班牙北部)。公元前218年,罗马人联军攻占了西班牙城市萨贡图姆,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驻防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在年轻统帅汉尼拔的率领下穿越欧洲...

罗马帝国后期为什么有波斯帝国
1. 波斯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曾遭受破坏,但随后又出现了两个重要的王朝。2. 第一个是塞琉西王朝,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建立,它实际上是一个希腊人国家。3. 第二个是帕提亚王朝,在古代中国被称为安息,这是一个由波斯人建立的帝国。4. 罗马帝国在后期遭遇了萨珊波斯的兴起,这个王朝是通过消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