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万英镑》
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2、《竞选州长》
讲述的是“我”竞选州长整个历程的遭遇。因为“我”的良好的名声在政敌的眼中成了一种阻碍他们走向成功的障碍,就以各种各样的污蔑。
诸如:伪证犯、蒙大那的小偷、挖坟盗尸犯、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可恶的行贿者进行中伤,企图让“我”最后身败名裂,而果然“我”也不堪这样的骚扰而自动退出这场无聊的游戏。
3、《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扩展资料:
1、马克·吐温早期的作品多为轻松幽默的诗歌散文,后来逐渐演变为对人类虚荣、伪善以及残忍行为的描绘记录。他的中期作品,主要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揉合丰富的幽默、扎实的叙事和对社会的批判反思。
2、吐温擅长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他协助创造并发扬基于美国精神和语言发展而成的一类独特的美国文学类型。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吐温的很多作品在当时都受到压制。而因为频繁使用词语“黑鬼”(niggner)——在故事发生的内战前期,这是种非常常见的表达——《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反复被美国高中教育抵制。
3、人们很难完整地编写马克·吐温传记,因为他的作品数量之巨大(很多发表在不知名的报纸上)以及他常常更换的不同笔名。此外,他的演说和讲座中,有很大一部分无法找到书面记录。因此,对吐温作品的收集是一个仍在持续进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