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简明扼要的明朝官职一览表,不要复杂,按等级顺序写明各官职的名称及职能。

如题所述

大明朝官职详细列表

一、宗人府: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

    宗人令 正一品

    左宗正 正一品

    右宗正 正一品

    左宗人 正一品

    右宗人 正一品

二、三公:即明朝的太师、太傅、太保三职的合称,正一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重。

    太师 正一品

    太傅 正一品

    太保 正一品

三、三孤:即明朝的少师、少傅、少保三职的合称,从一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重。

    少师 从一品

    少傅 从一品

    少保 从一品

四、太子三师:即明朝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职的合称,从一品。最初负责以道德辅导皇太子,且谨身护翼,为东宫辅臣。后为虚衔。 

    太子太师 从一品

    太子太傅 从一品

    太子太保 从一品

五、太子三少:即明朝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三职的合称,正二品。最初负责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公的道德而教谕等事,为东宫辅臣。后为虚衔。    

    太子少师 正二品

    太子少傅 正二品

    太子少保 正二品

六、东宫:

    太子宾客无定员正三品东宫大臣

七、内阁

    中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华盖殿

    建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谨身殿

    文华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武英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文渊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八、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左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

    右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

    平章政事一人从一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

    左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

    右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

    参知政事一人从二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

    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左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右司

    员外郎一人正六品中书省

    都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检校一人正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检校

    照磨一人从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照磨

    管勾一人从七品中书省

    参议一人正三品中书省参议府吴元年革参议府

    参军一人从三品中书省

    断事官一人从三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断事官

    断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经历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知事一人正八品中书省

    都镇抚一人正五品中书省都镇抚司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

    考功郎一人正七品中书省考功所洪武元年革考功所

    中书舍人十人从七品中书省旧名直省舍人

九、吏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吏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吏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文选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验封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稽勋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考功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吏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文选清吏司洪武三十一年增设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考功清吏司正统十一年增设

十、户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户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户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二人正五品户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四人正五品户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四川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宣德以后主事七人正六品户部云南清吏司

十一、礼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礼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礼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仪制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祠祭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主客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精膳清吏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礼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

    主事二人正六品礼部仪制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祠祭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主客清吏司

    大使一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

    副使二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万历九年革一人

十二、兵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兵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兵部司务厅

    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

    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车驾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万历九年并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后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职方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

    主事三人正六品兵部武选清吏司

    主事四人正六品职方武选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车驾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兵部会同馆

    副使二人从九品兵部会同馆

    大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

    副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

十三、刑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刑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其属

    司务一人从九品刑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浙江清吏司

十四、工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工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工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郎中五人正五品工部都水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屯田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

    员外郎二人从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

    主事五人正六品工部都水清吏司   

十五、都察院

    左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

    右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

    左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

    左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

    经历一人正六品都察院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都察院

    司务二人从九品都察院司务厅

    照磨一人正八品都察院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都察院

    司狱一人从九品都察院司狱

    监察御史一百十人正七品都察院

十六、通政使司

    通政使一人正三品通政使司

    左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

    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

    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

    左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

    右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

    经历一人正七品通政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通政使司

十七、大理寺

    卿一人正三品

    左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

    右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

    左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

    右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

    司务二人从九品大理寺司务厅

    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左寺

    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右寺

    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左寺

    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右寺后革

    评事四人正七品大理寺

十八、詹事府

    詹事一人正三品詹事府

    少詹事二人正四品詹事府

    府丞二人正六品詹事府

    主簿一人从七品詹事府主簿厅

    录事二人正九品詹事府

    通事舍人二人从九品詹事府

    大学士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左春坊

十九、太常寺

    卿一人正三品太常寺

    少卿二人正四品太常寺

    寺丞二人正六品太常寺

    典簿二人正七品太常寺典簿厅

二十、太仆寺
卿一人从三品太仆寺
少卿三人正四品太仆寺
寺丞四人正六品太仆寺
主簿一人从七品太仆寺主簿厅
大使一人未入流太仆寺常盈库
监正一人正九品太仆寺牧监后革
监副一人从九品太仆寺牧监后革
录事一人未入流太仆寺牧监后革
群长一人未入流太仆寺群后革

扩展资料: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 ,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

参考资料:

明朝官职-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8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编辑本段]明朝(地方官员品级)

  县:

  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

  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编辑本段]明朝官员品级和俸禄(以万历年间为准)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
  太师 太傅 太保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
  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
  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
  都督俭事 正留守 都指挥使 袭封衍行公
  从二品(月俸四十八石)
  布政使 都指挥同知
  正三品(月俸三十五石)
  太子宾客 侍郎 副都御使 通政使 大理寺卿
  太常寺卿 詹事 府尹 按察使 副留守
  都指挥佥事使 指挥事
  从三品(月俸二十六石)
  光禄寺卿 太仆寺卿 行太仆寺卿 苑马寺卿 参政
  都转运盐使 留守司指挥同知 宣慰使
  正四品(月俸二十四石)
  佥都御史 通政 大理寺少卿 太常寺少卿 太仆少卿
  少詹事 鸿胪寺卿 京府丞 按察司副使 行太仆寺少卿
  苑马寺少卿 知府 卫指挥佥事 宣慰司同知 提督四夷馆少卿
  从四品(月俸二十石)
  国子监祭酒 布政司参议 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正五品(月俸十六石)
  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春坊大学士 翰林院学士 庶子 通政司参议 大理寺丞
  尚宝寺卿 光禄寺少卿 六部郎中 钦天监正 太医院使
  京府治中 宗人府经历 上林院监正 按察使佥事 府同知
  王府长史 仪卫 正千户 宣抚使同知
  从五品(月俸十四石)
  侍读侍讲学士 谕德 洗马 尚宝少卿 鸿胪少卿
  部员外郎 五府经历 知州盐运司副使 盐课提举 卫镇抚
  副千户 仪卫 副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使安抚 团练指挥使
  正六品(月俸十石)
  大理寺正 詹事 丞 中允 侍读
  侍讲 司业 太常寺丞 尚宝司丞 太仆寺丞
  行太仆寺丞 主事 太医院判 都督院经历 京县知县
  府通判 上林苑监副 钦天监副 五官正 兵马指挥
  留守司经历 都司经历 断事 百户 典仗正
  神乐观提点 长官司副诏讨 宣抚俭事 安抚同知 善世正
  从六品(月俸八石)
  赞善 司直郎 修撰 光禄寺丞 光禄寺署正
  鸿胪寺丞 大理寺副 京府推官 布政司经历 布政司理问
  盐运同判官 州同知 盐课司提举 市舶司提举 河梁副提举
  安抚司副使
  正七品(月俸七石五斗)
  都给事中 监察御使编修 大理寺评事 行人司正 五府都事
  都察院都事 通政司经历 太常寺傅士 大常寺典簿 兵马副指挥
  营膳司所正 京县丞 府推官 知县 按察司经历
  留守司,都司都事,副断事 审理 安抚司俭事 蛮夷长官
  从七品(月俸七石)
  翰林院检讨 左右给事中 中书舍人 行人司副 光禄寺典簿
  光禄寺署丞 詹事府主薄 詹事府主簿 京府经历 灵台郎
  祠祭署奉祀 州判官 盐课司副提举 布政司都事 副理问
  盐运司经历 卫经历 宣慰经历 招讨司经历 蛮夷副长官
  正八品(月俸六石六斗)
  国子监丞 五经博士 行人 部照磨 通政司佑事
  京主簿 保章正 御医 协律郎 典牧所提领
  营缮司所副 卫知事 府经历 县丞 煎盐司提举
  按察司知事 宣慰都事 王府典簿正 王府典宝正 王府奉祀正
  王府良医正 王府典膳正 讲经 大通关宝钞,龙江司提举
  至灵元府崇真宫灵官
  从八品(月俸六石)
  清纪郎翰林院典藉 国子监助教 国子监典簿 国子监博士
  光禄彔事 光禄监事 鸿胪寺主簿 京府知事 运司知事
  挈壸正 祠祭署祀丞 布政司照磨 王府典膳副 王府奉祀副
  王府典宝副 王府良医副 宣慰司经历 神乐观知观 崇真宫副灵官
  左右觉义 左右玄义
  正九品(月俸五石五斗)
  校书 侍书 国子监学正 部检校 鸿胪寺署丞
  五官监候 五官司历 营缮所丞 府知事 龙江宝钞副提举
  县主簿 长史司主簿 长史司典仪正 长史司典乐 牧监正
  茶马大使 赞礼郎 奉銮知事 宣抚知事 安抚知事
  颜料局大使 皮作局大使 鞍辔局大使 宝源局大使 织染所大使
  承运库大使 宝钞广惠大使 广积库大使 赃罚库大使 京府织染局大使
  十字库大使 典牧所大使 会同馆大使 文思院大使 杂造局大使
  从九品(月俸五石)
  待诏 司谏 通事舍人 正字 詹事府彔事
  司务 学彔 典籍 鸣赞 序班
  司晨 漏刻博士 司牧局大使 牧监副 圉长
  大医院吏目 提举司吏目 盐课司吏目 州所吏目 副教授
  染造大使 织染局大使 府仓大使 司库司大使 司狱副使
  巡检副使 茶马副使 教坊司韶舞 司乐 按察司检校
  府照磨 宣抚司照磨 典仪 副教授 草场大使
  军储大使 御马大使 都督府大使 门仓大使 军器局大使
  典牧所副使 会同馆副使 文思院副使 伴读 颜料局副使
  承运库副使 宝钞广惠副使 广积库副使 赃罚库副使 十字库副使
  广盈库大使 太仓银库大使 大仆寺大使 京府库大使 都税大使
  宣课大使 柴炭司大使 京府织染局副使 皮作局副使 鞍辔局副使
  宝源局副使 织染所副使 正术 正科 都纲
  都纪 太常寺同乐 都司、运司、府学、京卫、宣抚、宣慰司学教授
  司牲司大使 杂造局副使 节慎库大使 营膳所丞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13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另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人事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正二品吏部尚书1名,正三品吏部左右侍郎2名 户部(财政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正二品户部尚书1名,正三品户部左右侍郎2名 礼部(礼仪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正二品礼部尚书1名,正三品礼部左右侍郎2名 兵部(国防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正二品兵部尚书1名,正三品兵部左右侍郎2名 刑部(司法部):管理天下刑名。 正二品刑部尚书1名,正三品刑部左右侍郎2名 工部(建设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正二品工部尚书1名,正三品工部左右侍郎2名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9、内阁:
  设内阁大学士,正五品,管理国家政事要务。一般大学士连任其他职务抬升品级。
  县:
  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
  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25
自从有了君主,便有了后妃。君主的后妃有不同的等级序位。然夏、商后妃之制史料不详,故不得而知。

据《礼记》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
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
天子后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明朝为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凡宗室陈请,为闻于上,达材能,录罪过。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典出纳文移
东宫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太子宾客,正三品掌侍太子赞相礼仪,规诲过失。皆东宫大臣,无定员,无专授。
大殿左、右丞相,正一品 平章政事,从一品
左、右丞, 正二品 参知政事,从二品
郎中, 正五品 员外郎 正六品 都事、检校,正七品 照磨管勾,从七品
参议府参议,正三品 参军断事,从三品 断事、经历,正七品 知事, 正八品
都镇抚司都镇抚,正五品 功所功郎,正七品。
吏部:
尚书一人, 正二品 左、右侍郎正三品
司务厅司务 从九品 文选、验封、稽勋、考功 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 主事一人,正六品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外命妇之号九。
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
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上述为很小一部分,另有2部,48司,与外派官职,不计其数,难以累述。
另外您说的知县七品只是一部分知县,县分三等。
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
六万石以下为中县, 知县正七品;
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知县从七品。

明朝官吏职务
知县--县长,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知州--地级市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知府--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承宣布政使司--省长
税课司--税务局局长
织染杂造--纺织局局长
巡检司---公安局局长
递运所使--邮政局局长
礼部尚书--文化部,教育部长
兵部尚书--国防部部长
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
太仆寺卿--交通部部长(管马的)
鸿胪寺卿--外交礼仪
尚宝司卿--盖章的,保管御玺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唐朝后宫:
皇太后,
皇后,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玄宗时增四妃:贤妃,惠妃,丽妃,华妃。
九嫔(昭仪,昭容,昭嫒,修仪,修容,修嫒,充仪,充容,充嫒),
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女(宝林,御女,才女各二十七人)。

明朝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
明朝朱元璋开创了由东南统一天下的先例。朱元璋据有金陵,西平陈友...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第4个回答  2011-03-13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督察院:
4、六科: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6、詹士府:
7、太医院:
8、翰林院:
9、内阁:
设内阁大学士,正五品,管理国家政事要务。一般大学士连任其他职务抬升品级。
县:
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
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急需简明扼要的明朝官职一览表,不要复杂,按等级顺序写明各官职的名称...
1. 宗人府:负责管理皇帝宗族,记录宗室成员信息。官职有宗人令、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均为正一品。2.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协助皇帝处理重要政务。3.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同样协助皇帝政务。4. 太子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原为辅导皇...

急需简明扼要的明朝官职一览表,不要复杂,按等级顺序写明各官职的名称...
一、宗人府: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 宗人令 正一品 左宗正 正一品 右宗正 正一品 左宗人 正一品 右宗人 正一品 二、三公:即明朝的太师、太傅、太保三职的合称,正一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

明朝文官武官官职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

大明朝的官职都有哪些,几品?
文官官职: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从二品: 文...

明朝一品到九品分别有哪些官职
1、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2、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

跪求明朝地方名称和详细地图以及各个官职!
南京叫应天(洪武),缅北叫交阯(永乐),其他一概不知。官职(从大到小):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辅佐天子,掌管国家大事。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辅佐天子,掌管国家大事。内阁:大学士(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正五品,皇帝顾问,掌握了实际宰相大...

明朝官职品级一览表
明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如下: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都属于正一品的官职。从一品官: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以及都督同知。正二品官:太子太师、少傅、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工、刑)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督指挥使、衍圣公(孔子...

请问明朝的所有文武官职及品级?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三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原是指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 “...

明朝官职品级一览表
明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如下:正一品是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书、都御史、都指挥使,从二品:副留守、都指挥同知。正三品是太子宾客、左右侍郎、左右副都御史、卫指挥使,...

求明朝军队构成元素的各部分的职位名称。
1按品级说:武官正一品官职:前后左右都督,从一品:都督同知 正二品:都督佥事、正留守都指挥使 从二品:指挥同知 正三品:副留守都指挥、佥事指挥使 从三品:留守指挥同知,卫指挥同知,宣慰使 正四品: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 从四品:参议、宣慰副使、宣抚使 正五品: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佥事、宣抚同知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