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纸术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谁发明了造纸术

张燕

造纸术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对于中国古代造纸术究竟起
源于何时,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东汉蔡伦发明说”与“蔡伦前发明说”两
种观点。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又出土了460余件麻类植物造成的古纸。颜色、质地非
常之多,有黑色、褐色、白色、黄色,厚薄不一,其中10件还写有文字。从残留
在纸面上的残渣看,它们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
件及包裹物品。据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
有学者认为,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
就有了纸,蔡伦并非造纸术发明人。
一、蔡伦是最早的造纸人吗?
纸张被视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占有同样的
地位。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弗朗索瓦·巴孔在17世纪初叶于所著《新机械学》中强
调了这四大发明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它们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和印刷
术表现在文化中,火药表现在战争中,指南针则表现在航海事业中。任何帝国、
任何教派或任何星辰都不能自吹对人类事务施加了像这些发明那样大的影响。”
因此,造纸术的起源问题不仅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也备受世界范围内的
研究者瞩目。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传统说法,直至今天,
中国的教科书也这样告诉学生。这种观点的主要根据,来源于重要史书《后汉书
》。《后汉书》中明确记录了造纸术的发明人、发明原由和过程:“自古书契多
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注: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
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来,这段记述又由保存在较晚著作中的
其它记述或引文所证实。基于《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后
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然而,由于新的考古发现,“蔡伦造纸”的传统说法在中国乃至亚洲的许多
纸张史专家中都引起了争论。
1957年,陕西出土了灞桥纸。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
关纸。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和
断代,证实这些纸是西汉初期到晚期的,年代都比东汉早,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对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观点提出异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
中国就有纸,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中国造纸的历史起码要向前推进两三
个世纪。
而另一些专家则对这些纸出土的古墓或遗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纸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虽然在西汉时期中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
这些纸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纸。而蔡伦对造纸
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今天中国人
引以为豪的纸。蔡伦对纸向中国、向世界的推广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即使不是
最早造出纸的人,却可以算作“造纸术”的发明人。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 西汉时期的放马滩纸。与以往考古发
现不同的是,这次出土的古纸质量较好,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还有
用细墨线绘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经专家考证,这张古纸的“生日”是
西汉早期,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300多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日本高知纸业实验场的技术鉴定和化验结果也都表明
,该纸是以麻类植物制造而成,且纤维分布均匀,质量明显优于陕西灞桥纸,完
全可以用于书写。所以,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马滩纸,在当时
成为中国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唯一物证,“蔡伦之前的纸不是纸”的观点受
到了冲击。
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悬泉置遗址的发掘工
作者、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惊喜地告诉记者,这个遗址出土了460余件麻
类植物造成的古纸,成为目前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根据同时出
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
初到西晋都有,其中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有10件还写有文字,质量较好。古纸
的颜色和质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
。从残留在纸面上的残渣看,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
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何双全说,这些古纸的发现不但为中国研究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也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这一观点。
二、出土的纸是东汉以前的吗
敦煌悬泉置出土了数百件古纸,似乎使“蔡伦前就有纸”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关于造纸术起源的问题,却仍没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何双全研究员介绍,多年来,持“蔡伦造纸”观点的学者对考古发现的纸的
年代表示怀疑。他们指出,1957年以来出土的“灞桥纸”、“金关纸”、“中颜
纸”、“放马滩纸”等被认为是“西汉纸”,是发掘报告按照墓制或同时出土的
西汉文物或竹木简上最后年代记述而定下来的。但造纸术起源的问题不是考古界
的研究专利,对此,考古界以外的史学、造纸学专家都有质疑权和发言权。
造纸专家钟香驹认为:在这几起汉墓发掘的断代问题上,应持慎重态度。墓既
无志,死者姓氏和经历又都不明,仅仅凭借其它出土器物断代,如无可靠的科学
鉴定和相应的历史文献予以印证,则极易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史学家张德钧的意见是:单从与古纸并存的东西记年有年号,便据以断定这张
纸的年代,这个方法欠周密,因为有许多东西的时间尽管相隔多少世纪,也有可
能堆积在一起。
对此,何双全指出,专业的考古报告是在科学、严格的方法下,对考古遗址
发掘和研究后才写出的,因此是真实可信的。如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古纸,就
有大量可以断代其为西汉时期的证据。
首先,这些纸张是从西汉时期堆积层上出土的,与其一同出土的汉简上清清
楚楚地写有永光、建昭、河平、阳朔、鸿嘉、元始、居摄、地节、神爵、甘露、
太始、征和等纪年,说明这个堆积层中的包含物应为西汉元、成、宣、昭、武帝
等时期的。而且,经考证,这个堆积层中与汉简、古纸一同出土的陶片、柴草等
文物都是西汉时期的器物,并没有其它时期的器物出现,因此纸张为西汉时期的
可能性非常大。
其次,有些纸张上还写有文字,虽然没有明确纪年,但这些文字被证实为西
汉时期的文字,字型特点都与东汉的文字有明显区别。如果硬要认定这些纸是东
汉或东汉以后的,怎么解释上面会写有西汉的文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纸张在
出土时就裹在西汉汉简之上。不但表明该纸与汉简的密切联系,还说明当时的纸
还具有包裹物品的作用。
因此,何双全等专家认为,把这些古纸断代为“西汉纸”是科学的。
三、“西汉纸”真是纸吗
除古纸的年代外,学术界争论的另一个焦点便是:近一段时期以来,考古发
现的古纸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纸。
那么,什么样的纸才是真正的纸呢?
在古汉语中,“纸”一词原指作为文字载体的缣帛,即丝织品。但如《后汉
书》所说,蔡伦正是因为丝织品太贵才发明了造纸术,因此,我们说的“纸”应
该不是古汉语中的“纸”,而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出来的纸
。当然,这种纸也不是今天人们用的纸,它还远远不能达到现代纸的质量和制造
水平。
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在日本讲学时曾对纸下
了这样的定义:首先,它是植物纤维;第二,这种植物性纤维是单个的,即一根
根分散的纤维,它们被分散、提纯,然后再交织组合起来;第三,表面平整;第
四,具有实用性,例如包装、书写用;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物理强度。
据此标准,潘吉星认为,无论是陕西“灞桥纸”,还是甘肃天水“放马滩纸
”,都具备了纸的要素,是真正意义上的纸。潘吉星也由此得出“蔡伦前中国就
有纸”的结论。
但是,造纸史研究专家陈启新却不同意潘吉星对纸的定义。他指出:潘吉星
的定义是从形态与实用性两方面给纸下的定义,但我们知道,纸的制造过程包括
“纤维——机械切碎——化学提纯——打浆——纸浆——湿纸——干燥”等程序
,其中“打浆”是使纸具有实用性和物理强度的关键,但潘吉星的定义中恰恰忽
略了这一点。陈启新又提出,1980年,轻工部造纸所对陕西“灞桥纸”鉴定后认
为其纤维很长,似乎并未被切断过,而且纤维多为定向排列、纤维壁光滑、完整
,没有纤维性颤动的现象,因此,该纸未经打浆,只能算作“出土纤维片”,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为此,从1964年到1988年的24年间,中外其它10家机构的20多位科研人员反
复检验灞桥纸达10多次,却一致否定了轻工部造纸所的鉴定意见。专家们在借助
显微镜分析时认为,灞桥纸的纤维实际长度只有1—2厘米,这就证明它们被反复
切碎过,因为麻线的完整纤维应长15—25厘米,纤维的排列也紊乱无序,显示出
了一定程度的纤维性颤动,表明事先经过舂捣、打浆及抄造工序。此外,1990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对1986年出土的甘肃放马滩纸样品进行化验和
技术鉴定后也得出结论:该纸纤维不但分散,而且分布均匀,纤维按异向交织紧
密,为麻类植物纤维纸。
另一方面,持“蔡伦前发明纸说”的专家们又提出了定义纸的新方法:既然
对方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了纸,我们就以东汉时纸的标准来定义纸。如此一来,
“西汉纸不是纸”的观点似乎就更难以立足。
一来是因为目前的考古发现拿不出一张所谓蔡伦造的纸,因此无法得知蔡伦
发明的造纸术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更没有人能证明蔡伦造纸术比天水放马滩纸
的制造工艺高。如果整个学术界都没有见过的“蔡伦造的纸”都可以算作纸的话
,为什么甘肃天水放马滩纸等经过鉴定的、可用于书写的、比较优秀的植物纤维
纸都不能算作纸?
二来,除以往的考古发现外,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出土的400余件麻纸中,
有部分被证实为东汉时期的纸。经专家考证和对比,这些东汉时期的纸无论从外
观、形态和质量、用途和制作工艺上来看,都与西汉纸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如
果这些东汉的纸算四大发明中所指的纸,西汉的纸又为何不算?
四、造纸术发明人还需要实证研究认定
对于“造纸术发明人是否蔡伦”的争论,40多年来,学术界也一直未能达成
统一意见。坚持“蔡伦造纸”的学者认为,中国的重大历史问题不应轻易去否定
。而考古界则认为:探讨这类问题究竟应该以什么作为检验真理的准则,是实践
还是文献?在考古实践与文献记载发生矛盾时,是以考古事实修正文献记载,还
是因文献而否定考古发现?
对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每有关于东汉前古纸的考古发现被报
道,就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在尚未取得共识之前,有学者在海
外做过报告,宣布“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中国早东汉两三百年就有纸;也
有造纸界学者多次召开“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大会,同样没请任何持反对意见
的学者参加。
无论如何,造纸术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发明,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至于具体
是谁发明了造纸术,是蔡伦还是蔡伦之前的人,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来加以研究认
定。我们希望,终有一天关于“蔡伦造纸”的争论可以有一个结论。
相关链接
蔡伦
据考证,蔡伦生平年代约为公元61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
耒阳县)人。15岁被选入洛阳宫为宦官。章帝时,他得到窦皇后赏识,被提升为
中常侍。和帝时,他又投靠邓皇后,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
年(公元114年)封龙亭侯。
据史书记载,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技术的基础上改进造纸工艺,采用树皮、
破皮、旧鱼网、麻头等废旧纤维作原料,造出了既轻便又美观的纸,被人们称为
“蔡侯纸”。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7
造的纸质量不好,产量低,耗能大,污染更大
第2个回答  2011-02-27
大家都知道,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你知道,古代的纸是怎么造出来的?现代造纸又为什么能速度那么快?且听我来作个简单的介绍。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类采用过很多天然材料作记事、书写所用,如结绳记事、甲骨文刻写、石碑碣鼓和造纸术出现前的简牍、缣帛等等。
但由于这些材料的采集、使用、保存都很不易,所以往往在岁月中流失掉了,直到东汉年间,宦官蔡伦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摸索、研制,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利用破鱼网、旧布头及树皮等物,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书写用纸“蔡侯纸”。纸张才具备了真正的生产力。
此后千余年间,中国乃至中国传至世界各地的造纸术都基本上延续
由于原料便宜,取之方便,在尔后的几十年间,“蔡侯纸”迅速在各地推广,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开始传到朝鲜、日本。8世纪进入阿拉伯国家,接着迅速进入摩洛哥、印度、意大利、俄国,到了17世纪时已被英国接受,并在这些西方国度加以革新,并逐渐使用机械设备替代手工造纸,也使得西方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传播。
在中国,自唐、宋以来,造纸业也在安徽、浙江、福建一代蓬勃发展,十分繁荣。古徽州、江浙、江西一代“作坊数万家,终闻舂臼声”。邑人赵廷挥在《感坑》诗中描述到: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垒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憾夕阳。就是当时造纸规模的展示。
传统造纸术的现状
投资巨大的金东公司自1997年6月建厂,1999年远行就进入了有序的发展,并于2002年5月创办了公司自己的刊物《太空梭》。创刊伊始,就以着力于弘扬与挖掘中国的传统造纸文化为已任,在公司副总黄良典先生与工会主席孙炳健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文化报道小组,深入了安徽、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偏僻山村采访,亲身触摸到中国传统造纸术跳动的脉搏,及时了解到造纸术在中国的现状。
2004年的6月,我们在安徽宣城的泾县西乡小岭村一带,亲眼目睹了被誉为“中国国宝”的宣纸的整个制作过程,从采集原料,到发酵打浆,到揭纸脱水,烘干等大小繁琐的工序七十二道,并深深地为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而自豪。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又利用业余时间赶赴浙江,陕西等地,在一个个古朴接近于封闭的小材古寨,真实地领略到传统文化在中国民间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也深深为造纸的现状感到忧虑。
中国造纸术在千余年的变革中,不断融合了本地的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纸品工艺。
传统造纸中,都是因地制宜,选用当地最为廉价,取之最为方便的植物原料进行造纸,四川的青衣江畔,安徽的泾河流域,西安的沣河两岸都隐藏着一个个古老手工作坊。在四川夹江县,遍生竹林,因而纸农把嫩竹“砍其麻,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 短短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传统手工造纸的全过程,用这种工艺做成的纸,在四川称为“蜀笺”,备受近代大书画家张大千先生的钟爱,又被今人称为“大千纸”,四川的造纸尤以马村的规模最为庞大。
宣城的泾县所产纸张称为“宣纸”。历来为贡品,并为科考用纸,因古泾县的地势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多,灌木资源丰富,故聪明的宣城人利用檀树皮、稻草等物造纸,皆为上品。具体做法为将山上脱落的檀树皮、稻草放在山坡上,经风吹日晒,自然漂白,然后舂碎成浆,加上山上的大量的弥猴桃树树脂放入浆水内,捞出的纸品质地洁白细密、柔软均匀、光而不滑,宋代诗人王令在《再寄权子满》诗中写到“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可见宣纸在当时的价值。
福建将乐、浙江的泽雅也以纸山而闻名于世。从我们的文化报道小组成员在当地所见情形来看,两者应该是相承一脉,皆以竹佐以石灰,渍之入水,再利用水碓、石臼等设备捣烂成浆,因没有加以漂白,故所产纸张呈黄色,因而只能用于冥烧,来寄托现代人的一种哀思罢了。
造纸的传承与思考
虽然传统造纸术,具有很高的观赏及研究价值,但也无法掩饰她的颓废与没落,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那规模小、产量低、劳动强度大、高污染的弊病也日渐突现。
在山青水秀的雅泽山区,人们利用“四连碓”水能造纸,我们在浆池边看到,一股股发黄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废水直接向山涧流去,据了解这种水流进田地庄稼将枯死,流进河池鱼虾也根本无法生存。四川夹江也因人们大量无节制地砍竹林造浆做纸,造成山体岩石裸露,灰尘四处飞扬,原本悠静的青山已是千疮百孔,在马村的一家宣纸作坊的巨大篁锅前,一张姓老板告诉我们,造一吨手工纸大约要耗费一百二十余吨的水,废水也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于山野之间。
回头看:运用现代造纸设备与技术生产的金东公司,每吨纸仅耗水9.5吨,并且排放废水全部达标。由于传统造纸是高强度的体力操作,因而每人每天生产的纸张仅仅十余公斤而已,而在金东偌大的造纸车间,看不到几个操作人员,而每台纸机每分钟就有一吨洁白如云的纸张产出,这是两者间具有怎么的天壤之别呢!
时代在进步,造纸的工艺也在不断变革提高,传统的中国造纸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手工造纸年代渐渐远逝。如何重铸中华造纸的辉煌,收复中国纸品的山河,是我们这一代造纸人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金光集团率先在中国实行“林、浆、纸”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造纸”之路,让我们越来越欣喜地看到中国纸业的希望。这种可持续发展的造纸之路也会促进金东公司成为全球最大最好的纸品供应商。
因为我们传承的是中国造纸文化,我们奉献的是利用现代化造纸技术来造福人类的一种精神追问

可不可以简单点?比如古代怎么做,现代怎么做。

追答

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

1. 斩竹漂塘 斩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2. 煮徨足火 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3. 舂 臼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4. 荡料入帘 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之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内。

5. 覆帘压纸 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

6. 透火焙干 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

a.纸料的筛选 将调制过的纸料再稀释成较低的浓度,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
b.网 部 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铜丝网或塑料网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
c.压榨部 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滚辘间,藉滚辘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
d.烘 缸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 - 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e.卷 纸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 - 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f.裁切、选别 包装:取前面已卷成筒状的纸卷多支,用裁纸机裁成一张张的纸,再经人工或机械的选别,剔除有破损或污点的纸张,最后将每五百张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古代和现代的造纸过程有什么不同
13. 现代的造纸技术与古代相比有所不同,现代纸张种类繁多,技术复杂,无法逐一详细列举。

现代造纸术的过程,原料是什么?它与古代造纸术有什么区别?
现代造纸术相较于古代造纸术,工艺流程更为复杂和精细化。原料上也更加多样,不仅限于竹子,还包括木浆、回收纸浆等。现代造纸术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化学处理方法,如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以及高效的调制、抄造和加工技术。此外,现代造纸术更加注重纸张的质量和环保,通过改进工艺...

造纸术从古代到现在的5种造纸的方法
1. 破布和树皮造纸:在古代,人们使用破布、树皮等天然材料来制造纸张。将破布和树皮浸泡在水中,然后进行切碎、蒸煮等处理,制成纸浆。这种造纸方法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一种形式。2. 竹料造纸:以竹子为原料的造纸方法,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流行。将竹子切成片或段,浸泡在水中,然后捣碎成浆。这种方法制...

造纸术的发展历程?现代的造纸方法与古代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 现代的造纸方法与古代的不同之处包括:- 原料:现代造纸主要使用木材,而古代则以麻、树皮等天然材料为主。- 工艺:现代造纸工艺更为先进,包括制浆、调制、抄造等步骤,相较于古代的沤、煮、筛、抄等过程有了显著改进。

现代造纸与古法造纸相比有哪些方面的改进?
机制和手工两种造出来的纸最大区别在于,由于手工纸采用人工打浆,纸浆中的纤维保存完好;机制纸采用机器打浆,纸浆纤维被打碎。使得手工纸在韧性拉力上大大优于机制纸。机制纸存在浆网速差导致纤维纵横向分布不均,手工纸不存在纤维纵横向分布比例不均,特别体现在书画用纸上 ...

古代和现代的造纸过程有什么不同
古代纸工称之为纸药。纸药的作用是作为悬浮剂,使纸浆中的纤维分散。同时它还能防止纤维互相粘结,使湿纸易以分张或揭分。我国古代造纸时常用的纸药是从黄蜀葵、杨桃藤、槿叶等的植物榨取的粘液制成的。现代纸张不一样,技术当然也不一样,有很多种,没法一一罗列 ...

古代和现代的造纸过程
8. 现代造纸技术包括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与古代相比,现代造纸法多了调制过程,这对纸张的保存期限有重要影响。现代称为抄造过程的步骤更为繁琐,纸张质量也因此有所不同。9. 我国古代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造纸工艺体系。现代机器造纸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

古代造纸术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西汉纸不是纸”的观点似乎就更难以立足。 一来是因为目前的考古发现拿不出一张所谓蔡伦造的纸,因此无法得知蔡伦 发明的造纸术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更没有人能证明蔡伦造纸术比天水放马滩纸 的制造工艺高。如果整个学术界都没有见过的“蔡伦造的纸”都可以算作纸的话 ,为什么甘肃天水放马滩纸等经过鉴定的、可...

中国造纸术从古到今的演_变历程
唐代在染黄纸的基础上,发展出涂蜡纸,经过砑光处理,纸张具有光泽莹润的美感。还有粉蜡纸、金银花纸、砑花纸等,纸张的加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五代时,澄心堂纸仍然被认为是最优质的纸张。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更多不同质地的纸张,纸质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宋代...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现在一般用什么造纸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在一般用芦苇 、木材等造纸。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