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年级下学期的第四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哪位学过第四课了?请把一些笔记写在回答中,并且表明是哪句话的笔记,顺便告诉我一下背哪小节,我想好好预习一下………………
问题截止至2011年3月2日,请加快速度,谢谢!

第1个回答  2011-02-28
2、《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的游览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一路迎着溪流”、“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右边往外流”、“”、“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虾米乱七八糟的啊}

游览顺序;金华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泉水来路: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晰,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角度及移动的线索的非常清楚。

[非常课课通 上有的]追问

老师写了这些笔记么?

参考资料:百度一下

第2个回答  2011-03-01
要背2-3自然段
第3个回答  2011-02-28
我4年级就学了,建议你看看英才教程
第4个回答  2011-02-28
额,我4年级就学了( 上册的)
第5个回答  2011-03-07
要背第5自然段。

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
作品原文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记金华的双龙洞》文章赏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明确答案: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游记,主要讲述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和所见之景。详细解释:一、课文概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的游记散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详细描述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这篇课文不仅展现了双龙洞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总结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情况。此外,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金华的双龙洞的外洞的特点是大,内洞的特点是黑、奇、大,连结外洞和内...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按什么顺序写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下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下册收录为课文。这篇游记不作为课文的时候是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叶圣陶的原名是叶绍钧。叶圣陶是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六年级(下册)第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四字词语和成语
shě běn zhú mò [释义]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语出]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正音] 舍;不能读作“shè”。[辨形] 末;不能写作...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顺序是什么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主要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出自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下册以及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下册。作为课文,它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篇介绍自然美景、表达爱国情感的佳作。《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本名叶绍钧。叶圣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著名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
在浙江金华的探访之旅中,我有幸游览了著名的双龙洞。4月14日,沿着曲折的公路,我来到了距金华城约五公里的罗店,随后深入山中。沿途映山红和油桐花开得繁盛,粉红色的山土与艳丽的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沿着溪流,溪水的宽窄、缓急不断变化,伴随着洞口那壮观的山势和如同桥洞般的洞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