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后期用药于治疗方法?

性别:男
年龄:55
发病时间与次数:2006.2发病 一次
住院20天后出院,当时病症是左腿能慢慢自己走路,但脚趾不能动,
左胳膊能略微太起一点,左手蜷着无法展开。
经过一年之后(此间针灸过一个月,也常锻炼)现在左脚趾也只能略微
蜷动,左胳膊能抬起(不灵活),手能够展开,手指能伸但不太能蜷。
我想问一下现在用什么药好一点,需要什么样的康复锻炼?看广告中的
脑心安,不知怎么样?
希望能够得到答复,谢谢!

  中风防治指南
  中风,大家并不陌生。无论你走在大街上,还是回到家乡中,随时可看到那些行走不便需他人照顾的人。这其中就有许多是中风后留下的。那么中风真的这么可怕吗?美国康复学教授RitaBY以事实告诉你:中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抢救性命而不挽救人生。他总结说:中风后经过康复治疗的患者90%以上可无功能缺陷,那些中风后残疾的人完全可以成为自由活动的人。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统计我国脑血管病患者为719人/10万,每150人就有1人患脑血管病,且北方比南方高,年龄组有下降的趋势。为此编者参考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编写了《中风防治指南》。旨在普及中风防治知识,希望对那些中风的人和存在中风危险因素的人有所帮助,使他们摆脱残疾的折磨,重返完美人生。
  中风及预防
  一、什么是中风?
  中风又称卒中,现代西医诊断名词为脑血管病。它是一组由于脑血管发生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头痛、头昏、言语困难等症状。
  二、中风分哪几型?
  中风总体上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有些还分混合型。出血性中风主要有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前者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后者大多来源于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多为先天性。缺血性中风导致的脑梗塞包括脑血栓、脑栓塞两种。脑血栓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脑栓塞为栓子脱落。
  三、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美国斯冈盘格教授将中风危险因素排列为A:肯定增加中风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外源性雌激素、口服避孕药。B:可能增加中风危险因素有高血脂、肥胖、吸烟等。首先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不超过160/95mmHg,需限制盐的摄入和控制体重即可。高于此需药物治疗,同时监测血压;心脏病也是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凡引起心脏功能发生障碍的心脏疾病均可导致脑血管病发生,因此要积极治疗心脏病;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导致中风;肥胖易发高血压,高血脂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致中风;吸烟、过量饮酒、年龄、性别、遗传等也是中风发生的因素之一。另外,性格急躁、寒冷气候,颅内感染等均可增加中风发生率。
  四、中风的早期征兆有哪些?
  (1)疼痛或麻木,感觉异常或缺失可能首先出现于肢(趾)端,继而向手臂、大腿、面部及整个 半身蔓延,也可以是几个手指或脚趾隐疼。由于睡眠姿势不当也可引起,但活动后即可缓解。若手指麻木伴有眩晕面肌麻痹、语言不清或不明原因麻木反复出现,麻木持续1至2分钟以上,同时身体多部位感觉异常,就应怀疑中风前兆。(2)手指不灵活。(3)舌头发硬不灵活,重者不能说话,有些说话含糊、发哑。(4)视觉突然消失、模糊或看到重影、视野缺损伴同侧面肌麻痹可短时恢复正常。(5)腿脚不灵、步态不稳,伴头晕目眩。(6)头痛多为持续性而非阵发性,范围遍及整个头部而不局限。
  五、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
  (1)积极控制高血压。据统计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超过190mmHg,或舒张压超过110mmHg,脑出血危险5倍、死亡率增加1倍。因此大家要对高血压、脑血管病有所了解。40岁以上的人定期检查血压,同时检查心脏血管杂音,血胆固醇和血脂,并观察动态。高血压的治疗要求降低血压,消除症状,主观感觉良好,长期巩固,恢复劳动力。患者要按时定量服用降压药物,药量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切忌快猛,要平稳降压,避免急躁情绪。老年人应每日按时睡眠、起床,合理按排工作学习,避免情绪波动,紧张。睡前不宜饮茶,可用温水泡脚,有益血液循环,利于睡眠。也不要睡的过长,应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保持乐观精神,使气血调和,血脉通畅,从而避免中风。
  (2)饮食方面:要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肥肉、奶油等;含胆固醇多的事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也应限制;要多吃植物蛋白质如黄豆、绿豆、豆制品、牛奶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增加血管弹性及致密性;吃含碘食物如海带,虾皮、紫菜、海米等,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糖尿病人吃荞麦面、豆类、南瓜、山药等。饮食量适当,不暴饮暴食。
  短暂脑缺血要绝对治疗,因为通常3年内有30%患者可发生脑梗塞。同时及时治疗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脉管炎等。忌烟酒。
  六、中风后患者及家属如何面对中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中风对于患者及家属是一件意外的事情,会影响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其情绪心理。那么是期待所谓的“自然恢复”及“奇迹”发生,还是用各种“神效”的药物让患者重获新生。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经抢救,虽保全了性命,但多留有后遗症,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有统计表明:经过有效康复治疗,90%中风偏瘫患者能重新步行生活自理,其中30%能恢复适当的工作。因此中风后不仅要依靠药物,更重要的是采取康复措施,最大程度地掌握使损害功能康复的方法和手段。这就要求中风患者积极参与,家属的积极配合及医生的精心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生活的更加有质量、有意义。
  七、为什么中风偏瘫久治不愈?
  前些年,广大药学专家知道中风是由于脑血管梗塞、血流不畅和脑血管出血引起。以往的药物总是以溶栓、扩张血管、清除淤血等改善供血、供养为主。这样治疗后,医生们发现由中风所产生的偏瘫、痴呆、四肢麻木、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等症状并没有消失。中风后由于大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神经元细胞大量死亡,要使中风偏瘫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就要激活濒临死亡的神经元细胞,重塑大脑神经功能。这就是说既要对脑血管障碍治疗也要对脑功能障碍的治疗。
  中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主要是对生命功能的维持,以及并发症的非特异性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降低血压、保持供氧,维持心肺功能,保持水电解质酸件平衡,控制学堂和继发赶让,并给于营养支持,梗塞者溶栓,出血者止血,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转入“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期。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是指五种治法(即透穴位醒脑开窍、注射神经生长液、头三针药物植入、心脑血同步治疗、经络导平建功能)有机结合,选择性配合针灸推拿、药物透入、中药等对中风、偏瘫、脑发育不良、脑萎缩、脑瘫、脑神经衰弱等脑病进行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首先透穴位刺激能激活浅度、深度昏迷的脑细胞,挽救濒死的脑组织,最大限度地改善脑组织损伤,还能打通各关节经络。注射神经生长液直接进入脑细胞间隙而与脑细胞接触,营养活化未被开发的脑细胞,以代替坏死的脑细胞,最大限度地恢复运动、语言等功能。头三针药物植入是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同时参考头针国际化标准,对相应皮质功能区进行持续刺激,以达到激活脑细胞重建神经元功能。心脑血同步治疗是指脑活素、心活素、血活素三种成分有机结合,协同作用,改变以往单一治疗,对心脑血管系统进行全面彻底的同步治疗,使患者康复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经络导平建功能,是根据经络理论,调节阴阳二经,疏通经脉诱导重建瘫痪肢体的正常功能。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其特点是什么?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同时治疗脑血管障碍和脑功能障碍,改变以往只对脑血管障碍的治疗。对脑血管障碍的治疗表现在扩张狭窄的血管,消除脑内血栓,清除脑内淤血,增加脑内血流量,改善血液质量,对脑功能障碍的治疗表现在激活受损大脑神经细胞,完善受损大脑神经修复,促进受损大脑神经生长,增强受损大脑神经连接,重建受损大脑神经功能。
  其特点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贯通,前因与后果相照应。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不住院、无副作用,不易复发、远期疗效好、费用低等特点。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的理论根据和治疗技术是什么?
  一般人认为死而复生是不可能的,神经元也是这样。但这不等于说中风后不可能恢复正常。大量的临床证明,有部分人经过康复后又重新站了起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结果,也就是说脑损伤后残留的部分通过功能上的重组,重新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了的功能,也称再学习理论或功能重组理论。美国康复学教授RitaBY其父中风后每天接受3小时的康复训练,最后又恢复工作,并能登山。死后解剖发现他的锥体束只有3%保留完好。还有那些缺少双臂的人练成了用足写字、吃饭等生活本领。这充分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功能重组包括系统内重组和系统间重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从时间上分(1)超早期,损伤后48小时内。(2)早期(3天-3个月),此期影响恢复的内部因素为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如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闭塞血管的再通,病灶周围侧支循环的形成,形态与功能脱节的改善,潜伏通路与突触的启用。外部因素有神经营养药物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及是否开始康复治疗。(3)中后期(3个月-2年),内部因素主要为轴索长芽、病灶周围脑组织和对侧大脑功能代偿。继续潜伏通路及突触启用。外部因素继续营养神经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全面综合康复格外重要。(4)后遗症期(2年以后),功能恢复主要依靠健侧脑的代偿及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外部因素为预防复发,功能训练也从患侧转向健侧躯体代偿和辅助器具的应用。中风康复的治疗技术是神经发育疗法,或神经发育促进技术。通过对躯体的良性刺激,抑制异常的病理反射和病理运动模式,引出并促进正常的反射,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分哪几步?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分三步。(1)卧床期:只要3周后即可产生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因此及早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变换体位,保持良好体位,预防感染。并心理治疗,预防抑郁或精神衰退。(2)离床期:发病2周后,病人即开始坐位训练、床上站立训练、垫上训练,进入康复为主的训练期。此期应避免发生无用综合征。(3)步行期:体位已能平衡及重心转移时可步行训练,同时进行上肢功能训练,如有失语症,认知功能障碍,应同时训练。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训练。
  需要强调的是: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训练主要以恢复肌力、肌萎缩、肌功能为主。不要把训练方法用来康复中枢神经损伤。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的必要性是什么?
  中风在急性期引起的障碍不仅是疾病本身引起,而且长期卧床不起也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足内翻等,这些合并症在发病1个月内即可发生,甚至2周内就发生。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合并症越多。这些合并症对功能恢复不利,如上肢的屈曲痉挛,影响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进食、洗脸等。足下垂、足内翻,影响站立行走。这些后果比中风更严重。康复治疗最佳时间为脑栓塞发病后3天,脑出血发病5-7天,就应康复与药物同步治疗。在发病3-7天内进行康复治疗的达到基本能生活自理需45-53天,而超过一个月进行康复治疗达到同样效果则要3-6个月。因此中风后及时康复是必要的。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家属应做些什么?
  A:定时变换体位。为防止褥疮发生因每小时翻身一次。忌长时间平卧。B:保持良好肢位。目的是防止肢体痉挛,抑制异常的姿势,这一点非常重要。正确的肢位是:平卧位时,使患侧上肢维持外展、外旋位、肘关节微屈曲,腕略背伸,五指伸展,肩部垫软枕使患肩突前。患侧下肢外侧垫软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下放软枕,以使膝关节保持微屈曲。在足底放软枕,使足保持背屈,但忌90度背屈。健侧卧位时,两膝关节屈曲,二者之间放软枕,上肢前伸水平位。C:保证关节活动次数,每日2-3次,每次各关节活动5-10次。,手法要轻柔,避免粗暴动作损伤关节面。这不仅防止关节挛缩,也有助于对中枢神经良性刺激,促进脑血流量。但忌几十次上百次的活动。D:早期坐位,可有效防止体位低血压及改善全身状况,增强腰部肌力平衡,为站立创造条件。病情稳定即可坐起,发病3-5天后,一般可以30度角背靠坐起,逐步到80度角,且无背靠能独立坐在床上达30分钟,一天坐3-4次。
  上述这些措施是任何药物所代替不了的,这些措施的实施要排除禁忌症。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的效果怎样?
  中风经治疗后常留下后遗症,这主要是治疗大多只从脑血管障碍考虑,对脑功能障碍没有采取必要的康复措施。如果中风偏瘫患者及时进行康复医疗,并保证足够的时间,肯定能促进功能恢复,甚至完全恢复。特别是发病一周内就开始康复治疗,多可在1-3个月内最大限度地恢复,康复效果最佳。但也不是3个月后就不用康复治疗。经过康复医疗90%患者可独立活动或完成活动,甚至可无功能缺陷,或只轻度障碍。
  一般患者的康复之路:第一疗程,患者精神好转,肢体有蚁爬感,麻木感减轻,但可能出现轻微疼痛,知觉不同程度恢复,头脑轻松,对生活充满信心。第2-3疗程,偏瘫肢体逐步好转,有些可下地站立有些可行走(需搀扶),语言障碍有所恢复,思维情绪基本正常。第4-6疗程,卧床不起病人可恢复生活自理,不用人伺候,可享受幸福生活。
  病案举例:
  李某;男,72岁,3年前患脑梗塞,入住某医院,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右侧偏瘫、语言不清、卧床不起、情绪不稳、完全由家人照顾。经过各种“神药”“单方” 都未曾见效。遂进行“五位一体”治疗,十天后病人出现下肢肌肉抽动,膝关节略微抬起,精神也好了许多,对家属的抵触情绪消失。经过3个疗程治疗,现已基本生活自理。
  范某;男,43岁,体胖,3个月前正在干活时突然跌倒,遂送往医院做CT诊断为脑出血,经抢救后意识恢复。但左侧上下肢瘫痪,感觉消失。后接受“五位一体”治疗,二个疗程后病人已恢复劳动能力。
  姜某;女,54岁,有冠心病史,4年前不幸患脑血栓,及时送往医院抢救,病情得到控制。但从此留下了偏瘫后遗症,卧床不起,并肌肉萎缩,语言表达不清,口角流口水。经多方治疗无效。自从用“五位一体”治疗后语言表达清楚,口水不流,肢体也有了感觉,数疗程后竟站了起来,并能搀扶走路。
  电话:0379-65100432
  手机:13938815708
  邮编:471900
  QQ: 476008503
  地址:洛阳偃师市亚健康康复中心
  (偃师市火车站广场对面劳动街向南50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9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左额颞顶叶脑梗塞。CT扫描左额颞顶叶大片低密度灶,其范围相当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中线结构略向右偏移。右放射冠见一腔隙样梗塞灶。

左侧颞叶脑梗塞。CT增强示低密度区呈脑回状强化。

右额、顶叶出血性脑梗塞。梗塞后17天,CT平扫示低密度区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影,密度不均,代表梗塞内出血。

左颞顶叶脑梗塞(超急性期,发病4小时)。T1加权(上图)示左颞顶叶皮层下区略低信号影。同一层面T2加权(下图)示左颞顶叶病灶呈高信号影。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塞呈高信号影。

[病因病理]
脑梗塞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引起脑梗塞的原因较多,主要的是脑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2种。
脑血管急性闭塞后,最初4h-6h缺血区逐渐出现脑水肿,12h后脑细胞开始坏死,但梗塞区与正常脑组织尚难区别。24h后至第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侧支循环开始建立。从第2周开始,脑水肿逐渐减轻,但梗塞区组织坏死及液化更明显。虽已建立较充分的侧支循环,但可有部分病人在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的同时,梗塞区的血管壁因缺血性损伤通透性增高,可形成出血性梗塞。
[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梗塞大小、部位。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头痛,部分病人可出现呕吐及精神症状,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1)急性期:一般把发病后头5天作为急性期。病变区水份增加在CT图像上造成两种效应,一是病变区密度减低,皮质和髓质缺乏密度差异,早期这种密度减低一般不显著,多呈楔形,与受累动脉的供血范围一致,边界模糊;另一是由于水份增加使病变区体积变大而造成的占位效应或肿块效应,轻的表现为病变区脑组织肿胀,脑沟、脑油消失,重的表现为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即所谓脑内疝,占位效应的程度与脑梗塞面积有关,面积越大,占位效应越显著。上述两种效应一般在发病后第3一5天达到极点。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的脑梗塞出现CT上的变化最早需要3~6小时,晚的要等到2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才出现典型表现。如果临床上有典型的脑梗塞症状而CT表现阴性时,应该在短期内复查CT,以免漏诊。
(2)亚急性期:指发病后第6~21天,水肿明显吸收,占位效应减弱或消失。多数情况下也是低密度,边界较急性期清楚;但有少数病人表现等密度病变,不易发现,即所谓“雾”状效应,原因是病变区内一些密度高低不同的成分混合在一起的平均效应(水、类脂质、空腔等低密度物质混合血液、钙化、铁质等高密度成分)。此时作增强扫描,非常有助于诊断。注射造影剂以后,典型的脑梗塞表现为脑回样增强,梗塞区大脑皮质的脑回和基底神经节的神经核团增强。
(3)慢性期:21天以后,缺血坏死的脑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遗留含脑脊液的空腔,合并胶质增生,病变区仍为低密度,与脑脊液相似,边界清楚,但体积缩小,表现为患侧脑室扩大,蛛网膜下腔包括脑裂、沟、池增深增宽,皮质萎缩。
(4)腔隙性脑梗塞:多数位于基底节或大脑半球深部脑白质,病灶大小在1.5cm以下。一般没有脑室系统受压移位等占位效应。
(5)出血性梗塞:CT表现的特点是低密度梗塞的背景上有散在、不均匀的高密度出血区。与血肿不同,其密度不如血肿高,亦不如血肿均匀一致。
2.MRI表现:
脑缺血lh之后就可发生脑组织水含量增加,从而引起MRI信号的变化,MRI显示脑梗塞优于CT。缺血主要影响Tl和T2弛像时间,即两者均延长。在缺血早期,有大量水分子聚集,而随血脑屏障受损大分子物质漏出尚未发生,T1和T2延长最为明显。这时在 T1加权像上,缺血区为低信号,在 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T2加权像对显示梗塞更为敏感。随着梗塞发展,血管源性水肿开始发生,蛋白质渗进缺血区,所以 Tl和 TZ的延长不及早期阶段那么长,从而影响信号强度的变化。 MRI对检查出早期后颅窝的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因CT检查常有伪影而效果欠佳,而早期治疗又与预后关系密切。
MRI对梗塞区内的亚急性出血甚为敏感,T1加权像在原脑梗塞的T;加权信号减低区内出现淡薄的高信号区,T2加权呈均匀高信号强度改变。脑梗塞发展方式为:占位效应消失,然后萎缩和遗留下一软化灶。软化灶呈T1和T2弛豫时间延长的表现,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与急性脑梗塞灶相比,脑软化灶的边缘更清楚。
[鉴别诊断]
需与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脓肿鉴别。病灶的形态、增强后的强化形式有助于鉴别。

http://big5.jkw.cn/jkzx/ailmentfull/1/10/8/index.html

脑梗塞的食疗方

处方:瘦猪肉50克,大蒜瓣20克,猪尾菜6克,黑木耳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精盐4克,味精2克,加水适量煮烂熟。连汤食用,每日一顿。
脑梗塞为老年常见多发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一旦发病就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发生药物反应也是常有的事。食疗验方的优点是对身体有利而无害,可以长期食用,且少毒副作用。患者不妨留心观察,照方试用,以验证疗效。

建议你进入下面的网站看看,里面是脑梗塞的各种知识,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脑梗塞——大中华健康网:
http://www.jkw.cn/jkzx/ailmentfull/1/10/8/

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第2个回答  2013-01-14
病情分析:
抽烟酗酒是引发脑梗塞的主要因素。脑梗塞主要是由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血液不流通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疾病,长期的抽烟酗酒很容易导致高血压、血液粘稠等疾病,因此这些疾病直接导致了脑梗塞。
指导建议:患者要禁烟、酒。患者可以采取物理加中医的治疗方法,它是在中医的理论下结合现代化治疗仪器,共同作用的治疗方法,再结合益智康脑丸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治疗时摒弃了西医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脑梗塞后期吃什么药
脑梗塞后期的患者,口服用药的目的主要是启动脑血管二级预防。基本药物选择是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同时应该积极给予患者“三高”症状的有效控制和预防,比如针对高血压可以给予患者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降压药物选择。在控制血糖方面可以给予患者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物选择。控制...

脑梗塞治疗方法与用药
1、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他汀类药物,比如阿托伐汀、瑞舒伐他汀等;还有改善循环的药物,比如中成药血栓通、血塞通;还有清除自由基的药物,比如依达拉奉;还有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病的用药。对于比较重的脑梗死,如果急性期是因为急性大血管的闭塞,可以给予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或者...

脑梗塞后遗症治疗
芳香开窍疗法通过疏通经络、理气活血,对脑梗塞导致的头痛、肢体疼痛效果显著。芳香开窍中药能通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活血化瘀、芳香开窍双重治疗,应用中成药物能够对脑梗塞总体病因进行同步治疗,利用方中动物类、植物类和香类药上百种有效成份的配伍及协同作用,达到增效减毒、抗耐药性...

脑梗塞如何用药
脑梗塞的治疗方式如下:1、一般治疗:严格关注血压、血糖,积极防治消化道、颅内感染,使用降颅压类药物,改善颅内压升高,防止形成脑疝。二级预防,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积极降压、降血脂;2、特殊治疗:使用神经营养类药物,即神经保护剂,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此外,可采用活血、化瘀、通络类药物,如三七、银...

脑梗塞的后期用药于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最佳时间为脑栓塞发病后3天,脑出血发病5-7天,就应康复与药物同步治疗。在发病3-7天内进行康复治疗的达到基本能生活自理需45-53天,而超过一个月进行康复治疗达到同样效果则要3-6个月。因此中风后及时康复是必要的。 “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家属应做些什么? A:定时变换体位。为防止褥疮发生因每小时翻身...

脑梗塞后期治疗?
这是痉挛(肌张力高)的表现。康复训练时,应尽量避免力量训练,避免诱发痉挛模式的训练,平时休息时和睡觉时注意良肢位摆放或佩戴支具(如分指板)。如果痉挛还是很明显,需要加用抗痉挛药物。

脑梗的药物治疗方法
脑梗的药物治疗方法:(一)改善脑血循环 1、溶栓治疗 ① 尿激酶:100 万IU ~150 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中,持续静滴30min。② rtPA:剂量为0.9mg\/kg ( 最大剂量90mg), 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min滴完。2、降纤治疗 (1)巴曲酶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脑梗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梗塞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也可以通过针灸和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有利于恢复。在疾病的早期,比如发病6小时内可以通过溶栓治疗的方法或者是植入支架治疗,如果超过了溶栓治疗时间只能是通过药物保守...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包括:1、急性期溶栓治疗:脑梗塞发病3-4.5小时内为脑卒中治疗的时间窗,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2、药物治疗:如错过溶栓时间窗,应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保护脑细胞药物等;3、康复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药物服用及功能锻炼指导,...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及治疗侧重点不同。急性脑梗塞,即超早期脑梗塞,是治疗的关键,对预后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患者应第一时间就诊,治疗的关键是脑梗塞发病6小时内,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治疗,可极大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脑梗塞后遗症的几率,切勿自行用药,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预后效果较差。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