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考试历史的12分的论述题怎么答

如题所述

一、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失分原因举隅 1.材料审题不仔细。审题不仔细是任何考试中每场考试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考考场,部分考生在分析题目时没有理清题目的意思或者题目没有全部看完就开始作答,如“根本原因”“基本原因”“主要原因”等。 2.教材内容不熟悉。教材内容不熟悉也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肚子中没有熟悉的教材内容在高考文综考试中注定会惨败。例如,“五四”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无产阶级的壮大、十月革命等因素,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材料归纳信息不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是由历史文献资料、表格图形数据、历史地图等组成的综合题目。这些综合信息让一个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去分析、整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类材料分析题综合了语言逻辑知识、数据统计知识、识图读图知识等,多数考生在分析这些题目时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造成历史内容的误判,从而影响最终的答案。 4.答题不规范。近年来随着高考阅卷的规范化,考生的答题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由于考生在答题时着急下笔,经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或者语病百出的答案;还有部分考生答题错项或写在非答题区域,后来考生发现也已经晚了,出现打箭头或者涂涂改改的卷面。二、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什么能力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到底考查学生什么能力?笔者以2013年高考文综第48题材料题为例进行说明。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飨宴挺。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挺”。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好社稷,起源实出安石”。于是,“摆安石陪飨神宗庙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意义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就上题两则材料而言,试卷出题人无非就想考查考生以下能力。 1.教材知识把握能力。材料分析题的考查首先不能脱离教材的知识。作为备考复习的考生,一定要重视教材知识把握能力,把高一到高三的所有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利用时间轴、专题式等方式记忆知识。 2.信息接收整合能力。由于考试的选拔功能性,在高考出题时要考虑到难易度。为此,命题人会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各类历史信息来混淆考生,让考生在错综复杂的各类信息中找出考试需要的信息。高考文综历史就是考查考生的信息接收整合能力,要多从多种历史学观、多重历史学领域去分析整合,有些历史问题不能偏激地理解,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分析,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符合最终的答题要点。 3.整体综合思维能力。在高考文综历史考试中,考生在分析与答题中还要具备一种整体综合思维能力。考生具备了上面两个能力后,具体落到实处的还是在答题如何规范、答题分点如何细化、答题要点如何不遗漏、答题字体如何工整等这些能力。三、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高分策略 1.回归教材知识。教材是根本,高考历史考试离不开教材。教师在平时教学与高考复习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回归课本,“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考题在教材中都能体现。 2.理清材料内涵。对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一定要理清各类材料的内涵,理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类材料的信息,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语言分析逻辑能力。因为材料分析正确与否会影响对教材知识点的判定,从而影响答题的方向。 3.掌握答题技巧。要让学生注重此类题型的积累对比,找出差异,根据教师对材料的分析认真理解教师的分析思路,对于陌生的类似题目一定要找出与其他题目的不同点,尤其重点复习阶段要抓住此类题型的一些答题技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