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3人:夏侯惇、曹仁和程昱
根据《三国志·明帝纪》所载:“青龙元年(233年)夏五月壬申,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
故而,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便成为最早配享曹操宗庙的开国功臣。而这三人,都可谓是曹操在世时的心腹重臣,夏侯惇与曹仁均是曹操宗亲,而程昱更是在关键时刻挽救曹操基业的股肱之臣。
第二批20人: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阶、陈群、钟繇、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华歆、王朗、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和典韦。
根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所载:“齐王曹芳正始四年(243年)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
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
此批配享曹操宗庙的魏国功臣,以曹氏宗亲和武将为主,而世家大族仅有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臧霸五人而已。此种格局,显示出当时的曹魏政权在尽力排斥世家大族的影响。
第三批1人:荀攸
同样是在曹芳统治期间,荀攸作为第三批配享曹操宗庙的开国功臣,史称“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癸卯,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
荀攸配享曹操宗庙虽为第三批,但与第二批仅有一年之差,故而可以被视为第二批的延续。
第四批1人:司马懿
司马懿虽作为第四批配享曹操宗庙的魏国功臣,但因他死后,曹魏政权已被司马家族所控;
故而司马懿一跃而超越前三批功臣,位列配享曹操宗庙的魏国功臣之首,史称“齐王曹芳嘉平三年(251年)八月戊寅,太傅司马懿去世。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诸功臣应飨食于太祖庙者,更以官为次,太傅司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由此可见,在司马懿死后仅仅三个月,他就被配享到了曹操宗庙中,并因其功高爵尊,而位列配享功臣之首。
第五批1人:郭嘉
郭嘉是最后一位得以配享曹操宗庙的魏国功臣,发生在曹魏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统治时期。根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所载:“景元三年(262年),诏祀故军祭酒郭嘉于太祖庙庭。”
由上可知,这二十六位配享曹操宗庙的开国功臣,共分五批入祀,以太傅司马懿为配享功臣之首,以军祭酒郭嘉为最末。而在这二十六位魏国功臣中,无疑以曹魏宗亲为主,显示出曹氏和夏侯氏将领在建立和发展魏国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曹魏介绍: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其子曹丕建立国家国号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的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第一批3人:夏侯惇、曹仁和程昱
根据《三国志·明帝纪》所载:“青龙元年(233年)夏五月壬申,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
故而,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便成为最早配享曹操宗庙的开国功臣。而这三人,都可谓是曹操在世时的心腹重臣,夏侯惇与曹仁均是曹操宗亲,而程昱更是在关键时刻挽救曹操基业的股肱之臣。
第二批20人: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阶、陈群、钟繇、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华歆、王朗、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和典韦。
根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所载:“齐王曹芳正始四年(243年)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
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
此批配享曹操宗庙的魏国功臣,以曹氏宗亲和武将为主,而世家大族仅有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臧霸五人而已。此种格局,显示出当时的曹魏政权在尽力排斥世家大族的影响。
第三批1人:荀攸
同样是在曹芳统治期间,荀攸作为第三批配享曹操宗庙的开国功臣,史称“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癸卯,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
荀攸配享曹操宗庙虽为第三批,但与第二批仅有一年之差,故而可以被视为第二批的延续。
第四批1人:司马懿
司马懿虽作为第四批配享曹操宗庙的魏国功臣,但因他死后,曹魏政权已被司马家族所控;
故而司马懿一跃而超越前三批功臣,位列配享曹操宗庙的魏国功臣之首,史称“齐王曹芳嘉平三年(251年)八月戊寅,太傅司马懿去世。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诸功臣应飨食于太祖庙者,更以官为次,太傅司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由此可见,在司马懿死后仅仅三个月,他就被配享到了曹操宗庙中,并因其功高爵尊,而位列配享功臣之首。
第五批1人:郭嘉
郭嘉是最后一位得以配享曹操宗庙的魏国功臣,发生在曹魏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统治时期。根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所载:“景元三年(262年),诏祀故军祭酒郭嘉于太祖庙庭。”
由上可知,这二十六位配享曹操宗庙的开国功臣,共分五批入祀,以太傅司马懿为配享功臣之首,以军祭酒郭嘉为最末。而在这二十六位魏国功臣中,无疑以曹魏宗亲为主,显示出曹氏和夏侯氏将领在建立和发展魏国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第一类为诸夏侯曹,为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洪、夏侯渊7人。第二类为寒门武将,为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10人。第三类为世家文臣,为司马懿、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荀攸、郭嘉9人。
这26人中,诸夏侯曹和寒门武将都是掌握兵权之人,一共有17人,要远多于世家文臣,这和曹操时期的权力分配情况是完全符合的。军权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根本所在,所以曹操必将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诸夏侯曹和曹操有亲缘关系,值得曹操信赖。而以张郃、徐晃、张辽等人为代表的寒门武将都是曹操从行伍、降将中破格提拔重用的,他们出身低微,社会地位不高,自然对曹操忠心耿耿,这也正是曹操重视寒门的体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曹魏太庙26功臣有哪些?
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祖弟,陈穆侯曹炽之子。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
曹魏二十六功臣分别是哪些人?
故而,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便成为最早配享曹操宗庙的开国功臣。而这三人,都可谓是曹操在世时的心腹重臣,夏侯惇与曹仁均是曹操宗亲,而程昱更是在关键时刻挽救曹操基业的股肱之臣。第二批20人: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阶、陈群、钟繇、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华歆、王朗、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
曹魏太庙26功臣有哪些?这几个人为何不在其中?
许褚因为与镇守外藩之将保持着距离,也让他深受曹操、曹丕信任,但是他得罪曹魏宗亲后,注定他会遭遇麻烦,他的儿子许仪被钟会斩首时,没人站出来替许仪说话。同时,确定入享曹魏太庙名单时,由于人选是由曹魏宗亲曹爽等人制定的,所以他们故意将许褚排除在了名单之外。
曹魏太庙供奉着26位功臣,为何荀彧、贾诩、许褚、于禁没有资格进呢?
曹叡、曹爽时期,曹魏为了表彰功臣,将26位开国功臣分5批放进曹魏太庙。这些人主要是分为文臣9人: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荀攸、司马懿、郭嘉;武将有17人: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中国古代对于祖...
曹魏太庙26功臣,为什么唯独典韦一人生前未封侯?
典韦生前级别并不高,先是军司马然后是都尉,死前是武猛校尉,于禁乐进封侯之时虽然也是都尉和校尉级别,但是他们是因军功而封爵;张辽徐晃封侯一是因为军功,二是因为他们是降将,而且他们封侯之时要么是中郎将,要么是偏将军级别都高过典韦,曹魏太庙26功臣中就属典韦级别最低,以校尉之职又没有拿得...
曹操手下24员大将
1、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时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2、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 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
...三国同样文有二十四谋士,你知道分别都是谁吗?
诸葛亮,司马懿,贾诩,郭嘉,戏志才,庞统,程昱,田丰,沮授,荀彧,荀攸,徐庶,周瑜,鲁肃,陆逊,法正,刘晔,张昭,步骘,陈群,董昭,蒋济,蒯越,刘巴,
有26位功臣配享曹操太庙,为何曹纯许褚贾诩荀彧于禁不能进?
一、第一次有3人从祀太庙 第一次是公元233年,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共3人从祀太祖庙庭。 公元233年,是曹睿当皇帝的时代,夏侯惇、曹仁、程昱三人入太庙是大臣商量后,由曹睿拍板决定的,其实曹操时代的功臣太多了,远远不止这三个人,为什么这三人能入太庙? 夏侯惇与曹仁都比较好理解,他俩在世...
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程昱为何能配享曹魏太庙?
夏侯惇和曹仁入选是毫无疑问,在曹魏26功臣的文臣之中,程昱资格最老,也是最早投效曹操之人(比郭嘉还早),所以程昱和夏侯惇曹仁第一批入选而成为配享曹魏太庙文臣第一人其实一点也不意外。第四,魏明帝曹睿在诏书中说得很明白“昔先王之礼,於功臣存则显其爵禄,没则祭於大蒸,故汉氏功臣,祀於...
曹操有哪些谋士?
曹操所有智囊一览 智囊中包含:骨干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直到曹操去世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