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拜亚动力DT235音质的问题

前天在卓越网刚买了一个DT235感觉音质没有网评的那么好,几乎没有低音,高中音到是不赖,比较清晰,声场也可以,解析度不错,网上好多人都说这机子低音很帮,有弹性,量也可以,到是我的耳机大概煲了十几个小时了低音还是出不来,想问问耳机爱好者们是不是由于我煲的时间短有关系啊?还有就是都说这款耳机不好推但是我用我的菲利普s02825推的很好啊声音挺大的呀这是怎么回事啊?而且开了EQ(飞声音效)感觉就有低音了关了EQ就没了,本来想买个森记的px90后来想着用电脑听就没买那款,想问问大家px90和dt235这两款耳机从素质到听感哪个更好些啊?因为我平时听音乐比较杂古典也听!

我最近也买了一个dt235。感觉跟你说的一样。后来自己打磨了一下。隐约感觉到一件事。就是这个名门望族的低端产品。素质很好,就是欠精细的调音。估计就只是按照设计图生产出来卖掉就好。最大的问题就是单元背后的调音孔小了那么一点点。所以才有人说没有低音,人声干巴巴,这个孔径对高音影响不大所以普遍觉得高音还行。其实如果你用什么胶体把调音绵覆盖的那些洞洞堵一下就知道高音是在哪里调的了。dt235的调音绵做的不错在单元内壁。对振膜的高频控制的好一些。所以当我只是用1.5mm直径的钻头把调音孔开大了那么一点点以后声音立刻平衡许多。这是第一个问题,形象一点就是说白牙把235设计成了一款老式的密闭音箱。所以难推,所以高频瞬态好,所以低频量感少。第二个问题就是即便你把调音孔放大一点点可以三段更平衡。但是还差那么一点,就是感觉音量大了好听,小了就糊。所以你还是觉得非得有耳放才行,得喂饱。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大家都知道dt235是密闭式耳机,但是漏音严重啊对吧。那个腔体后面有三个洞一个上螺丝固定头梁,另一个走右声道的耳机线。另外一个用途好像是限定头梁的活动范围。问题就出在腔体上了,你想想看,密闭式的设计漏音也就算了,可是单元后面那么大的能量一点也没有处理就那么在腔体里回荡,会怎么样啊。还是中低频,中低频受到相位相反的后方能量干扰,音像的描述出现了倒影,因为有时间差,抵消倒是不会太厉害。所以当你把音量开大的多的时候,反射能量和正面能量的比值拉的开的时候,你突然感觉它音质变好了,所以你在那里评价说dt,因为dt神马的不像dtx是国产,德国那边的东西就是难推。需要耳放。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一毛钱不到就能给解决掉,是一毛哦。但是因为是低端的产品,厂家不一定愿意费神搞这个。就是你可以在耳机壳的内壁上贴满一层黑乎乎粘乎乎的黑胶布,等你这样打磨以后,你会发现,好像耳机不怎么难推唉,小音量也有好声音唉。而且那个孙楠在唱拯救的时候,你就会听到后面有个鼓手在哪里其实是不紧不慢的打着他的架子鼓,虽然孙楠已经很high了,他其实不怎么high啊。而且他的鼓很不错有鼓的质感,不只是有低音而已。那家伙很爱他的鼓,都不怎么爱孙楠耶。

近几日打磨,发现其实dt235的障板设计是有一点问题,障板上四个孔用来插耳套设计虽然比较方便但是会把后腔里的声音传过来,当然还有障板和后壳之间的缝隙一样,所以就用相同的办法把他们都密封起来,声音会有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声场的产生和声音的纯净度提升。

而后,还有一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就是如果你仔细校对一下左右耳机单元的实际听感,你会发现左声道要比右声道的音质好那么一些,我的判断这是因为左右声道的线材长度不一样和多了一个断点造成的,dt235的线材有2.5m对吧,而其实右声道线材是3.0m而且比左声道多了一个断点。所以损失了一部分能量。这样子,虽然其他问题解决后,声场有所表现,但听久了还是能感到一丝丝的偏音,下一步或许会考虑要么换成等长的其他线材从两边入耳机,要么把原线材截到相同的长度焊接然后左声道那边长出了的那部分线盘在后腔里面。这样右声道也可以少一个断点,毕竟完整的线材比断掉再焊接起来的线材阻抗小些。左右两个声道的实际听感越配对,声场的真实度越高。

终于下决心把线材给打磨了。左右声道等长,线材的外皮非常柔韧,剪断之后本来想要劈开一个缺口就势如破竹的撕开,可是发现不行。后来用剃头的刀片把外皮划一道深缝以后才把线芯拉出来。将原来在头梁里埋的线取出来,别扔有用哦,因为新剥出来的右声道的线成了裸线,放在头梁的槽子里会脱出来,所以安装的时候用原来的那根线把裸线压在槽子里面,这样外观比较漂亮整洁。接下来是焊接,我总共焊接了两次,因为是业余,第一次焊接的时候虽然准备也算充足,但是效果比较差,整体的声音变得朦胧了,不如不磨。后来怎么听怎么不对劲。后来明白其实是因为是因为给线头上锡的时间太长了,线材头氧化了的原因,线头上锡上了有一厘米那么长,呵呵。第二次焊接的时候,把氧化的那点线头剪到距离绝缘漆只有两毫米的地方,然后就直接焊接了。再听效果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电烙铁比较业余,不是恒温的,不大好掌握。焊接时间掌握在两秒之内。线材等长焊接后的听感提升比较微妙。怎么说呢,就是增加了一点舒服感,听无损就觉得比320kbps的mp3舒服了,感觉人声有些柔润的味道,改线之前注意力在乐器上多,改后更多的注意人声。就写到这里吧。该睡觉了。追答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一直不断的给dt235调音,再次发现自己的疏漏,现在比较确定的一点倒是关于调音孔大小的改动有失误,原调音孔的大小是正确的,因为改大以后的低音感觉上是发散的,质量下降了。所以又改回去还原到一毫米多一点的大小。然后就开始考虑用其他方法。用纸胶条把其他的带调音棉的调音孔粘住。试听基本上是闷死的状态,但是如果在纸胶带上扎小孔(不破坏原调音棉哦),随着孔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声音会立即发生变化,我是从一个孔一个孔往上加的,全部九个调音孔上,每次增加一个,这样增加到4到5个小孔时,音质处于微妙的状态,多一点觉得散,质感下降,分离度下降,少一点高频刺激,紧张。于是考虑更精确一点的调法,后来发现在9个里面,只在5个上面扎4个小孔,然后其他的扎一个小孔,留一个不扎。感觉三频平衡,高低音质感都不错,而且空间感比较好,最后的一点收获是,dt235障板上的四个固定耳罩的孔是音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我起初只是用黑电工胶布封住,觉得就行了,没想到换蓝丁胶密封后效果要好的多。试音碟闲云孤鹤的低频下潜明显。 时至今日,发觉当我们对一副耳机的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如果调音的感觉只是比地摊耳机觉得靓丽些,那大概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我的调音参照物是曾经听过一耳朵的千元级别的森海大耳机配cd随身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几年都不曾忘怀那震撼人心的感觉,还有就是箱子的听感。不过个人以为当我们调音到最佳状态时,耳机会进入一种”致幻”状态,只有音乐,而耳机消失了。这很多次的调试过程中曾经强烈的感觉到那么一次,但是或许因为纸胶条上的小孔会因为应力的慢慢释放而改变,所以不是很稳定。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东西来替换。另外我所说的小孔,基本上就是针尖刚刚穿过胶带那样的小孔,有时小到看不见,如果你直接看的有个孔在那边,基本上已经太大了。现在我的dt235听感是这样,能比较明显的听出现场版的音乐文件和录音棚音乐的区别,比如说演唱会晚会之类的歌曲,有一定的画面感。而录音棚里出来的音乐,画面感不强,是一种各种乐器定精确后产生的距离感。还有一种所谓的发烧碟的类型,比如惠威试音碟,在调音进入状态时,人声会有一种轻松的状态。我只是这样调音,理论上搞不清是什么道理,觉得能搞懂一点的就是严格隔绝内外腔之间的缝隙,防止声短路。第二方面就是精细调整调音孔的大小多少,使得振膜在三频上都处于一个内外腔气压平衡状态。或许以后还有进展。不得而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5
DT235的低频其实在低端耳机来说,表现得相当好的一款。不知道你对低频是否过高的期待??
我建议你再选择其他音源设备试试,不建议直接把DT235和MP3搭配。你用在手提电脑连接可能会有更好的听音感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4-05
s02825没有笔记本推的好,另外这一款比较适合古典.如果喜欢低音,流行歌曲的话还是akg 420比较好.再者如果你喜欢重金属或者你口味比较重的话就得选koss pp了,
第3个回答  2011-04-09
没有低音?不大可能。应该是没达到你对低音的要求。你是不是喜欢低音渲染比较重的感觉?那不如上PP呢。煲机也不会让你的低音差距那么大。
第4个回答  2011-04-06
HiFi耳机一般比较难推。你的飞利浦s02825推DT235这么大的耳机是在免为其难。声音大不代表推得动。
DT235我也有一个,评论里说的随身设备也能轻松推动纯属奸商忽悠客户。台式CD直推都有些勉强。字数限制,只能这样了

关于拜亚动力DT235音质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单元背后的调音孔小了那么一点点。所以才有人说没有低音,人声干巴巴,这个孔径对高音影响不大所以普遍觉得高音还行。其实如果你用什么胶体把调音绵覆盖的那些洞洞堵一下就知道高音是在哪里调的了。dt235的调音绵做的不错在单元内壁。对振膜的高频控制的好一些。所以当我只是用1.5mm直径...

关于拜亚动力DT235
DT235首先煲200小时,然后想直插的话前端的推力至少不能太小。比如我的笔记本联想Y460推力本来就不错,外放声音比同学的电脑大的一逼。这也间接说明本的推力相对大些。再说说推的不错的DT235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首先不是以低音为主。这耳机的三频大概是均匀,然后中频不贴耳,微微向远处凹。高频很亮...

拜亚动力dt235和AKG k420哪个好?低音方面呢?
K420低音好一些,听流行什么不错,DT235的话,低音稍差点,不过高音好于420

拜亚动力DT235和AKG k99有木有了解的孩子来帮忙做个抉择┭┮﹏┭┮...
说句实话,DT235不好推。虽然是款便宜耳机,但是想用笔记本之类的前端是发挥不出来它真正的实力的,要说这款耳机音质还是很对得起这个价格的。K99确实声音比较直白,但是对于听惯森海音的人来说一时可能接受不了这种直白的声音

...我看好拜亚动力的耳机了,dt235,dtx300p,哪个更均衡些,我听_百度...
DTX300P我没试听过,所以我不敢说如何,我现在听的是DT235已有半年,就说一下它的情况吧。古典神奇小王子,外观丑陋,中音薄弱,所以听人声不出彩,很普通如白开水那种,低频有力,收得紧,响应快,不像其他耳机散得很开,下潜也不错(如果你不是个低音控的话)。有一定的声场,比森海塞尔HD238略...

在拜亚动力DT235和AKG K450之间犹豫,高手帮忙!
独立声卡驱动这两款耳机都没问题,主要听女声的话,k430是更好的选择 这两款中性价比最高的肯定是dt235,而且k450听女声不如同价位的es55 k450和k420声音上的差距肯定不值那个钱,买k420吧,另外,如果楼主想用这种暖声的耳机听女声最好找个地方试听一下,看看有没有冷声的好。而且如果楼主真的...

头戴式耳机拜亚动力DT235坏了,单边有声,求修理方法
银白色是磁铁驱动,需要修理的话可以联系我,专业维修耳机,保证100%修复

拜亚动力 dt235 用iphone推 如何
IPHONE的音质底子不错,不过DT235不属于便携耳机,也就是说不属于易于驱动的,如果想要这个价位的好点的耳机,推荐K420 DTX300p。这两个都是比较好驱动的,推好了效果不会比DT235的效果差

关于拜亚动力DT235煲机的几个问题
我的235煲了200小时出关的。一般都是200小时这个级别的。推荐先用钢琴和流行煲前50小时,度过安全期,然后再用大动态的煲。一般是20小时休息4小时。不用曲子煲就用扫频煲,重要的是每个频段都要振动振动。就钢琴和非摇滚的流行基本能照顾全段了。希望能帮到楼主,欢迎追问。

诺基亚能否推动拜亚动力DT235
纯音是有利于听古典的,并且IPOD的低音不好,中高音不错,而DT235高低音很不错,中音不行,所以这样互补,音色比较平衡。还有一点,楼主你压缩的比率最好控制为320KPS,最少也要256,这样音质损失较小。音源我建议你选用原版的CD,最好的是进口的,国产的音质不是很好。实在不行用APE。相信我,235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