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害人终害己是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自己不愿意的(某件事或某个事物),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即换位思考。举个例子:假如你(不是指楼主)不愿做的或不喜欢的事总是施加到别人身上,换个位置思考,别人这样对你呢?这样做的话,你确实能图得一时的快活,但是长期这样下去,人们就会讨厌你,从而你就会被渐渐的被疏远、被抛弃。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处世所必须的,也是一种基本道德。
害人终害己这句话的意思好理解,但是为什么?
我想你应该知道佛教有因果这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直接举个例子吧。德国的希特勒,他是个战争贩子,也是个杀人魔王。他确实得到了大片国土,享尽了霸主之欢,但是最后呢?被盟军消灭掉了。为什么?就是他太坏了。就是这样,你如果是坏人,大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干掉你。相反,如果你是好人,专门利益大家,大家就会保护你。
确实,现在社会森罗万象,可能做好事反而被打压,但是看看孔夫子,他在世时确实是命运多舛,但是他死后却是万民敬仰,香火不断。所以千万不要做坏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0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音:jǐ suǒ bú yù,wù shī yú rén。
  字义:欲:想做;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于:介词,在。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意译: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里解释的对方,以原文:己,知己,不分彼此,(所以:解释为对方)
  出处:
  ——孔子《论语·卫灵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英文:
  (1):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others.
  (2):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want them to do to you.
  (3):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like to do.
  示例:
  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
  定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的两句,仅看《论语·卫灵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就知子贡提问的是规范行为的话。当今我们知道行为规范的话,就有专属性的,也就是说一定要这么做,而“恕”主要指思想感应上的,可行可不行,是不能混到你规范准则行为中去的,开始孔子答“恕”就有点答非所问,还似乎打了个疑问,最后才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们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指行为上的,指到其它方面就不对了。那孔子到底指奉行什么行为呢?从《颜渊篇》的“见大宾”“如承大祭”,孔子只是说他倡导的周礼行为。
2 原意剖析 编辑本段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有一句可以概括规范自己一生行为的话吗?’孔子说:‘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本来恕是思想性的东西,本不应该放到规范人的行为的话上说的,那为什么孔子会混起来一起说呢?这里却有其原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周得以完全剥削人民与奴隶劳动力,官与贵族的生活很富足,越是这样官与贵族的生活越是讲究,除了政治行为上的礼节,从《论语》里就能看到,什么肉割的不正都不吃,什么稍过夜的不吃等等,这就是他们生活上的礼.然而统治者贵族们欢淫无度,任意生育,正统子弟队伍,无限扩大,到了东周,民众已经无法养得起他们,如此礼崩乐坏,士的生活开始挨穷挨饿,充足生活都是给敢违反规定、肯给钱、给奴隶与民去工作,或自己下田工作部分官家贵族的这些人享了,守旧派家中没有了劳动力,自然挨穷。坚持守旧的孔子看在眼里,怕自己的学生们顶不了,克制不了自己,倾向改革派思想,所以叫大家克服自己坚持住原来这些绅士作风,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然而,这样儒生们虽然说要守住,但现实又不得不让一些人心动,或有小动作,如孔子受困陈、蔡时,见到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违反绅士风度违礼,面对自己喜爱的学生,孔子立即装着看不见,甚至连孔子都私下叫子贡拿象征身份的玉去换钱,经商(见《论语.子罕》),他自己也存着这些小动作,何况他人?所以颜回后来说给孔子听,是有脏东西掉入饭里面,他舍不得丢掉才抓起来吃的,孔子感叹推拖说,了解一个人太难了。
  我们抓到这些要点,就会明白当子贡问,用什么话概括来规范一生行为时,孔子想到的是什么思想上的“恕”。也就是当时大家都有坚持不了东西,如果大家见到同道有违反礼的东西,就如孔子一样假装没看到,无论什么原因首先只能大家包容,采取心灵上的原谅---恕,恕人恕自己,大家各做各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过孔子却没有想到,当他们心中都恕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规范行为准则在这里,就变的毫无意义,倡周礼成了自相矛盾了。
3 思想反思 编辑本段
3.1 哲学反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一个命题,我们要做全面的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能逻辑的地推出“施于人,己所欲。”从逻辑学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同时成立,但是“己所欲,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并不必然成立。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强加给别人,但是如果对方愿意,则不属于“施”的范围。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总的说来,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自己不想要的,未必是别人不需要的;勿施于人的正是拥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时的个人看法;你觉得早餐剩的包子自己不想要,但这正是旁边乞丐难得的美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说的不是早餐剩的包子很凉了,也许会对胃不好,还有点脏,不应该施舍给别人当食物,而是不应该把你所认为的个人看法“早餐剩的包子很凉了,也许会对胃不好,还有点脏,不应该施舍给别人当食物”强加给别人欲包含个人看法,有着主观方面的内容和含义,勿施于人的正是拥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时的个人看法。
3.2 学术反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不知原意的来历,往往从这“欲”里理解本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意思指大家坚持倡导周礼,意思上是,首先你自己行为上行得了的,才能要求别人这么做,针对这种有一定范围行为上的要求,孔子说的很公道,不存在什么思想性的东西。不过就是因为,或本就是当时孔子一下搞不清行为准则与思想性意义东西,“仲弓问仁”,仁本是思想范畴的东西,孔子却答的是行为准则,子贡问行为准则,孔子先搞“恕”出来以思想为先,加上本是思想上的‘欲’字代为行为上的“欲”字的混乱,看者就往往出现混乱。或许正因此,后来儒家的儒士儒生竟行成,自己所欲(想的),变成就要施于他人。我们知道,个人来说,你的思想的,未必就能施得了别人,然而往后儒士为达到这种欲与施的目的,不惜先抑止其它不同思想的发展,虚造大量的孔子著作与史料,使历史失去它的严肃性,跟着从文化的大范围造势,再与统治者在政治抑止不同的思想与思想者,然后强制人们行其之道;从汉朝的儒大学士董仲舒要绝百家的意向,到篡位成功的儒经学家王莽,搞起的使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模周礼井田制复礼行为,到大儒韩愈的“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提倡强制的政治手段来压倒道佛思想;宋朝的儒士王安石又来一次妄顾事实的又一次以周礼为样板,加速宋朝灭亡的变法;再到大清儒学士们与封建统治者为编统一的思想的《四库全书》,欲施于人,禁毁他们认为不同思想的异书就达几千种,之前的“明山狱”“南山狱”死多少人还不说,就是此时乾隆年间其文字狱就五十三起,牵涉人员与性命之广可想而知;儒家主导下的文化发展成这样一种强迫文化,当年极端的秦始皇的“梵书坑儒”,也是小巫见大巫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变成思想性与准则相混的东西,那就会变成己所欲,而欲施于人。为“想要的”,而“施”是强加自己想要的给别人,其实中唯一能真正了解孔子的传本《论语》才会知,它的范围不大,仅是指在行周礼行为的一种准则,有针对性的。单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判断,不能怪现代人们看错,本就要用“行”或行为字眼,而不是“欲”。至于为什么孔子要用“欲”。这本是那时文字字词局限,或那时分不清行为性字眼与思想性的字眼,造成混乱,这也许两者都有,从《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现代我们知道“仁”是难以捉摸不定的思想感应,是思想性的东西,而孔子答出行为准则,不一样的范围东西,而《颜渊篇》子贡问的是行为准则,孔子却一开始弄个“恕”飘浮思想性词出来,似又想不通,然后才说这句主语出来,这我们完全可断定当时孔子属于思想性与行为性的分别一下混乱了。所以要看懂它,就不得不查找历史的来源。
  当今有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放之四海皆标准的真理”,这是没文化妄言自大言语,文化理论成熟的今天,科学让我们知道,世界之大,人因为环境,信仰,阶层,角度,时间的不同,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论,所谓每条真理是有它的范围的,千篇一律的真理之说必是谎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来自维护封建,远古的孔子说的周礼行为,如果今天有人想借用它,就不必要再犯其后人犯下的这些错误,也应该在特定的规范行为内,切莫再上升思想上,什么“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宽恕”啊,这些思想性的东西再混到这里面来,那无疑再轮回着惨痛的几千载经历,沾着血迹班班的千百年来的文化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教训应该够了。
4 其他出处 编辑本段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这句话成为儒家人士自以为豪,认为可盖世的格言。
第2个回答  2014-08-0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出自《论语》

害人终害己:
全句是: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已
解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同样会被别人以不正当手段夺去.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你真不会假不会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 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希望可以帮你
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出自《论语》

害人终害己:
全句是: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已
解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
同样会被别人以不正当手段夺去.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楼主你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一般是为人处世是一种信条,换位思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做一件事之前考虑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你,你能不能接受?然后再决定是否应该去做!
害人终害己,是说不要挖空心思去损害别人的利益,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把自己都算计进去!
真诚为您解答,希望采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出自《论语》

害人终害己:
全句是: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已
解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

谢谢!
第3个回答  2014-07-26
  你这是分开的两句话还是连起来的?
  如果是分开的。那么第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好理解。你自己不想干的就不要逼其他人做。
  第二句“害人终害己。”这句话比较有意思,以害人作为开始,就一定会以害自己作为结束。嘛,差不多这个意思。举个例子的话,比如你为了利益杀了一个人,又是因为利益有更大的官要杀了你,你有一个办法,那个更大的官有个喜欢的人,如果让他喜欢的人求情的话就能活下来,当你去寻找的时候却发现,就是自己杀了的那个人。

  如果是连起来的,那就更有意思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害人终害己。”理解的话,前面那两个连起来就行了。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为了利益需要杀了一个人,但是你不想,所以叫另一个人去做,那个人也不愿意,在逼迫下她去了,心里充满了对你的不满,于是他就把人放了,然后那个人报了警。

  你这是单纯的问这两句话的意思还是在问什么更深层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14-07-30
楼主你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当然,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害人终害己"这句话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说法,告诫人们:不要去伤害、算计别人,如果那样的话,自己会受到伤害。也就是:人要心存善念,心胸宽阔。
望采纳,谢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同样会被别人以不正当手段夺去.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你真不会假不会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 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希望可以帮你 己所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即使是你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也不能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是告诉人们,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己:自己。欲:想,想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害人终害己是什么意思啊?
自己不愿意的(某件事或某个事物),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即换位思考。举个例子:假如你(不是指楼主)不愿做的或不喜欢的事总是施加到别人身上,换个位置思考,别人这样对你呢?这样做的话,你确实能图得一时的快活,但是长期这样下去,人们就会讨厌你,从而你就会被渐渐的被疏远、被抛弃。所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可进一步引申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也就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自己本身也做到和别人一样了,那么提出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可通俗理解为,自己做不到,就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害人终害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 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希望可以帮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出自《论语》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意思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出自周礼,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这句话所揭晓的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接受的东西,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拼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出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在《论语·卫灵公》中也可见。欲指的是想要、希望。施指的是施加。【引申含义】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