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呢?

如题所述

项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顶级猛将的代名词,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甚至将项羽列入十二篇“本纪”之中。

众所周知,本纪是古代史书中帝王专用的文体,也就是说司马迁其实给了项羽莫大的荣耀。

而且,很多人没有注意的一点是,十二篇本纪之中,项羽是本纪的第七篇,而本纪的第八篇,则是汉高祖刘邦。

不难看出,司马迁将项羽排在了刘邦之前。

纵观这12篇本纪,司马迁是这样安排的:人文始祖五帝为第一篇(第一人为轩辕黄帝);夏商周秦四代历史各写一篇(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第六篇为秦始皇本纪;第七篇、第八篇分别为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第九篇为吕后(吕太后本纪);十、十一、十二这三篇则为汉文、汉景、汉武三代明君。

从这其中可以看出,除去人文始祖五帝和四代历史,剩下的7篇本纪中,秦始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都是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帝;吕后则是女主称制的第一人。

唯独这个项羽,从来没有独掌整个国家的权柄,开创的西楚国也短命而亡。

但太史公则以一只生花妙笔,让项羽与上面那些人物并列,而且排在高祖刘邦之前。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项羽似乎成了悲剧英雄的代名词。

时隔千古,仍有人在追思项羽。

仅仅在诗词方面流传下来的千古名篇,就至少有三首。

要开始本文的话题,不妨先从南宋著名才女李清照那首著名的《夏日绝句》开始,以垓下之战为源头,仔细分析一下,项羽过了江东到底能不能卷土重来再争天下。

千古名篇: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词明着写项羽,其实在讽刺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因为南宋小朝廷偏安江东,不思进取。李清照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讥讽南宋朝廷在江东贪图苟安,不愿收复失地。既无收复失地的进取心,也不能像项羽那样为了名节而自刎于乌江之畔,却偏安一隅。

而要分析项羽渡江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就需要看看项羽的绝唱——垓下之战的过程。


一、垓下之战简介。

楚汉之争的最后一战,就是垓下之战。此战之后,西楚彻底灭亡,大汉四百余年的荣光则就此开始。大汉的荣光,使得“汉”这个字彻底融入了这个民族灵魂深处,汉族也由于汉朝的历史而定名。

公元前203年8月,由于政治上的短视和韩信出奇兵横扫中国北方,项羽的大后方已经土崩瓦解。这使得项羽此时的盟友,已经基本消耗殆尽,项羽自己同样清楚这个问题(《资治通鉴》:项羽自知少助)。

(楚汉之争形势图,刘邦正面牵引项羽主力,韩信开辟第二战场,迅速横扫北方。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而且此时,项羽还面临两个更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自己的粮道,被彭越断绝,以至于出现了“兵罢食绝”的情况,而刘邦的军队,则完全相反,是“兵盛食多”。

项羽出去揍彭越,彭越则深得游击战要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项羽发现,根本找不到彭越的主力。

而另一个问题,更是令人头疼——韩信来了。

当年的执戟郎,今日的大将军。

整个楚汉之争,项羽此前从未与韩信交手。

末期,两大军事强人在战场相遇,留下了战争史上永恒的经典。

内外交困之中,项羽选择与刘邦议和。两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东属楚,以西属汉。

象棋中的楚河汉界,由此而来。

项羽遵守约定,在这年的9月,把以前俘虏刘邦的老爹和老婆吕后还给了刘邦,引军东归。

刘邦也准备西归。张良、陈平出来说话了:“大佬,您都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了,剩下的那些诸侯都惟您马首是瞻,现在项羽的部队已经人困马乏还没有粮草,这是老天要灭亡他啊,你现在不打他,就是养虎遗患,说不定他缓过来就打你。”

刘邦其实自己也知道这个道理,他就坡下驴,撕掉合约,向东追击楚军。

马上到了10月,请注意,在那时候,十月是每年的第一个月。

也就是说,到了10月,就进入下一年了。也就是公元前202年10月。

刘邦军追上了项羽的楚军,但是由于彭越和韩信两路人马未到,刘邦军被项羽军胖揍。

刘邦又开始问张良:韩信彭越这俩货,不服从指挥,这可如何是好?

张良说:他们这些人打仗打到现在,就得了一个空头王爷的封号,没有什么实惠,老大你封地给他们,他们就来了。

刘邦立即照办,韩信彭越马上起兵响应刘邦。

还有一路人马,叫刘贾,也是刘邦阵营的。他策反了项羽的重臣周殷,会同九江王英布,北上围攻项羽。

(四路大军合围项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至此,刘邦、韩信、彭越、英布四路大军合围项羽,汉军总兵力60万,其中韩信自己统领的兵马为30万,占汉军总兵力的一半,正可谓是手握重兵、名震天下。

这八个字,如果用在将领身上,一般都不是啥好词,因为悲剧很快就会来了。

而项羽一方,只有十万人。

韩信与项羽交战,佯装作战失利,引兵退却,项羽率兵追击,被韩信手下孔熙、陈贺(此人封费侯,史书上也记载为“费将军”)迅速切断后路,韩信随即引兵杀回,就此将项羽所部包围在垓下。

半夜,韩信派人在楚军四周唱起了楚国的国歌——鸡鸣歌。

项羽以为楚国的土地都已陷入汉军之手,不然为什么四周全是楚国人在唱歌?项羽心里大惊,下属将士听到家乡的歌曲,也开始思乡心切,项羽所部的军心瞬间瓦解。

在上演了一出令人无比心酸的霸王别姬之后,项羽带800骑兵突出重围。请注意,到了此时,项羽还选择突围,就证明他还想东山再起。

如果不想东山再起,就不用突围,直接战死在垓下就行。

拂晓时刻,汉军发觉项羽已经突围,汉军名将灌婴,率领五千人马追击项羽。(请记住灌婴这个人,下文他的作用非常大。

由于汉军追击,项羽的八百骑兵不断减少,渡过淮水之后,只剩下一百多人。

此时项羽开始迷路,碰到了一位老农,老农骗他说:走左边。

结果左边是一片沼泽。由于走左边耽误了时间,追兵到了。

项羽又带着这百余人冒死突围,跑到了东城,还有二十八人。

项羽对这二十八人说:“我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天底下不服我的人都被我收拾了,现在到了这个地步,都是老天亡我,并不是我打仗失利的原因啊!现在生死时刻,我带着大家痛快的打一仗,一定要连胜汉军三次,我将带着大家突围、斩将、砍下汉军的旗帜,大家都看看,真的是老天要亡我,不是我打仗不行啊!”

(题外话:项羽败亡,仅仅只是天意,与他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场突围战,非常精彩,史称“东城快战”。

项羽将28人分成四组,从山上迅速冲下来,利用冲击力杀死汉军一员将领,在山下集合成三队。汉军不能分辨项羽到底在哪一队,就分三路包围项羽的残部,项羽趁着汉军军容不整的时机,迅速冲击汉军,又杀了汉军一个将领,并杀汉军上百人。而自己集合人马一看,手下才损失了两个人。

项羽问手下,你们说怎么样?

手下人都称赞说:“真如您所说的这样。”

就在这一天,就在这个山上,爆发了九场战斗,此山得名“九头山”。(《江表传》记载)

东城快战的胜利,给项羽活下去的勇气,他决定东渡乌江,回到自己的家乡,东山再起。(《史记》: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这个时候,项羽还是想活下去的,还是想渡江的。

项羽运气也还不错,乌江亭长划着船出现了。

亭长说:“江东虽小,但是还有几千里土地,几十万人口,足够你称王的了。现在大王你可以赶紧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无船,你赶紧走。”

就是这句话,无意打中了项羽心中的软肋,他的心理防线,就此崩塌。

项羽是什么人?那是睥睨天下的霸者。

当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重创秦军;

率军入关,分封天下,号称霸王;

打到现在,居然就剩下自己这么孑然一身。

把自己养大的最亲的叔叔项梁,死了;

自己心爱的女子虞姬,死了;

自己忠心耿耿的弟弟项庄,死了;

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亚父范增,也死了;(亚父为仅次于父亲的意思)

自己另一个叔叔项伯,做了叛徒,姓都改了,不叫项伯而叫刘伯了。

普天之下,能收留项羽的,居然只有自己的老家。可是自己孑然一身,又有什么颜面去面对江东父老?难道把兵祸带给他们吗?

于是项羽说了这样一段话:“老天要亡我,我过江作什么?我当年带着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现在他们中无一人生还,就算故乡父老乡亲可怜我还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亭长你嘴上不说,我心里难道就没点数吗?”

项羽把自己的战马交给了乌江亭长,与26名骑兵下马步战。

26名兵士很快战死,唯独项羽杀死上百名汉军,自己也身受重创。

项羽看到了汉军中有个自己的熟人,对着他说:来拿走我的人头,你可以封万户侯。

说罢自刎,享年三十一岁。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从此以后,关于项羽不渡乌江的话题,就此绵延了上千年。

时光飞逝、千载如梦……

一千多年以后,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下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二、项羽渡江的各种情况分析。

(一)汉军能不能渡江追击他?

乌江亭长对项羽说,现在只有自己有船,汉军没有船,汉军无法渡江。

这个事实是存在的,但是也仅仅是暂时的。

汉军暂时没有船不代表不能从别的地方调船,更不代表造不出船。

事实上,项羽即使渡了乌江,到达江东还立足未稳,汉军就可能从其他地方找到船只开始渡江。

而历史,其实就是这么推演的。

有人要问,你有证据吗?你凭什么说汉军能从其他地方找到船?

我当然有证据,而且证据就在《史记》中。

只不过这个证据,不在《项羽本纪》,而在相对而言并不起眼的《樊郦滕灌列传》(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人合传)之中。

司马迁在灌婴的那部分内容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

说的很明白,灌婴率领五千人追击项羽,项羽自杀之后,灌婴不知道从哪里找的船,渡过了乌江,生擒吴郡太守,并平定了三个郡。

灌婴渡江之后进行了平乱,还活捉了太守,这说明灌婴是带兵过江的,也就是说,船肯定不止一条。

项羽死之前,乌江亭长已经带着项羽的战马划船走了。并没有把船留给汉军。

如果项羽跟着亭长渡江,最多亭长带着项羽和战马划船走,丝毫不影响后来灌婴渡江平定江东的历程。

所以,从灌婴渡江平乱可以看出,即使项羽先行一步,渡过乌江,很快汉军就会组织大规模力量继续渡江,项羽那时候,依旧是避无可避。


(二)项羽在江东能发展多少实力?

再退一步,把历史进行架空。

如果刘邦、张良、韩信、陈平、灌婴这些人,都脑子短路,放虎归山,没有组织大规模渡江行动,项羽在江东又能发展多少实力呢?

乌江亭长说的很明白,江东这块土地方圆千里、人口数十万。

等一下,人口数十万???

数十万的人口能供养多少人的军队?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之交那段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

十个人能养一个军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四百多年后的三国末期,蜀汉政权灭亡的时候,人口一百一十万左右,也不过只能供养十万军队。(《三国志》记载)

也就是说,秦朝末年几十万人口的江东地区,能凑出几万人规模的军队,已经捉襟见肘了。

项羽自己都说,当年也不过是带着八千江东子弟渡江的。

所以,项羽即使回到江东,能拼凑的力量绝对不会超过垓下之战的十万人马。

垓下之战的兵力对比是十万对六十万,回到了江东,难道准备用三四万对六十万吗?

十万人的时候,就一败涂地,三四万的时候,赢回来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项羽会打仗不假,对面的韩信不会打仗?

而且,古话说得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项羽自己的精锐部队,那八千江东子弟兵,早就死伤殆尽,再打造一只强军需要多少时间?

在打造这一只强军的过程中,刘邦难道会坐视不理吗?

所以江东的实力和体量也决定了项羽不能卷土重来,甚至连能否自保都是未知数。

此外,就地理位置而言,江东之地过于狭小,极易被周围的汉朝势力再次吞并。

(三)项羽的能力分析。

项羽最大的能力有两点,一是指挥打仗;二是个人勇武。

然而这两点,其实是一名将军或者说一名军事家的必备素质,却不是一个政治家必备的素质。

政治家同时是军事家的很多,军事家同时是政治家的却很少。

项羽的对手刘邦,则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联合体。其中的政治方面,是远胜项羽的。

政治这个玩意到底是什么?

教员总结的很到位: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刘邦深谙此道,项羽却一窍不通。

楚汉战争开始时期,绝大多数诸侯是站在项羽这里的。

但是到了垓下之战时期,形势已经完全逆转,当时除了刘邦、项羽之外,还有八路诸侯。其中站在项羽阵营的,只有一个临江王共尉,其余的人,全都站在了刘邦这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项羽自身的政治能力和团结诸侯的本事,在刘邦面前完全不够看。

就发展生产的内政方面,江东能出现可以匹敌萧何的人,可能性仍然很低。

出谋划策方面,更不用说张良、陈平。

就是在指挥战争方面,项羽带着几万士兵,与统帅三十万大军的韩信较量,胜算又有几何?

更不用说还有彭越、灌婴等人,项羽又如何对敌?


(四)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从当时的民心来说,老百姓更希望结束战乱,过上稳定的生活。

春秋战国纷争五百余年,终于归于秦朝。

秦朝短命,不过十五年就分崩离析,天下大乱,老百姓更期盼的,是一个能结束动荡与战乱,给国家带来长治久安的伟大君主。

而项羽,却并不能给百姓这样的生活。

项羽想做的,是诸侯的霸主,是霸王。

却不想做一个真正统一天下的皇帝。

霸主这个东西,已经消失了二百多年了。

霸主是春秋时期的产物,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名垂千古。

而到了战国时期,民间对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整个战国这255年,主题一直是灭国与统一。

项羽却选择逆着历史潮流,做诸侯霸主,还想分封诸侯。

逆着历史潮流,等待他的,只能是被历史潮流吞没。

也正是历史潮流的推动,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选择了郡国二制并行的过渡策略,同时大规模消灭异姓王,分封有血缘关系的子弟做同姓王。

但是随着血缘的逐渐的疏远,同姓王也不再符合潮流的时候,七国之乱就爆发了。后来汉武帝推出了推恩令,彻底让诸侯国失去了作乱的能力,但是这又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与刘邦项羽那个时代,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项羽的做法,逆势而为,不得民心,所以即使占据江东之地,也依旧会被代表民心的刘邦集团再次绞杀。

太史公司马迁,曾在《项羽本纪》的最后,对项羽做了非常精彩的评价:……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项羽原来没有尺寸之地,却趁着秦末的乱世,只用了三年,就带着五大诸侯灭了秦国(五诸侯指除了秦和楚之外,战国七雄其余五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分封天下,自己做了霸王,虽然不得善终,但是这二百年多来却没有这样的人……然而项羽却认为霸王大业,是可以用征战来经营天下的,结果五年就败亡了国家,死在了东城,死之前还不能自我反思。却说这是老天要灭亡他,并不是他作战失利的原因,这不是很荒谬吗?

(项羽分封图,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人或许又要说了,东汉末年,孙策也占据江东,开创了八十余年的江东基业。

问题是,孙策和项羽的形势是完全不同的:一是孙策是带着兵去江东的,项羽是孤家寡人,孙策是有可以自保的军事实力的;二是项羽是刘邦的头号敌人,刘邦必欲望处之而后快,孙策则不是曹操的头号敌人,曹操也根本顾不上孙策;三是项羽是处于春秋战国的大分裂走向两汉盛世大一统的转折期,而孙策则是处于两汉盛世走向魏晋南北朝大分裂的转折期,两人面临的历史大势又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项羽即使到了江东,也依旧会再次败亡。

或许,自刎在乌江,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从乌江自刎之后,西楚霸王这四个字,与大汉王朝一样,永远刻在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

时隔两千多年,项羽依旧为人们所熟知。

很多人依旧会为他悼念、惋惜……

在文章的最后,再送上一首关于项羽的千古名篇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杜牧完全不同。

他更能从本质上看出,项羽大势已去,江东子弟虽然还在,却不会再有卷土重来的故事。

毕竟,天下纷扰,人心思定,项羽纵然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如何能逆得了天下大势?

(全文完)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汉纪三)

《史记》(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樊郦滕灌列传)

含《史记·三家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1,嫡系精兵打完,孤身回到江东,江东几十万人口,就算拉起十万军队,战斗力又怎么能快速提升呢?人数和战斗力都已经不能和刘邦抗衡
2,无人支持。项羽强大时,各路诸侯迫于压力,主要还是观望为主听命为辅的迎合项羽,甚至还会背后使绊子。现在项羽被打败,只会墙倒众人推,就算想东山再起,也很难获得支持
第2个回答  2020-12-13
过了江东也改变不了失败的结局。当时的项羽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与刘邦的一战之力了。
第3个回答  2020-12-12
项羽就算过了江东也未必能够卷土重来,因为刘邦并不会因为项羽过了江东,而放过项羽。对项羽肯定是穷追猛打。

人们总是叹息项羽不肯过江东,可是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结局会改变吗?
因此,如果今人能从“不肯过江东”的项羽身上,获取一定的启示,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至今思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可是他就算过了江东又如何呢?
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东,只是项羽的心已死,江东的父老其实只是暂时性的不会原谅他,但是在心底里还是会去支持项羽的。项羽的心已死是任何人去劝说都会无用的,他的心死了再回江东也已经无任何意义了。如果项羽的心没有死,那么过江东之后一切皆有可能,就看项羽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的。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如果"过了"会怎么样?
即便过了江东也难成大事,原因如下:首先,人才凋零,项羽手下已无多少人才。人才价值巨大,无论古今,都是如此,故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之说。其次,江东地区经济落后,秦末汉初时期,当地属于未开发地区,粮食产量等级总体较低。征兵打仗需要大量钱粮支持,各国国富兵强,国穷兵弱。最后,江东地缘政治复杂,南...

项羽过了江东又怎样?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认为项羽可以过江东,但是不过,这是一种有气节的行为。唐代杜牧的诗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就是说,项羽应该包羞忍耻,过了江东之后,可能还有卷土重来的希望。项羽的事迹以及楚汉战争的相关史实基本上都保存在《史...

人们总是叹息项羽不肯过江东,可是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结局会改变吗?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过了江东到底会怎么样,这个官司打了几千年都没有结果,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们就事论事,来做个推论!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到乌江边自杀身亡,在此之前,属下曾经劝他渡江,江东是项羽发迹之地,家乡父老还是很支持他的,如果可以回到江东,招兵买马,...

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呢?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词明着写项羽,其实在讽刺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因为南宋小朝廷偏安江东,不思进取。李清照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讥讽南宋朝廷在江东贪图苟安,不愿收复失地。既无收复失地的进取心,也不能像项羽那样为了名节而自刎于乌江之畔,却偏安一隅。 而要分析项羽渡江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就需要看看...

项羽如果渡过乌江以后,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曾表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垓下之战中,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击败。之后,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

人们总是叹息项羽不肯过江东,可是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结局会改变吗?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显然是不太可能允许项羽存在的。如果项羽侥幸过了江东,那么刘邦一定会派军队前往搜寻,刘邦对这件事是极为重视的,他一定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决不允许项羽逍遥法外。这一点,从刘邦对获得项羽遗体的“功臣”们的封赏就可以看出来。当时项羽自杀以后,刘邦的部下迅速对项羽的...

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呢?
项羽宁死不过江东,一为自己一身气节与屈辱,也是担心将战火带到江东,祸及江东父老!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呢?倘若项羽真的过了江东,回到故里。手下兄弟已经所剩无几,刘邦真的会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吗?此等威胁祸患刘邦不尽早除去能心安?也无非是祸及江东父老了……对此,大家有...

人们总是叹息项羽不肯过江东,可是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
许多人认为,其时项羽大势已去,旗下部队丧失殆尽,要将无将,要兵无兵,撤回江东又能又如何呢?认为顶羽已无回天之力。对此我有不同看法。依愚之见,项羽若回江东不是没有起死回生重新翻盘的可能,撤回江东,项羽一定会借鉴过去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再与刘邦交手会尽量避免从前犯过的错误。楚霸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