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常都干啥?
气象部门是业务部门,所以单位人员可以分为业务
值班人员和行政人员。那我们分开来说,业务人员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各气象台的预报员,一类是县市级测站的观测人员。预报员的工作就是预报天气啦,现在科技发达了,
天气预报主要是参照数值预报来的,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天气预报是计算机算出来的,而预报员所做的就是对这个计算机的结果进行把关和修正,预报员值班情况视其单位不尽相同,这个后面略微有些提到。值班之余,预报员还承担着一些气象方面的科研任务,有时候是兴趣爱好使然,有时候则是必须要进行科研工作,毕竟单位的发展、个人
评职称、上级领导的任务等等都要求你必须要做这些。说到值班,有一点比较特殊的就是节假日(尤其是春节)的值班,我们的天气预报一年365天每天都不能少啊,那就要求每天都要有人值班做预报,所以春节没法回家过年那是经常的,也是我们快要习以为常的了。
另一类的测报员,主要任务就是观测实时数据,虽然我们预报了明天下雨,温度15-30℃,但实际上到底下了多少雨,温度到底几何呢?这都得靠我们的测报员来给出结果,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他们观测的内容还有其他的很多,不过现在随着自动观测站的推广应用,观测人员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了,现在的很多观测人员主要是负责自动站仪器的维护工作。
那还有一类的就是行政人员。这部分人员和我们国家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行政人员差不多。说通俗点儿就是坐办公室,不做预报。但是你可别觉得这些人是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的,一个台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得有他们来协调处理,什么安排采访、接待参观、举办研讨会、审核上报科研项目等等,好多人一天忙到晚没一点儿休息的空儿,有什么材料需要预报员来提供的话还得求爷爷告奶奶的跑来跑去,还不讨好,唯一的好处就是一周上五天班,周末可以休息,节假日也可以休息。
2,压力大吗?
平常没天气过程的时候没压力,一旦来了天气过程,那压力可是相当大啊。一般单位或者公司,做的不好了,自己不说可能没多少人知道。可是刮风下雨你要是预报错了,第二天全国(或者说全省)人民都帮你检验准确性啊,你说压力大不大?
人民群众不高兴了,大领导就会不太高兴,大领导不高兴了,就得找手下的领导谈谈啊,一级一级下来,你说最前线的预报员压力大不大?最可怕的是碰上重大事件,比如阅个兵啊,奥个运啊啥的,那可真是全国人民都看着呢,来不得半点马虎。据说99年阅兵之前,长者曾亲自打电话到中央台值班办公室,问预报结论,你说压力大不大?好多预报员未老先衰,早先很多老预报员才六十多岁就患绝症病逝,我也不知道和这份工作有没有关系。
3,和媒体的关系
我们和媒体的关系,可以说相当的紧密,毕竟各类媒体是我们的预报产品最终发布的渠道。
不过媒体嘛,总是想着搞个大新闻,他们不管你说的气象专业术语,不写的耸人听闻一点儿没人关注啊。所以他们关注的一定是“最强
寒潮”“最强台风”“突破历史
极值”之类的,没有个“最”字他们就不知道这篇新闻稿的点在哪儿。可是这怪他们吗?也不能怪,因为人家写稿子的记者学的专业和气象八竿子打不着,你说一大堆,人家根本不知道你在说啥,都没理解你的意思,最后出来的稿子能对么?其实老的气象新闻记者因为耳濡目染也都能懂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可是每次新来的记者都是啥都不懂的类型,而且采访之前也不做功课,首席说一堆,新记者明显就是没听懂,最后只能从记录的话里断章取义。其实长者说的没错,新闻工作者真的得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来之前随手百度一下,有那么难么?
另外,现在随着
自媒体的加入,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使得一些消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但这里面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以2016年1月下旬这次寒潮过程为例,我在
朋友圈最先看到的一篇文章是
中山大学一个学生的公众号发布的,仔细看了之后感觉确实有理有据,图文并茂,不失为一篇科普佳作,随后天气网的公众号跟进也发布了一篇,基本上属于比较官方的解读,还顺便给自己前几天的一些小纠结正名,后来又看到了某爱好者的公众号发的一篇文章,虽然三篇文章内容大同小异,但是某爱好者,您把“华南特别湿,江南太阳不爽快,广东接二连三的下雨”这都能说成寒潮的前兆,不说您误导群众,也有点“民科”了吧……而麻烦的就是这类公众号的文章转发量一旦变大了,就会有好多群众那这种被误导的问题来问气象局……
4,民众的态度如何?
以前我们刚入职的时候,领导给我们介绍,就说我们预报员和医生很像啊,医生给人看病,我们是给天把脉。说到这个话题才觉得还真像啊,我们平时的生活都离不开天气预报,每天的预报报对了,大家觉得理所应当,报错了就是我们无能。民众说起天气预报,永远只有俩字——“不准”。
虽然我们也经常自己调侃自己报的不准,可我们确实是在为了报得更准而一步一步努力着的啊。说预报员的工作累,工资低,其实这些我觉得都能接受,毕竟工资高的人是因为他们的贡献更大,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多,可是这个行业最让人憋屈的就是自己的劳动自己的付出从来都是被误解、被曲解,从身边也好、网络上也好、领导也好、服务对象也好,从来得不到应有的理解,这才是最让人觉得无奈的。
5,个人前途
前途,有吗?
如果是走行政,那就是科长-处级-中心的领导,干好了可能提拔到局里,但是气象局这个大环境,又是清水衙门,又无权无势,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是走业务,那就是值班、写文章、评高工、评正研,当首席,就算当上了首席当上了正研,只不过是工资多了一点,还是买不起房呀【笑】。工资的部分下面我原来的答案里已经写了,可以说现在我已经能看到将来十年二十年的自己的样子,这算有前途吗?另外可以参考下这个匿名回答,参考参考,呵呵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691112/answer/112287876===========以下是当年我刚来
知乎的时候的回答,现在看来似乎和问题“什么样的体验”关系不是很大,只是介绍了各气象部门的业务和工资情况(分明就是嫌工资低)==========
由于全国气象部门的特殊性,而题主没有明确说是哪里的气象部门,所以下面我分情况说明一下。
首先,国家局(
中国气象局)。首先,国家局大院里单位非常多,除了局机关是公务员,华风,华云和出版社之类的是公司之外,其他都是国家事业单位,而且大部分有自己的业务。局机关的工作应该和其他国家机关差不多,工作比较清闲,工资低,琐事比较多。华风华云公司的工作比较忙一些,制度和其他单位不一样,类似于国企吧,工资在大院里算是比较高的了。
国家气象中心,俗称“中央气象台”,是大院里业务最多、社会上名气最响、实际上最苦逼的单位。说起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员,好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天气预报的
播音主持。。。。其实我们跟她们真的不熟。。。。说说值班:主班每隔3天值三天班,周末无例外,看起来一个月只上15天班,实际上周一到周五如果不值业务班,是需要值
行政班的,周末如果有轮到值业务班也是照常,所以哥曾经有连续三个月每月只有两天休息的情况,满眼都是泪啊!领班好一些,每五天值一个24小时的班。首席每个月有十天左右的24小时班。科研:上面说了,不值业务班的时候要坐办公室的,那干啥呢,搞科研啊,每年中心都有大量的科研任务。。。。工资:按说这么辛苦的工作应该工资不低吧,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中央台的工资低于全国大部分省台(这个问问各省来交流的首席就知道了),新员工入职第一年月工资不足3000,还不如我读研时的补助高,主班年收入大概在七万(无灰色收入,无
年终奖),领班稍微高一点,副首席年收入大概12万左右。
气候中心和卫星中心,相比之下业务比较少,值班比较轻松,有
双休日,但科研任务相对就重一些,工资与气象中心差不多。
气科院,完全的科研单位,有科研经费,工资可能稍低。
说完国家局说一下省台,相比于中央台一年四季都有关注点,省台的忙闲时间是分开的,汛期的时候省台应该比中央台要忙,主要原因是省台人手少,事儿多,忙不过来,但非汛期则比较清闲,不像中央台一年四季都很忙,有的省台非汛期一周只值一天班。工资的话,各省差异很大,西南、西北和
青藏是比较低的,因为省里没钱。。。。其他省都比中央台要要高一些。
地市台:这是目前吸收我国气象专业学生最多的地方,既要和省台一起做预报,又要自己在市里创收,所以也是汛期忙,非汛期闲。工资更是随地区不同而相差巨大,深圳的新入职员工就可以到月工资一万左右,而落后地区的也就3000-4000,这个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区县台:预报主要参考市台,自己做预报的比较少,主要是监测和台站维护为主,但也有一些区县台预报员很牛的,但这都是少数。。。。工资的话一般是低于其所在市台的,除了江浙一带的某些县。。。。。
观测站:除了预报员,气象部门还有一大批测报员,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观测站,每天进行高空观测地面观测,为我们提供海量的观测数据。他们工作的环境有的在高山、戈壁、海岛等人迹罕至的地方,条件非常艰苦,工资相对于预报员也是少的多的,但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预报的初始数据,也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预报,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