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徐庶是刘备第一任参谋长,不过并没有辅佐刘备打过什么大胜仗,还没有施展胸中抱负,就成为曹操和刘备斗争牺牲品。
曹操爱才如命,天下皆知,知道徐庶是刘备军师之后,恐怕将来危害自己,于是想把徐庶弄到帐下效劳,在谋士程昱建议下,用不光彩手段,把徐庶母亲强行劫掠到许昌,又模仿徐庶母亲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送到刘备军中,徐庶是个大孝子,看到这封信,只能遵从母亲命令向刘备告别,刘备身边本来没有什么谋士,非常不愿意让徐庶走,分别时两眼泪汪汪,感动了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自己好友卧龙诸葛亮,告诉他:此人号卧龙,军国大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能力胜过他十倍,你请他出山,大事可定。这也算是为刘备最后出了一个正经主意,其实这个主意也等于断了自己后路。
当徐庶到许昌看见母亲后,母子交谈一番,才知道上了曹操大当。不得不说,徐庶母亲深明大义,狠狠痛斥了儿子一顿,为了不让曹操把自己当作人质,要挟儿子,毅然自杀,这位母亲也真是一个狠人。就这样,徐庶狂怒之下,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曹操本来是爱才心切,却没想弄巧成拙,事情搞成这样,见了徐庶十分尴尬,因此后来有什么事也不敢让徐庶出主意,一看到徐庶就想起逼死了人家老母亲,心里有愧。
反正母亲死了,徐庶为什么不选择机会悄悄跑到刘备阵营呢?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他走时已经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能,本领在他之上,他如果再回到刘备身旁,已无法得到重用。
另一个原因是,徐庶是大孝子,母亲因为这件事而亡,他如果再为刘备效劳,就成为一个不孝子,想到母亲是为了自己被迫自杀,心里难过,于是索性就不再回去了。
《三国演义》没有说明徐庶结局,不过根据故事线索发展来看,他应该一直为曹操效劳,大概做一些后勤辅助工作而已。三国中很多名士没有发挥用场,比如崔周平和司马徽,包括落凤坡而亡的凤雏庞统,这些人几乎没有展现才能,大概这个就叫“生而逢时、但命运不济”吧。
不过曹操这么做,最终等于害了自己,如果不用卑鄙手段诓骗徐庶为自己服务,让徐庶继续给刘备当参谋长,刘备不会利用诸葛亮统筹在短时间崛起,组织庞大军队联合东吴孙权,火烧赤壁,立足荆州,进军大西南,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如果不是关羽放他一马,曹操老命危险。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最终曹家天下变成司马家族产业,这些曹操做梦也想不到。
三国志里提到,只是简单一句“破获庶母”,这就不是刻意的,而是曹操南下,徐庶的母亲和其他难民都做了俘虏。这消息传来,徐庶才方寸大乱,急奔曹营去了。徐庶本来就是想投靠曹操的,帮刘备打赢曹仁,就是徐庶给曹操的投名状,让曹操看到他的能力,徐庶都叫关羽不要杀曹仁,就是因为曹仁是曹操的兄弟。
那曹操手下为什么那么多谋士?郭嘉,荀彧,程普,等等?因为在当时曹操的威望比刘备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在曹操的身边就好比君臣之别,在刘备那总是打感情牌,一点帝王之威都没有,总是感觉在求他们出谋划策,这就是区别,所以最后夷陵之战诸葛亮是在无声的抵抗,如果是曹操荀彧他们敢不去吗?夷陵之战诸葛亮没去,是最大的错误。徐庶与母亲走失是真的,其它的都是自己的想法而已,我翻阅过史书,徐庶母亲走失后进入了曹操的地盘,至于有没有被曹操抓住这有待考证,徐庶没有重归刘备阵营不是内疚,而是不愿意了,徐庶不是那种公利心强的人,从前面对徐庶的描写,我觉得徐庶因为母亲的死而心灰意冷,不愿出士了。
徐庶之所以不再投靠刘备,是因为他知道此时刘备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的荆州士族集团的“名士”,已经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早先刘备比较落魄,对于徐庶这样的“寒门”士子还比较看中,但是刘备一直不停的在设法结交士族,在士族圈里寻找人才,赤壁之战后,刘备有了资本,很多荆州士族都投靠了刘备,比如庞氏家族最著名的庞统,马氏家族的“马氏五常”,伊籍,殷观,黄忠,魏延等等,徐庶再回来也没有什么地位了,而曹操是奉行“唯才是举”的人,只有在曹魏集团,庶族寒门士子才可能有出头之日,后来,徐庶在曹魏政权也做到了御史中丞,而且是正正经经的大汉朝廷的官吏,如果在刘备集团可能连这个地位都混不上,徐庶进曹营被骗,说白了就是太丢面子,军师未发生先知,被骗了还有什么资格做军师?
更何况是曹操叫他去招降刘备,就此机会叛逃将永远抬不起头来!是个有自尊和人格的人!古代,打的实力不如说是打的是人。荆州百姓,为什么会随刘备南迁,不是因为刘备多仁慈。而是刘备明白,只要有人,就有希望。地可以再多回来,只要有了人,就可以东山再起。而曹操呢,屯田,不就是养民,间接养军。汉中之战,曹操把原著人都西迁。刘备只得其地而不得其人。曹操真英雄,刘备假仁义而已。想想也真是可悲,一个小说,把一个卖草鞋的写的那么伟大。
徐元直为人刚正不阿,但是吧,他是被逼无奈才去的曹操阵营,不管是否自愿,都属于不忠,自古忠孝两难全,他选择了孝而没有选择忠,所以他也无颜再去西蜀阵营了,况且人家也说了去曹操阵营不会献一个计策,也算是对刘备的补偿了把,否则前期的刘备还真没有人能和他玩智谋。当时主要是诸葛亮的功劳 诸葛亮治蜀的四大措施: 第一,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第二,盐铁官营,大兴蜀锦。 第三,科教严明,任贤纳言。 第四,结盟东吴,北抗曹魏。 《三国志》:“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徐庶本来也不想回去了,三国有点政治见解的谋士都知道曹魏的实力不是蜀和吴联合就能撼动的,所以曹魏人才济济,另外两个国家的人才捉襟见肘,尤其在后期在士族大家的掣肘下,发展会更难(蜀汉和孙吴的那几个是为了感恩报答,不是他们有帮助自己君主夺取天下的实力)。
曹操在北方的治理难道不比刘备的巴蜀强?清者自清,有脑袋的人,自己看得出。如果北方治理混乱,赤壁以后,不管曹操怎么休养生息,都不可能让曹魏强于蜀国,巴蜀天府之国,古代战争打的就是粮食,经济,还有人。赤壁以后,巴蜀实力大涨,虽有东吴牵制,但不影响巴蜀强过赤壁大败的曹魏吧?
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母亲死后,徐庶为何不去辅佐刘备?利欲熏心?
另一个原因是,徐庶是大孝子,母亲因为这件事而亡,他如果再为刘备效劳,就成为一个不孝子,想到母亲是为了自己被迫自杀,心里难过,于是索性就不再回去了。《三国演义》没有说明徐庶结局,不过根据故事线索发展来看,他应该一直为曹操效劳,大概做一些后勤辅助工作而已。三国中很多名士没有发挥用场,比如崔...
徐庶母亲被曹操软禁,之后徐母自杀,徐庶为何不再为刘备效力?
庶母亲自杀,实际上只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正史中徐庶的母亲是不是被曹操抓获都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徐庶抛弃刘备也不一定是因为母亲。演义中的原因 演义中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获后,徐庶方寸大乱,所以向刘备辞行,说自己为解救母亲要投奔曹操,临行前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当徐庶到达许昌投奔曹操后,...
三国时期徐庶在母亲死后也没有回到蜀汉,是因为什么?
这是因为徐庶已经看到汉室衰落,没有希望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诸葛亮就算辅佐刘备,也改变不了这个局面,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徐庶看清形势,不想空费心力。而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五次北伐,最终病死五丈原军中,所以说,徐庶是三国最聪明的人。
三国之谜谋臣徐庶为何不追随关羽回到刘备身边?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1.徐庶去找曹的时候,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众所周知,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视,可以算是智慧的体现。徐叔虽然过去对刘备立有贡献,但比不上刘备立。所以徐庶如果回归刘备,应该是在诸葛亮的指挥之下。以徐叔的性格,我怕他受不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三个诸葛亮在...
徐庶为何不离开曹营
徐母是自杀的 不是曹操谋害的(当然也有间接关系)徐庶因徐母来到曹营 此时已经是曹操的手下 应该效忠曹操如果再回到刘备身边就成了吕布一般的反复小人古代的忠孝观念也不允许徐庶这么做刘备也深知这一点 不会怪徐庶的
徐庶是因为母亲才辞别刘备进入曹营,为何母亲死了还不回来?
既然有这么多充足的理由,徐庶为何不等母亲死后投奔刘备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古代人讲究入土为安,那么他母亲需要安葬,以曹操那么狡猾的性格,多半让其安葬在自己的地盘,如果徐庶回归刘备处,曹操必然以破坏其母亲坟墓为由来恐吓徐庶,徐庶那么孝顺必然不敢如此。第二徐庶认为诸葛亮远比自己...
徐庶最终选择离开刘备,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下奇才辈出 三国时期是风云诡谲各路诸侯混战交融时期,发生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故事有很多,所谓乱世出...
三国里的司马徽厉害吗?
前文说过,司马徽是诸葛亮和庞统的导师,而他还有一位有名的学生——徐庶。这三人分别投向了三分天下的三位主公——刘备、孙权、曹操。其中混的最惨的应该就是庞统了,先是被孙权嫌弃外貌丑恶,不被看重,再后来跟随刘备时利欲熏心,战死沙场,这也都是由他的个性导致的。当年他与司马徽的桑下之论...
刘备具备什么样的魅力
刘表治下的荆州,不仅相对太平繁荣,而且由于刘表本人为清流的缘故,吸纳了大量的名士,而因刘表志大才疏,这些人大多暗恋刘备,即便是刘表本人,也对刘备推心置腹。其他如公孙瓒、袁绍、曹操、吕布等,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却也对刘备趋之若骛,比如吕布,明明利欲熏心袭击了刘备,却不忍心伤害刘备的家小,且最终又接纳...
三国中的诸葛亮,大家如何评价?
刘备逝世后,诸葛亮虽独揽朝中大权,但在蜀汉政权内还没有建立起绝对的权威,诸葛亮治国理民的政治才能以及联吴抗曹的外交之才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其军事才能究竟如何呢?刘备在世时,亮仅以“抚民划策见任”,从未单独领兵作战。众所周知,三国乃争战之世,非用武治戎不能立国。曹操、司马懿、孙策、周瑜、陆逊等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