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成都这个城市特性的相关资料,,,望指点谢谢

最好能帮我总一下成都的特色,,,不能太多,,,,

成都市
chénɡ dū shì

四川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成都平原中心,成渝、宝成、成昆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蜀汉、五代前后蜀及北宋李顺、明末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先后在此建都。前蜀皇帝在此广植芙蓉,故成都简称“蓉”,别称“芙蓉城”。又因成都古代织锦著名,又称“锦城”。1928年设市。人口307�8万(1995年)。为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名胜古迹有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青羊宫等。有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等高等学校。

成都历史:

成都,简称蓉,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及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

远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着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垦殖,创造了灿烂的“蜀文化”。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源头。西周时期,一些游牧部落开始从成都平原周边高阜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区迁移。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成都羊子山土台、十二桥的“干栏”式房屋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和金沙遗址,证明古蜀人活动的中心就在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灭巴蜀,改蜀国为蜀郡,设成都县(县治在赤里街),作为蜀郡的治所。公元前311年,秦王接受张仪的建议,命令蜀守张若按咸阳格局兴筑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市区范围不大,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大城,郡治、是蜀太守官司舍区域,政治中心;西为少城,县治,是商业及市民居住区,商业繁盛,是经济中心所在,故成都又有“少城”之称。大城和少城共一城墉,古人称为“层城”或“重城”。这一格局或显或晦地承续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定式的一种类型。此后两千多年中,成都的城名从没变过,城址没有迁移,这在中国城市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间“移秦民万家实之”,传入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冶铁技术,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守,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华阳国志》描述说:“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成都属蜀郡,辖十二县。

汉承秦制,成都仍为蜀郡的治所。汉武帝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时,以巴蜀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成都成为益州刺史的治所。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从未改变过。汉武帝时改筑成都城池,在原少城基础上筑南小城,与之相对的蜀王城则称为北小城,加上锦官城,三城连接成大城,称为“新城”。西汉时期,成都丝织业盛况空前,设置锦官,其办公处所日后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也就是成都得名锦城之始。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在成都石室兴学,开我国地方公办学校之先河。此后出现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家和学者,司马相如、扬雄和王褒代表了汉赋的最高成就,严遵的《老子指归》奠定了道教的理论基础,落下闳天文学成就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西汉后期,成都人口已增至7.6万户,成为仅次于长安的中国第二大城市。

到王莽时,益州改称庸部,蜀郡改为导江郡。公孙述据蜀称帝,以成都为国都(公元25-36年),辖十五县。三国鼎立时,刘备统一巴蜀,建都于成都,刘备即位于武担山之南。在以今青龙街为中心,穿城九里三的范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这个位置轮廓一直延续到解放前。三国时成都为益州郡制,辖七县。

西晋(公元265——316年)初期,把全国分为十九个州,成都仍属益州,州治仍在成都。公元304年,入蜀避难的秦、雍流民首领李特在成都建立了“大成”政权,辖六县。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消灭“大成”政权,下令拆去成都少城。在公元582——592年间,隋蜀王杨秀沿着旧城,扩大西南面,重筑成都城,周围四十里。这次筑城取土中,成摩诃池(今人民南路展览馆一带。后为五代前后蜀的宫苑)。隋时成都为益州蜀郡治,辖十三县。

进入唐代(公元618——907年),唐先后置成都为州、郡、府。其间为管理方便,成都人口稠密的东部曾被划为蜀县。唐明皇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蜀县改称华阳县,成都也改称“南京”,成了中原人士的避难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即天下城市,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诗人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赞叹:“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能及此间无。”公元879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为加强防卫,又筑“罗城”。这是成都城第一次改用砖石建造。城内有大街坊一百二十个。

其后,前蜀的王建、王衍父子和后蜀的孟知祥、孟昶父子割据于成都,前后长达六十年之久,后被北宋所灭。其间公元927年,后蜀孟知祥在罗城之外,“发民丁十二万修成都城”,增筑羊马城,城周达四十二里。其子孟昶命人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一到秋天,四十里花开如锦,绚丽动人,称之为芙蓉城,即今成都简称“蓉城”的来由。

宋代(公元960——1279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益州路治所一直在成都。成都还是叫成都府,管辖成都、华阳两县。后李顺攻入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失败后,成都府被降为益州。

唐宋时期,成都的造纸业、印刷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北宋富商以纸印的“交子”代替笨重的钱币,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不断发展,宋代成都产生了自由的集市。唐宋时期也是成都文学艺术发展的顶峰。李白、杜甫、陆游,以及高适、岑参、白居易、元稹、薛涛、刘禹锡、张籍、杜牧、李商隐、韦庄等人都在成都留下了大量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音乐、歌舞、戏剧、绘画已非常繁盛,有“蜀戏冠天下”之称。成都大慈寺的壁画被称颂为“天下第一”。

元朝初年,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治所先在重庆,不久移到成都。从此成都一直是四川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治所。当时四川共辖九路,成都居路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又分四川为四道,成都划为川西道,但成都仍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

明代设四川布政司,下辖八个府,成都是首府,管辖两州十三县。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建在成都。朱元璋曾先后两次命大将李文忠和蓝玉以土筑成都城,后来都指挥使赵清用砖石重修成都大部城墙。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部队进入成都,改国号为“大西”,成都也改称“西京”,蜀王府的宫殿一度成为张献忠的皇宫。随后清军攻入四川,与张献忠的大西军在成都激战。清顺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一座繁华似锦的名都会五六年间竟断绝人烟,成为麋鹿纵横、虎豹出没之地。

从康熙初年起,大量移民进入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经济开始回升,成都也随之逐渐恢复生气。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重建和扩建,一座宏伟的成都新城又屹立在两江环抱的旧城址之上。但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重庆的门户开放和川江航运的开辟,成都在四川和西南的地位逐渐被重庆所取代。1911年源起成都的四川保路运动和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先导,为武昌起义的成功立下大功。民国初年,裁废道制,后废府,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成都市的正式建置是在1928年。当时建立成都市政府,把成都、华阳两县的城区部分合并为成都市,成、华两县只辖乡区。这一大变革,改变了1000多年来两县分治一城的格局,是成都城向近代化迈进的开始。

抗战爆发后,四川成为抗日的大后方,成都人民为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整个战争期间,全川出征和补充兵员总数达三百四十万人,阵亡、负伤、失踪者达六十四万余人,约占全国总伤亡官兵数的20%,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许多都是成都人民的子弟。解放战争中,成都人民一方面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一方面开展农村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人民革命战争。

建国后,1950年成都为川西行署驻地,1952年起成为四川省省会,并列为中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1983年5月,国务院决定,温江地区(除广汉、什邡两县外)并入成都市,实行市辖县的体制。1990年以后先后实行了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市、建区。成都市现面积12390.6平方公里,2007年初全市户籍人口1103万人。现辖9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4市(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6县(金堂、双流、郫县、大邑、蒲江、新津)。

【开明王迁都成都】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废帝号称王,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成都首次成为都城。�

【秦惠文王灭蜀】公元前316年(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蜀国内乱,蜀王派兵伐苴侯,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古蜀国灭亡。�

【张若筑成都城】公元前311年(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十月,秦惠文王派兵平定蜀国叛乱后,蜀守张若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九月完工。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缩如龟,成都因此又名"龟城"。�

【文翁兴学】西汉景帝年间(前156~前141),庐江文翁任蜀郡太守时,提倡教育,派人至京师太学学习,学成归来委以重任,并在成都城南修建石室学宫(在今成都石室中学),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开蜀中官府办学之先河。�

【刘备成都称帝】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领军灭刘璋,自领益州牧。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蜀汉于公元263年被魏攻灭。�

【李特、李雄据成都】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十月李特率众攻占成都,建立农民政权。公元306年,其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公元338年其后继者改国号"汉",史称"成汉"。"成汉"政权前罄?世,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国亡。�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因"安史之乱",玄宗入蜀避居成都。玄宗返长安后,唐朝政府升成都为"南京"。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僖宗避乱入蜀,在成都居住3年。�

【浣花夫人卫成都】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泸州兵马使杨子琳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奉诏入朝之机,乘虚突袭成都。崔宁之妾任氏(人称浣花夫人)出家财募众数千人,自帅以击之,杨子琳败走,成都得保。任氏护卫成都有功,朝廷封她为冀国夫人。成都人奉她为守护女神,后在成都西部浣花溪畔兴建了浣花夫人祠。�

【芙蓉花开成都城】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喜赏名花,偏爱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树,并派专人护理。后人继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树,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芙蓉现为成都市市花。�

【三范修史】三范指北宋学者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范镇参加纂修《仁宗实录》、《起居注》、《新唐书》、《类编》等书;范祖禹是范镇侄孙,纂修了《神宗实录》、《唐鉴》,并担任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的主要助手;范冲是范祖禹长子,曾主持重修宋神宗、宋哲宗两朝实录。三范在中国史学、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范祖禹所撰的《唐鉴》12卷,被誉为"深明唐三百年治乱"的史学名著。�

【设置益州交子务】"交子",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商人之间货款的支付凭证。"交子"最早出现在公元1008年,初在成都民间发行流通。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宋朝政府在成都设置益州交子务,统一管理交子的发行与流通。�

【张献忠据成都】清顺治元年(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攻占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改元大顺,自称大西王。�

【石达开就义科甲巷】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未成,在大渡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被清军诱俘解至成都,同治二年五月初十被杀于成都科甲巷。�

【创办尊经书院】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川学政张之洞集资在成都文庙街西侧石犀寺附近修建尊经书院,光绪元年(1875)春建成开学。书院以人才荟萃著称,王�运、宋育仁等曾先后担任书院山长。尊经书院培养出了大批人才,近代四川诸多"蜀学鸿儒"和杰出人物,如杨锐、廖平、宋育仁、蒲殿俊、张澜、吴虞、吴玉章等均曾是书院的学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扩建为四川省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

【创办四川机器局】清光绪三年(1877),四川总督丁宝桢在成都东门下莲池创建四川机器局,次年建成投产,这是四川最早的军用工厂。后规模不断扩大,辛亥革命后改称四川兵工厂。四川机器局是洋务运动在四川最突出的成果,客观上刺激了四川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四川保路风潮】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九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当劫夺商办铁路的"上谕"传到成都时,立即遭到成都立宪派的强烈反对。同年六月,清政府与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其夺路款、卖路权的阴谋完全败露,成都绅商于六月十七日在岳府街铁路公司成立保路同志会,誓死"破约保路",保路风潮迅速由成都扩及全川。九月七日,四川总督诱捕保路同志会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屠杀请愿民众,制造"成都血案"。九月八日,成都附近的保路同志军揭竿而起,围攻成都,全川同盟会员借机发动了武装起义。四川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日军轰炸成都】抗战期间,日军多次轰炸成都,其中大规模轰炸有两次。1939年,成都市中心遭日机轰炸,数百平民被炸死。1941年,日机108架对成都实施大轰炸,死伤1000余人。�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1950年1月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周士第任市长。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它的名字,两千多年来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二是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区划的首府所在地,从未变更过,可以算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会城市之一。

【地理】成都位于国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其中,平原面积和周边丘陵、山地面积几乎各占一半。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历史】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经济】成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加之自古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之便,因而物产丰饶,是四川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成都的手工业历史悠久,许多产品享誉全国,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等是杰出的代表。

【文化】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现今出土的大量古蜀国文物说明,早在商周时期,古蜀国人民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成都是我国大西南的古城,远在三千年前在成都平原已有部落聚居,号称蜀国。公元前316年,秦派张仪、司马错入川,并了巴蜀,改蜀国为蜀郡。秦当时治水专家蜀郡守李冰带领群众筑都江堰,凿山导河,开渠引水,于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称。王莽末年,成都首次成为封建帝王之都。三国时,蜀汉在此建都,十六国的成汉、五代的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都,秦汉时期,置有锦官和车官,故成都有“锦官城”、“车官城”之名,简称“锦城”。五代后蜀孟之祥为加强防御,绕城筑低矮的土墙,称“羊马城”,至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称,简称“蓉城”或“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圣地。它位于成都市区,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庙宇,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组成,祠内古柏森森,环境幽雅,殿宇宏伟。系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位于成都市区,是富有诗情画意和竹林风光的名园。诗人杜甫于公元759年移居成都,历时3年9个月,在此作诗240余首,其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筑结构布局紧凑,相互呼应,别具一格。草堂博物馆内珍藏各种历史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是研究“诗圣”杜甫的珍贵资料。杜甫草堂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永陵博物馆】是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公元847——918年)的陵墓。位于成都市区,1942年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有白玉谥宝、哀册、玉带、玉杯、银钵、铁猪及铁牛等。是研究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这里绿树成荫、花卉飘香,环境幽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遗址】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首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大道,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灿烂辉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艺精美的金玉印饰品和翡翠饰品以及大量的陪葬陶器、象牙、龟壳和鹿角。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塑形态独特,举世无双。该遗址文化与近临的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一脉相承,前后衔接,是中国考古史上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成就。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船棺遗址】位于成都市中心商业街的古船棺遗址,发掘于2000年7月,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每具船棺均以特大圆木造成船形,其墓葬规模堪称全国之最。同时出土的文物有制作精美的陪葬陶器。该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院】为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园塔”,宋时名“信相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寺内藏有自唐宋以来古今名人书画500余件,珍藏各类经书12万余册,还有自汉代以来的碑刻、雕、刺绣等实物珍品。

【青羊宫】全国著名道教宫观之一。位于成都市区,始建于唐,现存殿宇建于清代。主要建筑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无极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荆台等。宫内文物丰富,环境幽美独特,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蜀中名女:卓文君】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当垆沽酒的故事在蜀地家喻户晓。卓文君是大美女,她出生于富豪之家,是钢铁大王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她是移民的后裔,祖居赵国,是当时的大都市邯郸的城民,在秦灭掉赵国之际才辗转迁移蜀地的边僻小邑临邛,也就是今天成都所辖的邛崃:同时卓文君又是一位才女,一生留下许多名篇,其《白头吟》、《诀别书》为千古绝唱。

卓文君这样一位出生名门的知识分子美女,被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所感动,毅然夜奔前往,一方面说明司马相如高超的演奏水平和卓越的音乐创作天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卓文君的鉴赏力和果敢的性格。鉴赏力使她具有追求美的强烈愿望,果敢又使她不拖泥带水,敢于采取行动。别地的美女大多除了美就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传世,而蜀中美女不仅相貌美,而且诗文也美,追求美的行为十分大胆和执著。当代的成都美女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貂蝉是否也如卓文君或花蕊夫人一样有大量的美文传世,笔者未曾考证过即便有也绝对比蜀中美女的诗文逊色,蜀中美女能诗能唱是一大特点,正如前面论及的是文化美女,没有文化,但都流传不下来可见美的传播早要有载体的。

临邛自古是酒城,才演

绎出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当垆沽酒的爱情大戏。卓文君是一个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敢爱敢恨的美女.但凡成都历史上有名有姓,千古流芳的美女多是卓文君之类。卓文君的贡献在于她演绎出了一出千古爱情绝唱。她征服的是司马相如这种风流才子,没有她为爱情的献身精神的鼓舞,一个蜀中落魄文人司马相如也不可能名垂千古。成都历史上出过无数的文化名人,是与成都历史上拥有众多卓文君这样文采卓著的美女分不开的。

【蜀中才女:薛涛】谁都知道成都有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杜甫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被称为诗圣。其实,可以与杜甫相提并论的还有女诗人薛涛。薛涛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显示了她非凡的才华,她没有被人们充分地研究和供奉,不是因为她的才华有什么逊色之处,是因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诗妓,这在封建社会是大忌。但成都人却对女诗人薛涛顶礼膜拜,成都有杜工部的草堂,亦有薛涛的望江楼和薛涛井,这是两处同等重要的名胜。

薛涛也是移民,她是”安史之乱”后流亡蜀中的长安小吏郧与妻子裴氏的女儿。她从小深得其父的悉心栽培,8岁能吟诗,14岁时父亡她就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在那种年代,一个弱女子要想谋生除了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喉,凭借自己的才学之外别无他途,年轻的薛涛成了歌妓,尽管她卖艺不卖身,但一个“三陪女“哪怕到了今天在人们的眼中也是没有地位的。

薛涛是凭借一首叫“谒巫山庙”的诗展示才华的。这首诗深得节度使韦皋的器重。一个风尘女子写的不是风花月夜和清丽凄婉。而是怀古怅今的精深之作,使韦皋大为惊叹,以至于后来要推荐她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薛涛虽然因为身份低贱没有真正成为校书郎,但万里桥边女校书“的美名远播,连盆地之外的名人雅士也都争相与她唱和。

如今到成都来的外地人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洗眼睛,看美女,薛涛那个年代的外埠客到成都来目的同今天到成都来的人居然一样,为的是来看一看这位蜀中美女诗人。如今的成都仍有一大批美女文人在川内外声名显赫,以至于许多人到成都来就是为了一睹风采。成都自古出诗人,特别出女诗人,恐怕是因为成都这种地方风水好,有诗歌创作的磁场,女文人们在这样的围中容易发挥自己的才华。成都不缺少美酒香茶,这两种液体在人的血液中流动都有助于诗文的创作。

薛涛是当时的大交际花与她交往过的风流才子举不胜举,有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等。她亲自制作一种粉红色的小彩笺这种笺纸做工特殊,清雅别致她用这种笺写上自己的诗作,一时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唐朝风行的彩笺题诗都学的是薛涛的做法。以至于这种风气流传至今。成都的文人爱把诗写在明信片上,写在书笺上与文友诗友互赠,这是唐朝就流传下来的遗风。薛涛的许多行为千百年来为成都人效仿。

【地理状况】成都是四川省省辖市,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内江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地区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地区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92。2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县、双流县、郫县、温江县、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7区8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总人口1082万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64.5万人。境内海拔387~5364米,市域东部为龙泉山脉,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0。3%。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

【历史沿革】西周、春秋时期为古蜀国领地。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于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灭蜀,以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人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秦人始以蜀国地置蜀郡,成都为郡、县治所。汉承秦制。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益州刺史部(简称益州)。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改蜀郡为导江郡,公孙述在成都称帝。东汉末年为州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5

以下是成都城市特性的相关:1. 美食文化:成都是中国著名的美食城市,拥有多种口味的美食,如火锅、串串香、兔头、辣子鸡等。2. 文物古迹:成都拥有众多文物古迹,如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3. 园林景观:成都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如锦里古街、青羊宫、文殊院等。4. 生态自然:成都城市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如青城山、峨眉山、都江堰等。5. 高新科技: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6. 艺术文化: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拥有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如川剧、蜀绣、金沙遗址等。7. 交通便利:成都是中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拥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和高速公路网络。8. 精神风貌:成都人民热情好客、善良友善,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谁有关于成都这个城市特性的相关资料,,,望指点谢谢
有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等高等学校。 成都历史:成都,简称蓉,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及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

谁有关于成都这个城市特性的相关资料,,,望指点谢谢
公元前311年,秦人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着广阔的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它的名字,两千多年来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二是两千多年来,成都一...

我想来成都,有谁能详细介绍一下。
谁都知道成都有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杜甫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被称为诗圣。其实,可以与杜甫相提并论的还有女诗人薛涛。薛涛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显示了她非凡的才华,她没有被人们充分地研究和供奉,不是因为她的才华有什么逊色之处,是因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诗妓...

成都的军事地理战略意义?详细点!谢谢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如饥馑”,农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天下谓之“天府之国”。特别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之后,成都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历史上成都商贸繁盛,汉代...

...关于成都的导游词,考试时途中讲解要用的那种,谢谢
成都市(Chengdu City),简称“蓉”,别称“锦城”,位于四川省中部,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现系四川省行政中心、西南科技中心、西南商贸中心、西南金融中心、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副省级市。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名列第九(西部第一)。 2004年,...

...长期生活过的朋友们来一下,谢谢!问几个关于成都日常生活方面的小问...
1.成都四季分明,春夏秋冬都有,只是相对感觉春秋要短暂一些,夏天温度比较高,室外有时候都快到40°C咯,太阳很毒,要是光脚在室外的地面上走,都会烫伤脚的。3、4月份的时候已经春天来咯,不会太冷。一般天都是灰蒙蒙的,也有很多时候晴空万里,下过雨之后,白云飘飘的很漂亮 2.有吃海鲜的地方,不...

关于成都这样的休闲城市,这个城市的“休闲”状态到底是:不受束缚的...
我本身是北方人,在成都七八年,强答一波。说成都散漫的人,是对成都存在的一个误区,是一种偏见。成都固然散漫,但是只针对老一代的成都人,因为他们没有房贷的压力,本身的性格也偏于安逸,喜好玩耍。但是,成都的GDP在全国位列前茅,并不是靠喝茶喝出来的,成都有很多高大上的企业,也有很多勤奋的...

帮忙介绍下成都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于此时的居所。现在的草堂是梅园和草堂寺(梵安寺)合并而成的,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种历史资料3万余册,2000余件珍贵文物,是有关杜甫生平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乘17、35、47、82、84、301路公共汽车可达。开放时间:7:...

成都属于旅游城市吗?城市大吗?朋友打算去那里旅游,想听写意见,谢谢了...
属于旅游中转城市,很多人通过成都去九寨沟、峨眉山、乐山、青城山、都江堰、海螺沟、稻城亚丁、城市大不大看和谁比了,就四分之一个北京那么大,也不知道对你来说算大不?

请帮忙解释一下“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年之后成了村落,两年之后成了城邑,三年之后成了都市。最早对成都二字作出解释的是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七二)。乐史认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宋人祝穆《方舆胜览》成都府路郡名条认为“盖取《史记》所谓三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