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海关主权长期被外国侵略者攫取,实行的是具有殖民地色彩的洋关制度。除了少数较大的洋行自行报关以外,绝大多数报关事务由报关行或海关事务经纪人来完成。新中国成立后,海关管理主权收归人民所有,新的海关管理体制确立,海关对报关的管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我国报关管理制度的产生
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制定了进出口货物应向海关申报的报关制度,统一使用新的报关单证。在一段时期内,由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种经济成分并存,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报关行在口岸的报关业务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国营进出口公司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专业外贸公司自行报关开始在报关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从1951年开始,随着国家对外贸易管制政策的实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实施,在以许可证为依据的进出口货物海关监管制度下,报关行逐步退出报关业务,报关主要由国营外贸公司自行办理。由于国营外贸公司的经营主要采用有计划、有组织和大量集中的方式进行,海关报关申报手续较为简单。海关在坚持必要制度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凭合同或协定灵活快速验放,有重点开验的办法办理进出口手续。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多种成分转为单一的国营经济,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手续进一步简化。由于对外贸易都是经国家批准的国营对外贸易专业公司来经营,进出口货物全部都是在外贸部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报关均由各外贸公司单独直接办理。报关管理对象较为单一,报关管理不是海关工作的重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海关的报关管理工作几乎陷于停滞状态。1972年,海关部分恢复了对进出口货物要求申报查验的职能,重新开始了对报关申报环节的管理。
总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外经济贸易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材料由国家统一调拨,产品统一分配,财务由国家统收统支,海关监管只是国家对外经济活动实现计划的一种监督形式。海关管理以许可证管理为主。企业获得了对外贸易进出口经营权,就顺理成章地取得了进出口报关资格。海关只是通过审查其是否经由国家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有无进出口经营权来决定其是否有报关权。由于外贸经营单位执行的是国家计划,走私违规行为极少发生。海关对报关单位和个人在法律责任上没有特别的规定和要求。海关的报关管理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管理,没有充分体现海关是报关单位的资格审查批准和管理机关的职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海关在进出境监督领域的职能作用越来越突出。1980年,海关恢复和实行对外贸易公司进出口货物全国统一的报关制度,开始启用新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和“出口货物报关单”。要求对所有进出口货物,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都必须向海关申报。申报的单据必须齐全、正确、有效,所报货物的品名、品质、规格、数量、价格、贸易国别和原产国别或地区,必须与实际货物相符,加大了企业报关的法律责任。
考虑到国营专业进出口贸易公司在进出口活动中仍占有较大比重和过去的报关现状,允许存在两种报关形式:一是对地方外贸公司以及其后成立的工贸公司,规定他们的货物在地方进口口岸海关申报;二是各外贸进出口总公司采用集中报关纳税的方式报关, 由北京海关派员驻在各总公司,公司负责将每天统一编号的国内收款结算凭证和国外发票送交海关驻公司人员,作为申报计税的凭证。海关按公司开出的结算证,计征税款。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和外贸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经营成分和贸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贸、农贸、商贸、军贸和技贸等公司或企业异军突起,加上积极引进外资后成立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打破了原有国营外贸专业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除了一般贸易外, “三来一补”贸易、易货贸易等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各种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外贸总公司进口的贸易额在整个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原有外贸总公司采用集中申报、集中纳税方式的进口贸易额也大幅减少。大批的非外贸专业公司、企业及其报关人员加入到进出口报关业务行列,形成了一支多经营成分、多贸易方式企业组成的报关队伍。80年代中期,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实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关税优惠政策。在这些地区,越来越多的海关业务机构开始设立,报关业务急剧增加。面对众多初涉报关业务的企业及报关员,为了提高报关质量和效率,加大打击违规、走私偷逃税款的不法行为,海关开始重视加强对企业报关资格审批以及报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1985年2月,海关总署发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报关单位实施注册登记制度的管理规》。这个规定明确了报关单位的范围和报关员的资格条件,明确了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对报关单位提出了注册登记的要求。该规定是我国海关第一个较为完善的全国统一的报关管理制度,它的出台,是我国海关报关制度基本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2.我国报关管理制度的发展完善
198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颁布实施,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报关注册登记、报关企业、代理报关企业、报关员的管理作了规定,为我国报关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海关法》的有关规定,明确了海关对企业、单位的进出口货物报关权的审批权力,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进出口经营权、国际货运代理权与报关权相混淆的问题,为海关加强报关管理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随着《海关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海关报关管理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的管理规定》公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报关企业或者有权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必须由海关注册登记后才能具有向海关办理报关纳税手续的资格,并将报关单位分为代理报关单位(指专业报关企业和代理报关企业)和自理报关单位两大类,对其申请注册登记的条件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明确了报关员的资格条件以及报关员的报关行为规则、义务和法律责任;首次明确了经电子计算机传送数据的报关单与手工填写的报关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规定在实现计算机报关的口岸,代理和自理报关单位或报关员应当负责将报关单上的申报数据录入计算机,不具备自行录入报关数据条件的可委托数据录入服务单位代为录入;明确提出报关管理制度改革方向是报关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支持专业报关企业的发展。
1994年10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专业报关企业的管理规定》公布实施。1995年7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代理报关企业的管理规定》公布实施。1997年4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报关员管理规定》公布实施。这些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和代理报关企业的性质、开办的法定程序和其主要业务范围,明确了报关员的资格考试、审定、注册和年审制度以及报关员的权利义务,明确了专业和代理报关企业以及报关员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的实施,对我国的报关管理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改革,积极推进了报关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同时,也使我国的报关管理制度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
2001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海关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向海关办理报关纳税手续的企业及人员的主体资格,报关企业及其委托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企业的报关注册登记,报关从业人员资格,报关企业和报关人员的业务守则等内容,将我国的报关管理制度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使我国的报关管理更加适应外贸体制的改革与中国加入WTO的要求,标志着我国报关管理制度走向完善。
报关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这个规定明确了报关单位的范围和报关员的资格条件,明确了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对报关单位提出了注册登记的要求。该规定是我国海关第一个较为完善的全国统一的报关管理制度,它的出台,是我国海关报关制度基本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2.我国报关管理制度的发展完善198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什么是报关管理制度
报关管理制度是指海关依法对报关企业和报关员的注册登记许可,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的注册登记,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的报关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业务制度。报关管理制度的作用 1.是海关查处进出口走私、违法行为的必要前提。2.是国家进出口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得以正确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3.是国家进出口关税...
报关职业背景
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世界上最早的海关雏形出现,标志着贸易管理的萌芽。进入11世纪,威尼斯共和国成立的“威尼斯海关”进一步推动了早期海关制度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初期,海关执行保护关税政策,着重于关税的征收和管理,形成了繁复的征税与管理制度。进入19世纪,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张,欧洲各国逐渐撤除内地关...
报关管理制度的作用
报关管理制度是完成海关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2)报关管理制度是维护国家进出口经济贸易活动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最大限度地方便合法进出,制止走私违法是维护国家进出口经济贸易活动正常秩序的需要。报关管理制度通过对报关主体资格的管理和规范报关行为,确保良好的报关秩序,是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的重要保障。(...
关务系统 I 关务系统的起源-发展-应用-未来
关务系统随科技发展与国际贸易扩大而不断升级,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成为各国海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手段。进入我国的关务系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海关引入EDI技术进行报关数据传输与处理,标志着关务系统在我国的初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代理报关企业的管理规定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三)财会管理制度、帐册设置情况;(四)验资报告及开户银行帐号;(五)法定代表人、报关业务负责人和拟任报关员的姓名、联系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六)海关认为需提交的其他文件。企业在获得《代理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证书》后,始得开展代理报关业务。第七条 ...
中国最早的报关行和报关员诞生于下列哪个时期
中国最早的报关行和报关员是在清朝光绪年间。1895年,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旅顺口和大连湾建立了租借地,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开放的港口。为了在这个港口设立海关,清政府开始进行关税改革,并由此产生了第一批报关员和报关行。此后,中国的海关管理机构不断发展,吸收更多的报关员和报关行加入,并且不断完善和...
报关管理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1)报关管理制度是完成海关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海关监管、征税、查私、编制统计等任务的完成是通过对进出境活动的监督管理来实现的
国际贸易货物的报关与通关图书目录
在研究国际贸易货物的进出境流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报关与通关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从绪论开始,深入探讨报关管理制度。这一章节分为三个部分:报关管理制度概述,介绍海关对于进出口货物的监管规则和框架。报关单位管理制度,详细讲解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在报关过程中的责任和要求。报关员管理制度,...
我是报关员,但是我不想干了,可以吗?
总的来说,报关员资格证书的取消是报关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部分,旨在降低准入门槛、促进人才流动和行业发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报关工作的专业性降低,反而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关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