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和宣武三个城区。目前,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的名人故居,虽然近几年保护工作有所加强,但总体看来仍显得比较薄弱,如果不对现在幸存的名人故居给以有效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将大打折扣。
下面给出《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程砚秋故居》三篇说明文,供您参考。
【篇一】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同志故居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
故居里的主要建筑是清一色的灰筒瓦卷棚式顶,大部分保留着原 王府花园的布局和风格。其中前厅“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东厢“观花室”,西厢“听鹂轩”与新建的主楼相接。这一组前厅七间,后厅五间两进,两厢各三间的 四合院,由一条蜿蜓的游廊与隔湖对立的“南楼”相连。南楼两侧的假山上,东有扇面形的“箑亭”,西有角形的“听雨屋”,左右呼应。在南湖的东北角上,一座六角攒尖顶的“恩波亭”翼然俏立在游廊当中。
【篇二】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1988年6月以郭沫若故居的名称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郭沫若故居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东,是清朝时期恭王府的马号。
客厅的沙发摆成马蹄形,钢琴前面的单人沙发是郭沫若接待外国朋友时习惯的座位。由于他双耳重听,助听器只能戴在多少有些功能的左耳上,所以主宾坐在他左手的位置。沙发后面悬挂的是中国山水画家傅抱石的《游九龙渊诗意》,由郭沫若题跋。在这幅丈二山水画的下面,郭沫若陈列了一排他所喜欢的石头。
妈妈屋是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的写字间,三面墙上交相辉映着他们的书法佳作。左边是于立群的小篆条屏《沁园春·雪》;右侧是郭沫若和夫人合作的青铜器拓片的题跋;正面一幅郭沫若的行草《咏武则天》。
【篇三】程砚秋故居
程砚秋故居,占地面积约390平方米,共两进院落。大门南向,门两侧各有一方形门礅。进大门,迎面有一影壁。前院有北房四间,为会客厅和书房,名“御霜书斋”。后院有北房三间,东里间为程氏夫妇卧室,室内陈设基本保持原状。东西厢房各三间,周围有抄手廊相接。
关于程砚秋的故事有很多。“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一次,日寇要求北平京剧界为捐献飞机演出义务戏,许多人不敢不唱,程砚秋就是不去,有人劝他不要硬顶,他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程某人宁死枪下也决不从命!”
为了躲避骚扰,他宁可停止演出而在京郊青龙桥务农,隐居乡间,终生与山川为伍了。日本投降时,他极为兴奋,宣布从此开始出山演戏。但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使他十分失望,他再次返回青龙桥务农,直到北平解放后才重新回到城里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