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具体有什么表达作用?

如题所述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勾人的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追问

太长了,简单点就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7
明确: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文中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具体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

文中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动词
文中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隔、闻、伐 、取、见” 等动词。作用是: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地。

作者一连串的动词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小石潭记、陋室铭、的简答题 与多越好
作用:①生动具体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②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③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乐趣。④为下文作者离开小石潭埋下伏笔。2、作者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样写既交代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也表现了作者探幽...

小石潭记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景方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一段用到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通过“隔、闻、伐、取、见”这几个动词体现.后面“全石以为底.为岩”与之后的写鱼写水,是全景描写和特写,是点面结合的写景方式,同时几个“为”也是排比句形象的写出了潭底的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体现在第二段中,通过写鱼“皆如空游无所依”,是...

小石潭记的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

小石潭记概括课文段意
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石潭记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交代同游者 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的位置人迹罕至,为...

“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
,其中“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闻”“伐”“见”等几个动词连用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其中“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急于想见到美妙景色的急切情感.

小石潭记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谁能告诉我啊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3.古今异义: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中的词类活用是什么?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小石潭记》特殊句式: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