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汉族女孩,对藏族文化很感兴趣,希望认识藏族朋友,交流一下做个

我是汉族女孩,对藏族文化很感兴趣,希望认识藏族朋友,交流一下做个朋友

第1个回答  2017-04-01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景谷、新平、金平、元江、双江等地,现有人口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和竹楼、竹桥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汉晋时期被称为“滇越”、“掸”、“擅”、“僚”、“鸠僚”,同时其分布地区亦被称之为“乘象国”;唐宋时期被称为“茫蛮”、“金齿”、“银齿”、“白衣”等;元明时期被称为“白衣”、“百夷”等;清以后被称为“摆夷”或“摆衣”。“傣”为本民族自称。按分布地区又有“傣力”、“傣雅”、“傣那”、“傣绷”、“傣端”等自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傣族。此外,不同地区的傣族,因其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的差异,分别被称为“旱傣”、“水傣”和“花腰傣”。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原有傣力、傣那、傣绷、金平四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文字。

傣族人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等佛家圣物。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傣族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开门节,均为小乘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都和当地汉族一样。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全寨都要来帮助,新落成要贺新,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桌子,置酒备菜,唱贺新,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人称为“去拉曼”,意思为保护神,每年要祭拜两次,栽秧前祭拜是为了祈求丰收,秋收后祭拜是为了感恩。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藏族,约有人口人(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兑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娃”(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 3 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除供奶、肉外,还是交通运载的“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是藏族文化的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藏族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舞为伴,地生活。藏族民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以青稞等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转山会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黄藏历元旦是藏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法事,入夜,各家点燃酥油灯盏,在青海塔尔和大昭寺等寺,喇嘛用酥油制成的酥油花,色彩鲜丽,雕塑精巧,远近驰名。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到的日子,各地宗教活动纪念。七月,粮食收成在望,农民背着经卷转绕田间,称旺果节,预祝当年丰收。
回答者:ycly - 门吏 三级 9-14 18:16
二、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即“小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年是阳历年,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一年分12月,单月是30天,双月是29天。以六月为岁首,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平年是或天,闰年为天。傣历始于公元年。

四、傣族的医药卫生

傣医药作为一门知识,是傣族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傣族在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汇积了丰富的民间药方,收集了上千种草药。其中《档哈雅》(医药书),是傣族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

据文献记载:傣族迁到景永时,许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唯独有一个村子,在景永坝头,不但没有人病死,而且个个身强力壮。他们开出了许多田地,生产发展得很快。一天,有个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路过这个村子,看到村里的人个个都很健康觉得很奇怪,就问村子里的人:“你们吃些什么东西,为什么人人都身强力壮的?”村子里的人告诉他:“没有吃别的什么,只不过刚来的时候大家天天上山采摘野果野菜吃,可能是这当中有什么原因吧。”

波的牙回去后把这一情形告诉了别的村寨的人,并劝大家不妨试试看,上山去采摘野菜吃。大家都想把病冶好,便纷纷照波的牙说的去做了。经过一段时间,果真见效,疫病明显减少。波的牙注意从大家每采摘回来的野果、野菜中挑出样品保存起来。以后只要村子里有人生病,他就依样找这些果、菜给病人吃,有的吃了病就好了,也有的效果不太明显,而换了别样的一吃就有效。就这样他慢慢地总结、积累经验,凡遇有人生病(当时主要是疟疾),就按不同类型的病分别给予治疗。逐步地疾病减少了,人们健康了,傣族众就把波的牙称为“摩雅”,意思是会治病的人。从此就有了傣医。有了文字以后,才记载下来成为今天较完整的傣族医书。

《传统傣医学手稿》:傣族古典医学著作。记载了传统傣医关于医药、方剂、制剂方面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至今保存下来的有在贝叶上书写的“贝叶本”和用构树皮支撑的纸张转抄的“棉纸本”多种。这是中国医药遗产中的珍品,目前已根据这些手稿资料整理编写出版了傣汉文对照的《德宏傣药验方集》及《西双版纳傣药志》。

五、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傣语称为“布塔沙散那”。它对傣族社会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大约在公元6—8世纪传入傣族地区。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于佛教的广泛传布,傣族地区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为僧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尤其是在西双版纳地区,男孩到了8—10岁几乎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他们在那里学经识字,一般在1~5年还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经称八万四千部,大部分刻写在贝叶上,称贝叶经。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据佛教义加以发挥和补充的著述。

六、傣族的文学

民族文学:傣族有着蕴藏丰富的民间文艺作品,包括叙事长诗、寓言、神话、传说、童话等。许多著名的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嫡木诺娜》、《娥并与桑洛》、《阿銮的故事》 等中外闻名。

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又名《南师巴塔麻嘎帕萨傣》。傣族创世史诗。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形成,傣族先民的兴起、迁徙、定居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傣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说,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话及社会的古籍文献。

史书:《泐史》原名《囊丝本勐泐》)(《西双版纳历代编年史》)。该书采取编年体记录了傣族从年(傣历年)傣族首领叭真入主西双版纳建立景金殿国始,止于年西双版纳解放的主要史实。该书有年云南大学刊印的、李拂一的译本,译名为《泐史》,翻译的是从年~ 年部分。年由张公瑾补译~年部分,名为《续泐史--西双版纳近百年大事记》。该书还有其他详简不同的译本。《泐史》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傣族社会历史的许多珍贵资料,是傣族重要的史书类文献。

七、傣族的戏剧

西双版纳境内有泰缅化的舞剧,腾龙沿边一带有汉化的傣族戏。舞剧都在较大的宗教中演出,例如车里宣慰街每年冬间的赕佛大会,一连三天晚上都有舞演出,剧情有历史故事,宗教神话,爱情传奇,而行头化装则千奇百怪,用纸扎成龙、孔雀、龟、鹤、鹿、蚌等,彩画鲜丽。化装为美女的演员,把纸扎的孔雀分前后两段缠在身上,以两手捉翼而飞。化装为青年的演员,把纸鹿缠身上做鹿舞。大龟则用一个人伏在龟腹内、手脚即龟之四足,龟颈内有一机关;能使倏而伸长数尺,倏又缩回腹内,引得观众大笑。

傣戏:傣戏大约有二百年的历史。较早的剧目有《十二马》、《公孙犁田》、《昌少对唱》等。到本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在上演原剧目的基础上,吸收、改编了不少京剧、滇剧剧目,同时吸收了它们服饰、道具、乐器等方面的成分,丰富了傣戏。傣戏一般人物不多,主要是反映劳动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表演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内容短小精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傣族众的喜爱和欢迎。

傣剧:傣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梁河、陇川、瑞丽等县和保山地区的保山、腾冲、龙陵等县傣族聚居区。傣剧是在“冒少对唱”(男女对)、“耍白马”(逢年过节到各家祝福的一种舞)、“银海”(赶着牛表演的舞)等傣族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向云南花灯学习,发展为带有一定情节、人物的“十二马”、“布屯腊”(犁田的老汉)等舞和舞小戏,吸收 滇剧的剧目、表演、打击乐,逐渐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剧的表演是在提炼本民族各种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表演技巧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剧目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和民间叙事诗改编的《帕罕》、《千瓣莲花》、《红莲宝》、《阿暖海东》、《郎金布》、《七姐妹》、《思南王》等;有根据汉族戏曲和小说演义改编的《三圣归天》、《王莽篡位》、《三下河东》、《穆柯寨》、《花果山》、《大闹蟠桃会》等;有按历史故事、传说编演的《沐英第一次征南》、《张四姐》等;有新创作的现代戏《波岩三回头》、《波过石的婚礼》、《金湖缘》、《国境线上》、《三丑会》等。较有影响的剧目有《布屯腊》、《陶和生》、 《娥并与桑洛》、《岩佐弄》等。

傣族文学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关于开天辟地的最古老神话,在傣族众中流传最广的是《布桑该与牙桑该》。至今,傣族仍然把布桑该与牙桑该称为“我们的祖宗”。关于开辟西双版纳、勐遮、易武,建立村寨,砍柴、修等,都有一段段神奇的传说。在傣族地区,还广泛流传着 召玛贺、艾苏和艾西等聪明人的故事。这些理想化的人物,具有万能的本领和超人的智慧。

傣族诗,包括谣和叙事长诗两大类,傣族中有职业手或半职业手,傣 语叫做“赞哈”。

赞哈:傣族曲种。“赞哈”在傣语中就是民间手的意思,赞哈演唱是傣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形式灵活简便,一人一笛,随时随地可以演唱,被誉为傣族生活中的盐巴。传统曲目多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也有艺人即兴编唱的猎、酒,如《召树屯》、《四棵缅桂花》、《贺新》、《哈路教》等;新编曲目为《流沙河之》、《彩虹》等。赞哈对傣族民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演唱优美生动,塑造人物细腻委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有即兴创作的才能,深受广大众的爱戴和欢迎。

古谣,是傣族文学的萌芽,至今还以口头和手抄本形式流传民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出版的《傣族古谣》中的许多短篇作品反映了傣族先民原始 时代的生活、劳动、思想和感情,例如《蜈蚣》描述人类通过实践逐渐认识了 客观世界;《打水》描述人类逐步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摘果》和《拾菌》等描述的则是人类的劳动生活。这些诗形式简单,节奏明快。

叙事长诗,是傣族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基本上可分三类:神话叙事诗,阿銮的颂,爱情悲剧叙事诗。神话叙事诗与神话传说的内容基本相似。关于阿銮的颂,数量极多。“阿銮”一词,据说来自梵文,指有本领的匠人。在傣语中 是指出身贫寒、意志坚强、本领高超、正直善良的英雄,或者是有福气、有本领的善良人。佛则把这些故事说成是描述释迦牟尼转世的故事。阿銮故事中,有宣传佛教教义的成分,但整个内容远远超出了佛教思想范围,堪称傣族民间故事的总汇,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制度、阶级关系、伦理道德、婚姻恋爱等。

随着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印度文化对傣族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吾沙麻里》,是由印度的一个小故事发展演变而成,《兰嘎西贺》的情节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相似,但主题思想、人物和故事结构均有变化。长诗加强了召朗玛对十头魔王的战争,成为反映社会生活、斗争与宗教斗争的巨幅画卷。

傣族佛教保存的经典甚为丰富,所译三藏佛典包括经、律、论中相当多的经典,还有不少藏外典籍。这些经典中有一部分是用傣文字母音译的巴利语写本,保存了小乘佛典比较早期的面貌,还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据佛教教义加以阐发的著作,其中记录了许多关于傣族地区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材料。西双版纳及孟连、耿马等地的经典大多刻写在贝叶上,称为“贝叶经”,其他地区多写在当地的构皮棉纸上。

八、傣族的音乐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曲、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二、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即“小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年是阳历年,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一年分12月,单月是30天,双月是29天。以六月为岁首,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平年是或天,闰年为天。傣历始于公元年。

四、傣族的医药卫生

傣医药作为一门知识,是傣族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傣族在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汇积了丰富的民间药方,收集了上千种草药。其中《档哈雅》(医药书),是傣族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

据文献记载:傣族迁到景永时,许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唯独有一个村子,在景永坝头,不但没有人病死,而且个个身强力壮。他们开出了许多田地,生产发展得很快。一天,有个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路过这个村子,看到村里的人个个都很健康觉得很奇怪,就问村子里的人:“你们吃些什么东西,为什么人人都身强力壮的?”村子里的人告诉他:“没有吃别的什么,只不过刚来的时候大家天天上山采摘野果野菜吃,可能是这当中有什么原因吧。”

波的牙回去后把这一情形告诉了别的村寨的人,并劝大家不妨试试看,上山去采摘野菜吃。大家都想把病冶好,便纷纷照波的牙说的去做了。经过一段时间,果真见效,疫病明显减少。波的牙注意从大家每采摘回来的野果、野菜中挑出样品保存起来。以后只要村子里有人生病,他就依样找这些果、菜给病人吃,有的吃了病就好了,也有的效果不太明显,而换了别样的一吃就有效。就这样他慢慢地总结、积累经验,凡遇有人生病(当时主要是疟疾),就按不同类型的病分别给予治疗。逐步地疾病减少了,人们健康了,傣族众就把波的牙称为“摩雅”,意思是会治病的人。从此就有了傣医。有了文字以后,才记载下来成为今天较完整的傣族医书。

《传统傣医学手稿》:傣族古典医学著作。记载了传统傣医关于医药、方剂、制剂方面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至今保存下来的有在贝叶上书写的“贝叶本”和用构树皮支撑的纸张转抄的“棉纸本”多种。这是中国医药遗产中的珍品,目前已根据这些手稿资料整理编写出版了傣汉文对照的《德宏傣药验方集》及《西双版纳傣药志》。

五、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傣语称为“布塔沙散那”。它对傣族社会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大约在公元6—8世纪传入傣族地区。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于佛教的广泛传布,傣族地区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为僧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尤其是在西双版纳地区,男孩到了8—10岁几乎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他们在那里学经识字,一般在1~5年还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经称八万四千部,大部分刻写在贝叶上,称贝叶经。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据佛教义加以发挥和补充的著述。

六、傣族的文学

民族文学:傣族有着蕴藏丰富的民间文艺作品,包括叙事长诗、寓言、神话、传说、童话等。许多著名的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嫡木诺娜》、《娥并与桑洛》、《阿銮的故事》 等中外闻名。

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又名《南师巴塔麻嘎帕萨傣》。傣族创世史诗。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形成,傣族先民的兴起、迁徙、定居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傣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说,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话及社会的古籍文献。

史书:《泐史》原名《囊丝本勐泐》)(《西双版纳历代编年史》)。该书采取编年体记录了傣族从年(傣历年)傣族首领叭真入主西双版纳建立景金殿国始,止于年西双版纳解放的主要史实。该书有年云南大学刊印的、李拂一的译本,译名为《泐史》,翻译的是从年~ 年部分。年由张公瑾补译~年部分,名为《续泐史--西双版纳近百年大事记》。该书还有其他详简不同的译本。《泐史》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傣族社会历史的许多珍贵资料,是傣族重要的史书类文献。

七、傣族的戏剧

西双版纳境内有泰缅化的舞剧,腾龙沿边一带有汉化的傣族戏。舞剧都在较大的宗教中演出,例如车里宣慰街每年冬间的赕佛大会,一连三天晚上都有舞演出,剧情有历史故事,宗教神话,爱情传奇,而行头化装则千奇百怪,用纸扎成龙、孔雀、龟、鹤、鹿、蚌等,彩画鲜丽。化装为美女的演员,把纸扎的孔雀分前后两段缠在身上,以两手捉翼而飞。化装为青年的演员,把纸鹿缠身上做鹿舞。大龟则用一个人伏在龟腹内、手脚即龟之四足,龟颈内有一机关;能使倏而伸长数尺,倏又缩回腹内,引得观众大笑。

傣戏:傣戏大约有二百年的历史。较早的剧目有《十二马》、《公孙犁田》、《昌少对唱》等。到本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在上演原剧目的基础上,吸收、改编了不少京剧、滇剧剧目,同时吸收了它们服饰、道具、乐器等方面的成分,丰富了傣戏。傣戏一般人物不多,主要是反映劳动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表演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内容短小精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傣族众的喜爱和欢迎。

傣剧:傣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梁河、陇川、瑞丽等县和保山地区的保山、腾冲、龙陵等县傣族聚居区。傣剧是在“冒少对唱”(男女对)、“耍白马”(逢年过节到各家祝福的一种舞)、“银海”(赶着牛表演的舞)等傣族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向云南花灯学习,发展为带有一定情节、人物的“十二马”、“布屯腊”(犁田的老汉)等舞和舞小戏,吸收 滇剧的剧目、表演、打击乐,逐渐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剧的表演是在提炼本民族各种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表演技巧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剧目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和民间叙事诗改编的《帕罕》、《千瓣莲花》、《红莲宝》、《阿暖海东》、《郎金布》、《七姐妹》、《思南王》等;有根据汉族戏曲和小说演义改编的《三圣归天》、《王莽篡位》、《三下河东》、《穆柯寨》、《花果山》、《大闹蟠桃会》等;有按历史故事、传说编演的《沐英第一次征南》、《张四姐》等;有新创作的现代戏《波岩三回头》、《波过石的婚礼》、《金湖缘》、《国境线上》、《三丑会》等。较有影响的剧目有《布屯腊》、《陶和生》、 《娥并与桑洛》、《岩佐弄》等。

傣族文学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关于开天辟地的最古老神话,在傣族众中流传最广的是《布桑该与牙桑该》。至今,傣族仍然把布桑该与牙桑该称为“我们的祖宗”。关于开辟西双版纳、勐遮、易武,建立村寨,砍柴、修等,都有一段段神奇的传说。在傣族地区,还广泛流传着 召玛贺、艾苏和艾西等聪明人的故事。这些理想化的人物,具有万能的本领和超人的智慧。

傣族诗,包括谣和叙事长诗两大类,傣族中有职业手或半职业手,傣 语叫做“赞哈”。

赞哈:傣族曲种。“赞哈”在傣语中就是民间手的意思,赞哈演唱是傣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形式灵活简便,一人一笛,随时随地可以演唱,被誉为傣族生活中的盐巴。传统曲目多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也有艺人即兴编唱的猎、酒,如《召树屯》、《四棵缅桂花》、《贺新》、《哈路教》等;新编曲目为《流沙河之》、《彩虹》等。赞哈对傣族民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演唱优美生动,塑造人物细腻委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有即兴创作的才能,深受广大众的爱戴和欢迎。

古谣,是傣族文学的萌芽,至今还以口头和手抄本形式流传民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出版的《傣族古谣》中的许多短篇作品反映了傣族先民原始 时代的生活、劳动、思想和感情,例如《蜈蚣》描述人类通过实践逐渐认识了 客观世界;《打水》描述人类逐步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摘果》和《拾菌》等描述的则是人类的劳动生活。这些诗形式简单,节奏明快。

叙事长诗,是傣族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基本上可分三类:神话叙事诗,阿銮的颂,爱情悲剧叙事诗。神话叙事诗与神话传说的内容基本相似。关于阿銮的颂,数量极多。“阿銮”一词,据说来自梵文,指有本领的匠人。在傣语中 是指出身贫寒、意志坚强、本领高超、渣/pre>

赞同
13

|
评论
第2个回答  2017-04-01
按照自己心里的去做
第3个回答  2019-03-31
我是藏族 可以做朋友啊!

我是汉族女孩,对藏族文化很感兴趣,希望认识藏族朋友,交流一下做个
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都和当地汉族一样。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全寨都要来帮助,新落成要贺新,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桌子,置酒备菜,唱贺新,乡亲们还要给主...

我是汉族女孩,对藏族文化很感兴趣,希望认识藏族朋友
藏文化有些很可怕,我们生活在党文化下的花朵。别文化没学到,碎成一片片。小心坏银。藏文化重佛,去看经书吧

怎么看待汉族与藏族之间耍朋友?(高中校园里哈)
藏族是很注重朋友的民族,一旦和你成为好朋友,就会拿你当兄弟的,只是你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就可以了!

在西藏汉族和藏族民族关系好吗?
以我的切身经历看,相当不错。总的说,不会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对待。如果你是一名旅游者,在城市和景区的感受比较方便,一般藏族同志都能听懂汉语。如果你要到西藏工作,到了最基层的乡镇,其实民风更淳朴,只是交流稍显困难。

我喜欢一个藏族的姑娘,她也喜欢我,我是汉族,大家说说藏族的女人怎么样...
恭喜恭喜,藏族女人身体健康,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心理成熟,不像大多数女人喜欢撒娇,世界万物以稀为贵,好好珍惜

怎么跟藏族同胞处好关系?
你可以跟你宿舍的姑娘开诚布公的谈谈,你也把他们当普通同学对待,他们人超好的,很善良也很善解人意,我觉得是受到他们的宗教氛围的影响,你跟他们慢慢说,好好说,他们会体谅的,藏族姑娘都很爽朗大方的,我跟她们很多都成了闺蜜,到现在都还保持着联系呢,其实相处啊,都是相互的,你对人家好人家...

给藏族朋友的一封信
给藏族朋友的一封信范文一 亲爱的藏族朋友:你们好!可能你们还不认识我,等这封信跨过千山万水到你们手里,你们就会认识我,一个生活在河南舞钢的小学生。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是你们的汉族朋友。我的爱好有看书、弹琴等。我学习不错,还是班上的班干部呢!我的家乡舞钢有美丽的二郎山,清澈的龙泉...

在藏民家做客饮茶时,都有哪些讲究?
首先,去到藏族朋友家中,多半都会被留下吃饭,不过吃饭的时候,可是有一些讲究的。你去的时候要带礼物吧,你可不能带一些动物 的肉,这个肉不可以是驴肉,马肉还有狗肉。这三种是藏族不吃的。 还有就是藏族的人对于做饭的地方也是十分尊重的,他们不做饭 的时候是不可以坐在灶台上,也不可以把脚...

如何认识藏族及其文化
一、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点谈谈如何看待不同的文化;二、从高原地理环境认识藏族的生活方式;三、从高原环境认识藏族的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四、谈一下藏族的文化性格。如果要归纳藏文化的特点,我觉得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高原地域特点,一个是宗教文化特点,这是藏族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我说这个情况...

我的女朋友特喜欢藏族的文化,需要一些藏族的文字。有谁能帮助我,给我...
哇,到西藏切耍两天嘛。那样比什么都来的真。切身的感受到藏族文化。和藏族同胞零距离接触。左手拿青稞酒右手拿烤羊肉 哇。。怎一个爽字了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