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参政人数之多,参政面之广,可以说是旷古未有。上至唐皇室成员,如皇后、公主及宫中女官,下至地方官眷属和平民百姓的妻女都积极投身社会生活之中,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唐代不仅男子文人辈出,大家罗列,而且女子中才华超绝、文名显扬的也大有人在。如一代女皇武则天、上官婉儿等,还有被誉为“一流女诗人”的鱼玄机、“女校书”薛涛、民间奇女子牛应贞等。
唐代社会开放,武氏之所以能获得称帝的成功,与她在母家和唐皇室女性中受到的濡染是分不开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参政是男子的特权,处于卑下地位的女性,被严格地排斥于参政大门之外。然而,在唐代这个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的时代,女性参政却如同得到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显得格外的活跃和普遍。女性参政无论是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较前代有了新的突破。宫廷后妃、宫人、女官、公主、达官显贵家的妻妾侍婢包括普通官员的夫人,甚至在社会上拥有特殊身份的女巫、女尼、女冠等,都曾有参与政治的纪录。
如唐代开国皇后长孙氏,在“玄武门之变”发生时,她的“亲慰勉之”,使得秦王左右的勇士“莫不感激”。这说明一向“造次必循礼则”、奉行《女则》的长孙皇后,早年也曾积极参与宫廷政治斗争。太宗即位后,她又“每能规谏”,补太宗理政之缺失。又如太宗的贤妃,也就是规劝武才人万万不可“以色事君”的徐妃,也曾感于唐前期的连年征战导致百姓劳苦而“上书极谏”,受到了太宗的高度赏识。继则天皇帝之后的中宗韦皇后,在中宗复辟后,仿效武则天垂帘听政,表请令世人服母丧三年,并与中宗的应天皇帝并称顺天皇后。其女安乐公主请立为皇太女,要和姑母太平公主一样与皇太子对立。又如唐代著名女官上官昭容(上官婉儿)、尚宫赀氏、贺娄氏、宋氏五姐妹等都具有相当的政治才能。尽管唐代女性的参政,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都难以与同时代的男子相比,但以武则天为代表的一批女性的奋斗,足以证明她们为女性为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力而作出的努力。不管她们的作为出自怎样的目的,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她们的确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女活动家、女政治家和女权运动的践履者。唐代的女性参政,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它也如则天皇帝的周朝一样仅是昙花一朵,须臾间便消尽了芬芳。
这一点我们可以就唐皇室公主的命运见到些端倪。唐公主以骄悍显赫闻名于世。唐皇族对公主的政策分为四个阶段:1.太宗、高宗时期强调礼法,但对违礼之公主处罚不严。2.午后、中宗时期,对公主大放纵,各项制度和礼法遭到大破坏。3.睿宗至代宗时期,开始整顿各项公主政策。4.德宗至宣宗时期,整顿、强调礼法,对违背礼法的公主严加惩处,取消部分特权。这些正体现了唐代包括公主在内的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过程:逐渐上升——达到顶峰——地位下降——跌入低谷。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武后、中宗时期,以公主为代表的唐代女性在政治、经济上以及其他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特权,这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的极为独特的一个时期。敢于干预、影响政治决策,任命官吏,在一定程度上婚姻也得到了自主权。这些“自由”和“特权”都证明了这个时期就是中国历史上上层妇女最解放的时期。
如今观众们普遍认为封建社会里女性是没有地位可言,这样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受满清的影响,以偏概全,再加上社会主义的“阶级教育”,更根深蒂固了。
其实在唐代,女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她们的言行没有受到残酷的限制,在很多情况下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敦煌石窟中唐代的“婚礼图”男拜女不拜,就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妇女的行动比较自由,甚至能结伙骑马外出郊游,流传后世的唐女骑马俑、唐女骑马图都说明了这一点。那时男女的交往比较自由,唐代诗歌和传奇就叙述了不少男女交往和恋爱的缠绵悱恻的故事。离婚、再嫁也比较自由,不受人看不起,整个唐代就有23位公主离婚、再嫁,有的还离婚再嫁二次,三次之多。
唐代女性的爱情观念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开放的。唐代关于爱情的诗词歌赋比较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唐代以后,女权没落,男性又掌握着大部分书籍的收编和整理权力,受儒家文化和男权思想影响,他们在处理有关女性方面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著作时,往往进行了人为的加工和删改,在流传下来文字资料中,很难保存有相关女性爱情观念及表达方式的真实资料,但是也有不少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得以流传,我们可以从中窥探一二。
1900年被发现的敦煌宝藏则更加说明了这一点。在数万卷敦煌文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文学资料,其中不乏爱情内容的歌赋词曲描写,它们大多是唐代时期的民间作品,并有相当数量出自当时女性之手。这些作品,由于封存了800年之久,面貌原始,内容宽泛,涉及女性情感生活的多个层面,作者有农家妇女、欢场女子、宫廷女性,她们在表达爱情观念时,有大胆的表白,热烈的期盼,甚至还带有几分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
封建社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但是在唐代并不是这么回事。唐代是女诗人辈出的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薛涛、鱼玄机、上官婉儿、李季兰等,其中不乏才艺与美貌兼具者,比起如今所谓的“美女作家”有过之无不及也。可惜的是唐代以后,女权随之没落,其中大部分作品都销声匿迹,甚至很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来。
唐代道教最为发达,女性入道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多都是可以吟诗作赋的知识女性,其中不乏贵族之女甚至公主,这不代表她们从此不食人间烟火,相反,她们对性的态度甚至比如今中国的普通女性都要开放!女诗人鱼玄机就是比较有名女道士,她写的诗有一半都是艳情诗。很多关于唐代文化的书籍都有女道士这方面的记载,网络上也能搜到,限于篇幅就不再罗嗦。
在服饰上,唐代开始流行女着男装,服饰也变得更大胆,更艳丽,袒胸露背在这个时代成了时尚。同样,唐朝女性的面装也变得更大胆,更奔放,更个性化。浓浓的胭脂铅粉肆意的在脸上涂抹,花钿要用黄金制作,黛眉的画法要与众不同……她们与现代的女性一样,追逐着时尚的潮流,同时又不敢与人雷同。《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出行图》、《捣练图》以及各类拇指壁画中的唐代妇女,无不浓妆敷面,然而化妆样式又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风貌。
唐代时尚的流行方式显然与现代不同,在那个时代,几乎一切的时尚都起自宫中,所有的新的时尚元素都是皇族、嫔妃甚至宫女们最先使用的,可以说那个时代她们是时尚的风向标。
唐代的礼节对于妇女也比较宽松,男女之间的接触、交往比较自由、公开,不拘礼法,比较符合人性的自然发展,无论是宫廷、官宦、民间都是如此。但当时风气也的确开放,人们对男女交往不以为怪,《贞观长歌》中安康公主跟慕一宽学琴直至天黑,确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在唐代的宫廷中,后妃、宫女都不回避外臣,甚至可以亲近接交,不拘礼节,老百姓家中来客人,妻妾也不用回避,这点与唐以后的朝代直至满清,形成了鲜明对照。
唐代女性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里最喜欢运动的一族。“胡服骑射”在当时成了很多女性的爱好,穿上胡服戎装或女扮男装,矫健英武地跃马扬鞭,“露髻驰骋”,还可以参加打球、射猎等活动,例如现代的女子足球,唐代已有之。杜甫在《哀江头》中所描写的“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正是描绘了骑射女子的飒爽英姿。
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空前提高与南北朝时期遗留的文化及唐朝统治者的特殊血统有关。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鲜卑人,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强大的北魏,并采取了长期的民族融和策略,在鲜卑汉化的同时,许多汉人贵族都被鲜卑化。后来建立隋的杨氏家族和建立唐的李氏家族都是鲜卑化的汉人,唐朝前三代皇帝都迎娶鲜卑贵族为皇后,所以唐王朝的皇族有着很浓的鲜卑血统。同时,由于长期的与“五胡”杂居、交往,以及唐朝鼎盛时期大量外国人来华居住,整个社会都在一定程度上被胡化了。而北方的“胡人”一向有男女平等的文化因素,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女性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隋文帝杨坚在迎娶鲜卑贵族独孤氏时,就定下盟约,不与她人生子,对妻子的尊重可见一般。这样,带有“胡气”的唐朝社会把女性至于很高的地位就不足为奇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