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澶渊之盟发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历史高手进)

请告诉我谁知道澶渊之盟发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这个条约的内容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签的?当时抵抗辽军的著名宋将有哪些(至少2人以上,当然了,越多越好)?奉命入侵大宋的辽国将领有哪些(至少2人)(混分者勿来,以上问题全部可以回答者,得分就是他的,另外追+100,高手来!!急!!!)问题补充:要的是两国参与此战的武将的名字,(关键词:两国的武将,至少2人以上)另外就是辽国为什么发起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多久?(问题有点多)

第1个回答  2011-07-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上的注释为澶渊,在今河南濮阳西南。
第2个回答  2011-07-15
宋澶州(在今河南濮阳)。澶州亦名澶渊郡,因而称“澶洲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攻克德清(今河南清丰),三面包围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   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第3个回答  2013-08-09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时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十二月
【地点:】宋澶州
【人物:】
宋真宗赵恒,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宋同平章事寇准
【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的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城。宋廷朝野震动,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因同平章事(宰相)寇准、毕士安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
【过程:】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攻克德清(今河南清奉),三面包围澶州,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
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盟约订立时间及代表:】
双方于十二月初达成停战协议,宋廷方面由曹利用负责与萧太后谈判。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影响与意义:】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最后依靠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贡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万万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战之后,北宋迈向颠峰--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第4个回答  2011-07-15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这首政治“吹捧”词,名为《喜迁莺.真宗幸澶渊》,作者为北宋末的名臣李纲,后人议论,有什么“议论性与叙事性有机结合”、“词意境界雄奇”等等,也皆是见人下菜碟,拍前人马屁。从艺术角度讲,这首词作平平,大话连篇,百分百歌功颂德之作。倒是其间流露的作者对当年寇准力谏真宋亲征的羡慕之情,这一点,还有可称道。
  古代诗人词客,如描写个人境遇,如怀古念旧,如发泄牢骚,皆出于真情实感,词藻铺陈,为情生文。倘若涉及政局,言及“本朝”,少不了饰美溢彩,旋粉涂金。
  我们现在回顾当年“澶渊之盟”,没见有什么“虏情慑”,倒是真宗皇帝心虚得不行,更甭提“箭发狄酋难保”了,契丹强悍,马强人壮,萧太后、辽圣宗母子二人亲跨骏马,人如金刚马如龙,皆一时人杰,这对辽朝母子,真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聪明英悟之主――登上龙椅后的宋真宗

  宋真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其母为元德李皇后,本名叫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又改名赵元侃,至道元年被立为皇太子后,改名赵恒。宋真宗幼年时即与一般孩子不同,姿表英特,气质不凡,与诸位同辈的小王子嬉戏时,总爱排兵布阵指挥“战斗”,并常自称“元师”。宋太祖赵匡胤很喜欢这位侄子,养育于自己的皇宫之中。五、六岁时,宋真宗有一次去万岁殿玩,大模大样一步一个台阶,直接就朝龙榻走上去,安然端坐。阶旁沿列布满宫廷禁卫,大家暗地好笑。宋太祖刚升朝,见小侄子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玩,象模象样,便笑问道:“天子好当吗?”小孩子眨眨眼,回答道:“作天子全由天命”。宋太祖“大奇之”,叹赏良久。
  后来,赵光义继位。在皇储位上,赵恒尊礼儒臣,每见李至等文臣,“必先拜,迎送降阶及门”。他还留心狱讼,“载决轻重,靡不称惬,故京狱屡空,太宗屡诏褒美。”可见,赵恒完全是个青年才干,勤恪修谨,躬亲政事。
  宋太宗弥留之际,太监王继恩(时任宣政使)差点又搞宫廷政变。早在建皇储之前,王继恩的亲信潘阆就劝说:“寿王(赵恒当时封寿王)自认为当立为皇太子,事成,他也不会感激我们;如果皇帝(太宗)与大臣谋议太子,应该推荐本来不当立的皇子上去,那样的话,新君继位,肯定感恩我们的拥戴之功。”王继恩不停点头称是。此后,他不停在宋太宗面前说赵恒坏话,几乎使这位寿王得立太子一事泡汤。后来,正由寇准等大臣力保,赵恒才得立为储君。(王公公的心腹潘阆,人品虽坏,却是宋朝有名的大词人。他的《忆余杭•之五》可谓脍灸人口:“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词意“辽阔”,艺术水平极高。)
  眼看宋太宗处于咽气阶段,王继恩与时任参知政事的李昌龄等几个人想谋立楚王赵元佐。幸亏宰相吕端入宫问疾,眼看宋太宗快不行了,皇太子赵恒仍不见人影,心知此情可疑,忙在象牙笏板上写“大渐”二字,让手下人急赴至太子宫,催促赵恒马上入皇宫“侍疾”。看见御床上的宋太宗断气,王继恩在内宫与当时的太宗李皇后(明德皇后)商量,然后他自己亲自到中书省召宰相吕端,要与吕宰相一起商议新帝之事。吕端早就知悉王继恩的阴谋,就假装亲热,骗王继恩说中书省的秘室中已经有太宗在世时写的立储密诏原本。王大太监不疑,拈起大脚就迈进了小黑屋。咣珰一声,吕端用一柄大锁把门紧紧锁住,任凭王公公在里面拍门叫骂哀求威胁。
  吕端立刻入内廷,入见明德李皇后。这位李皇后不是元德李皇后。元德李后是宋真宗与楚王赵元佐的生母,太宗时元德皇后的位号只是一般的夫人,此妇人命苦,早死,时年才三十四岁。赵恒的嫡母明德李皇后人品其实也不差,“菾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但惑于王继恩公公之说,认为太宗崩逝后应该立比真宗年长的楚王赵元佐。所以,看见吕端,李皇后说:“宫车晏驾(皇帝死亡),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奈何?”

  顶 0

  2006-9-23 21:52回复

  幻影射手Archer
  2楼

  吕端正色道:“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再有异议!”意思是讲,赵恒皇储名位已正,不可能再妄论拥立别的王子。
  明德李皇后“默然”。妇人无主心骨,先前出坏主意的王公公又不知去向,李皇后自然听吕宰相的意见。
  于是,太子赵恒得以柩前继位,是为宋真宗。仪式之上,吕端仍旧不放心,立于殿下不拜,命宫卫卷起御前的珠帘,“升殿审视”,确认龙座上确是皇太子本人后,他才降阶,“率群臣呼万岁”。这位吕端,就是日后被毛主席赞不绝口的“大事不糊涂”的那位爷。
  宋真宗新帝继位,大行封赏,并追复先前被父亲宋太宗贬死的皇叔赵廷美的秦王爵位,追赠自杀的堂兄赵德昭为太傅,追赠被太宗毒死的小堂兄赵德芳为太保。凡此种种,皆可见出宋真宗的人品比起其父宋太宗要仁恕得多。当然,太监王继恩不能轻饶,宋真宗下令对其抄家,搜出不少王公公从蜀地私运回来的先前后蜀小朝廷中的“僭侈之物”,但也只是把这位太监流放均州。换了别的强势记仇的帝君,估计怎么也得灭这位公公三族。
  继位之后,宋真宗极其勤政。“帝自继位,每旦前御殿,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审刑院及请对官以次奏事,至辰后还宫进食,少时复出,御后殿视诸司事,或校阅军士武艺,日中而罢;夜则召仁厚儒臣询问得失,或至夜分还宫,率以为常。”
  每见吕端等大臣,宋真宗“必肃然拱揖,不以名呼”。吕端是个大胖子,为了便于老宰相宫中行走,宋真宗命人把竣阶搭上专用木板,专门为宰相建成“特殊通道”。由此数件小事,可以想见真宗的谦恭和厚道。扬州知州王禹偁上书言事,希望朝廷谨防边、裁冗兵、精选举、汰僧尼、远小人,宋真宗览奏大喜,立召王知州还朝为官。当然,求贤若渴之际,良莠不分,有才少德的奸侫小人王钦若也被召入朝廷,主掌粮税财物。
  咸平二年十月(公元999年),辽圣宗与萧太后等人至幽州,以圣宗之弟梁王耶律隆庆为先锋,南伐宋朝。途中,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病死,此人多年征战,功名仅在耶律休哥之下。萧太后大恸,亲自临哀,并让老相好韩德让兼知北院枢密使事。由此,韩德让就成为辽国第二人(萧太后第一、韩德让第二、辽圣宗第三)。
  辽朝伐丧,宋朝君臣都很愤怒,大臣柳开恳切上言,请示宋真宋亲征:“圣驾若过河北,契丹自当引退。四方无畏不服,正在此举矣!”新帝气锐,宋真宗果真亲自师军,御营在中,前后大军护卫,车驾浩浩荡荡,直奔大名府。
  辽朝此次南伐,见好就收,大掠淄、齐而去。宋将范廷召本来损兵折将,见辽军自还,赶忙飞表上奏,“言大破契丹于莫州,夺还所掠老幼鞍马兵仗无算。”宋真宗不知情,以为自己御驾亲征出奇效,把辽军吓走,马上吟《喜捷诗》,“群臣称贺”。没高兴多久,宋真宗刚从大名府起驾还师,就有蜀地王均造反的消息传来。
  咸平四年冬,辽圣宗又率军南伐。此次辽军运气差,长城口之战,宋将王显奏率军与辽军激战,一战大胜,杀辽军二万多人,生擒辽朝大将铁林。
  咸平五年夏天,辽朝又于泰州等地向宋军发动进攻,小胜而返;咸平六年五月,辽将萧挞凛等人又率军进攻定州,激战之后,生擒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得胜后,辽军还师。王继忠是真宗皇帝当藩王时的亲信,贴身护卫将。时传王继忠已经战死,宋真宗“闻之震悼”。
  不仅仅辽朝年年来攻袭,西北方面,党项首领李继迁也不时攻城陷地,杀伤不少宋军。于宋真宗而言,咸平年间诚为多事之秋。

  见“好”就收――“澶渊之盟”时的宋真宗

  深知辽军肯定还会反复攻扰,宋廷在定州和天雄军(今河北大名)等地屯结重兵,以防辽军对河朔地区的攻掠。同时,又在相当于今天保定至天津一带挖河决塘,使其地成为泥泞水泽,以图延缓辽国骑兵的冲驰。
  辽朝数次侵袭,似乎并无真正要占据宋地或对宋朝政权以致命性打击的意图,忽来忽走,来的容易去得快,很让人换不着头脑。其实,萧太后和韩德让的本意,根本并不想与宋朝长期交战。只要有战争,契丹上层军事贵族的地位就会上升,这对于皇权并非是件好事。而且,萧太后因与韩德让一直通奸,北俗再犷野,太后的私生活总是有污点,驳下统治总感不是理直气壮。所以,仗打得越多越大,对于萧太后与韩德让来讲风险就越大。但是,北朝这一对最佳男女拍挡,有一种绞尽脑汁的聪明上策:以攻求和。他们深谙“进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一战再战,找寻机会迫和,以使宋辽双方互相都能下大台阶。

  2006-9-23 21:52回复

  幻影射手Archer
  3楼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十月,萧太后与辽圣宗又一次率大军南伐。
  凑巧的是,此年九月,宋真宗刚刚任命毕士安与寇准同为“同平章事”,用以为相。寇准,华州人(评书艺人天天在电台里称寇准为“寇老醯”,以为他是山西人,其实老寇是陕西人),十九岁时就因精通《春秋》传而考取进士。宋太宗时,寇准尤为受重。一次奏事,太宗心情不好,不可寇准所奏,因怒拂衣而起。大胆寇准,竟然上前拉住宋太宗御服,“令帝复坐,事决乃退。”小伙子如此“鲁莽”,倒得宋太宗常识,叹道:“朕得寇准,犹文皇(唐太宗)之得魏征也。”直臣易贬,寇准后来果然被贬外任。至道元年,宋太宗箭伤复发,忙从青州召宼准还京,流泪给他看自己血乎流烂的伤口,并问:“朕诸子孰可以复神器者?(我哪个儿子可以继统?)”寇准回答:“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太监)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惟陛下择所以副天下之望者。”宋太宗低头想了半天,试探地问:“襄王(赵恒)可以吗?”寇准回答:“知子莫若父,陛下认为可以,希望您马上做出决断!”于是,诏下,以襄王赵恒为寿王,立为皇太子。拜庙还宫,东京民众夹道聚观刚刚出炉的新太子,纷纷指言:“此少年天子也。”宋太宗听说后,老大不高兴,对寇准说:“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于何地!”寇准再拜称贺:“此社稷之福也!”宋太宗仔细思之,知道天下人心已定,释然而笑。于是,君臣二人在内殿相饮,大醉方毕。不久,由于寇准与大臣冯拯互相争执,宋太宗恼怒,把他贬出为邓州知州。
  宋真宗继位后,一直想用寇准为宰相,但“患其刚直难任。”时为参知政事的毕士安听说宋真宗要擢自己为相,就推荐寇准与自己一道共享此封。宋真宗说:“听闻寇准此人好刚使气。”毕士安厚道人,回禀道:“寇准忘身殉国,秉正嫉邪,故不为流俗所喜。方今边境不息,辽寇来侵,正宜用寇准为相。”
  辽军势猛。先锋大将兰陵郡王萧挞凛和六部大王萧观音奴(辽朝人佞佛,连名字都是“观音奴”)二人率大军进攻威虏军(河北徐水)和顺安军(河北高阳),受挫后,又进击北平寨、保州等地。不久,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而后,萧挞凛又与萧太后、辽圣宗会合,并力攻定州。宋军凭守坚城,辽军见无法克定州,便于阳城淀(今河北望都)扎营,号称二十万众,伺机行事。
  “辽师深入,急书一夕五至,寇准不发,饮笑自如。”转天,宋真宗览报,大骇,忙召问寇准。寇准不慌不忙,回答:“陛下欲了此(事),不过五日尔”。于是,他趁机提出要宋真宗亲征澶州(河南濮阳)。犹豫半天,宋真宗勉强应承。
  寇准不惧,可吓坏了当时的参知政事(副相)王钦若和佥署枢密院事(副参谋总长)陈尧叟。王钦若是江南人,他密请皇帝逃往金陵(今南京);陈尧叟蜀人,就主张真宗前往成都。宋真宗被二人说动,当时就把寇准唤至内殿,问自己“幸”哪个地方好。
  寇准见王、陈二人在真宗身边,心里已明白八九分,厉声问:“是谁给陛下出这样的主意?”
  宋真宗不好“出卖”王、陈二人,说:“爱卿你也别问是谁,就说朕外出避敌是否可行?到底去哪里才安全?”
  寇准瞅瞅王钦若和陈尧叟,说:“陛下实该斩杀出这种馊主意的人!皇帝神武,将师同心,倘若您亲征,敌人必遁。即使陛下不亲征,下令我军坚城固守,以老敌师,无论如何也到不了皇帝您逃避他方的地步!”
  宋真宗连连点头。
  良久,宋真宗又向寇准询问谁可以派出镇守大名。寇准深知王钦若是个能说会道的老滑头,怕他在皇帝身边总出外逃的坏主意,便乘此机会“推荐”他。虽恨的牙根痒痒,王钦若官小半级,只得悻悻而出。此公在天雄军守地,“闭门束手无策,但修斋诵经而已”。多亏安肃军和广信军的宋将顽强拒守,才使“辽师攻围百战而不能下”,坚守住战略要地。
  辽朝方面,二十万左右军队人食粮马吃料,驻久也非易事。先前在定州被辽朝俘虏的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并未死节,萧太后爱其材勇,授户部使一职,又赐美女一名妻之。“(王)继忠亦自激昂,为辽尽力”。王继忠在武将中官职虽不高,但他是宋真宗做王爷时的心腹,自然非比一般军将。当时,听闻王继忠“死讯”,震悼之余,宋真宗下诏追赠这位“烈士”为大同军节度,并诏录其四子为官。效力辽朝军中的王继忠见当时辽、宋两国胶着之势,便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此言正中萧太后下怀,她早有厌兵之意,便遣小校四人持信箭,带着王继忠的亲笔信去见宋朝方面的莫州部署石普。石普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把信转呈宋真宗。

  2006-9-23 21:52回复

  幻影射手Archer
  4楼

  宋朝君臣廷议,吕端等人此信可疑,是诈伪之书;毕士安认为契丹兵出无获,请和不假。宋真宗还是有主见:“卿等但知其一,未知其二。辽人入侵无成而请盟好,得请之后,必有进一步要求。朕屈已安民,以财物换和好,大可答应。但朕所虑者,辽人盟好之后必以关南之地为辞,要求割还。如果辽方想出此种要求,朕一定治兵誓军,亲行征讨!”于是,宋真宗亲写诏书给王继忠,表示为双方百姓利益,可以休好,慢慢商议,但拒绝了王继忠立即要宋朝派出正式使节的要求。
  宋辽两国虽开始接触进行“和谈”,双方的军队一直没闲着。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包围岢岚军的辽军也因粮草不继苍惶撤军。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主动权,辽军主力齐集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悉力攻城,昼夜不停,轮番肉搏攻城,萧太后本人也亲自击鼓督战,激战十多天未下。宋军守将是季延渥,这位将门之子拼死守城,指挥得当,亲自绕城指挥,不顾箭雨,派守兵四处抛滚巨木,张弩泼油,辽兵纷纷从城头滚落。最后,辽军死三万、伤三万,瀛州城岿然不动。无奈,辽军只得从城下撤走。
  萧太后十分郁闷,但是,也有好消息传来,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宋朝的祁州,并俘获大量宋兵。由此,萧太后等人率辽军主力,与萧挞凛等人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以及宋朝的天雄军。宋廷也立即做出反应,“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把防线全面南移。
  当时,宋真宗驻跸韦城。听闻辽军步步深入,不少大臣私下劝说宋真宗南幸金陵以避兵锋。耳朵一软,宋真宗又召寇准商量:“朕南巡(南逃)如何?”
  寇准一脸严肃。“群臣懦弱无知,真如乡老妇人一样。今敌骑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诸军日夜企盼龙驾亲至,必定士气百倍。若陛下回辇数步,则万众瓦解,辽人蹑乘其后,金陵亦不可得至!”
  宋真宗低头不言,良久,表示说自己再考虑考虑。
  寇准出御帐,遇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忙上前拉住对方的手,问:“高将军世受国恩,何以报国?”
  高琼答:“我本武人,愿效死以报!”
  于是,寇准又拉着高琼重进御帐,对依旧犹豫不决的宋真宗讲:“陛下如不信为臣之言,请问高琼。”
  高琼马上进言跪禀:“随驾军士(禁卫军)父母妻子尽在京师,必不肯弃而南行(金陵),估计中途皆会逃亡殆尽。愿陛下亟幸澶州,臣等必竭死力,契丹不难破!”
  宋真宗从小爱玩打仗,长大之后其实是个彬彬帝王,真让他上战场还是很不容易。此刻,他又扭头看自己的贴身侍卫王应昌。王应昌武将,勇武有智,马上回答:“陛下奉将天讨,所向必克。如果我军逗留不进,臣恐敌势益张。”至此,宋真宗才下决心赶赴澶州。
  剑拔弩张之际,宋辽双方使臣接触频繁,但军事行动仍旧一刻未停。
  辽军攻克德清(今河南清奉)后,率军步步为营,三面包围了澶州。宋将李继隆指挥得当,在城四周关键部位布置了许多劲弩(当时的重机枪)。辽朝统军萧挞凛身为方面大将,又想在萧太后前露脸,恃其勇敢,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转悠,巡视作战地形。当时,宋军威虎军一个小头目名叫张环,日夜备战挺累,正坐在一张巨大的床子弩上发呆,忽然,他看见萧挞凛骑匹高头大马,身上黄金甲、大红袍,显然是个大头目。于是,这位张军头脚踩踏板,床子弩上的数只大头箭应声而发。也真巧,一只大弩箭不偏不倚,正中萧挞凛脑门,登时就把这位辽朝统军射于马下。如果是一般的箭,还不一定百分百把人射死,但床弩的大箭,劲大头粗,如同被现在的AK47子弹打击一样,萧挞凛脑袋中间一个大洞。甭说华佗转世,用时光机器把他运到现在的美国也救不活他。
  尸体拖回,萧太后等人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萧挞凛“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文武全才,当初宋将杨业朔州的败亡,他居功不少。此人之死,其实是辽宋最后讲和的关键,连《辽史》都这样讲:“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这位爷一死,辽军夺气,战胜之心顿泯.

  2006-9-23 21:52回复

  幻影射手Archer
  5楼

  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后,本想在南城扎下御营,但冠准坚持要皇帝临北城:“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能以天威凌敌。四方军将继至,为何疑而不往!”高琼将军也在一旁力劝皇帝过河幸澶州北城。
  站在真宗皇帝身边的文臣冯拯斥责高琼无礼(寇准官大,他不敢呵斥),高将军怒道:“冯公您以文章得官,今敌骑逼近,犹斥我无礼,您何不赋诗一首以退敌!”不待冯拯回嘴,高琼马上指挥禁卫军扛起御辇前行。到了浮桥边上,扛辇的军士面有难色,停下回望。高琼用马鞭猛抽辇夫,斥道:“还不快走!今已至此,又有何疑!”宋真宗也不好再装,在辇上命军士立即过桥。
  皇辇抬至澶州北门城楼,禁卫军升起皇帝的黄龙旂,“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恰巧宋军缚送辽军间谍至前,真宗皇帝“即命斩之”,抛首楼下,与宋军对阵的契丹国人先听欢呼后见血淋淋人头,“相顾怖骇”,心理上已经产生严重动摇。
  萧太后又急又气,忙派出数千精骑薄城,想给宋真宗来个下马威。宋真宗下诏,大开城门,出军迎敌。有皇帝坐在城上观战,百年不遇。宋军奋勇冲杀,杀掉来犯的辽军大半,余众遁返。得此“开门红”,宋真宗内心稍安,还城内行宫休息,留寇准于北门城楼做阵前总指挥。
  回城后,宋真宗不放心,派人偷看寇准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太监回报,说寇准还和大臣杨亿(此人“神童”出身,十一岁就当进士)在城楼上喝酒划拳,“歌谑欢呼”。宋真宗这才放心。“宰相如是,吾复何忧!”宋真宗也小心眼,深怕寇准脚底溜油提前自己跑掉。
  宋朝使节曹利用入辽营,有幸第一次目睹萧太后真容。萧太后虽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与宰相韩德让同坐一车之中,辽圣宗与群臣反而扎堆坐立下首,“礼容甚简”。至此,宋朝大臣才真正知道从前的传闻“都是真的”。讨价还价,“事未决”,于是萧太后派辽朝使臣韩杞随曹利用入澶州,面见宋真宗,索要“关南地”,即后周世宗柴荣从辽朝手中攻取的十个县。宋真宗很“坚持原则”,认为金帛可得,决不割地,并当面再三嘱诫曹利用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让步。
  宋真宗对辽使韩杞不错,赐“裘衣、金带、鞍马、器币。”临辞行,韩杞作为辽朝的“外交官”,很想保持本朝“气节”,依旧穿回自己原先的“左衽”制式的衣服。负责接待的宋朝学士赵安仁不高兴,质问他为什么不穿大宋皇帝的赐服,韩杞推托说赐衣过于长大,穿在身上不合适。赵安仁半是警告半是劝说:“您将上殿接受我国国书,天颜咫尺,如不穿皇上的赐服,您觉得有这可能吗?”话里话外,一是警告他大宋皇帝可能一不高兴会撤回和议,二是吓唬他扈卫武将见他这么不懂礼貌不懂事会上前一刀砍了他。毕竟“外交人士”大多灵活,韩杞马上穿上宋朝服装上殿谢恩,拜受国书。
  寇准雄心勃勃,以他当时所计,不仅准备不与契丹钱帛,还想逼迫契丹方面向宋朝称臣,割献燕云十六州给宋朝,“如此,则可保百年无事,不然,数十年后,虏(辽国)又生他念!”宋真宗没有这种远略,不想在和议方面进行“拉锯战”,推托说:“数十年后,当有扞御之(辽国)者,吾不忍生灵(百姓)重困,姑听其和可也。”于是,宋真宗告诉曹利用,议和底线可答应岁币百万为限。
  曹利用临行,被寇准唤至自己营帐。“虽然皇帝有口谕可以答应百万岁币,如果你复命时数额超过三十万,我必斩汝不饶!”寇准警告。老冠关键时刻之所以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因为当时宋真宗身边已有人放出谣言,说寇准是“幸兵以自取重”,意思是打起仗来寇准好从中得大便宜抓大权。无论皇帝再英明,只要出现“君疑臣”的情况,想不死也难。
  曹利用与辽使韩杞同回辽营,再次外交翰旋。萧太后说:“(后)晋割关南地给我们,(后)周世宗夺取,今应归还。”
  曹利用真是个外交人才,回答道:“晋、周之事,本朝不知。即使是岁币问题,我都不知道皇帝答不答应。至于关南土地之事,想都不要想,我根本不敢和我们皇上提及此事。”

  2006-9-23 21:52回复

  幻影射手Archer
  6楼

  辽国的政事舍人高正始突然出班,对曹利用大言:“我们大辽引众而来,就为恢复故地,如果只得金帛即归,回去后愧对国人!”
  曹利用白了高正始一眼,“不知您是否真正为辽国打算。如果坚持要钱要地,两国兵祸不息,对谁都没宜处!”
  萧太后不死心,又派其监门大将军一人前往澶州复议关南十县之地,遭到真宗皇帝严拒。知道不得再妄求,萧太后就与曹利用讨价还价,最终议定宋朝每年给辽国十万两银、二十匹绢以为“军饷”,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真宗皇帝称萧太后为叔母。说实话,从面子上讲,宋朝还真没吃什么亏,宋真宗比辽圣宗大两岁,称兄可也,比起当年后晋皇帝石敬塘管小自己十几岁的辽太宗叫爹,不啻天上地下。
  曹利用回澶州,宋真宗正在行宫内吃饭吃到一半,没有立刻接见。但是他又关心岁币数目,就边吃东西边派内侍去询问曹利用到底向辽朝许了多少银帛。曹利用对宦者说:“如此机密事,只能当面对皇上讲。” 宋真宗也气,嘴里含着饭,怒催小宦官:“姑且问个大概数!”曹利用也倔,就是不讲,急得小公公咕咚一声给他下跪。曹利用见此,伸出三指示意。小宦者嗷地一声掉头跑进去,大声嚷嚷:“三百万!”宋真宗闻言,手中筷子都掉在地上。“太多了!”很快,宋真宗面色和缓,自我安慰道:“既然能结束战争,三百万也可以了。”
  澶州的行宫不是真皇宫,曹利用在外仅隔一道大布帷幕,连真宗的自言自语也听得清爽。
  不一会,宋真宗食毕,唤他进门入对。宋真宗心中稍觉有些沉,想确定是否是三百万岁币。曹利用还卖关子,连称“为臣该死,为臣许辽人银帛过多!”
  “到底多少吗?”宋真宗实际此时在心中已经接受了三百万的数字。
  “三十万!”
  听曹利用报出这个数,宋真宗喜得脸蛋上的肉直哆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故(曹)利用被赏特厚。”
  宋辽和议,至此大告成功。宋真宗大散财物,赏赐有功将士。契丹萧太后也派人送来御衣、辽国食物。宋真宗起驾前,还嘱诫“诸将勿出兵邀其(契丹)归路”,惟恐两国再生事端。

  退一步海阔天空――宋辽“澶州之盟”后的双赢局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宋朝的澶渊之盟发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历史高手进)
1. 澶渊之盟是宋朝与辽国在公元1004年达成的一项重要和平协议。2. 这一事件发生在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西南部。

宋朝的澶渊之盟发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历史高手进)
【地点:】宋澶州 【人物:】宋真宗赵恒,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宋同平章事寇准 【背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的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

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朝之间?
宋朝真宗时,真宗亲征,与辽国定立盟约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南十县为名,发兵南下,连破宋军,十一月已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都东京,宋朝野人心惶惶。澶渊之盟宋朝大臣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

宋朝的澶渊之盟发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历史高手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上的注释为澶渊,在今河南濮阳西南。

宋朝的澶渊之盟发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历史高手进)
【时间】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的十二月,【地点】在宋澶州(今河南濮阳),【人物】宋真宗赵恒、辽国的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及宋同平章事寇准,【事件】发生了著名的澶渊之盟。【背景】当时,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辽军...

澶渊之盟地点
宋朝时期的澶州,其历史所在地现今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澶州在古代又称澶渊郡,因此,这个地方与著名的"澶渊之盟"紧密相连。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帝时期,颛顼帝就曾在此建都,因此享有"帝都"的美誉。濮阳的名字源于战国时期,因其地理位置靠近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因黄河泛滥而得名,是中华...

宋朝的澶渊之盟发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澶渊之盟”是在当时的河南澶州 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

宋朝的澶渊之盟发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进行的。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辽萧太后率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考虑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留在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主张和谈。于是在1004年12月...

“澶渊之盟”具体在什么地方签订?
1. 澶渊之盟是在河南澶州签订的,现在的位置是濮阳。2. 该盟约标志着北宋与辽国之间长期和平,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3. 澶渊之盟是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对其评价需要全面分析宋辽双方的情况。4. 该盟约体现了宋辽双方的均势,对两国都有积极影响,值得肯定。5. 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不同观点...

澶渊之盟在哪个地方
1. 澶渊之盟是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达成的和平协议。2. 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的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率领大军深入宋朝的领土。3. 宋真宗因畏惧敌人,意图迁都并南逃,但由于宰相寇准的坚持,最终无奈地亲临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监督战斗。4. 在澶州,宋军取得了重大胜利。5. 辽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