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知道: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云南十八怪,民间习俗文化,建议收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02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
第2个回答  2007-07-02
云南十八怪

十八怪至今在云南仍不难寻找到它们的踪迹。

1.山有多高水长在
2. 溜索比船快
3.豆腐烧着买
4.石头长在云天外
5.火车没有汽车快
6. 粑粑叫饵块
7.有话不说歌来代
8.房子空中盖
9.四季同穿戴
10.水火当着神来拜
11.竹筒当烟袋
12. 鞋子后面多一块
13.草帽当锅盖
14.三个蚂蚱一碟菜
15.姑娘四季把花戴
16.鸡蛋栓着买
17.鲜花当蔬菜
18. 斗笠反着戴

1.山有多高水长在
一句话说尽云南地理特征,内涵深,包容广,所指准,把云南绝岭绵亘、泉溪滴流图,"山有梯田坝有海,谷有红河岭有泉"画面一一包揽。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独特地理现象,说的是哈尼梯田。哀牢山泉涌汩汩,流水潺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资源。
哈尼梯田之最壮观者,当属元阳县。秋收之后,早春之前,是观赏哈尼梯田的最佳时节。逆光下的层层梯田有如面面明镜,一层层亮得耀眼,大者如曲池,小者似碎镜,依山势而层层弯曲,顺坡度而块块递进。
间或有汉子牵牛犁耕,一牛在田,几无可转身的余地,或有更小者,只如同一个洗衣盆大小;间或有几个妇女头勒背篓自田埂上走过,远远望去,犹如在镜子阶梯上行走。走近看时,田埂宽仅1尺,绿草茂盛,根系发达,抓住田埂使其坚固。每块田埂边,均有往下淌水的出口,由上而下,层层涵养,而最高处的田块,却是从泥墙中渗出水来。此水何来?追根寻源,水自山里来,水自草中来,水自树下来,这是"山有多高水长在"的原由和根据。

"树能'扯'水,树能保水",这是云南民间的朴素说法。不论山再高、坡再陡,只要有树,有森林,庞大错综的根系便成了涵养水源的依靠,就能把水从低处"扯"上去,让水往高处流。尽管地表看不见水,而地下水位却提高了,当积蓄到一定的量,便自然而然泉涌水溢了。一个"扯"字,有扯上和扯住之意,道尽了"山高水长"的无限奥秘。

2.豆腐烧着买

豆腐的老祖宗在中国,中国人最早发明了豆腐,然而翻遍菜谱,"烧豆腐"这一味儿,却是"典无所载,谱无所记",最早可谓"滇邑独有,他乡俱无"。 确切地说,可以"烧着卖"的豆腐主要是"滇南豆腐",因为其制作工艺独特,不用卤水而用井水点豆腐的缘故。

滇南石屏北门豆腐、建水西门豆腐均是"烧豆腐"的正宗产地。 在石屏县城北门一条小巷里,有一许姓人家,有小院一座,狭小逼窄,但院中那眼井,却是稀有这物:井中之水不可饮用,百年来专门用做点豆腐卤水。据称石屏豆腐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北门豆腐好而有名的缘由是因为"水好",要两种水:一种井水泡黄豆、煮豆浆;另一种井水专点豆腐;甜井水和涩井水共用,相辅相成。

建水西门豆腐,也与一眼井有关。西门井有龙潭气派,直径可达3米左右,称为池亦可。西门豆腐用卤水点,所不同者,功夫在"包"上。所谓"包",即"包豆腐",各人面前一桶豆浆,豆浆呈半干状,人人动作麻利,舀一撮放于手中纱布上,三五下团捏成一雨见方的小豆腐块,然后置于篾板上,摆满后拿去晾干。手上飞快包豆腐。 现在,石屏、建水豆腐仍然是"烧豆腐"的主要供应地,北门、西门豆腐已被公认为"正宗",畅销云南各地。

"云南十八怪,豆腐烧着卖",说"烧",是云南方言,实际是"烤"。豆腐买来,先放三五日,即将豆腐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上覆稻草或纱布,待其略有酸臭味方才拿出。新鲜豆腐在火上烤不出那层"壳",入口发酸;太臭的豆腐烤不出"形",入口发腻。就是说,豆腐不臭不行,太臭也不行,要臭得恰到好处,这全凭感觉和经验。 烧豆腐要用栗炭火,炭火盆呈长方形,上置钢筋焊成的有缝烤盘。若火力过猛,则烤盘下垫起木索,使之升高寸许;火力偏小,则取下垫坨,使之贴近炭火。 吃豆腐要有佐料:干料,便是碗中只放辣椒面、胡椒面、味精、盐巴等佐料;湿料,则是在干佐料中再加入酱油及芫荽少许。后来又有"蒜油佐料",不放酱油,而放蒜油及卤腐汗少许,又另有滋味。 雪白的豆腐块滚满烤盘,排列有序,逐块翻烤,在中间的翻得勤,在边上的翻得慢。三五分钟扣,只见中间的若干豆腐块渐渐肿起,颜色变黄,原本四方形的豆腐块,眼见得膨胀成圆球形,可当得乒乓球一般拍跳,拿筷子压一压,略有弹性,便可吃了。将豆腐块掰作两半,外焦里嫩,直接蘸佐料吃。若是湿佐料,则外凉内烫,外浓内淡,入口香糯,浓淡相宜,味美到不可言传;若使干佐料,则外焦里烫,入口脆香,辣咸有之,美味亦难以言表。

云南正宗的烧豆腐有几处:一是建水县东门外,二是燕子洞,三是个旧市区农贸市场,四是石屏县县城各处。通海、曲江等处亦可。

3.火车没有汽车快

"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在所有"云南十八怪"中,这是流传最广的几怪之一。 "火车没有汽车快",在很大程度上,此说肇源于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1901年开工,1910年竣工,历时9年。昆明至海防全线总长854公里。其中:云南境内(昆明至河口)465公里;越南境内(老街到海防)389公里。工程耗资:158466888法郎。筑路工人:6.4万余。滇越铁路迄今已近百年,在这条百年老路上,列车至今仍在隆隆前行,从河口的中越铁路大桥往南行,一路呼啸,一天一夜可直抵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港口城市海防。 若干年前,我国以铁路和外国直接交通的地方并不多,在北方仅有中俄铁路,而在整个大西南,就只有这条滇越铁路了。若是论起谁更早,则滇越铁路是当然的老祖宗。云南是中国最早?quot;国际铁路"的省份,这个"中国第一"大约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也因此才有"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 滇越铁路是法国人投巨资修筑的一项浩大工程。这条代表本世纪初铁路工程技术最高水平的铁路。在云南境内的465公里路段,有百分之八十在险恶的崇山绝岭间穿行,坡度大,落差大,从海拔2000多米至912米,有隧道150个,有桥173座,桥梁隧道工程在当时举世无双。其中河口的人字桥工程,在两座绝壁这间以"人"形横空飞架,不用一根支撑墩,令人叹为观止,至今仍在中外铁路工程教科书中列为典范。这其中,有法国工程师的智慧,有中国工人的心血。近百年来,这条铁路始终畅通无碍,这本身就证明了这项浩大工程的质量。 其次,由于滇越铁路的开通,使滇南开远、个旧等工商城市得以在本世纪初即开文明之先。开远成为滇南商业重镇;个旧因大锡经过滇越铁路发往世界各地,又随火车输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采选技术,使得个旧的采选冶技术在当时达到一流水平。 再次,由于滇越铁路的成,火车运输很快取代了从昆明到河口一线的马帮运输。 历史地、唯物地说,滇越铁路虽然是法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强行修筑的,但铁路交通本身所代表的进步与文明却在近百圻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滇越铁路的双轨之间的距离为1公尺,俗称"米轨",所用机车与车厢均为法国和德国制造称为"中火车","个旧-碧色寨-石屏"的寸轨火车,云南人称之为"小火车"。 "小火车"的铁路是修一条从个旧直抵蒙自碧色寨的铁路,后又处长至石屏县。轨距仅为6公寸,俗称"寸轨"。"中火车"和"小火车","米轨"与"寸轨",两种轨距的铁轨纵横在滇南的绝岭河谷间,穿行于矿山和田畴,连接起城市与乡村,使得滇南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已享受到铁路带来的文明成果,并率先成为云南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云南多山,山地面积约3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4%,如果加上半山区则达94%,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在云南高原上,除滇东一带坝子较多外,滇西南河谷深切,峡谷纵横、滇西北高山连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谷底与山岭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全省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河口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为76.4米,两地相距900公里,相对高差竟达6663.6米。由于云南纬度低,海拔高,因而形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高原、山地、峡谷、坝子、丘陵、河流、湖泊等等,一应俱全。在这样的地理状况下修铁路,面临的难题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选择米轨和寸轨,正是为了适应弯道半径小、路基狭窄的实际情况。轨距小,则车体相应减小,转弯灵活安全,上坡下坡便于控制速度。而寸轨小火车则更慢,约20-30公里的平均时速。与马帮行路相比,中火车与小火车都显得快极了,不仅跑得快,而且拉得多。但自1921暝颇峡�汲鱿止�罚�肫骄�彼?0-40公里的汽车相比;且火车绕行多;车体蜿蜒蛇行亦显慢,"火车没有汽车快"便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 中火车小火车如此,准轨大火车在云南境内的速度也快不到哪儿去。贵昆线和成昆线是云南两条较早的准轨铁路,一出昆明,两条线路均先后遭遇高山峡谷,尤其以成昆线最为突出。"桥遂工程"是成昆线的最大特色:两山之间一座桥,过了大桥钻山洞,出得洞来过大桥,桥接洞来洞接桥。全线平均2.5公里的一座隧道。最密集的是峨边站至乌斯河站一段,48公里的线路就有34公里的隧道之中,人称"地下长廊"。平均1.7公里就有一座桥梁,而"一线天"单孔石拱桥长5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石拱桥。金沙江大桥是我国最大的钢桁梁单孔铁路大桥,一孔跨越192米。桥隧占全线总长的46%,至今仍是世界铁路工程中桥隧最多的铁路之一。由于地质的复杂性,还被称为"地质博物馆"。而进入四川盆地之扣,列车明显提速,时速可达80公里,与时速50-60公里相比,当又成一怪:"云南火车没有外省火车快"。 不仅如此,在有的地段,为了从山脚爬至山顶,铁路便修成螺旋形状,一圈一圈盘绕着往上爬。有的地段还必须在列车尾部加一辆车头,前面的车头使劲拉,后面的车头拼命扒。转弯之时,前面车厢里的人可看到后面车头拼死拼活的样子。如此这般,能快吗?敢快吗?!"欲速则不达",1987年2月昆明至上海的61次特快在云南境内宣威段深夜颠覆,造成人财物重大损失。据称这是因为速度过快,转弯时离心力猛增,导致列车脱轨,震惊中外。这就是快"的教训。 那么中火车小火车究竟慢到什么程度呢?以米轨为例,从昆明至开远,约需8小时,而一般汽车约5小时。现在高等级公路开通,小轿车只需3-4小时,几乎快一倍。 如今,小火车已经停运。车头入库安息,只剩下节节铁轨,仍然安卧于崇山峻岭间。车站铁轨尽头处已是杂草丛生,蝉虫鸣叫。金湖岸边,昔日的铁轨犹存,常有恋人一边一人,脚踏单轨,相互扶持,趑趄而行。昔日铁路,如今成了恋爱小道。据称,当地政府有意在市区恢复小火车开行,使之成为旅游项目,未知可行否……倒是开远已建成火车博物馆一座,火车发展史尽在其中,有机会不妨带孩子去做一次爱国主义、人类科技文明之旅。

4.有话不说歌来代

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用歌声来传情达意,用歌声来确定终身大事的,可谓不胜枚举。

电影<五朵金花>就是一个最佳写照。 用歌声来代替言语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传递信息的一大特点,歌声承担了交流、教育、礼仪、抒情、叙事等等功能。 云南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交往不便,流通不畅,"隔山相望歌对歌,相会下山又爬坡"的情形下,歌唱确实比讲话要实际得多、有效得多、好听得多。而且高昂激越的歌声穿透力强,能跨山越河,快捷、迅速地传递信息。

许多少数民族用这种原始的信息交流方式进行着日常的交往,久而久之,歌唱又加进了娱乐功能,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云南少数民族的歌唱习性也是传统文化、历史宗教的积淀。在原始宗教崇教崇拜和礼仪中,歌舞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形式,而且也成为宗教活动的内容之一,人们通过歌舞表达对神的敬畏,对未知的祈求。 "有话不说歌来代"是原始宗教的一种遗风。贯穿于云南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中,渗透到生产劳动、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的各个领域中。哈尼族人对唱歌跳舞的痴迷表现在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带着乐器,到了"不唱歌来嗓发霉,不跳舞来脚发麻"的程度;

阿昌族的谚语是?quot;知了三个,叫声满山凹,阿昌三个,唱得满山歌", "阿昌生得犟,不哭就要唱";僳僳族无论在喜庆节日,还是盖房打猎,都要唱歌跳舞。

云南少数民族的歌唱形式既是原始宗教礼信仪的残留物,更是他们生活中与柴米油盐同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必需内容。所以说到了云南,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唱的比说的好"。

在云南,生死祭拜要歌唱,爱与恨要歌唱,生活劳动要歌唱,可以说歌唱比言说更接近人的表达本性。

5.四季同穿戴

对于第一次到昆明的人来说,这个城市首先给他们的奇异感觉之一,恐怕就是大街上的各式穿着了。在一天当中,有人穿轻薄的衬衫短裙,有人穿毛衣和风衣,甚至还有人穿着棉衣或棉背心,五花八门,寒暑凉热,让你分不清春夏秋冬。

难怪人说:"云南十八怪,四季同穿戴"。 细究起来,"四季同穿戴"起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在一天之内,人们可能同时分别穿着四季的衣服,即"一天穿四季";二是在一年当中,几乎可以穿着同样的衣服度过四季,即"穿戴无四季";要么四季同在,要么四季不分的两个极端,成为云南不少地区的穿戴特征,而这种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云南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所决定的。 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其气候特征是"河谷盛夏山区春,高原艳秋雪山冬。"滇西北的梅里雪山还是白雪皑皑的时候,滇南的河口则早已是春行夏令了。复杂多样性是云南气候的一大特点,也是云南人在服装上"一天穿四季"的根本原因。从全省范围来看,一天当中,云南各地的服装呈春夏秋冬四季形态。

服装既有实用功能,也有审美功能。从实用的意义说,服装是气候的晴雨表,有什么样的气候,就有什么样的服装。从大范围来看,云南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可分为热带的、温带型和寒带型三种类型。

南部和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和德宏是傣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服装属于热带型的。这一类型的服装窄小紧身,面料轻薄透气,色彩淡雅明快,特别是傣族妇女的服装,被有的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服装,上穿紧身小背心,外套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下穿长统裙,腰间束银腰带,女性丰满的胸部、纤细的腰部和圆润的臂部在婀娜的步态中显露无遗,裙子长及脚背,裹紧身体,裙子下摆随行走节奏前后扇动,却也"脚下生风",颇为凉快,非常适合当地炎热的气候。类似服装的还有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德昂族和基诺族等民族也穿筒裙,比傣族筒裙还要短,多数仅过膝。但面料较厚,色彩也比傣族服装浓烈一些。

往北往东走就进入了温带气候带,服装也呈现出温带的样式来,如白族的服装就是典型代表。白族聚居的大理有四季如春的美名,白族妇女的服装别具一格,上穿白上衣,红坎肩,坎肩又叫领褂,结纽处以银饰装点,腰间系绣花飘带或黑色绣花短围腰,下着兰色宽裤,脚穿绣花"白节鞋",色彩明快,白红黑搭配非常协调,在苍山雪顶和洱海碧波的映衬下显得素雅美丽。而背心的穿着就颇具温带特点,既可抵挡早晚的凉意,又风凉利索,适合温带的气候特点。 丽江的纳西族妇女上着厚背心,下穿厚褶裙,内穿长裤,系围腰,头戴蓝帽子,背后?quot;披星戴月"羊皮披肩,这种穿着非常实用,劳动起来很方便。而且把民族精神也穿在了身上,它象征着民族的勤劳勇敢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进入丽江中甸一带,就是滇西北地区了,这里海拔高,气候较冷,因而民族服装也就具有了寒带特征。藏族、僳僳族、彝族、纳西族和普米族等民族的服装宽大、厚实、凝重,便于劳动,又具备御寒的功能。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服装接近藏族,小伙子头戴毡帽,足蹬长靴,腰系彩带,加上他们个子高,模样英俊,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英武的帅气。妇女的服装则是上身宽大右襟衣,下着长褶裙,腰系彩色腰带,由于衣服宽大,里面可以穿较多衣服,足以抵挡寒冷的气候。 "山腰百花山顶雪,河谷炎热穿单衣"的景象是云南许多地方的真实写照。从山脚到山头,春夏秋冬全有。由海拔变化而造成的垂直气候特征又是云南气候的另一特点。正所谓"一山有了四季,十里不同天",使得不少云南人一天之内便穿完了外省人一年的衣服,不得不"一天穿四季"了?

6.竹筒当烟袋
竹筒当烟袋,说怪也不怪,竹子茂盛烟草多,竹烟在一块。

云南的竹制水烟筒,虽然样式大小有异,但其构造都一样。 云南的竹制水烟筒,如果绘制说明书,则可将其一分为二:筒身、烟嘴、如此而已。 筒身部分,一般长80至90公分,直径10公分左右。在筒身下部约三分之一处,切一斜口,插入由竹管——直径2公分左右——做成的烟嘴,烟嘴小孔周围包铜片一圈,顶端刻嵌羊角状小角两只,呈V型,中间便于放置火引。水烟筒上最讲究的部分莫过于烟嘴了;有用琥珀的,有用悲翠、玛瑙的;连接处镶金嵌银,下端挂有丝穗,作为装饰。

烟嘴竹管插入筒身的位置是"这只烟筒好不好抽"的关键所在,插入的位置过高,则因入水较浅而"翻不起水";插入过低,则因入水过深而"翻不动水"。故有经验的师傅,均视筒身长短粗细,准确选择开口处,使其高低合适,深浅适当。吸抽起来不费力气,响声低沉厚重,烟丝燃烧均匀,烟气浓郁量多,如此可称佳品。 制作烟筒,则根据竹材不同而方式不同。

一般而言,取粗大竹子为材,劈为竹坯若干,保留翠绿竹皮,使各块竹坯呈一定弧度,便于互相隼接,终成圆筒。备好料后,浸泡、风干若干时日。然后逐片修整,逐坯搭配,凑成圆筒。底部嵌入竹节或木制底盘,务需严丝合缝,接缝处涂上牛皮胶,不使漏水,圆筒上大箍三匝。箍,有用竹皮扭线者,亦有用马口铁皮打箍者,最普遍的是采用镀铜铁皮为箍者,看上去绿筒金箍,灿然耀眼。三匝金箍分别箍于筒身之底、烟嘴插入处及筒顶吸口处。烟嘴嵌入处的接缝,或上牛皮胶,或上沥青,讲究的则上环氧树脂,也须得一丝气不漏,一滴水不渗。做好后,装水试吸。不漏气、水的检测方式是:以手指按住烟嘴小孔,然后吸,吸之不动为好,猛一放手,有水自小孔中飚出为好。

另有一些较特殊的制作方法,如滇南金平、河口一带,竹坯劈成细条,宽仅一二公分,三五十条竹坯方可箍成圆筒。又有更巧的工匠,将粗大竹坯劈成细条时,两三根竹坯上的竹皮相连不断,而坯条之间不相连,如此制成的烟筒,称?quot;连皮烟筒",售价颇高。而在元阳、绿春的哈尼族那里,则有取粗竹筒整根制成烟筒,当中竹节打通,只留底节,更是简单易行,称之为"独筒烟锅"。 西畴特产的清香木水烟筒,花纹多姿多彩,有像山水,有似花草,有如翠竹,有若青松。筒上或加铜箍,或加银箍,刻有龙凤鸟兽。扣手如虎头昂扬,烟嘴如鹰爪捕物,也算得是水烟筒中珍品。

随着卷烟的发展,也随着清闲日子的减少,吸水烟的队伍在缩小,水烟筒势必作为古董陈列于博物馆 。

7.草帽当锅盖
"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乍一听,再一想,草帽乃遮风避雨之物,怎能当锅盖使?

云南的事,真是怪怪的。 ——外地人每每听到这一"怪",大约都会作如是想。

但在云南不少地方,尤其滇南一带,竟不管不顾二者的差别,偏就将"草帽当锅盖"了。 滇南一带,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有一二顶"草帽锅盖"。

所谓"草帽当锅盖",不过是锅盖的形状酷似草帽,上尖下宽,形如圆锥体,用山茅草编织而成,将似草帽的用来当了锅盖,于是便有了"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了要说怪,就怪在用草编锅盖。 云南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生活用品大都就地取材。以山茅草做芯,取芦苇皮缠裹其上,用木制扭草机扭成一根根草绳,将草绳一根根盘成草帽形状,再用芦苇皮将其串缀固定,一顶草锅盖就完成了。

一顶草锅盖少说可用半年,多则一年有余。此物不怕水,因为芦苇是水中之物;此物有清香,因为茅草自山野中来。用草锅盖弄出来的饭菜香,再就是比用金属锅盖的好吃,没"汽汗水",不致凝汽成水弄烂饭。

倘若真想坐在草墩上,吃一餐草锅盖底下的饭菜,不妨到昆明郊区、滇池沿岸农户中坐坐。听一听建水小脚老太太那哼唱式的方言,体味一下她们那幽默的话语,看一看厨房里那草帽是怎么当锅盖的,也算得一桩赏心乐事。

8.姑娘四季把花戴

云南的花,不能用朵、用株或者用盆来计算,也不能用片、用块或用园来估量。云南的花,一旦开疯了,要一公里一公里地去丈量,要一山一山地来计算,那是真正的满山遍野。 云南的花,不在乎人的欣赏和赞叹,三百六十五天,想开就开,一开就无边无际、没完没了。

正所谓:"一年四季花不败"。 云南人以花为荣,以花为福,以花为业。这应该归功于云南气候的多样性和地理环境。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大片地区,有着天下闻名的"四季如春"的气候。气候多样,环境多样,植物就多样。全国重要植物2.6万种,云南就占1.3万种。世界上有的花,云南都有,或者说都可以有。其中最著名的是八大名花:山茶、杜鹃、报春、木兰、百合、兰花、龙胆、绿绒蒿。生长在高黎贡山密林中的大树杜鹃,一个花团由20余朵口径6厘米的钟形花朵组成,花团直径可达25厘米以上。杜鹃树的直径在1米左右的不是少数,树围有的竟达5米。已过600高龄的"世界杜鹃花王"仍在开花吐艳。

1919年,英国人傅礼士为了偷取标本,曾残酷地砍倒了一株大树杜鹃花,至今残迹犹存。据当地向导说,全球八百余种杜鹃花,云南就有三百种。 有人将云南称作花的王国,在云南各地也流传着不少与花有关的民间谚语——— "人行花铺路,人坐花桑褥",这是形容描述怒江峡谷中鲜花之多,杜鹃、玉兰、百合、报春、马先蒿、兰花、重头菊等等,有二百多种花。 "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处不养花",古往今来,丽江古城植树养花已成传统。信步古城四方街,要想寻个鸟语花香的去处,你随意走入一家庭院便是。 "家家山茶、户户报春","泉水穿屋过,花荫盖屋顶",这在大理古随处可见,是为古城一景。

在云南,对花的崇拜,规模最大的要数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楚雄昙华山彝族插花节。是时,漫山遍野的马缨花如山火般怒放,人们欢天喜地把花采回家来,不仅男女老少人人都戴花,而且门头上、窗户上、房里房外,只要能插花的地方都插上马缨花。连牛头上、马身上也都戴上花。一时间,花天花地,花山花海,无人不花,无处不花,人们用花来祈求吉祥幸福。 昆明女人特别偏爱缅桂花,不论这座城市如何变化,情有独钟缅桂花则始终不变。缅桂花很宜,大街小巷,随时都能买到。如今,在什么都基本以元为单位计算价格的时候,缅桂花依然在用分用角计价,不禁使人怀疑卖花之意不在钱,在乎芬芳之间了。每一朵花的花柄之上,早就替你拴好了白线,买来之后,马上就可以挂在胸前。人走到哪里,花香就伴随到哪里。

由于生活在花的王国里,云南的姑娘和花的关系也就十分密切了。除了把花直接插在头上、戴在身上、贴在脸上、包在指甲上之外,索性就把各种各样的花绣在帽子、头巾、衣服、裙子、裤子、鞋子之上。比较典型的。 姑娘们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并不只是与男女情爱有关。在景颇族谚语这么说:"统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字",景颇族祖先迁徙爬过的山走过的路,祖祖辈辈吃过的动物与植物,世世代代住过的房和屋,都会织在统裙上,穿在姑娘身上。那花纹中藏着景颇的历史,那图案里记着景颇的生活。 "迸开新瓣浓于染,擎出高枝烂欲然"、 "天艳霞无色,花浓寺永?quot;……文人 骚客 皆留笔墨。 云南省不仅把鲜花做为一项产业,而且是做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云南的鲜花从大山里走出来,和大工业、大公司、大市场联系在一起,成为支撑云南经济的许多柱子中的一根。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姑娘四季把花戴,而是姑娘四季靠花发了。

9.鲜花当蔬菜
对某一种可食的植物,人们一般只考虑去吃它的根、茎、叶、果、 种子等,惟独不大考虑去吃它的花。所以,云南人煞有介事地把鲜花当成蔬菜来吃,这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桩怪事。云南人吃花的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研究室调查,云南各族百姓常吃的花卉多达160多种。 昆明人,大多吃过一种黄花和面粉、鸡蛋调在一起,用油煎成的饼,俗称"黄花粑粑"。

昆明的孩子见到美人蕉和凤尾花,会把花蕊拔下来,吸食它后面那甜甜的汗液。今天,在昆明的菜市上,还有卖白色杜鹃花的。卖花人一车车、一背篓、一麻袋地卖,买花人大包小兜地买。这种白花买回家之后,除了要用水泡上几天之外,和别的蔬菜没有什么两样,照样用油盐炒成一盘端到桌子上,若与豆豉同炒就更好吃了。

昆明人吃鲜花前,总要用水泡一泡,或者在沸水之中先焯一把,把花中不利于人的成分排除。这种经验的形成,也说明昆明人吃花不是一年两年了。 走进昆明的菜市场,被认定为正式蔬菜的有:芋头花、韭菜花、金针花、南瓜南、金雀花、白花(包括白杜鹃花、扭丝树花两种)、玉兰花、紫藤花、槐花、小黄花(不是大名叫金针的那种)、荷花、车前子花等。 韭菜花,它和凉米线、酸腌菜、干巴菌一道,是在外昆明老乡思乡情结的四种乡情食品。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滇池草海之上,开着一望无边的海菜花。住在水边的农家,喜欢用海菜做成一种海菜酢,在城里大街小巷叫卖。将海菜酢蒸一蒸,再用油炒一炒,脆嫩鲜香,是极好的下饭菜。 玫瑰花用糖"糟":将鲜玫瑰花瓣洗净晒干,切碎后与红糖拌匀,放在罐中糟五六十天,糟制好之后的"玫瑰糖"用做糕饼的馅,吃起来色、香、味具全。 "樱桃内烧玉兰"是先把新鲜的玉兰花花瓣洗干净,放到开水里稍稍煮一下,再用凉水漂去涩味,然后把蒸粑的五
参考资料:云南省民族文化网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62216.html?si=5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云南十八怪:1、鸡蛋用草串着卖;2、摘下草帽当锅盖;3、三只蚊子一盘菜;4、火筒能当水烟袋;5、糌粑被叫做饵块;6、背着娃娃谈恋爱;7、四季服装同穿戴。8、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9、姑娘被叫做老太。10、和尚可以谈恋爱;11、老太爬山比猴快。12、新鞋后面补一块;13、火车没有汽车快。14、...

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云南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第十怪:和尚可以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老太太爬山比猴快 ,云南第十二怪:新鞋后面补一块 ,云南第十三怪:汽车还比火车快 ,云南第十四怪:脚趾常年都在外 ,云南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带 ,云南第十六怪:花生蚕豆数着卖 ...

云南十八怪是哪十八怪
云南十八怪是鸡蛋用草串着卖、摘下斗笠当锅盖、火箭能当水烟袋、糌粑被叫做饵块、背着娃娃谈恋爱、四季服装同穿戴、蚂蚱能做下酒菜、姑娘被叫做老太、和尚可以谈恋爱、老太爬山同猴快、新鞋后面补一块、汽车还比火车快、脚趾常年都在外、娃娃全由男人带、花生蚕豆数堆卖、这边下雨那边晒、四个竹鼠一...

云南十八怪都是什么?
云南第十七怪:这边下雨那边晒 云南第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

云南十八怪是哪十八怪
云南十八怪是指鸡蛋串着卖,斗笠当锅盖,三只蚊子一盘菜,火筒当烟袋,糌粑被叫饵块,背着娃谈恋爱,四季服装同穿戴,蚂蚱做下酒菜,姑娘被叫老太,和尚可以谈恋爱,老太太爬山比猴快,新鞋后补一块,汽车比火车快,脚趾都在外,娃娃由男人带,花生蚕豆数着卖,这边下雨那边晒,四个竹鼠一麻袋。云...

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山洞能跟仙境赛】近年开发出来的溶洞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第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滚烫的鸡汤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浆做成的米线构成了云南最有名的风味:一种“线”,“过桥米线”。第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呵,美丽的云南,祖国的边疆,永远盛开的鲜花迎接着更灿烂的明天 ...

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粑粑叫饵块,好象只有云南才这样叫。第十五怪:姑娘叼烟袋,各民族的风俗以及审美观不同。第十六怪:娃娃出门男人带,云南模范丈夫多。第十七怪:石头洞里有村寨,蔗风避雨,天然石洞是最好的处所。第十八怪:小和尚可以谈恋爱,傣族少年都要进佛堂学习,佛堂即学堂,并非大乘佛教里小和尚的概念。

云南十八怪指的是什么
云南新版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 小和尚可以谈恋爱 鸡蛋串着卖 石头长在云天外 领带当腰带 青菜叫苦菜 竹筒当烟袋 草帽当锅盖 东边下雨西边晒 十八的姑娘叫老太 姑娘四季把花戴 双手可以当碗筷 脚趾四季露在外 六七十岁的老太爬树比猴快 背着孩子谈恋爱 四个老鼠一麻袋 三个蚊子...

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串着卖,摘下斗笠当锅盖,三只蚊子一盘菜,火筒能当水烟袋,糌粑被叫做饵块,背着娃娃谈恋爱,四季服装同穿戴,姑娘被叫做老太,和尚可以谈恋爱,老太爬山比猴快新鞋后面补一块,汽车还比火车快,脚趾常年都在外,娃娃全由男人带等。什么是云南十八怪?云南,是我国23个省之一,...

云南十八怪是什么啊?
云南十八怪有三个版本: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第三怪、三只蚊子一盘菜。第四怪、火筒能当水烟袋;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饵块;第六怪、背着娃娃谈恋爱。第七怪、四季服装同穿戴;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第十怪、和尚可以谈恋爱;第十一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