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的风俗习惯和诗词

如题所述

到过山城的外地人,恐怕也极少有人不去品尝一下久负盛名的重庆火锅。

  重庆人吃火锅,可以上溯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0)。那时的人央街边打上一口灶,放上一只大铁锅,煮上一锅盐汤,内放分为9格的竹木条格,供9人同桌而食,为避腥气,加入麻辣调料,成为今日火锅麻、辣、烫的雏形。

  毛肚火锅最早是在街边设摊出售,就食者多为搬运的力夫和拉船的纤夫。到了1934年,火锅由街进入店堂,据饮食业的老资格介绍,重庆第一个火锅店开在临江门[图库]街上,当时那一带银行,银楼不少,火锅进店后,就餐者除力夫外,也有不少银行的职员。

  最早系统介绍重庆火锅的,当数四川作家李颉人了,他1947年在《风士杂志》撰文:“吃水牛的毛肚火锅,发源于重庆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后,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尚化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重庆人的口味。

  抗战爆发,大批江浙、湖北人涌入山城,火锅也开始兴旺起来。临江路、川倒拐、上清寺的毛肚火锅店,顾客盈门。火锅之所以在重庆长盛不衰,有它独特的原因。一位对火锅颇有研究的行家认为,其理有三:一是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底部,雾大潮湿,日照稀少,饮食中加入辣椒、花椒、老姜等到辛香之物,可以驱寒祛湿;二上重庆人会吃,而且吃得味重,麻辣鲜香的火锅,吃起来丰富多彩;三是重庆人性格豪爽,大盅饮酒,大碗吃肉,三五知已围炉举箸,划拳畅饮,更能显示出山城人的豪爽性格。

  重庆人能吃,在火锅的发展上得到了充分显示。以毛肚等牛内脏为主的传统火锅,到了现代重庆人的手中,锅中的内容起了根本的变化,对虾、螃蟹、海参、鱿鱼、年糕、苕粉、黄花、木器厂耳,各种干副食品和时鲜蔬菜,都加入了下锅的队伍。从口味上,也有了麻辣、荔枝、咸甜之分而清汤火锅也有了发展,有鸡汤、鱼汤、排骨汤几种。就连烫火锅的燃料,也有了现代气息,泥炉、土灶被煤油炉、酒精炉、天然气炉、液化气炉所取代,还有用固体燃料的火锅。自从火锅从街边登上大雅之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舒适的高靠背座椅代替了长板凳,不锈钢餐具“赶跑”了土碗、土碟、空调器、抽油烟机等现代主品的广泛使用,使土生土长的重庆火锅带上了几他洋气。

  麻、辣、烫、鲜香的火锅,虽然是山城的土产,但它以色香味具佳的内函冲出重庆、杀出四川盆地并走向世界。如今已是四处漂香。

  三、雾都:

  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抗战陪都时期又被誉为“雾都”而闻名中外。抗战期间,日本出动大批飞机对重庆战时首都实施长时间战略性的大轰炸,市内一切活动陷于停顿。人们盼望雾季到来,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重庆的雾季,雾季里大雾猕漫,浓雾给山城笼罩着一层天然的防空网,日机无法空袭肆虐。到了雾季城里各行各业又活跃起来,人们不再呆在防空洞里,重庆城又恢复了生机。陪都文化界利用雾季争相轮番在各大戏院上映电影、戏剧、称之为“雾李公映”。雾季公映时,盛况空前,剧作家松之的创作的《雾重庆》是雾季戏剧舞台上受欢迎的剧目之一。

    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山城重庆处于川东盆地的边缘,四面群山环抱,两江在此交汇,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易于凝结成雾。重庆雾日之多不仅冠于全国,就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雾都也望尘莫及。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而重庆壁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山城雾季大雾之日,半岛为浓雾笼罩,遮天蔽日,两江轮船停驶,渡口封渡。城里的行车白天开灯缓行,交通事故大增,人在雾中行,眼前能见度只有10多米。雾给山城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但雾也给山城增添迷人的雾景。大雾之日,山城弥漫在浓雾中,“雾中城,城中雾,一片雾海茫茫,人在雾海中。“雾都”的雾景,别有一番情趣,昔日被诗人称为,“雾重庆的独特景观”。初来重庆观光的游客,如遇上了大雾弥漫的雾日,可观赏到“雾重庆”的雾中景。

  山城的雾景,只有身临其境方能领会到他的神韵和朦胧之美。不过,由于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重庆的大气已经比较的洁净,形成雾天的时候越来越少。

  四、茶馆文化:

  饮茶习俗是古重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饮茶的方式,茶馆的情趣上都别具一格,吸引中外游客的兴趣,体现出重庆古老文化传统和迷人的魅力。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在回忆战时陪部重庆生活时,在香港《星岛旅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说“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写重庆,不可不写茶馆。用盖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天,想谈多久就多久。”足见重庆茶馆浓郁的巴渝风情韵味,为海内外游客所赞赏。

  重庆人饮茶之风俗,历史悠久。据专家们考证,早在唐代品茶专家陆羽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西汉学者王褒在《憧约》一书中,就记载巴人家中烹茶待客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酷。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晋代诗人诗词中就有“蜀中饮茶冠六清”的诗句。自古重庆城就有“城门多,寺庙乡、茶馆多”之说。重庆的茶馆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坐茶馆吃茶,成为土农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重庆城茶馆之多,可从1947年3月重庆《新民报》所载:“方圆不到9平方公里的半岛的城区,就有茶馆2659家之多.”足见重庆人饮茶风之盛。

  坐茶馆是重庆人的生活习俗,家里有茶不喝,偏要到茶馆吃茶。追溯其源,除了自古沿袭的生活习俗外,与重庆地理、气候等环境也有密切关系。重庆地势陡峭,人们爬坡上坎,走得脚腿酸软;尤其是漫长酷夏炎热的气候,走得汗流夹背,口干舌燥,很自然想找个歇脚解渴的地方。往往在坡顶和石梯高处、转弯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脚解渴的茶馆。昔时整个重庆城没有公园(直到民国18年始有一处占地1200平方文“尺地寸天”的“公园”),茶馆就成为人们休想、散心解闷的好去处。重庆城市房民居狭窄,亲友来访,无法在家中接待,往往起身招呼亲友;“走,茶馆吃茶去。”以茶待友、以茶会友,促膝谈心,既体面又方便。泡上一碗茶,想谈多久就谈多久,花费无几,十分称便。如若进一步分析,重庆人的饮茶之风,与重庆爱摆“龙门阵”之风习密切相关。重庆人豪爽热情、幽默风趣、男女老少都喜爱闲聊,侃起来就没完没了。茶馆是人们聚会聊天的最好去处。“摆龙门阵”已成为重庆人聊天、闲谈,说故事谈家常特有的代名词。坐在茶馆,手捧香茶,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前三皇、后武帝,古往今来,陈猫死老鼠,无一不是摆谈的谈资。在这里可听到家中听不到的、报纸上没有的轶闻趣事和小道消息。各自倾吐发泄内心欲吐为快的思想感情,实在是人们调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是不坐茶馆的人,难以领会的乐趣。

  重庆茶馆与其他城市的茶楼,茶园不同。北方茶馆的那种高桌长凳,大瓷茶壶茶碗,茶客难以久坐,大壶泡茶既不耐喝,尤为失去饮茶品茗的情趣。传统的重庆茶馆,竹躺椅前摆小茶几,可躺可坐,久坐不累,端茶顺手,搁茶方便。一盏“盖碗”,慢慢品茗,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店主不下逐客令。如有事离开,只须将茶盖斜放在茶船上,堂馆就会给你保留。

  重庆人饮茶讲究水好,茶好,茶具好。过去都用两江的江水,有的是从太平门江边滩盘处取水,店家用沙缸过滤,打起“河水香茶”的茶招儿,招殊茶客。重庆人历来喜爱色艳、味浓、耐泡而味醇回首的云南下关沱茶。浓茶是装模压制,外形如北方窝窝头的再制茶,具有消暑解热去腻生津的功效,深受重庆人所青陈。至于茶具,精巧美观的“盖碗茶”出自巴蜀。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川西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发明的。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端着烫手,放在桌上又不固定,崔宁之女巧思设计以小漆木盘承托茶杯,名叫“茶托子”。有了茶托,吃茶时既免烫手,又使茶杯在桌上固定,人人称便。重庆人饮茶的茶具十分考究,茶杯是江西景德镇[图库]上等细瓷,茶托(茶船)是铜或锡质,上面雕刻着图案,本身就是一件工艺品。茶盖、茶杯和茶船组成三大件头的茶具,古朴典雅,形成巴偷独特的盖碗茶文化,以后发到南方,在官场和民间普遍流传。用盖碗茶方能体会茶文化的韵味,头开鲜开水泡的茶,浓汁沉在碗底,用茶盖来调节茶味,轻刮茶味谈些,重刮则茶味大上,喝时不必揭盖;放正则密封防止茶味外溢,侧放则散热凉得快些,半扣半闭浮叶既不会人口,茶水则徐徐沁入口中。金船瓷杯,慢拂盖碗,细细品茗,姿势优雅,情趣盎然,有着巴偷茶文化的独特的风情雅趣。

  旧重庆众多的茶馆,茶客不仅是品茗解渴,明末清初随着商业繁盛和城市的发展,茶馆又成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三教九流的社交和交易活动的场所。本世纪30年代初,重庆城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移入茶馆,全城百多个同业公会都有自己的行业帮口茶馆。当年重庆商业茶馆很有特色,行情不兴挂牌,买卖双方购销议价用行帮暗语或在袖笼子里伸指姆出价还价。只见茶客穿梭往来,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把茶盖斜放在条船上,起身离座去找第二家。在茶馆里陈列货样、散发仿单(广告)宣传推销、同业间的纠纷债务、多由会董出面在茶馆调解平息,当天的茶资由输了的一方付钱。同时,多数茶馆又是封建行会哥老会(袍哥)的堂口茶馆。重庆历来就有“不是抱哥不做馆”之说,抱哥势力无所不在,不少民事纠纷、打架斗殴不找警察、保长,不去法院,而是在茶馆由施哥大爷来主持,叫“吃讲茶”说得脱,走得脱,输了赌理道歉付茶钱。还有文化人聚会的文化茶馆,文化茶馆在重庆城形形色色的茶馆中出现较晚,是抗战陪都时期的产物。当年云集山城的文化界人士,过着清贫生活,住房困难,交朋会友找个清静的茶馆最为方便,于是街头出现以招徕文化人茶客的文化茶馆。著名的有大梁子青年会的“江山一览轩”茶社、中国电影制片厂附近七星岗的“中心茶社”、中央公园的“长亭茶馆”。这类茶馆大都地点僻静,店堂雅清,有的还挂着名人字画。文化界茶馆,以茶会友,谈天说地、交往叙旧,有的作家就在茶馆写作,记者在茶馆交换新闻,赶写快汛,实是文化休息的好去处。当年国泰电影院右侧的“新生活茶馆”就是电影戏剧界文化人聚会吃茶的地方,会仙桥的“升平茶馆”则是戏曲界和票友们聚会的场所,文化人最爱去的还是青年会的“江山一览轩茶馆”。这里高踞临江的制高点上,店堂宽敞雅致,坐在临江窗前的茶座上,远眺南岸群峰叠翠,俯视窗下百阿争流、看滔滔江流,白帆点点,令人通思不尽,以欣赏临江茶馆所独具的重庆茶馆文化的韵味。著名的新闻学家顾执中在一篇游记中写道:“重庆素以‘摆龙门阵茶馆称着……重庆茶馆为外界了解重庆风情,提供了一个多彩多姿的文化窗口。”

  历史回音与现代文明交织。今日的重庆茶馆,虽在寸土寸金的繁华闹市中心少见,但中心地区的背街小巷和城郊街道仍然是随处可见,茶客如云。各工厂企业,贸易市场,各街道居委会大都开有茶馆,古巴渝茶文化遗风犹存。与往昔不同的只是多了彩电和吊扇。城郊乡镇茶馆更是热闹非凡、高朋满座,店堂交易活跃,门前摊点林立,购成现今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活跃的特有景观。近几年街边道旁及出现“洞天茶馆”,利用抗战时期遗留下来众多的防空洞和“平战结合”新修建的防空洞开设茶馆。“洞天茶馆”冬暖夏凉,空谷来风,凉爽宜人,茶客人洞,暑热顿消,又多了一种点缀巴偷风情的景观。

  五、重庆十八怪:

  房如积木顺山盖、三伏火锅逗人爱、坐车没得走路快;

  空调蒲扇同时卖、背起棒棒满街站、女士喜欢露膝盖;

  龟儿老子随口带、不吃小面不自在、光着膀子逛大街;

  街边打望好愉快、办报如同种白菜、崽儿打赌显豪迈;

  矮小伙高姑娘爱、摊开麻将把客待、公交车上摆擂台;

  宝气处处都存在、人名没得地名怪、丧事当作喜事办。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你可以去找一下竹枝词,古代近代的都有,反映民风
比如:

  城西门前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08
重庆的风俗习惯:1. 吃辣:重庆人喜欢吃辣,辣椒麻辣火锅是经典美食,也是重庆人的代表菜品。2. 爱排队:在重庆,排队是一种常见现象,无论是在餐馆、银行、地铁等场所,都能看到人们排队等待。3. 唱歌:重庆被誉为“中国的歌城”,许多重庆市民喜欢在KTV或者公园等地方唱歌。4. 热情好客:重庆人友好热情,对来访的人非常热情好客,善于与人交往。5. 喜欢摆脱孤独:重庆人很喜欢交际,他们喜欢在家里或者在户外找些伴侣来聊天、打牌、健身等。重庆的诗词:1. 李白《登华山望诸仙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铁衣远戍辛勤久,一夜寒潮踏死灰。五关清诏何足挂,照书秋水共气开。金戈铁马气吞虹,逆旅愁心独茫踪。胡尘垣笼万里徼,寸剑平生心在弘。3. 贾岛《寒食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 陶渊明《桃花源记》:群峰四面插天,中央一洞自成。啖其芳草,饮其甘泉;逍遥其间,乐亦其中。5. 杜甫《秋兴八首·其四》: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峡孤舟独夜心。山明月出惊山鸟,时雨初鸣滴岩阴。
第3个回答  2019-01-21
中国地图诗之重庆散游篇 ---山城之恋(重庆篇)
诗/贵谷子
深爱着这里的土地,深爱着我美丽
的家园,
喝着嘉陵江和长江的水在你怀抱里
长大,叫我依恋,叫我热泪盈眶。
渝城有一张山城的面孔,在每栋楼
或每个小区之间,
静听江水浪波回声像弹奏的旋律,从
哆唻咪发嗦啦嘻到协奏曲,洋洋盈耳,
渝城绝大部分时间都以黎明氤氲,在
车上,在桥中,在山下,在山顶,在
半山,雾云穿身,一片朦胧,薄薄
环绕,隐隐众生,一时满城海市蜃楼,
满城皆是神仙。
夏天重庆的灼热与风无关,错落有致
的苍穹是春天发疯的延伸,夏蝉嘶叫,
空气留下喘息,七月的假期,山城控诉
酷热,汗水滋滋不是虚妄,身躯渴望
气爽,穿越空隙,那是许多绿树垂下
的清凉。
曾经沧海在渝东北神农架的原始森林
中羞羞答答,巫山的云彩在沃野与峭峰
之上,犹如海的浩渺广阔,
一层蓝天的蓝色,一层白纱的白色,
梦幻,如醉。
巫溪是诗人的家乡,
巫溪的云是诗人的想象。
重庆的感性在于火锅的麻辣和性格
的率真,火锅是山城的表象和对
安详生活的感沛,馥郁的渝城美女
如云,带着山城的麻辣与花草气息
扑面在大渡口①,解放碑②,一道风景,
有些醉人。
山顶上一棵树有远大理想,前程在
远方召唤,远方的远方是理想中的
理想,
守好家园是山下的一棵树的理想,我
不想远方,家里有儿女还有八十岁的
老娘。
黑峪③的风为了催问春天的消息,一直
不愿意停下,枝桠点头,满谷风马,
狮子峰④淡若,它知道春天翠绿
的迟早,或许在某个中午或清晨,
在哪里见过?在电影的镜头?
网页的流水照?哦,原来是沈从文
先生的四合院。
古渡口,沈先生的《边城》在洪安
古镇⑤,魅力的独特中生出笔下枝繁
叶茂,花开四季,清荫于人间烟火,
放牧在玲珑的花垣风光与秀气的
洪安古镇边城之中。
大足石刻⑥刻了三个灵魂:释迦摩尼,
老子,孔子,
谛听,膜拜,祈祷是我辈的事。
我在悬崖看一朵花,那是蜜蜂的幸福
蝴蝶和我还有敲打木鱼的信徒在感受
远近的丛绿。
五月冷与暖在巫峡十二峰下的江水中
交换,两岸的啼声不知鸪鸟的鸣叫还是
狐猴的嬉戏,
不重要了,走流的轻舟反复,两岸的
青山依然,神女峰如一日的注目,从早晨
到黄昏。
江竹筠的名字无愧于生命的歌词,流星
照亮灿烂星空,黑暗的绳索绑不住高贵
的头颅,渣滓洞的阴霾从历史伤口中
涌出坚贞,伟大的事业保存了铮铮铁骨。
江风绮闲,嘉陵江与长江在朝天门码头
相遇,诉说衷肠,用滔滔不尽证明万年
传说,山城的夜流光一片,星星与烟火
心照不宣,一盏盏,一串串,一排排,
一朵朵,似幻梦,是霓虹,美的夜色
汇成了描写的感动。

关于重庆的诗句
写重庆的诗有:1.《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3.《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描写重庆的诗词
描写重庆的诗词如下: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渝州江上忽相逢,说隐西山最高峰。略坐移时又分别,片...

关于重庆的风俗习惯和诗词
自古以来,重庆人便有吃火锅的习惯,清道光年间(1821—1850),火锅的形式逐渐成熟,人们在街边设立灶台,煮上盐汤,放入各种食材,共同享用。到了1934年,火锅从街边小摊走进了店铺,变得更加精致。抗战爆发后,随着大批江浙、湖北人的涌入,火锅文化在重庆达到了鼎盛。重庆的雾也颇具特色,每年10月至次...

古诗词中的重庆
《重庆印象》 [原] (七律) 艨艟巨舰逼江心,巍峨高楼栉比邻;艰苦八年纪念塔,襟环二水朝天门;名城誉享三皇地,古邑堪称四郡尊;七色茶花映桷树,山城灿烂又逢春。 《重庆北泉》【原】(七律) 借得嘉陵江底水,幽冥地热冒温泉;迎流砌堰十龙脉,掘地修塘五顷田;寺古才知和尚苦,园新始觉作孚难;飞来阁上眺风景...

喜庆诗词_重庆为什么是双重喜庆
喜庆诗词?最吉祥喜庆七律诗有明代唐寅《元宵》,全诗如下: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诗中我们看到了:美人如花似玉,彩灯欢彻夜通明,月亮如水似银,珠宝翡翠闪耀,小伙卖力赛神,歌声...

描写重庆的古诗词
描写重庆的古诗词: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自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3、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出自...

从古诗词中领略重庆之美
四季流转之美。春 莺花渡,嘉陵江岸的一个渡口,码头。莺花碛上莺花渡,文人墨客斗诗乐。春江明似练,春日渡樱花。莺语随波转,花香逐浪奢。诸如之上的佳句,不胜枚举。夏 四大火炉之一的美丽山城,苦热不已。乾隆年间,胡德琳创作《渝城苦热》三伏巴渝客,高城气欲蒸。人烟迷汉口,地热俯江陵。危...

描写重庆的古诗词
1、《渝州》:路长知水性,山转见渝州 雨意频看月,江声渐入秋 巴歌云外峡,夷火树边楼 出入停三日,中年始识愁 这是活跃在晚晴民国时期的诗人赵熙写的,提及赵熙,他算是书写重庆最多的诗人了。无论是与重庆有关的诗的数量,还是每一首诗中对重庆倾注的感情,都堪称之最。他以《重庆》为题目的...

关于重庆的古诗名篇名句_关于重庆长江的诗词
关于重庆的古诗?写重庆的诗有:1.《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3.《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

关于重庆的现代诗句
4. 关于重庆的风俗习惯和诗词 你可以去找一下竹枝词,古代近代的都有,反映民风 比如:一 城西门前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二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三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