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深圳通”的黑幕
深圳市公交IC卡系统于96年底投入运行,目前已发卡60多万张,约有1000辆大巴和400辆中巴(鹏翔公司)安装了公交IC卡设备,每天约有40多万人次使用该系统。该系统投入运行近四年来十分稳定,故障率不到十万分之一,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大面积将感应卡技术应用到公交系统的范例,该系统被列为96年度市政府为市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近年来,吸引了国内约有100多个城市的同业前来学习、参观,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政府组团专程到我市实地考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也作了专题报导。
98年起,不少市民就向有关部门建议,希望将公交IC卡推广到中巴、出租车上,更有热心市民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较详细的书面方案。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计划,将该项目定名为“交通一卡通”(今年改称“深圳通”),并于99年3月日召集相关部门成立了“交通一卡通筹备领导小组”。本来,这是一项方便市民的好事。但某部门却从中发掘“商机”,与某电脑公司联手,投入巨资计划重新搞一套IC卡系统(SONY卡)。
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如下手段:
一、声称现有公交IC卡落后了,必须重新搞一套,并且新系统与现有公交IC卡兼容,不会造成浪费。用欺骗的手段取得有关部门的立项。
二、禁止中巴、出租车安装现有公交IC卡。
三、欺骗新闻媒体说“深圳通”是某某领导定的,如果要刊登有关事实真相的文章就是与市领导过不去。致使两年来,普通市民对“深圳通”的真相全然不知。
四、从某些单位骗来巨资并迅速“浪费”或签下巨额订单,造成既成事实。
五、对市公交集团公司软硬兼施,不准市公交集团公司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事实上,公交IC卡完全能够满足“交通一卡通”的需要。“深圳通”能做的,公交IC卡完全能做到。如果没有人为干扰,在一个月内就可以实现大巴、中巴一卡通,并且投资不到“深圳通”的十分之一。
某部门与某电脑公司竭力废弃现在正常运行的公交IC卡系统,另搞一套完全是出于个人私利。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国家却要无端端浪费2亿元,这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令人忧虑的是,“深圳通”正在加紧投入,如果该计划强行付诸实施,势必会造成现有公交IC卡系统大约4800万元国有资产的巨大浪费,并将造成重复投资过1亿元。如果有关部门按目前的这种方案运行下去,深圳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市民手持两张卡,一张目前的公交IC卡坐大巴,一张“深圳通”坐中巴。有钱可以修路建桥、可以建希望小学、资助下岗工人,为什么要进行不必要的投资呢?
受篇幅所限,有的情况不便展开,希望对此事感兴趣的人士与笔者联系。并请有正义感的市民与我一同努力,让“深圳通”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深圳的害群之马得到应有得惩处。
附:针对“深圳通”发表在新闻媒体上的一面之词,反驳如下:
也谈公交IC卡与“深圳通”
深圳市民比较熟悉公交IC卡,但对“深圳通”却感到陌生。近一段时间以来,“深圳通”频频见诸各新闻媒体。有一些情况与事实有所出入,对此,我想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深圳通”的由来。
从中巴取消人工售票后,乘中巴需自备零钱给市民带来了不便。从98年起,不少市民就向有关部门建议,希望将公交IC卡推广到中巴、出租车上,更有热心市民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较详细的书面方案。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计划,将该项目定名为“交通一卡通”(今年改称“深圳通”),并于99年3月日召集相关部门成立了“交通一卡通筹备领导小组”。当时的一致意见是:
1. 在第一届高交会(99年10月份)前完成“交通一卡通”一期工作,即在中巴上使用公交IC卡。
2. 技术系统采用现有的公交IC卡系统。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一拖再拖,以至形成“公交IC卡”与“深圳通”相冲突的尴尬局面。
二、公交IC卡系统
我市公交IC卡系统于96年底投入运行,目前已发卡60多万张,约有1000辆大巴和400辆中巴(鹏翔公司)安装了公交IC卡设备,每天约有40多万人次使用该系统。该系统投入运行近四年来十分稳定,故障率不到十万分之一,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大面积将感应卡技术应用到公交系统的范例,该系统被列为96年度市政府为市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近年来,吸引了国内约有100多个城市的同业前来学习、参观,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政府组团专程到我市实地考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也作了专题报导。
应该说,公交IC卡系统是深圳的骄傲,完全能够满足“交通一卡通”的需要。
第一,它不仅仅能在大巴上使用,也能在中巴、出租车上使用。事实上,它已经在部分中巴(如401、446等)上运行良好。如果不是人为因素,更多的中巴早就使用上公交IC卡。
第二,公交IC卡系统由IC卡、车载机、数据采集、充值、清算等子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能精确地计算出每一台车的乘车次数和金额,并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可见说公交IC卡不能进行“分帐”处理纯属无稽之谈。
三、“深圳通”
据称,“深圳通”拟采用SONY卡,如果这一计划付诸实施的话,将是一个典型的重复建设案例,理由如下:
1、公交行业目前普遍采用的IC卡技术是一项简单、成熟的技术,它确实算不上高精尖科技。SONY卡、LEGIC卡(即现行公交IC卡采用的技术)及PHILIPS卡等均属同等档次的技术,并不存在谁比谁强的问题。用SONY卡取代LEGIC卡并没有提高技术档次。就象市面上各型同类彩电很难分出技术高低,只是品牌不同而已。
2、公交IC卡适用于小额消费,如乘车、买报纸、停车、自动售货机售货等,安全要求并不严格,使用逻辑加密卡即可,完全没有必要使用CPU卡,因为破获它的成本远比它本身的价值高。事实上,清华大学IC卡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本市公交IC卡所使用的LEGIC卡的安全性能在逻辑加密卡中是最高的。公交IC卡安全运行近五年,交易十亿次,从来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再者,公交IC卡如果进行大额交易,岂不象银行一样发行了一种新的货币,资信难以保证,国家金融政策也不允许。正因为如此,国际国内公交行业普遍使用的是逻辑加密卡,而鲜有使用CPU卡的。因此借口CPU卡而推出SONY卡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3、香港是学习深圳公交IC卡经验后于97年推出“八达通”的,香港是采用SONY卡,深圳、番禹、汕头采用LEGIC卡,广州采用MIFARE卡,其它城市各有不同。不同城市因历史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卡可以理解,但是同一个城市要两张卡就闻所未闻。退一步讲,即使要“深港衔接”,也是港人到深圳的多且频繁,深圳到香港去的次数毕竟少,香港应改用LEGIC卡才合理,怎么非要深圳改用香港卡呢?“深港衔接”无非是重复投资的一个借口而已。
4、深圳每家银行都愿意售卡、充值,给市民最大的方便,但有关部门不仅不付手续费,还反要银行出一大笔“赞助费”,这种不公平的苛刻条件,哪家银行愿意接受?
5、公交IC卡本身就是使用“电子钱包”来进行交易的,凭空说公交IC卡没有“电子钱包”简直就是对IC卡的无知。有关人士一直努力想实现用公交IC卡买报纸、泊车、买东西(自动售货机),但受到人为干扰。
6、用公交IC卡在“分段收费”车辆上使用,有较多实现方案:如上车刷一次卡,下车再刷一次卡;用GPS定位等,SONY卡无非也是采用这些方法,并无独特之处。
7、“深圳通”号称通过这专家那
作者:Simgue 回复日期:2005-12-15 16:03:00
那权威鉴定,需指出的是现行公交IC卡系统也是通过专家鉴定的。事实上,最好的鉴定是老百姓,增加“深圳通”的透明度,让广大市民来评议。
如果有关部门按目前的这种方案运行下去,深圳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市民手持两张卡,一张目前的公交IC卡坐大巴,一张“深圳通”坐中巴。这种事发生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个中原由的确令人深思。
令人忧虑的是,“深圳通”正在加紧投入,如果该计划强行付诸实施,势必会造成现有公交IC卡系统大约4800万元国有资产的巨大浪费,并将造成重复投资过1亿元。有钱可以修路建桥、可以建希望小学、资助下岗工人,为什么要进行不必要的投资呢?
需指出的是,如果没有人为干扰,在一个月内就可以实现大巴、中巴一卡通,并且投资仅仅不超过“深圳通”的十分之一。“交通一卡通”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快、办好,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 ”
参考资料: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47/6260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