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列强的侵略,1849-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战争?作用如何?

如题所述

  1、太平天国起义
  介绍: 太平天国(其中“国”原作“囯”,“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1851年—1864年)是中国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所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有人估计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约两千万人丧生。现代有人估计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有4.1亿人,经过清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及回族等起事后,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
  影响: 评价:1.性质: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2.集中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3.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处于战乱环境,且未得到农民阶级支持(没有涉及农民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性和生产积极性),故未真正推行。
  2、鸦片战争
  介绍: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另有相关电影和书籍。
  影响:
  国际关系的改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社会问题的加剧,清中叶自嘉庆、道光年间以后,中国社会已有种种严重问题,包括土地兼并、人口过剩、贪官污吏等,但在川楚教乱之后数十年的太平,使得当时的社会问题隐而不现,鸦片战争虽然直接影响的地区不多,但对于清朝的权威有所打击,许多社会上的问题逐渐浮现,造成较多的民变发生,间接促成了太平天国的兴起。   对知识界的影响:但绝大多数的士大夫,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此外,由于五口通商使得口岸的商人(或被称作买办),反而较一般知识分子更先开始接触学习西方事物。   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的新变化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2、鸦片走私有增无减。3、外国商品倾销局面形成   4、自然经济结构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解体。5、苦力贸易盛行。6、新阶级胚胎的产生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战前,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力地排斥着外国的商品侵略。战后,废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丧失关税主权,外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益成为帝国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鸦片战争后的经世致用社会思潮   1、 经世致用社会思潮的由来   19世纪初叶,中国封建社会已从“康乾盛世”的顶峰上往下跌落,封建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宋学”与“汉学”也逐渐走向穷途末路。而产生于明末清初由黄宗羲、顾炎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却受到社会的注重。这种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思想变革的主要表现。   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一方面,它针对当时社会的严重弊端和民族危机,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对国计民生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主要是服务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依然有着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方长技,“其不变者道而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这种将道势对立起来的观念,没有冲出清初启蒙思想家的封建思想藩篱,也使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处在一个肤浅的初级阶段。   2、经世派的群体与代表   战前-龚自珍;战间-林则徐;战后-魏源   3、经世致用社会思潮作用:士林风气的变化。   经学义理-经学致用   传统知识结构-近代知识结构   传统思维模式-变易思维方式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开端的理论概括   1、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战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可以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不受外国干涉;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从多方面被侵害,已经丧失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   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战后,外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受到破坏,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失去经济上自立的地位。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内容和格局,决定了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就开始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也决定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4、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管理,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 2)腐蚀清朝统治机构 3)减弱军队战斗力 4)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5)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5、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甲午战争
  介绍: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影响: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关地图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好辛苦的勒!望采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8
1,1849三元里人民抗英
2,1853太平天国运动
3,1865义和团运动
4,1894邓世昌黄海大战
补:5,1848关天培战死虎门
因为官兵素质,武器装备的问题,全都失败了。
第2个回答  2011-07-18
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结果都失败,但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第3个回答  2011-07-18
义和团、太平天国运动,有效的阻止,但由于实力,素质,号召力。无法撼动其根本

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作用...
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黄海海战。

...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作用如何?
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抗击列强入侵的斗争主要有:三元里抗英斗争、马尾海战、镇南关大捷、威海卫海战、义和团起义、廊坊狙击战等。1.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意义和作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2.马尾海战的意义和作用:由于清朝的腐败无能...

面对列国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作用...
3.中法战争,中国的西南大门被打开,东南水师和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4.左宗棠收复新疆,有效的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5.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6.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有哪些
面对列强瓜分与侵略,中国人民展开了四次大规模抵抗行动。首先是1841年的三元里战争,民众自发抵抗英军入侵;随后的1894年黄海海战,北洋水师英勇抵抗日军进攻;接着是1895年台湾人民反对日本割台,展现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最后是19世纪末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和对国家领土完...

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那些抗击斗争?作用...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面对列强的侵略进行了多次抗击斗争。以下是几场主要的战斗及其作用:1. 三元里抗英斗争:这是中国人民自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严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精神。2. 马尾海战:尽管福建海军在这场战斗中全军覆没,但它揭示了...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那些抗击斗争?作用如何?
北洋维护朝鲜和平对日甲午战争战败,赔款2亿两白银,割台湾澎湖辽东给日本,并准许外国在华设厂。暴露了国家虚弱的面目,外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不堪传教士及教民压迫起义,为获得清政府支持提出扶清灭洋,引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逃难承德避暑山庄,并签订辛丑条约,耻辱性的赔款4.5亿两...

1839到1901中国反抗列强侵略的四件事
1900年6月,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内容: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

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做了哪些抵抗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大体都集中在清末时期。虽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但是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还是涌现出了一批为国捐躯的伟大英雄人物。一、首先是民众自发的反侵略武装斗争:(1)广州三元里人民抗争: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

1840年~1949年,近代中国面对列强侵略有哪些抵抗?
辛亥革命(1911年):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虽然革命中涉及到外国列强的支持和影响,但它促使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改变和独立思想的兴起。抗日战争(1937-1945年): 日本侵略中国,中国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最终战胜了日本。这场战争让中国人民....

简述1840年到1900年西方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使自己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中国的各项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帝国主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