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
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扩展资料: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所谓人生八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在管仲看来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然而事实上廉洁这一品质的养成却远非那么容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忠孝节悌礼义廉耻” 详细的解释是什么?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忠孝节悌礼义廉耻”详细的解释?
1、孝,是子女对于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2、悌,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3、忠,是个人对于国家的,就是忠于祖国和人民。4、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就是要有...
“忠孝节悌礼义廉耻” 详细的解释是什么
孝,是子女对于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 悌,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 忠,是个人对于国家的,就是忠于祖国和人民 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就是要有诚信 礼,是说人们应该尊守各种规定(也包括礼貌)义,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 廉,是说人们应该廉洁奉公 耻,是说人们应该知耻 ...
“忠孝节义,礼仪廉耻”是谁提出的?
词典 【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2、礼义廉耻,中国成语。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出自《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
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怎么解释
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指精忠报国、孝顺父母、仁爱正义、遵守道德、廉洁不贪、知羞耻。1、忠孝指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出自《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译文:大王忠孝仁慈,尊敬贤才而乐与士子结交。)2、仁义总结成一句话: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候...
什么叫忠孝节义,礼仪廉耻??
忠,主要的意思是诚心尽力。主要是为别人为公共事情,与私相对。对别人不忠就是奸。对皇帝不忠就是奸臣。不守信用的人,就是奸人。孝,主要的意思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这个字是专门用来说父母和祖先的,与血缘有关。节,查来查去,没个准确的含义。什么志气节操什么的,越看越糊涂。我感觉,气节...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忍是什么意思?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1、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2、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16字是什么?
儒家思想主导的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诸如“五常”之仁义礼智信,“四德”之忠孝节义,“四维”之礼义廉耻,等等,早已与传统治国理政之道融为一体。所谓仁政德治,伦理教化,以礼入法,须臾不可乖离这些德目。以今之论,概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之称,最能阐释传统道德操守的真切涵蕴,最...
忠孝廉节是什么意思
忠:忠心、忠于,指对祖国忠心 孝:孝顺,指孝顺父母 廉:廉洁,指为官清廉 节:节气、气节,骨气,指为人处世要有气节 仁是孔子所推最高道德标准,儒家的伦理思想。后面的义礼智信,忠孝廉悌是其内容。仁本身就包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做人道德标准。其中...
中国八个字忠孝礼仪是什么?
中国八个字忠孝礼仪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一个汉语词语,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为历代儒客尊崇,也是人生的八德,其他都是这八个字延伸而来的。中国八个字忠孝礼仪的故事 破釜沉舟,秦末时,秦军进攻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向楚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