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彭景直,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为太常博士。时献、昭、乾三陵皆日祭,景直上言:在礼,陵不日祭,宗庙有月祭,故王者设庙、祧、坛、墠,为亲疏多少之差。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皆月祭远庙为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有祷祭之无祷乃止谯周曰:“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庙,皆朔加荐,以象生时朔食,号月祭,二祧庙不月祭。”则古无日祭者。今诸陵朔、望进食,近古之殷事;诸节进食,近古之荐新。郑玄曰:“殷事,月之朔、半,荐新奠也。”于《仪礼》,朔、半日,犹常日朝夕也,既大祥,即四时焉,此其祭皆在庙云。寻经质礼,无日祭于陵之文。汉时,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日祭诸寝,月祭诸便殿。贡禹以礼节烦数,白元帝愿罢郡、国庙。丞相韦玄成等后因议七庙外寝园皆无复修。议者亦以祭不欲数,宜复古四时祭于庙。魏、晋以降,不祭墓。唐家择古作法,臣谓宜罢诸陵日祭,如礼便。帝不从,因下诏:“有司言诸陵不当日进食。夫礼以人情为之沿革,何专古而泥所闻?乾陵宜朝晡进奠,昭、献陵日一进,或所司乏于费,可减朕常膳为之。”帝崩,葬定陵,有司议以和思皇后祔葬,后为武后所杀,不得其丧所,将以招魂合诸梓宫,景直曰:“招魂古无传,不可。请如桥山藏衣冠故事,纳后祎衣,复寝宫,举衣魂辂,告以太牢,内之方中,奉帝梓棺右,覆以夷衾。”众当其言,制曰:“可。”景直后历礼部郎中,卒。
【翻译】
彭景直,是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年,任太常博士。当时献、昭、乾三陵都是每天祭祀,彭景直上疏说,按照礼法,陵墓不是每天祭祀,宗庙一月祭祀一次,因此君王设置庙、祧、坛、墠,有亲疏多少之差。建立七庙、一坛、一墠。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都是一月祭祀一次。远祖之庙叫祧,四季各祭祀一次就可以了。不建祧庙的是坛,不建坛的是墠,有祷告时祭祀,没有祷告就停止祭祀。谯周说:“天子的始祖、高祖、曾祖、祖、父之庙,都是每月初一祭祀,以此象征生前初一享受丰盛的膳食,称为月祭。”可知古代没有日祭的。现在各个皇陵在初一、十五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盛大祭祀;在各个节令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以时鲜的食品祭献。郑玄说:“大祭,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在《仪礼》上,初一、十五,就像平常日子的朝一样,大祥期满以后,就按四季祭祀,这些祭祀都在宗庙中进行。贡禹以礼节烦多,建议元帝希望罢除郡庙、国庙。丞相韦玄成等人后来因为建议七庙外寝园都不再修建。议论者也认为祭祀不要过多,应该恢复古代四季在宗庙祭祀的旧制。从魏、晋以下,不在陵墓祭祀。唐家选择古制制定礼法,臣认为应停止在各个皇陵进行日祭,按照礼法灵活处理。中宗没有听从,因而下诏说:“有关部门说诸陵不应每天进献食品。礼法因人情发展变革,为什么只拘泥于古代的传闻呢?乾陵应于早晚致祭,昭陵、献陵每天一次致祭,如果有关部门费用缺乏,可以削减朕的日常膳食来解决。”中宗去世后埋在定陵,有关部门建议和思皇后祔葬,和思皇后被武后所杀,已找不到埋葬的地方,想通过招魂来合葬,景直说:“招魂自古没有记载,不可以采用。请像桥山藏衣冠旧例一样,取出皇后的祭衣,把皇后的灵魂招入寝宫,建衣魂车,以太牢之礼相祭,然后放入墓穴中,置于中宗梓棺右边,盖上夷衾。”众当认为他的建议很恰当,皇帝下制曰:“可。”彭景直后来历礼部郎中,去世。
这句话的意思:彭景直(彭构云之父),是瀛洲河间(今河北献县)人。
出自《大彭史记》,作者是彭开富,他是四川兴文人。作家,学者。
曾任泸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泸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员,泸州市第三、四届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泸州市作家协会成员。
出版专著有《酒城泸州》( *** 党史出版社)、《参谋与实践>(天地出版社)、《开富诗联>(中国统一出版社)。在全国及省市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文学作品120多篇,并多次获奖。
散文《人尽其才荐贤者赏>荣获1991年全国首届“冰心杯”文学大赛三等奖。近年从事姓氏学、谱牒学研究,编著了《彭氏春秋》、《家谱史话》、《彭祖传奇》、《彭氏名贤》等书籍。
其业绩入编《中国百科学者传略》(巴蜀书社)、《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人事出版社)。他编著的《大彭史记》全面深入地记述彭氏历史,力求反映彭氏在各个历史时期经历治乱兴衰的发展历程,深入地寻绎彭氏历史中所蕴藏的文化智慧。
《大彭史记》写作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力求历史写作与阅读韵味中找到平衡,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胡三省注: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余谓对三雍宫者,对三雍之制度,非召对于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
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胡三省注:师古曰:左氏传:管敬仲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淫丧失道德。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十•汉武帝五年》:
“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
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张君名署,字某,是河间人.张君方正刚直有气节,形貌魁梧高大,擅长文词,以进士的身份考取了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校书郎.从京兆武功尉任上官拜监察御史.张君被皇上宠信的臣子谗言陷害,与同辈的韩愈、李方叔三人一起被贬到南方做了县令.过了三年,逢国恩一起转做江陵属官.半年后,邕管上奏请让张君做判官,改任中侍御史,他没有去.后来做了京兆府司录.众属官陈述公事,不敢平视他,一起在公堂吃饭,都是低头匆匆吃喝完就拱手起身快步离开,没人敢多说话的.县令县丞县尉,害怕张君好像严厉的京兆尹一样.事情办好后,京兆尹改任凤翔尹,以节度使的身份镇守京西,请求与张君一起前往.后来改任礼部员外郎,任观察使判官.大帅调任到别处,张君不乐意长久离开京城,辞谢回来.因为以前的才能任命为三原县令,一年多后,升为尚书刑部员外郎,遵守法令敢于争议,刚直不迎合.有空再接着写.。
(1)C句译文:到现在,皇帝命令用五百步兵,在宫中按照他的阵法布阵,认为非常好,于是将这种阵法下达给各路.后来王吉果使用杨偕的刀盾阵法在兔毛川打败元昊.“至是”译为“到现在”,“帝”是下一句的主语,因此可判断在“帝”前可停顿,故排除BD.“帝命以步卒五百”译为“皇帝命令用五百步”,“ 如其法布阵于庭”译为“在宫中按照他的阵法布阵”,两句句意完整,都可独立为句,所以可选C.(2)D项,河外是指黄河以东地区.(3)B“冒死”言过其实,文中未叙及;另外,杨偕是在“陈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时才进谏的,并非“陈氏女被选入宫”就进谏的. 答案:(1)C(2)D(3)B 参考译文: (一)(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恭顺,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二)杨偕,字次公,是坊州中部人.偕从小跟随种放在终南山学习,中了进士,授予坊州军事推官,担任汧源县知县,又调任汉州军事判官.在官任上,多次递交文书讨论时事政治,又递交所写的文学理论.当时郭皇后被废,杨偕和孔道辅、范仲淹据理力争.孔道辅、范仲淹被贬至外地,杨偕只是罚款.他就说自己愿意和孔道辅等人一起遭贬,没有获批.富人陈氏之女选入宫中,准备让她作皇后,杨偕又递交奏疏进谏皇上.马季良因罪被贬放置滁州,他自己提出愿意退休.杨偕说,退休只适用于优秀贤良的人,犯罪的人是无权退休的.他又多次论述升降任用中的弊端,仁宗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到了元昊入侵时,皇帝秘密命令杨偕选拔强壮士兵一万人,策应麟、府二州.杨偕奏道:“出兵临战,没有纪律士兵就不效命.现今派遣民兵奔赴边疆,恐怕在路上逃跑以及临阵退缩.对不听号令的人,请让我用军法处置.”皇帝下达命令同意杨偕的请求.并州人知道后大为惊畏.有个宦官一向干预军事,态度蛮横,以前的军帅不敢惹他,总是宽容优待他.杨偕到任后,无论将领还是士兵,一律用军法约束.他命令宦官率领所统领的士兵跟随副总管开赴黄河以外,并警告他说:“遇到敌人要交战,一定要报告副总管并接受副总管的指挥.”宦官不服从副总管,拿着官样文书上告,杨偕严厉地批评他说:“你知道违抗主帅的命令就要杀头吗?”宦官非常惧怕,汗流不止,将笏板坠落地上.第二天就请病假,不久就死了.从此以后,军队的管理上下严明. 杨偕在并州时曾经钻研过《八阵图》并且献上了神盾、劈阵刀,那方法是在外用战车环绕成阵,在阵内并排使用盾牌.后来王吉果使用杨偕的刀盾阵法,在兔毛川将元昊打败.元昊求和但不愿称臣,杨偕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国家的实力一天天弱小,应该暂时答应元昊的要求,慢慢谋划消灭他的办法.谏官王素、欧阳修、蔡襄等多次上奏弹劾:“杨偕官职是皇上的侍从官,不想着为国家讨伐敌人,却帮助元昊实现不称臣的无理要求,罪过应当处死,皇上您不忍心杀他,请求您让他到外地做官,不适宜把他留在京城.”皇上将王素、欧阳修等人的奏章拿给杨偕看,杨偕心里很不好受,就要求出任越州知府,中途又改任杭州知府.当时蔡襄探亲路过杭州在街上招摇过市,有人告诉杨偕可以上书告发蔡襄.杨偕回答说:“蔡襄过去为了公事反对过我,但我怎么能用私怨报复人家呢?” 杨偕调回朝廷后,兼任太常、司农寺,改任右谏议大夫.后来请求告老还乡,在尚书工部侍郎任上退休.在他回家时,皇帝特地设宴欢送.退休后皇上还曾经召见过他,并恩赐他不行跪拜之礼的待遇.杨偕去世后,留下一篇《兵论》的奏折,皇帝很爱怜他,特地追封他为兵部侍郎.。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十•汉武帝五年》:“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
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
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
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参考译文】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胡三省注: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
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余谓对三雍宫者,对三雍之制度,非召对于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
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
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
’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
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胡三省注:师古曰:左氏传:管敬仲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淫丧失道德。
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繇(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
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修礼乐,被(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旨)明。
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
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知曰献’,宜谥曰献王。”子共王不害嗣。”
【参考译文】 河间献王刘德(字道君,栗姬子)在景帝前元二年(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三月甲寅廿六)封王(都乐城(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东南部献县、交河、东光、阜成、武强一带),研习学业喜好古事,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从民间得到好书,一定要很好地抄录副本给书主,而留下书的正本,又加赐金帛以广泛招求好书。
这样四方有道德学术的人不远千里而来(史记集解汉名臣奏:“杜业奏曰‘河闲献王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觽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
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
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有的有祖先旧藏的书,大多也进献给献王,所以得到的书很多,与汉王朝相等。
这时,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他所招来的书多半是没实用的。献王所得的书都是秦以前的古文旧书(指秦小篆以前的文字。
先秦:言秦之先),如《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等书,都是经传说记,孔子的七十弟子所著论的书。献王学习举用六经,设立了《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修习礼乐,亲自感受儒家的学术,所向所学必定以儒术为准。山东诸儒多随从而游。
武帝时期,献王来朝见,奉献雅乐,答对三雍宫(谓辟雍、明堂、灵台)以及诏令策问三十多件事。就他所谈的道德学术(指儒术),正合事理之中,文辞简约明晰。
献王在位二十六年薨(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正月)。中尉常丽上奏朝廷,说(曰:李慈铭云,“曰”字上当有“制”字):“王自身端正且行为清明,温和仁慈恭敬俭朴,真诚敬爱下级,明知深察,恩惠及于鳏寡。”
大行令上奏:“谧法说‘聪明睿智曰献’,。
晋书张方传原文及翻译
生在贫穷、地位卑下的家庭,因为有才能勇猛善战被河间王司马颐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张方在洛阳日子久了,他的军士横行暴虐,竟挖掘了哀献皇女之墓。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帝西去迁都于长安。于是请惠帝拜谒祖庙...
张方河间人也文言文
张君名署,字某,是河间人.张君方正刚直有气节,形貌魁梧高大,擅长文词,以进士的身份考取了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校书郎.从京兆武功尉任上官拜监察御史.张君被皇上宠信的臣子谗言陷害,与同辈的韩愈、李方叔三人一起被贬到南方做了县令.过了三年,逢国恩一起转做江陵属官.半年后,邕管上奏请让张君做判官,改任中侍御...
张方的介绍
张方(?—公元306年),西晋河间王司马颙派系的名将,河间人。以骁勇为河间王司马颙赏识。西晋 “八王之乱”,为司马颙前锋,讨伐齐王司马冏。司马冏战败后,受命与成都王司马颖共讨长沙王司马乂。太安二年(303年),率精兵七万自函谷关入河南,在洛阳附近,与陆机所部共约三十万众同司马乂军展开大规...
西晋人物志·张方·闯入狼群的怪物
司马颙要讨伐主政的齐王司马囧,派张方为前锋。结果人都没见着,就听说齐王被长沙王司马乂给杀了。司马颙没捞到便宜,又让张方讨伐长沙王。没想到张方一下子就攻入了洛阳城。司马乂率领帝师在城内抵抗,张方部队败退到十三里桥。手下人都劝他连夜逃走。看来张方是个将才,能分析形势、抓住战机、善用...
败战作品赏析
西晋末年,河间王司马颙派遣张方进攻长沙王司马乂。张方领军自函谷关直逼河南郡,晋惠帝派皇甫商迎战。张方暗中出兵攻破皇甫商,进而攻入洛阳。司马乂在城内应战,张方军队见到惠帝的车驾稍有退却,但无法阻止,最终大败,伤亡惨重。退至十三里桥后,士气受挫,有人建议张方夜间逃走。然而,张方明白败中求胜...
求两晋名将
晋武帝找不出一个对付树机能的 良将。277年,当时任宿卫殿中的司马督马隆挺身而出。出任武威太守,招兵3500人,用这支小部队,不 到一年解放武威,攻杀秃发树机能,解决了近十年的边患。马隆后来又做了西平太守,镇守西陲十多年。 2、张方:河间王的部将,在八王混战中出尽风头,一路狂胜,多次...
为晋惠帝摘掉「 ” *** ”的帽子--- 他被人误读了上千年
后来惠帝被张方劫至长安,「 ”河间王(司马)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颙前拜谒,(惠)帝下车止之。”惠帝在这种时候能作出止人之拜的举动,说明他还是可以认为形势变化的。 元康年间发了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件事...
张方是于哪一年去世的?
河间王参军毕垣曾受过张方侮辱,此时乘机进谗,说张方准备谋反,河间王遂于第二年(306)正月诛杀张方,将其头送给东海王求和,东海王不许。五月,东海王军队进人长安,河间王单骑逃人太白山。进人长安的鲜卑兵乘机抢掠,长安士民二万余人被杀。六月,惠帝返回洛阳。
张方人物生平
张方,出身贫贱,早期生活艰难。在长安,他得到了当地富户郅辅的慷慨援助,凭借才能和勇气,得到了司马颙的赏识,逐渐晋升至振武将军。在永宁元年(301年),齐王司马冏意图讨伐赵王司马伦,司马颙原本支持司马伦,派遣张方平定始平郡的夏侯奭,并令他援助洛阳。然而,司马颙在看到司马冏势力强大后,召回了...
文言文张方河间人
2. “彭景直,瀛洲河间人”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彭景直(彭构云之父),是瀛洲河间(今河北献县)人。 出自《大彭史记》,作者是彭开富,他是四川兴文人。作家,学者。 曾任泸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泸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员,泸州市第三、四届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泸州市作家协会成员。 出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