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论点论据论证

如题所述

孟子三章论点论据论证如下:

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里,作者列举“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诸多有利的地利条件,又指出了守城者“委而去之“”,实际上是强调了“地利不如人和也”的观点。

这里,为了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一连运用了“非不......也”的句式,体现了再优越的条件,人心散了,那自然不攻自败。

再如,在《富贵不能淫》一文,用“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生动形象的比喻构成的排比展示大丈夫始终视仁、礼、仪而处事的态度。同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更是从大丈夫不以自身境况变化而变化以及在个人遭遇外界威胁乃至危及生命时的处事原则,更加有力揭示了真正的大丈夫应当是绝不为自身条件优劣与外界诱惑干扰威胁而动摇个人的坚定信念,相反,在关键时刻和危难关头不惜牺牲个人生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还有,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里,为了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孟子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论证了担当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即必定要经历各种磨炼与种种坎坷的道理,把经受的多种磨炼阐明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进而也对开头列举的历史上那些名人给与了强有力的概括。

孟子的文章里还使用了对比的修辞,这也是孟子文章中的一个特色。

比如,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里,作者将战争中的三个因素,天时、地利、人和进行对比,明确提出了个人的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作者看来,人和是三个因素里最重要的因素。包括题目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明显的运用了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读者更加认识到了人和的重要性,即人和的中心就是“得道”,即统治者要施行仁政,这样帮助和拥护他的人才会多起来。

作者:豫园草之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孟子三章论点论据论证
孟子三章论点论据论证如下: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里,作者列举“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诸多有利的地利条件,又指出了守城者“委而去之“”,实际上是强调了“地利不如人和也”的观点。这里,为了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一连运用了“非不...也”的句式,体现...

孟子的舍生取义三段论是哪三段论?
三节如下: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论点)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论据
在《孟子·公孙丑下》的论述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核心观点强调的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通过三个层次的分析来阐述这个观点:首先,即使拥有有利的天气和时机(天时),但如果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地利),仍可能无法取得胜利,因为人心所向和内部团结(人和)更为关键。其次,即使城池坚固...

有关孟子主张和的论点和论据
孟子下质于禽兽之所为,故曰性已善;吾上质于圣人之所为,故谓性未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第三十五》)。为了准确研究孟子的仁政治国思想,他所提出的性善论是基本前提,限于篇幅,此处不对性善论的是非得失做过多阐释。来源:理论观察 ...

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证明论点的论据是什么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 人是有骨气的.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 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3、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 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三个部分...

《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呢...
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

孟子三章第三章作者写这六个人表达了什么?
孟子,三章第三章作者写了六个人表达了什么?孟子,张章第三章作者写六个人事表达共同团结。

关于《孟子》两则的事实论据 四个就好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_百度...
本篇除第一章单纯介绍孟子言论外,其余各章兼记孟子的事迹、行为和言论,以立身处世的态度为主,其中有不少名言。全篇原文共14章,本书选7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

求作文一篇关于孟子的观点的议论文
孟子把仁政的施行分作四个层面:一、保护现有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从而保证百姓的生老病死有所依,使百姓不离开国土;二、教导百姓自给自足,保证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国家要重视生产的季节,使百姓能安心生产;三,减免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四,在前三个方面都实现之后,再进行道德教化,形成...

可以证明孔子或孟子名言的论据和论点(论据越详细越好,一个5分)_百度...
(从一个方面论述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是“有志者”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条件,从侧面论证了中心论点)二是有志者的“志”必须是永不改变的“恒志”,(提出立志的先决条件之二)而且必须付诸于执着不懈的勤奋努力。这就是说:不能今天立志当科学家,明天立志当文学家,过不了多久又立志当政治家,如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