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题所述

 1.班主任应在自然情境下的过程展开心理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教育与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亦师亦友关系的建立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就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克服新生的胆怯心理,从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2.能调动多方力量作用于学生心理健康
  毫无疑问,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她几乎就是个指挥,运筹帷幄,外联家长,内结领导、同事,把这几种力量凝聚成合力,给予学生的心理健康以积极影响。 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频共振时,她要协调;当学科教师与她的学生有矛盾时,她要调和。因为她深信,学生是在良好的关系中成长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与班主任接触、交往,受到其关心教育外,其他科任老师及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这几股教育力量相互矛盾、相互干扰,方向不一致,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导致心理的扭曲。班主任正是这几股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沟通情况,交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方法技术,达成共识,相互协作。比如当班主任把握了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与孩子沟通的不同方式可能会形成孩子哪些人格特质的基本知识时,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就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心理学研究表明,亲源性心理影响是什么性质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要了解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与孩子沟通的不同可能会形成孩子哪些人格特质。近几年心理学研究表明,亲源性心理影响是什么性质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3.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3.1 青春期的情感萌动。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为标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世界卫生组织把青春期界定于10岁-20岁之间。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外在美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他们开始注意到自身外貌,身高,体形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也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对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开始认识到自身外貌不够漂亮或个子低矮,体形较胖等,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自怨,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如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则易产生爱慕虚荣,自傲,狂妄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性意识的出现,是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特征之一,它引起了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性格等个性特征的一系列变化,十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萌发追求异性的需要,因此,青春期被人们称为"性危险期"。但我国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恋现象在中学生中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在孩子青春期到来之时,学校或家庭教育不当,孩子遇到外界的冲击,刺激,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3.2 家庭教育不当。有许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家长对其行为要进行深入了解和有效引导,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有这样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有一个14岁的女孩,有几次回家晚了,她妈妈很生气,骂她:"又到哪鬼混去了,是不是作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么晚才回来?"这个女孩只是和几个朋友吃饭,玩的晚了些,但她妈妈骂了他几次之后,她竟然真的不回家了,和一个男孩在外面同居了,以致怀孕无颜回家而跳楼自杀。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位女孩的行为呢?她本可以向妈妈解释的,但是妈妈没给她解释的机会。青少年心高气傲,自尊心强,一旦遇到伤害自尊心的事情,往往易激动,易愤怒,甚至拿自己当作报复的工具,作出一些偏激的行为。
  3.3 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3.1 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班主任对学生要有深入的了解。第一,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班主任有必要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校外生活。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管教方式,家长的爱好及个性特点,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等,这些因素都对学生有潜在的影响。第二,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教师需要了解的一个重点。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内向型的学生,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活动,多与人交往;对自卑型的学生就要从一点一滴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偏激性和攻击型的学生则要以静制动,以理服人,培养他们的忍耐力和自制力;对耐错能力差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挫折教育与训练。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出发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有特长的方面大展身手,对恢复自信,改变自卑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3.3.2 加强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安全度过"性危险期"。正确的生理卫生教育。在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前,班主任老师要把科学准确的生理知识向学生讲授,必要的时候可以把男女学生分开辅导,这就需要联合其他老师,男女老师分别辅导男女学生。给他们讲解第二性征的相关知识,教给男学生针对"遗精",女学生针对"月经初潮"等问题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先打个"预防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后,有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可以主动找班主任咨询。
  科学的性意识教育。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提前,但他们很少能获得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青春期知识,随着性意识的出现,他们会公开或隐蔽的进行自我认识和探求,引导不到位会产生很多问题,轻则困惑,重则产生性心理变态。而学生本身又难以启齿,这时班主任就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性审美教育等。在这一时期,男女学生既表现为互相疏远,而又渴望与异性彼此接近,如果青春期教育不当,极易发生单相思,早恋,同居,未婚先孕等不良现象。班主任可以通过举行主题班会等活动,列举一些相关的例子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例如:关于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分寸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等。
  学生的心理从混乱走向有序,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有责任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个人生转折的十字路口,在辅导他们学业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渗透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完成出色的自我塑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班主任应利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相处的机会,自然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针对新生,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初入学的胆怯心理,快速适应新环境。2. 班...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班主任应在自然情境下的过程展开心理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教育与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亦师亦友关系的建立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通过建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缩小代沟、与学生做朋友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通过讨论法、集体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科学地减压,建立积极面对压力的态度。这样,班主任就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班主任还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避免问题恶化。通过倾听、理解、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增强其心理韧性,提高面对挑战的能力。同时,班主任需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班主任应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温馨、包容、互...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学科教学、各类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核心途径。各环节应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其次,与现有课程如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及青春期教育等有机结合,同时举办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活动课和班团队...

假如你是初高中班主任,谈谈如何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问题和困惑。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心理...

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全面渗透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需注重教育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传统教学内容实现,还可以通过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以及专题讲座...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控制不良...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积极地纳悦自己,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注意培养良好的教育心境和教育认知水平,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学生,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等。班主任有高度的自我修养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班主任通过自身...

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种宽松友善的个性发展空间中,学生定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也能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班主任可从环境的布置(教室卫生、立志标语等)、和谐的同学关系等方面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3. 民主的课堂环境 民主的课堂环境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