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管理条例(2 全文完)

如题所述

第三章宏观调控
      第二十六条国家采取政策性粮食购销、粮食进出口等多种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
      第二十七条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粮食储备制度。粮食储备用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
      政策性粮食的采购和销售,原则上通过规范的粮食交易中心公开进行,也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二十八条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食风险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等。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粮食风险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九条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根据粮食安全形势,结合财政状况,决定对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政策性收储。
      当粮食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采取价格干预措施。
      第三十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统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负责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健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完善粮食供需抽查制度,发布粮食生产、消费、价格、质量等信息。
      第三十一条国家鼓励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以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培育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粮食企业,支持建设粮食生产、加工、物流基地或者园区,加强对政府储备粮油仓储物流设施的保护,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在执行政策性收储时国家给予必要的经济优惠,并在粮食运输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第三十二条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起粮食市场供求异常波动时,国家实施粮食应急机制。
      第三十三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粮食应急体系。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的粮食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粮食应急预案。
      第三十四条启动全国的粮食应急预案,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启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应急预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及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务院报告。
      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粮食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启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十五条粮食应急预案启动后,粮食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要求承担应急任务,服从国家的统一安排和调度,保证应急的需要。
      第三十六条国家鼓励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提高优质粮食供给水平,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安全优质的粮食产品。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粮食流通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国务院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以及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等部门,分别按照职责组织实施全国粮食流通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等部门,分别按照职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粮食流通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第三十八条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粮食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查阅有关资料、凭证;检查粮食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情况;检查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查封、扣押非法收购或者不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用于违法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以及有关账簿资料;查封违法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的场所。
      第三十九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粮食经营活动中的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违法交易行为以及价格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粮食污染监控,建立健全被污染粮食收购处置长效机制,发现区域性粮食污染的,应当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被污染粮食处置办法由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依法及时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行粮食流通管理和监督职责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三条粮食收购企业未按照规定备案或者提供虚假备案信息的,由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粮食收购者有未按照规定告知、公示粮食收购价格或者收购粮食压级压价,垄断或者操纵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一)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
      (二)粮食收购者未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
      (三)粮食收购者违反本条例规定代扣、代缴税、费和其他款项;
      (四)粮食收购者收购粮食,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安全检验,或者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未作为非食用用途单独储存;
      (五)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未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或者未按照规定报送粮食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
      (六)粮食储存企业未按照规定进行粮食销售出库质量安全检验。
      第四十六条粮食收购者、粮食储存企业未按照本条例规定使用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的,由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被污染的粮食不得非法销售、加工。
      第四十七条粮食收购者、粮食储存企业将下列粮食作为食用用途销售出库的,由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销售出库的粮食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一)真菌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
      (二)霉变或者色泽、气味异常的;
      (三)储存期间使用储粮药剂未满安全间隔期的;
      (四)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明确不得作为食用用途销售的。
      第四十八条从事粮食的食品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条件和要求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从事政策性粮食经营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罚款:
      (一)虚报粮食收储数量;
      (二)通过以陈顶新、以次充好、低收高转、虚假购销、虚假轮换、违规倒卖等方式,套取粮食价差和财政补贴,骗取信贷资金;
      (三)挤占、挪用、克扣财政补贴、信贷资金;
      (四)以政策性粮食为债务作担保或者清偿债务;
      (五)利用政策性粮食进行除政府委托的政策性任务以外的其他商业经营;
      (六)在政策性粮食出库时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调换标的物,拒不执行出库指令或者阻挠出库;
      (七)购买国家限定用途的政策性粮食,违规倒卖或者不按照规定用途处置;
      (八)擅自动用政策性粮食;
      (九)其他违反国家政策性粮食经营管理规定的行为。
      粮食应急预案启动后,不按照国家要求承担应急任务,不服从国家的统一安排和调度的,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条对粮食经营活动中的扰乱市场秩序、违法交易等行为,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一条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的企业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违法情形且情节严重的,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企业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阻碍粮食自由流通的,依照《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粮食收购,是指向种粮农民、其他粮食生产者或者粮食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批量购买粮食的活动。
      粮食加工,是指通过处理将原粮转化成半成品粮、成品粮以及其他食用或者非食用产品的活动。
      政策性粮食,是指政府指定或者委托粮食经营者购买、储存、加工、销售,并给予财政、金融等方面政策性支持的粮食,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储备粮。
      粮食经纪人,是指以个人或者家庭为经营主体,直接向种粮农民、其他粮食生产者、农民专业合作社批量购买粮食的经营者。
      技术规范,是指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的补充技术要求。
      第五十五条大豆、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适用本条例除第九条第二款以外的规定。
      粮食进出口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本条例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2 全文完)
第三十八条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粮食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查阅有关资料、凭证;检查粮食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情况;检查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有...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以下统称粮食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前款所...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对粮食流通的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规。该条例对粮食流通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从粮食的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二、详细解释 1. 条例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二章 粮食经营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第二章主要规定了粮食经营者的资格和行为规范。第七条明确,粮食经营者包括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他们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和进出口等经营活动。第八条,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者需满足条件,包括具备经营资金、必要的仓储设施、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能力。具体条件由...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一章 总则
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流通秩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本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国内,所有涉及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和进出口等经营活动(统称为粮食经营活动)都需要遵守本条例的规定。这里的粮食,主要包括小麦、稻谷、...

吉林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总 则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激励生产者,保护消费者权益,并规范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所有在本省范围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存储、运输、加工及进出口等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均需遵循本条例的规定,涉及的粮食种类包括玉米、稻谷、小麦和杂粮及其加工后的...

浙江省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第一章 总则
浙江省为了推动粮食生产,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并维护稳定的粮食流通秩序,依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指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粮食经营活动,包括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以及进出口等环节,都将适用此办法,涵盖了...

浙江省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以下统称粮食经营活动),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兰州市粮食流通监督管理条例第二章储备应急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协同工商行政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卫生、价格、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食供求形势的监测和预警分析。政府适时发布粮食消费、价格、质量等信息,以保障信息的准确和透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捏造、散布虚假粮食安全信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兰州市政府建立健全粮食应急机制。在...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在粮食流通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是( )
国有粮食企业应当转变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流通有关的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承担保障本行政区域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在国家宏观...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