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全食怎么记载

古代人们对日全食的研究是怎样的!又是怎么记载跟现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日食是地球、月球形成之后就已经存在的自然现象。而人类到来之后,日食有了新的意义。日食进入了人类的历史,并且成为历史重要的内容,从记录日食到预测日食,从相信它是天神干预人间事务的手段,到能够对它进行科学的解释,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日食记录 中国第一  日食是人类肉眼所能观察到的最震撼的天文现象,所以人类自古就对日食重视有加。中国有悠久、丰富的日食观测记录。《竹书纪年》记录了夏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约公元前二十世纪)的日食,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据统计,从春秋到乾隆年间,中国史书记载的日食大约近千次,居世界首位。  在中国古代,观测日食的方法主要是用水盆反射的方法。这种方法最早见于公元前一世纪的《开元战经》。到了宋代,人们用油盆代替了水盆。元朝的郭守敬用小孔成像法能够准确测量食分(食分是被月亮遮住的太阳部分视直径与整个太阳视直径的比)。到了明朝末年,天文学家徐光启开始用望远镜观察日食。  日食预测有风险  人类预测日食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因为日食被赋予了很深的政治意义,所以古代皇家天学家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预报日食。据《尚书·胤征》记载,羲和(相传为帝尧所任命的皇家天学官员)因沉湎于酒,未能对一次日食做出预报,结果引起了混乱。这一失职行为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这说明当时已经开始预报日食。而在西方,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巴比伦人就已经能够预测日食(当然,他们也不一定预测得准)。  预测日食听上去很了不起,其实不需要现代的科学知识也能做到。首先,它的原理不难猜到,因为古代的天文学家整天都在跟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所以很容易发现日食的时候月亮会“侵入”太阳,从而推测出日食的成因。第二,预测日食不用掌握“日心说”。其实,从运动学的角度来说,说太阳绕着地球转也没什么问题,之所以最终日心说胜出,是因为这种说法更简洁,也更符合牛顿力学的解释。预测日食不一定非要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只要能够算出太阳的“轨道”和月亮的“轨道”的交点在何时何地即可。当然,这种计算还要辅以大量的观测数据。  那么,中国古代是采用什么样的宇宙模型,是怎么预测日食的呢?清华大学科技史研究所所长冯立升说,中国古代确立了与现代球面天文学模型基本一致的天球模型,还是比较先进的。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了月球、太阳运行和日食的关系。中国古人在西周时发现日食都是在朔日发生,在战国时已经对交食周期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一套预测日食的公式,东汉时提出了时限概念,因此预报日渐准确还是比较准确的,当然也有预测错误的时候。西方在近代研制出能够通过模拟太阳、地球和月亮运动而预测日食的仪器,中国古代并没有用这类仪器预测日食。  所以,古代有很多成功预测日食的例子,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北京天文台台长朱进说,古代之所以预测日食不十分准确,一是因为宇宙模型不是太正确,二是计算精度也不高。  当然,现在的日食预测是非常准确的。朱进说,现在日食的预测已经不需要观测,全靠计算就可以精确预测日食,靠着计算机,可以很快很好地预测日食。虽然因为潮汐、小行星和遥远天体的微小引力等原因会引起地球、月球轨道的微小改变,但这种改变对日食预测的影响很小。  错报日食是件好事  《新唐书》卷二七《历志三·下》记载,当时负责天象观测、推算的官员报告说,开元十三年十二月会出现日食。古代中国人错误地认为,日食是对皇帝“不德”的警告和惩罚,所以通常皇帝们听到这样的报告就会设法作出禳救。当时,唐玄宗正在从泰山封禅回京的路上,于是用禁食、简装的方法来补救。  谁知道,到了天官预测的时间点上,日食居然没有发生!如果这事搁现在,我们会说天官算错了。可那时候这可了不得,大臣们兴奋地认为皇帝德行感天,纷纷上表祝贺。  这里引发出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日食是可以预测的,那么它就像二十四节气一样只是自然现象,很难再和政治活动挂钩,那么“天官”的作用就下降了;但是如果完全不能预测,“天官”就变成单纯的记录者,地位也会下降,那么他们的地位是如何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得以保持的呢?  唐代的天文学家僧一行真是绝顶聪明的人,他一语道出真谛:“使日食皆不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稽历数之疏密;若皆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知政教之休咎”。就是说,如果日食完全没有规律,那历法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但如果每次日食都有规律可循,那就无法得知上天对人间政治优劣所表示的态度了。也就是说,日食有可预测的因素,同时也有不可预测,或者人为力量可以临时改变的因素,既有点像赌博,又有点像追求美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8
史书记载,(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或曰日食。
第2个回答  2013-11-08
用纸,史书

古代日全食怎么记载
6. 《诗经》中详细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7. 世界天文学家普遍认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具有高度可靠性,是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8. 日食天象如同精确的历史时钟,帮助确定了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尤其是在夏、商、周时期。9.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2283年美索...

古代人是怎么解释日环食现象的?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创造的天文学名词,把日全食的发生的步骤描述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而对日环食的描述则为:初亏、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复圆。中间跟全食有两个不一样,第二次接触叫做环食始,第四次接触叫做环食终。古代人把“日环食”俗称“天狗食日”。“日”代表天帝,皇帝是天之...

中国对日全食的最早记录
1. 最早的日全食记录出现在中国的《尚书》中,记载的是公元前1948年的事件。2. 在《诗经》中,对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有更详细的描述:“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3. 国际天文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具有高度可靠性,这些记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科学和文化遗产。4. 由于历史...

关于日食有哪些记载?
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日全食文字记录在《尚书·胤征》里。据该书记载,夏朝仲康时代,当时掌管天文的羲和家族有个官员,因沉湎于饮酒,懈怠职守,没有预报即将发生的一次日食,而引起人们惊惶。国君仲康认为这是严重失职,便将羲和处死。科学家们推算,这是发生在公元前2137年10月21日的一次日全食。在古时候...

古代日全食的记载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夏朝仲康五年(约公元前20世纪)的日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日食记录。从春秋时代至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史书记载的日食接近千次,位居世界首位。在中国古代,观测日食主要采用水盆反射法,这种方法最早见于公元前1世纪的《开元战经》。宋代时,人们改用油盆...

我国古代对于日全食的最早记载在哪本书上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日食记录,最早的一次是《尚书·胤征》记载的“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这次日食的具体年份推断不一致,有的推算在公元前2165年,有的推算在公元前1948年,但一般都认为这是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

古代日全食怎么记载
据统计,从春秋到乾隆年间,中国史书记载的日食大约近千次,居世界首位。在中国古代,观测日食的方法主要是用水盆反射的方法。这种方法最早见于公元前一世纪的《开元战经》。到了宋代,人们用油盆代替了水盆。元朝的郭守敬用小孔成像法能够准确测量食分(食分是被月亮遮住的太阳部分视直径与整个太阳视直径的...

我国古代对于日全食的最早记载在哪本书上
1. 中国古代对日全食的记录颇为丰富,而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尚书·胤征》一书中,书中描述了“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的情景。2. 对于这次日食的具体年份,学者们的推断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公元前2165年,有的则认为是公元前1948年。尽管观点不一,但这普遍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3. ...

《诗经》中关于“日全食”的句子有哪些?
2.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3.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4.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5.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6.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这些诗句描绘了日全食发生时的情景以及它所带来的凶兆和人们的哀愁。在古代,日食被视为天象的变异...

历史上发生日全食的日期
公元前1948年,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一次日食,有记录显示夏朝时期的天文官员因为忽视职责而未能及时报告日食,最终被处决以示警戒。甲骨文中记录了超过1000次日食的情况,其中最早的一次记载出现在《尚书》中,发生在公元前1948年。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诗经》记载了一次日食的发生:“十月之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