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个阳明心学基本问题,阳明说“心外无理”,我想问这个理到底是什么理,若指世间一切真理,就有个问题

请教个阳明心学基本问题,阳明说“心外无理”,我想问这个理到底是什么理,若指世间一切真理,就有个问题:如,万有引力定律等,不都表现于万物之中吗?何曾存于心中?如何存于心中?特请高手解惑!

心外无理,当然啊!如果你成植物人了、酩酊大醉、被打晕,昏死过去、、、、,此时,一切现象对你有何意义?任何现象,只有被你的心认知到,才有意义。不管是“理”还是“事”,都是如此。 下面的文章来自【真佛门】贴吧。 心性之学

天下无心外之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有个学生问王阳明,你老人家说天地万物都离不开自己,但是某人死了以后,天地万物仍然存在啊!王阳明回答说,你问得好,但我反问你,某人死了以后,他的那个天地万物还在不在呢?

佛教金刚经说,真正的修行,是从“降伏其心”开始,就是“伏(压住)”我们凡夫的妄想分别执著心。
到阿罗汉的境界时,就不再是伏心了,而是“断”了,即断除了“执著心(俱生我执),”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如此,所谓心性之学。《尚书·大禹谟》: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

孟子说:修身莫若修心。又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牲,则知天矣”。
朱熹:一心具万理,能存心而后可以穷理。陆象山:道未有外乎其心者。自“可欲之善”,至于“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神”,皆吾心也。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吾心即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阳明认为天地在吾心之内,万物皆属于心,无心则无一切,因此他说:“心外无物,心外无言,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又云:“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
就连《圣经》里也说:
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开悟的圣人--王阳明
王阳明是开悟了。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讲无善无恶心之体,就是要超越善和恶之间的对立。

禅宗六祖南还示道明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他悟到万法唯识的道理。阳明先生曾面对窗外的竹子,按照朱熹“格物致知”理论去格竹子,几天几夜下来头昏脑胀,卧床不起,还是不明白。

后来于贵州龙场,在他人生最潦倒的时候,静下心来,于深夜定中恍然悟道。

原来,朱熹“格物致知”理论是错误的!一开始就错了!

格,原来是研究,穷究天地万物之理。如果沿着这张思路,那会发现,天地无穷,永远不能穷尽万物之理,永远不能了知大道奥妙!

这格,原来不是研究,不是以凡夫的意识心(即佛教说的第六意识,分别心)去研究万物原理,而是“格杀”,格杀我们心中的欲望(因第六意识生起的欲望,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这就是佛教说的,道本人心,不假外求。

这“物语”,就是佛教说的见思、尘沙、无明等烦恼。

阳明先生这才发现,格杀物语,灭分别心后,离心意识,迥脱根尘,灵光顿时迸露,此时,才明了“天下无心外之物”,一切法由心想生!万法是好是坏,全不由万法决定,能决定的只是我们的心!境由心生,心能转境。

天下无心外之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有个学生问王阳明,你老人家说天地万物都离不开自己,但是某人死了以后,天地万物仍然存在啊!王阳明回答说,你问得好,但我反问你,某人死了以后,他的那个天地万物还在不在呢?

一切法由心想生

1、元晓法师喝死尸水
韩国元晓法师是一位高僧,也是净土宗的大德。唐朝时候到中国来寻师访友,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夜晚睡在郊外坟地,半夜很渴没有水喝,看到旁边废墟乱瓦中有一些水,就把水捧起来喝。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一看这是从死尸流下来的水,他当时心里觉得很恶心,然后豁然大悟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美恶自我,何关水乎?’他喝的时候以为是泉水,喝得非常舒服,到第二天才知道是死尸流出来的水,他从这个地方觉悟了。‘一切唯心造’,心清净平等,死尸的水也与泉水一样好喝。(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9-12-147)

2、登山时,大人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5、6岁的小孩子却在登山路上活蹦乱跳(我亲眼所见,当然并不是说,小孩一路上都是如此状态!但确实比大人登山状态好多了。),不知道怎么累。
是小孩子的体力比大人好、比大人强吗?当然不是。孩子的体力还不到大人的几分之一呢。那为什么?
佛法讲“所知障”与“烦恼障”为众生不能证道的两大障碍。小孩子的“所知障”--后天的知识、见闻觉知很少,他不执著“累”是什么东西,也不执著为什么“必须”要累。
所以,他不是一点不累,而是不像大人那么累。故佛法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诚哉斯言!

3、
穿门而过
近代圆瑛法师讲他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他在房里打坐,突然想到一桩事,马上要去办,他从床上下来,就一直往外走,走到外面忽然想起来,门是关的,我没有开门,怎么出来的?回过头来推门,门确实是关的。他在那一念中忘了有门,没有了执著,门他就通过了;再生一个念头起来,有一道门,再也进不去了。这证明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著有相是错误的;著无相也是错误的。有无两边都离开,你就可以从无相门入进去。如果有相、无相,执著任何一边不能进去,都不能契入这个境界。

4、俗话说:人生如梦。众生一直在无明大梦中,在幻化中而不自觉。
你看电影,荧幕上的人物活灵活现,其实背后是一张一张不动的胶卷在被机器操纵,我们被机器骗了。。。
现实也如此,有一种“业力”在背后操纵着我们,我们就是那不动的胶卷啊。。。我们的一举一动,其实就是业力的幻化而已。。。。
5、《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第一识,以为是老虎,肉身嘛,当然能射入;等“分别心、执著心”一产生,知道不是老虎,而是石头了,就再也射不进去了。【结论:你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有人得恶性癌症,乐观开朗,不久竟好了;有人得良性肿瘤,心灰意冷忧心忡忡,不久转化为恶性癌症。】

6、《列子》记载:范家有个叫子华的,喜欢私自蓄养侠客,全国人都佩服他。他很得晋国国君的宠爱,虽然没有官职,但地位却在三位公卿之上。谁被他看中,国君就会给谁爵位;他说谁的坏话,国君就会罢免谁。在他厅堂上议事的人同朝廷上的一样多。子华叫他的侠客中的智者与愚者互攻击,强者与弱者互相凌辱,虽然受伤流血的人躺在眼前,他也毫不放在心上。整天整夜以此游戏取乐,几乎成为全国的风俗。

禾生和子伯两人是范家尊贵的侠客,一次出外游玩,经过荒远郊野,住在老农商丘开的家里。半夜,禾生与予伯两人谈论子华的名声与势力,能使活着的人死去,该死的人活下来;富有的人贫穷,贫穷的人富有。

商丘开以前一直为饥寒所困迫,于是悄悄地躲到北边窗下偷听他们的谈话。然后借了粮食,挑上畚箕到了子华的家门口。子华的门徒都出身于世家大族,身穿绸缎,乘坐高车,迈着四方步,眼睛只朝天看。他们瞧见商丘开年老体弱,面色黎黑,衣冠不整,没有不小瞧他的。接着又戏弄、侮辱、欺骗他,推摔捶打,无所不为,商丘开却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样子。侠客们的手段用尽了,戏弄、嘲笑得也十分疲惫。

于是同商丘开一起登上高台,人群中有人随意说:“有能从台上跳下去的,奖赏他一百金。”大家都争着响应。商丘开信以为真,于是首先从台上跳了下去,形状像一只飞鸟,飘扬到了地上,肌肤与骨骼都没有损伤。

范家的门徒以为是偶然成功,因而没有觉得太奇怪。于是又指着河湾的深水处说:“那水里有宝珠,游下去可以摸到。”商丘开又跳到了水里。游出水面后,果然得到了宝珠。大家这才开始觉得奇怪,子华才让他加入食肉穿绸的行列。

没多久范家的仓库发生大火。子华说:“你们有能钻进火中取出绸缎的,根据取出的多少赏赐你们。”商丘开毫无难色地钻进了大火中,来去几次,烟尘没有沾污脸面,身体也没有被烧焦。范家的门徒以为他有什么道术,于是一齐向他道歉说:“我们不知道您有道术而欺哄了您,我们不知道您是神人而侮辱了您。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笨蛋,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聋子,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瞎子。我们大胆地向您请教道术。”

商丘开说:“我没有什么道术。就是我的心里,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样,我心中还是有一个感觉,姑且向你们说一说。过去你们中有两位侠客住在我的家中,我听到他们赞誉范氏的势力,能够使活着的人死去,该死的人活下来;富有的人贫穷,贫穷的人富有。我真诚地相信,没有一点怀疑,所以不怕路途遥远而赶来。我来了后,又认为你们的话都是真实可靠的,因而只怕我的诚心不够,行动得不快,并不知道我的形体到了哪里,也不知道利害在什么地方,只是专心一意罢了。外物也不能改变我的诚心,如此而已。今天才知道你们在欺哄我,于是我心中便隐藏着猜测与疑虑,外面要注意所见所闻,回想过去侥幸没有被烧焦、淹死,现在还害怕得心中发烧,恐惧得全身发抖。哪能再靠近水火呢?”

从此以后,范氏的门徒在路上遇到乞丐和马医这些穷人,再不敢侮辱,一定要下车致礼。宰我听说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不知道吗?最诚心的人,是可以感动万物的。可以感动天地,感动鬼神,横行天下而没有违抗的人,何止身负危险、出入水火而已呢!商丘开相信假话尚且遭不到阻碍,又何况你我都诚心诚意呢!你们要牢牢记住!”
由上述的两则故事,正好验证了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一切法由心想生’的道理。所以我相信有些癌症的病人,不是因‘癌症’而去逝,而是被‘癌症’吓死的!只要我们不要病痛放在心上,而时时刻刻以‘利益众生’‘服务众生’为念,放下一切的妄想、执著、分别,则心中不会因稍许不如意的亭,就耿耿于怀,或因小小的事情就发脾气骂人,如此身心清净,自然百病不侵,一切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7、《水知道答案》
[日]江本胜/著
世界为什么需要赞美?
本书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8、
有一对母女,母亲带着小女孩在乡村里面生活,后来遇到饥荒的时代,他们没有饭吃。这母亲看这样死守下去就完蛋了,他的母亲就拿一个布袋装了很多的沙,把这布袋绑起来吊在梁上面。母亲跟小女孩说,你不要紧张,这边有一包米在这个地方,我有事情出去办一下子,我回来就马上用这米煮粥给你吃。
这母亲出去了七天都没回来,隔壁的邻居看这小女生都没吃饭跑来跑去,就过来问小女孩这怎么回事呢?你妈妈呢?小孩说:妈妈出去不在。邻居问:她走了时候有交代什么事吗?小女孩说:妈妈说上面有吊一包米,回来的时候会煮粥给我吃。邻居就将米拿下来,把布袋一打开,里面都是沙。这小女孩看到这是沙的时候,当下马上气绝死掉身亡,马上死掉。就是她那个心中的愿望被破坏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9
心外无理,其实就是佛说的心外无法。万法来源于心,而心外实在是没有一切法的,如果心外还有法,就不能称之为万法来源于心了。理与法,指的是世间一切,万事万物都包括在内,而不仅仅是指真理。万有引力是理,也就是法,以事显,但其体还是源于心,而不是心外还有个万有引力在。心本空,但可生万法,故心内亦无“法”存在。打个比方:你想创造一道前所未有的菜肴,于是自己动手制作出来了。那么这个菜肴不是根据菜谱制作的,而是来源于你的心,但是这菜你又从来未吃过未见过,所以你的心内也没有制作方法。但是此菜的制作方法却实实在在是源自你心。
第2个回答  2013-10-31
阳明心学不懂啊
普通人说的心在佛教看来指“意识”外加部分身体感觉“受”
五蕴:色、受、想、行、识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佛教还有个名词叫 真空妙有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就是心 道生出大树 树就不是道了吗 树就不是心了吗?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空不二 万有引力就是在心里 这个心不是凡夫心

当然你问的是世间真理,佛家、道家是世间、出世间真理都包含了。
阿弥陀佛造了极乐世界 他就不会造引力了?

硬盘类似半导体的,只认识0和1,如今的计算机全都是二进制,你可以百科二进制这个词,就0和1,硬盘为道(佛家心)0和1分别表示一和二,之后就能在硬盘上建立存储“万物”了 计算机上存储的文件、声音、图片、网络游戏等其实都是0和1的二进制代码,连3都没有~~~
多简单0和1 现实世界的话“万物”一定就那么复杂吗
第3个回答  2013-10-29
阳明心学,我没有研究过,不过你说“心外无理”,让我想起了佛教的“心外无法”,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意思。世间一切万有,连时空在内,唯心所现,没有一法不是,那么其实任何一法也都是我们的心了,所以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第4个回答  2013-10-29
心学是借用佛教而有的,看佛经便知。
他的观点,心外无物,万物存乎一心。无物还有理吗。
不管什么东西什么理,都是自心。
他会吸收佛教教义,大谈特吹,以为光宗耀祖,小见识之辈。
你有时间看心学,为什么不看心经呢,260字,便知宇宙
人生事。
心学是30年前可看的书,那时图书馆不准放佛经圣经,连易经也被当成四旧。

...心外无理”,我想问这个理到底是什么理,若指世间一切真理,就有个问...
请教个阳明心学基本问题,阳明说“心外无理”,我想问这个理到底是什么理,若指世间一切真理,就有个问题:如,万有引力定律等,不都表现于万物之中吗?何曾存于心中?如何存于心中?... 请教个阳明心学基本问题,阳明说“心外无理”,我想问这个理到底是什么理,若指世间一切真理,就有个问题:如,万有引力定律等,不...

阳明心学的理指的是什么?
心外无理,心即理。所说的“理”也是具有客观性的,他并不主张天地之理乃人心所生。他说:“此理乃宇宙之所固有。”“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但他认为这个“理”完整的存在于人的“心”中,获得这个“理”,并不需要外求。“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阳明心学课 | 心与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是阳明心学的基本观点,所说的“物”,不是指物体、物质。王阳明把“物”定义为“意之所在”,而“意”为“心之所发”,如我的心有孝敬父母的念头,那么孝敬父母就是一物;我心有侍奉君主的念头,那么侍奉君主就是一物。王阳明所讲的物是带有道德性的,也即是说,在人心之外,没有...

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
阳明心学的核心要素包括:1. “心即理”的观点。这一理念强调“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意味着心灵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普遍的伦理道德基础。它指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其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如果心中只有狭隘的私欲,那么真正的理性和道德将会被视为不存在。2. “知易行难”的认识论。...

心外无物说明什么道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所说的心,指最高的本体,也指个人的道德意识。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

王阳明心学“心外无物”是什么意思?
好比在夜晚的梦中,梦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心变出来的。 白天的现实世界,也是一个大梦,也是心变出来的。 这个道理虽然很难懂,但儒释道的经典都是在讲这个义理。

王阳明心学口诀
王阳明心学的精要在于强调心与理的合一,他认为理并非存在于心外的事物之中,而是内在的本体。"心即理"是其核心理念,意味着一切事物的道理都寓于我们的心中。首先,王阳明强调,心是理的根源,世间之事皆由心生,没有心外的理或事(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他通过实例,如岩中花树...

阳明心学四句教的直白理解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善无恶心之体”,揭示了这个世界唯一的真相,万事万物的存在发生发展都是中性无意义的,我们随时所处的境域也是中性无意义,若自身有存在的意义,哪我们的命运就是固定的,改命就是无稽之谈,又努力奋斗什么?!“有善有恶意之动”,心外无物,外在的一切看法...

王阳明心学的三个部分是什么?
王阳明心学有三个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王阳明年少时候还是程朱理学的天下,那时主张格物穷理,认为理是通过格物求来的。但是王阳明曾经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也没有格出什么道理,反而大病了一场。后来王阳明在龙场,置身石棺之中,才终于悟到,万事万物都在自己心里,所有的道理不必外...

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
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 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所谓的天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系列严格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种天理下,所有人都被压得死死的,也就越来越扭 曲越腐朽。王阳明曾经也追求这个天理追求格物致知,但是他后来产生了不同意见,觉得这个天理不妥,真正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