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战败后为什么不回江东?

如题所述

这是一个千古之谜,为古今中外的学者争论不休。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

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

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项羽战败后为什么不回江东.
而项羽惨败后逃回江东的人不是太多,更要命的是能统兵的大将不是死了就是不知所终。即使回到江东,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更何况江东剩下的大部分是老弱妇孺,再回去给他们带来的只能是杀戮。所以还是不回去的好。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最在乎的东西,感到无力与羞耻,不愿再看到江东百姓因战争受苦。1、垓下之战的失败对项羽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失去了他最在乎的女人虞姬,也失去了他的军队和士兵们。这场战争的失败打破了项羽不败的神话,让他感到极度的无力与羞耻。他无法接受自己保护不了所爱的...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史记里项羽自己说了,“若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独籍心中无愧乎?”简单来说是因为“心中有愧”可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开始时是想逃到江东的,否则不会一出城就奔江东而去。可见他心中的愧意是在厮杀的过程中、在看到一个个战士倒下时产生的。项羽本来连刘邦都不如的,本来并不是一个英雄。

项羽为何至死不肯过江东?
但是项羽并没有因为做,反而是选择了在江边拔剑自刎。为什么项羽至死也不愿意过江东呢?首先就是内疚,觉得愧对江东父老。原来,在当时,项羽率领的军队大多是自己的故乡的人。当时,大家满含期待,把自己的儿子、丈夫的命交到项羽的手上的时候,是期待着自己的亲人荣耀回乡的那一刻,是想着项羽带领着大...

项羽宁愿自刎乌江,为何不肯过江东?
不过江原因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好浪漫啊!)争强好胜、死要面子的项羽因为“虞姬死,江东子弟被杀光。”心里面感到羞愧。没脸回到江东,所以拔剑自刎。(这个就是大家最支持的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说法。)不过江原因之二:除此两处之外在没有提到“乌江&...

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为什么不肯回江东重整旗鼓?
对项羽而言,他败给刘邦,他高傲的内心是无法承受的,这对他来说就是侮辱。项羽的性格,就是脸比命重要,而刘邦则反之。项羽败就败在自己的性格上。他这要强的性格,属实是再也没有脸面回去见江东父老。大势已经如此,就像《易经》里面说的“气数”一样。项羽的“气数”已尽,再也无回天之力。

项羽当年为何选择在乌江自刎而不是东山再起?
乌江自刎而不是回到楚地东山再起,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我觉得其中最重要因素应该就是:"自尊心"为什么呢?因为自尊心受挫,影响它受挫的因素有很多,而影响他失败的因素总结来说有两点。第一、争强好胜受挫的心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汉军的十万大军围困在垓下。深夜,阵营四周传来楚歌,士气一时间低落,...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在最后一刻放弃渡江?
真真正正的缘故是,此刻,在汉军千余追兵早已迫近的状况下,即便 项羽孤身一人(那时候仅有一条船,就够渡项羽一人)度过了湘江到会稽郡。他能集结是多少巨魔?那时候由于楚汉战争,江东的资金投入都被借调到最前线,早已没有是多少军力了。它是其一。其二,假如他一个人返回了江东,府县高官看他穷困...

为什么项羽不过江东
项羽从垓下突围时,他肯定是想回江东东山再起,要不然他也不会拼了命向江东突围。可一路走来人是越打越少,到了乌江边只剩数骑,其他部队是一个也没逃出来。此时西楚的精兵强将能臣干将是死的死,降的降。地盘失去了可以再夺回来,可这些精兵强将能臣干吏都是从战火中锤炼出来的,他们损失掉了可不...

都已到了乌江边的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渡江?
回到江东还有可能东山再起,可是此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了全部的兵力,来的时候带八千青壮子弟,回去却是一个人回去,实在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与汉军厮杀后,自己也身受重伤,而后挥刀自刎了。宁死不渡河,是英雄落幕之后,还保留的一种气节,表明了自己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也成全了自己的大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