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书繁杂,怎么区分文字是史实还是虚构的?

如题所述

‍‍

未经修饰的原始记录可信度高于后人编撰的史料,那样的史书就是史实。《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要看李渊和自己的起居注,房玄龄他们觉得不妥,于是修订了一套新的《实录》给李世民看,李世民下令把其中浮夸吹嘘的成分删去,形成了新的《实录》。后来宋朝修的《旧唐书》、《新唐书》都是根据《实录》修订,后来发现的李渊身边的书佐温大雅编撰的李渊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就与《实录》有很多出入。所谓起居注,就是皇帝身边的人随时记载的皇帝日常生活细节,最原始的资料。一般在新皇帝登基后,会对先帝的起居注进行编撰,形成《实录》,这是经过编辑的。而像《二十四史》这样的史书,则一般是后一个朝代(或者后几个朝代)编撰的前朝史书,主要根据《实录》编写,又经过了一次加工。所以,通常情况下,起居注的可信度大于实录,实录可信度大于后世史书。

‍‍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7
‍‍

可以互相照应的史书比孤证可信度高,我们知道,《宋史》、《辽史》、《金史》都是元朝修的。三部中,宋史的规模最大,修的却最快。因为几乎完全不经考证直接抄宋实录。而其中记载的很多事件和自习考证编撰出来的《辽史》、《金史》矛盾相当多,而后代仔细考证后,往往发现《宋史》自己本身都前后矛盾错漏不断,所以史学界普遍认为《宋史》是二十四史中修的最差的之一。再比如,《资治通鉴》是宋代编撰,但其中记录的史实却是从三家分晋开始。一千多年前的历史真的能记载很准确吗?所以《资治通鉴》中与其他史料相合的部分可信度就要高于那些仅存在于《资治通鉴》中的故事。

‍‍
第2个回答  2018-12-07
‍‍涉及到一系列专业知识储备了。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史书体系是《二十四史》,后来又有《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的说法。总之,这是一个庞大的历史总集,总计四五千万字。这其中涉及到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研究者,往往是集中在某个时代或者某个领域进行深入探讨。这种情况下,只看《二十四史》中相关章节可能是不够的。因为《二十四史》中的记录也是通过逐步汇总、删减而成的,有些文字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变得非常简略模糊,无法搞清事件的真实情况,甚至被掺入各种虚构的内容。作为研究者,能够知道自己所查阅的内容,在其他的历史文献中是怎么记载,到底是《二十四史》中转述它的,还是它转述《二十四史》的,这一点需要搞清楚。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份资料的记载的可信度会高于《二十四史》,如果是后者,那么它的记录可信度就低于《二十四史》。如果是前者,还可以继续追查,有没有更早的资料?还有就是同一份资料有没有不同的版本?哪个版本更早?这些都是可以进一步追查的。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存在文献残缺失传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就只能退求其次,通过各种科学逻辑思维来判断文字的合理性了。‍‍
第3个回答  2018-12-08
正所谓“我们永远不能知道真相是什么,只能无限接近它”。毕竟年代久远,我们不可能穿越到当时去考证真伪。只能遵循一些原则,对这些文字资料排一个可信度。有实物佐证的文字资料可信度最高,比如说,史料记载先秦铸剑技术如何高超,那只是一条简单的记录而已。而一旦看见了精美绝伦的越王勾践剑等,现在的技术也无法复制,那就真的无可辩驳了。但说有没有巨阙、鹿卢、太阿、干将莫邪这样的名剑存在呢?那真不好说,或许确实有,或许只是传说。在发现之前,我们只能说存疑。所以对于这样的,肯定是史实。
第4个回答  2018-12-07
我觉得还是要看史书中的记载,要是很多都有出处,还有相对应的论据,然后就是不管记录什么,都有大量的考究证明,这样的史书就是符合史实的。文字中很多只是文字,只是道理,没有证明的文字,一般都是虚构的。

中国史书繁杂,怎么区分文字是史实还是虚构的?
‍‍未经修饰的原始记录可信度高于后人编撰的史料,那样的史书就是史实。《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要看李渊和自己的起居注,房玄龄他们觉得不妥,于是修订了一套新的《实录》给李世民看,李世民下令把其中浮夸吹嘘的成分删去,形成了新的《实录》。后来宋朝修的《旧唐书》、《新唐书》都是根...

中国古代历史有正史别史杂史野史之分。如何看待?
1、所谓正史是朝廷史官所记述,所谓野史为民间史家所著或为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2、正史具有较大的真实性,朝廷史官代代相传,见证记述的是同时期的历史事实,有很大的真实性和官方性,因而正史也为后世研究前朝历史的重要依据,但正史也有弊端,比如会出现后世君主对前朝历史或对其他人产生批判情绪,而让...

正史是收录史实的史料还是虚构?
正史也就是官方承认的历史说法,野史则就是一家之言了。一般来说正史较可信,但是有当时的政治色彩,毕竟编正史的还是多少受到皇家的约束的。野史也不是就不可信,只是里面参杂了较多的道听途说,良莠不齐。但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历史,都是一种后人对前事的看法,有的客观,有的不然,反正历史...

古代共有哪些记载史实的书?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比如《汉晋春秋》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

我国的史书是怎么分类的.什么编年体,纪传体,国
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孩子怎样读中国书 ——我家孩子的国学阅读经验
我建议他从虚构类作品转到非虚构的。传统的《鉴略妥注》内容不好,他也看不懂,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他又觉得人名太多,容易混淆。于是就放任自流,随他自己去读。 无论是读小说还是读史,我要解释的东西都太多,做父母真是需要耐心。君臣关系、阉割、小脚、妻妾以及嫡出庶出,尤其是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孩子有...

无考古依据之史书记载 就不是信史么
1. 夏朝缺少考古依据所以不存在的观点具体为:夏朝的历史都是后人所写,目前见到的最早史书也是夏之后1000年撰写,夏朝缺少考古证据,比如文字、青铜器,外国学者不认可夏朝;2.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没有提及夏朝,并且连夏这个字也没有,所以,根本就没有夏朝。先说第一条。任何历史都是后人写,明朝修...

中国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中的图书类型有哪些?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1、四部简介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

汉字是怎莫形成的
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外壁,已经出现刻划...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小说,请你列举两部并简要介绍...
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