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简介及早中晚期的风格和诗歌

如题所述

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的生平各个时期和风格
1. 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生活时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2. 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之前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3. 四十二岁至四十五岁,应召入长安,三年供奉翰林期间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4. 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重新漫游时期
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5. 五十五岁至六十二岁,从“安史之乱”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直至去世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早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宝应元年(762)十一月,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作品的主要特点
1. 气骨高举。前人论李白的诗,多标之以气。称李白“以气为主”实际上揭示出了李
白诗歌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特征,即李白诗的强烈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色彩,他的诗是他的理想、才具、人格力量的自我表现。
李白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就是旷世奇才,无人可与伦比的英雄。所以他一生都执著人生价值的自我表现,热衷功名事业。而其雄豪的尚气任侠性格,又使他粪土权门,敝履富贵,保持着布衣尊严,不愿为人为物所羁约,追求一种飘然而来、飘然而去的洒脱生活。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性格,在李白诗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2. 情感恢张。李白的诗具有一种激荡宏大的情感张力。
李白是一位充满激情的人,理想与现实的激烈撞击,使他的诗充满了悲慨不平之气,情
感慷慨激荡。高亢而又激荡的情感是李白诗具有激荡宏大情感张力的内容基础。如《将进酒》。
在情感的表达上,使人又选取了与这种情感相适应的形式——宣泄的方式。这种率真的宣泄方式,完美地表达了诗人高亢、激荡的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酣畅淋漓、率直奔放的特点。如《梁甫吟》、《行路难》。
3. 想落天外。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极富于天才的艺术想像力。李白的诗言出天地
之外,思出鬼神之表,如天马行空,飘然而至,忽然而去,充满了“出鬼入神,惝恍迷离”(胡应麟《诗薮》)的奇幻色彩。
李白的艺术想像,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涌动着无尽的历史、神话、传说。如《蜀道难》。
其二,想像丰富,构思奇谲,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创造新奇鲜明的艺术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秋浦歌》。
4.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是李白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如《静夜思》、《登金陵凤凰台》、《清平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23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早期诗歌风格及作品:

    诗风豪放,飘逸大气

    如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以名山大川为主题,多采用夸张的手法
《早发白帝城》    这首诗通过路程的飞快,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衬托出了诗人胸中的远大抱负。诗中流露出了千难万险何所畏的气魄,表达了自己“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那种指点江山的豪迈逼人而来。此时的诗人,年轻气盛,恃才傲物。    《渡荆门送别》    诗中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依恋,一句“仍怜故乡水”,于不经意间散发出对故乡、亲人强烈的感激之情。年轻的诗人望眼前程,有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也有对生活了二十载那方水土的不舍。

  早期作品:《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早发白帝城》、《渡荆门送别》、《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李白中期诗歌风格及作品:

    延续了前期的豪迈,更多的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感情
    《行路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记沧海。”离京的诗人以满腔的悲愤,深深的感叹世路的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    《将进酒》    尽管他性格豪爽,自认为可以淡泊名利,以“古来圣贤皆寂寞”“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自己的不在乎,用“惟有饮者留其名”来自我安慰,但仍无法掩饰仕途失意所带来的理想幻灭的愤懑不平。

  鞭挞权贵,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中期作品:《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折杨柳》、《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等。

  李白晚期诗歌风格及作品:

     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

    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安史乱起,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

    丰富的想象力,借古讽今,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

    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后期作品:《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江夏别宋之悌》、《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等。

第2个回答  2014-08-30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好饮酒作诗,爱交好友,其曾获得过皇上和贵妃的赏识。但最后他贫困潦倒,死得令人心痛。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将进酒 蜀道难 侠客行 春思 秋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