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中医?(中医入门)

如题所述

中医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一些工作繁忙的白领和过着安逸退休生活的老年人所喜爱。也有许多人喜欢看一些关于中医的书籍,同时一些相关的中医养生节目也同时应运而生。对于有时间有精力来学习中医的人,这些书籍和节目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裨益呢?因为本人很少关注这些节目,阅读这些书籍,所以也没有多大的发言权。但对于即将步入之门的中医系学弟学妹还有试图系统了解中医的人们,我还是有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的。有人说读中医就要读经典,这是至理名言。但是未曾入门的人不可能读得懂经典的,就好像一个不会走路的婴儿,你不可能用训练刘翔的方式去训练他跑步。能够将中医经典中的一部融会贯通的人,必定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所以,初学的人读经典,一本书读二三十遍不知所云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初学中医的人应该怎么去学中医呢?首先任何技术都必须要有理论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对于一个学中医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知道阴阳五行、不了解六淫七情、不知道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不明白经络走向的人很难明白和理解中医。《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当然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权威著作,但不得不说,一般作为教材的书籍,可读性都相对比较低。我向学弟学妹们推荐的是秦伯未先生的《中医入门》,这本书的可读性是比较高的,而且秦伯未先生绰号“秦内经”,对于中医经典著作倒背如流,这本书是带领大家步入中医之门不可多得的一部著作。此外,方药中先生的《中医基础理论通俗讲话》同样也十分具有可读性。中医基础明白之后,就要学习一下中医的诊断学。中医诊断是最为复杂最为难学的一个科目。因为中医最吃功夫的就是辩证论治。学习这门学科,最为系统的就是《中医诊断学》的教材了,其中编撰最好的是被称为五版教材的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由邓铁涛先生组织编写的《中医诊断学》,但是同样可读性不高。焦树德先生的《从病例谈辨证论治》和方药中先生的《辨证论治研究七讲》可以弥补可读性的问题,但是这两部书,都需要读者拥有一定的中医学知识。中药的学习是中医学习的一个重点,《本草备要》是一部不错的著作,薄薄的一个本子。可读性远远高于《中药学》的教材。此外《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都是歌诀形式的中药著作。如果是学习中医的学弟学妹们,这两本书背一背,对中药的应用有很大的裨益。至于闻名天下的《本草纲目》可读性很高,但是见过全本《本草纲目》的人基本上都望而却步,人名卫生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金陵版的《纲目》绝度有防身的效果,足足有十多斤重,绝度不是两三年可以读完的东西更不要说背下来了。我觉得《本草纲目》可以作为字典一类的工具书来应用,不适合当做学习书目来阅读。方剂的学习其实是一个渐入佳境的阶段。中药烂熟于心的话,对于中医的处方会有一定的理解。方剂学历代初学者推崇的是《汤头歌诀》,这部书的作者和前面提到的《本草备要》的作者是同一个人——清代的汪昂。汪昂本身不是医生,而是一个富人。他组织了当地一大批名医为他编写医书,最后以汪昂的名字署名出版。虽然如此,他组织编写的许多书都是中医入门的很好著作。《汤头歌诀》诗歌的形式编写使读者便于背诵,当代《方剂学》所附的方歌大多数是出自《汤头歌诀》,还有一部分是根据汤头歌诀改写的。晚清名医大多入门时都曾经背诵过汪昂的《汤头歌诀》。读过上述书籍的话,基本上已经可以说一只脚步入中医之门了。对于并非学习中医的人来说,懂了这些,再找中医看病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分辨出医生的优劣和处方的合理性了。如果是学习中医的人呢?这些远远不够,还没完全入门呢。中医院校的学生,读过这些书就可以认真学习中医的内、外、妇、儿了。学习这些科目时,有一本书是值得阅读的,那就是《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是乾隆朝由皇帝御批,由当时太医院使(相当于院长)吴谦带领太医院编写的一部教科书,供清代学医的人学习。这本书基本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医学成就,除了晚晴系统出现的温病学外,基本包括了中医学除祝由科(医学心理学)之外的所有学科,可以说是医学的集大成之作。建国之前,许多医生以《医宗金鉴》为本学习中医,并且成为名医。此外,清末民初时河北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誉为“中医第一可法之书”,就是最可以效法的书籍,同样值得一读。对过这些书之后一个中医学徒就可以勉强出师了,即使不能药到病除也应该不会出现误人性命的问题。如果想药到病除怎么办?系统学习《黄帝内经》这是中医学的“祖经”,还要系统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几部书在《医宗金鉴》《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都有系统阐析),这些是中医的经典著作。此外便是涉猎历代医家的著作,特别是“金元四大家”即刘完素、李东垣、张从正和朱丹溪的著作。如此学习的话,就向着名医的道路迈进了。读过这些书,还有一部分书是要读的,那就是医案。中医不同于西医,医案是中医著作的重要组成,其中《临证指南医案》可以说是医案中的一朵奇葩。当今中医学界得泰斗邓铁涛先生曾经说过这部医案教育了数十代的中医。可见《临证指南医案》的价值。学基础→学临床→学经典→学各家→做临床→学医案,这是一条中医应该走的路,而作为一个对于中医有爱好的人,同样需要学习基础,而并非人云亦云,需知有些中医保健书籍是对的,还有一些不过是骗骗稿费罢了。知道中医基础才可以去伪存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0
如果是自学,建议你先看些实用的书籍,先不要干读理论。中医一定是要有兴趣才行,那怎样会有兴趣,首先要从中医中获益,你去先看如中里巴人的书或者陈玉琴老师的资料。里边有很多容易操作的方法,比如你自己和家人有些小症状,你又刚好看过中医治疗思路,比如从经络上入手。按摩、推拿、拔罐、艾灸等用最安全的方法先来试试,是在不行再说嘛。这样你很快就会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实操一段后,会发现需要理论的支撑,慢慢再去接触基础理论就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总之,先从培养兴趣开始,当然中医也需要一定的悟性。你既然想学,看来是有救死扶伤的大爱之心,祝你成功!
第2个回答  2019-07-04
嘿嘿
这个问题,要看你是如何学习的。
如果有师父带,那就按照师父的安排学习。
如果是在中医大学学习,那就更简单了,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学习。
如果是自学,那就复杂一点。如果文言文基础好,不妨先读清代名医写的《四圣心源》,再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黄帝81难经)》,把经典读通,你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需要大量的实践,只有实践过,才知道是否学到了。
如果你的文言文基础不好,那就建议按照中医大学的课程进阶排列与教材去学吧。不过我自己对中医大学的教材是有看法的,因为很多内容,已经西化,不再是中医的思想。可能学习出来以后,成为一个开植物药的西医,而不是中医。
第3个回答  2019-01-10
中医入门,建议学习我国最经典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
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2-20
如果你是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入手,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分类也很多,比如针灸、正骨什么的,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相关书籍和视频课什么的,多看看多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