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什么时候从两个字变成三个字知乎

如题所述

战国时期就有3个字的名字了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汉书·王莽传》又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之语,意思是说,匈奴单于依顺王朝的法令,去掉二字名中的一个字。可见,当时不但有禁止使用双字名的法令,而且还影响到了匈奴。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三国时的人名,告诉我们,人名有极强的阶段性,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命名特点。知道了这些,有的人一看名,他是什么时代的,也就能估摸个差不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人名什么时候从两个字变成三个字知乎
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

沉迷于知乎有什么害处
这就意味着你看个知乎,你还要各答案交叉比对。看科普类的看完了你得看看他有没有那个知识,别像以前有个教护肤的大v似的,自己都半瓶子水晃荡还说什么科学。

侮辱黄家驹(是对黄家驹先生最大的侮辱)
这27年来,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个奇迹,就是黄家驹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他的离去日渐消退,反而越来越广泛和深远。而BEYOND也由香港最好的乐队,变成了如今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的一支殿堂级传奇乐队。 “黄家驹”三个字,成为了一个符号。每每在各种场合,提到黄家驹或BEYOND的名字,或听到他们的作品,都会令人肃然起敬。在几...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说
孔子会说:学习真是学无止境啊!我本以为自己已经饱览群书,学富五车,没想到人上有人,天上有天,到头来还不如两个小儿,看来我还要继续学习啊!【现代语】学是学问无尽兮!本以自已涉猎群书,上知天,下知地,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终不若二小儿,臣继学兮!【文言文】...

古字文学?求高人解答!
三、初中常用通假字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

满招损,谦受益
曾有一位朋友谈到人之求名,他说有名有姓就好了,不要再求了,再求也不过一个名,总共两个字或三个字,没有什么道理。 有一次,从台北坐火车旅行,与我坐在同一个双人座的旅客,正在看我写的一本书,差不多快到台南站,见他一直看得津津有味。后来两人交谈起来,谈话中他告诉我说:"这本书是南某人作的。"我...

出现的文言文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二、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

知乎账号素材大全心疼
29、曾经两个字,打碎了多少心酸。30、那时候心就已经泛疼,只是我倔强的不愿开口。31、原来一个人真正绝望的时候,心里反而很平静。32、感触撕心裂肺肉痛的,大多数是女人。33、不是不死心是死不了心。34、最近心情不好不要惹我。35、是什么直射我心脏,让我比失恋更痛苦。36、有些事,心再痛,也只能割舍。37...

有什么听起来比较有逼格的人名? - 知乎
再来看看《一人之下》的拘灵遣将,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古风与仙气,仿佛能召唤出灵界的力量,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神秘世界,那份贴切与好听,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死神》中的流刃若火,这个名字如同火光般闪烁,充满生命力与激情,仿佛能点燃心中的热情,让人感受到力量与自由的双重...

《论语·阳货》中的“阳货”是什么意思?还有那些“雍也”什么的?
人名 论语一般用每章的前几个字命名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这里“豚”应该多一点写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