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
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食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扩展资料:
端午节由来:
1、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还是与节气、与古代生产、生活有关。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阳节、浴兰节等,是夏季里最重要的节日。
2、端午又叫女儿节,古人认为,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阳。阴和阳是相对的,如男和女相对一样,因此古人在许多问题的设计上都是二极思维,在节日设计上也是这样,所以一年有男人的节日,也有女人的节日。
参考资料:人民网-我们的节日——2018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
一、吃粽子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二、划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三、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最让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白蛇传》中许仙听信法海谗言,在端午节这天将雄黄掺入酒中给白娘子喝,使其变回原形。
四、挂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五、挂艾草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六、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端午节饮食:
1、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
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2、吃茶蛋
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3、喝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一般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4、吃油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5、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6、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7、糖枣糯米饭
端午节,纳西族要吃糖枣糯米饭。糯米饭能温补脾肺、补虚寒,而且糯米会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维生素,大量的磷质、钙质、铁质、蛋白质及脂肪,更加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血。所以要特别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进食。
8、吃臊子面
陕西人在端午节当天是一定要吃哨子面的。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
9、吃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10、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11、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端午节习俗、饮食的资料
端午节饮食:1、吃“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
端午节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8、吃麻花: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端午节本身是为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所以吃麻糖(麻花)来粘嘴,也是为了祝愿我们的生活甜蜜美好。9、吃五红:南京传统意义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黄”,即黄鳝、黄鱼、鸭蛋黄、黄瓜、雄黄酒。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
端午的饮食习俗有什么
1、吃粽子,端午节为纪念诗人屈原有吃粽子的习惯,现今粽子的种类非常多,口味大不相同,有鲜肉粽、蛋黄粽、蜜枣粽、原味等等。这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粽子的摄入量,不要因为贪美味而伤了身体。同时记得将粽子加热后再吃。2、点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
端午节饮食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传统食物有粽子、赛龙舟时吃的五黄以及大蒜炒苋菜等。二、粽子的由来与种类 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侵害屈原的身体,将米饭包裹在竹叶中投进江里,形成了最初的粽子。粽子种类繁多,有...
端午节习俗、饮食的资料
2、食粽子:端午节期间,中国各地都有吃粽子的习惯。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人们用菰叶包裹黍米制成牛角状的“角黍”。后来,人们改为用竹筒装米,经草木灰水浸泡后烤熟,制成“筒粽”。到了东汉末年,广东地区开始流行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并用菰叶包成四角形的碱水粽。3、佩香囊:端午...
端午节需要吃什么
端午节,亦称龙舟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个节日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饮食习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特别食用一些传统食物以庆祝此节日。以下是端午节所需食用的几种食物:1.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象征意义的食物。它由糯米...
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及养生饮食
端午节的习俗:1.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起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据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划船出江寻找,后来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以纪念屈原的精神。2. **端午食粽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由糯米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竹叶或其他植物叶中蒸煮而成...
端午节需要吃什么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其中饮食文化是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一些特定的食物来庆祝这个节日。以下是端午节需要吃的一些食物:1.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
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资料
1、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