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日字的成语故事
大家在平时有没有接触过一些带有日字的成语呢?以下是我收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成语】: 日暮途远
【拼音】: rì mù tú yuǎn
【解释】: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成语故事】:
“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这是伍子胥在悲愤之时,回复老友申包胥的信,意思就是说,我眼看着天色已经晚了,但是路途还很遥远,心急之下,就做出了违背事理的事情。伍子胥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来是他的父亲伍奢得罪了楚平王,楚平王想斩草除根,派人去把他的两个儿子都叫去,说是这样一来,就可以饶伍奢不死。长子伍尚明知道有杀身之祸,但他还是去了;第二个儿子伍子胥却毅然的出走,忍受了不少的辛苦,克服了许多的困难,终于逃离了楚国,而到达了吴国。伍子胥报仇心切,就帮吴国训练军队,并且教导他们联合起来去攻打楚国,这样经过了十多年,终于带领吴军打到了楚国的国都郢。这时候楚平王已死,伍子胥背着父兄之仇,掘开了坟墓,打开了棺材,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亲自用鞭子狠狠的打了尸体三百下。他的老朋友申包胥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的不满,就叫人送信去责备他报仇也实在报得太过分了。伍子胥便以这封信来回答他。
“日暮途远”或者是“日暮途穷”这句话,来比喻人处在窘迫的境地中,实在没有一点解救的办法。
【成语】: 日不暇给
【拼音】: rì bù xiá jǐ
【解释】: 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
【成语故事】:
“日不暇给”这则成语的“暇”是空闲的意思。这则成语表示事务繁重,时间不够用。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高槛本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私远矣。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刘邦刚做皇帝的时候,朝廷直接统治的领土不过十五个郡,其余的土地都封给有功的诸侯王,几乎恢复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但是,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不这样做就不能换得这些人攻打项羽,不能换得这些人对汉皇帝名义上的承认,也就不能换得统一与和平。 为了求得一个安全的环境,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秦朝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已经废除,新的还没有建立。为此,刘邦命丞相萧何制订一个国家根本大法,使举国上下有法可循。萧何从县吏一直当到大臣,对民情比较熟悉。早在起义军进入秦都咸阳的时候,他就收取秦朝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等情况。他奉命后,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参照秦朝的制度,制定出了《九章律》。 军事方面也得有个法令。韩信是位卓越的军事家。在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刘邦让他制定军法。大臣张苍是有名的历算家,刘邦叫他制定了有关历数、度、量、衡等的规章制度。他还命博士官叔孙通制定礼仪制度,使君臣之间有了规定的礼节,大家都能遵照执行。刘邦年轻时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了皇帝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太中大夫陆贾喜欢读书写文章,还常常在刘邦面前谈论《经》、《书》。刘邦每天处理政事已经非常繁忙,时间不够用,听多了就感到厌烦。有一次,他骂陆贾道:“我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关《诗》、《书》什么事!” 陆贾又耐心地说:“陛下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可是能骑在马上治理天下吗?自古以来的圣君、贤王,都要研究治理天下的办法,文武不能偏废,国家才能巩固。” 刘邦觉得陆贾说的话有理,便说:“好吧,你既然知书达理,就把秦朝为什么灭亡,我为什么取得天下,以及从古到今朝廷兴亡成败的大事,都写出来给我看。”不久,陆贾写出了十二篇文章。刘邦看后觉得很有启发,就把这些文章编成一部书起名《新琼》。 刘邦还立下誓约,并叫人将分封功臣的文书用朱砂书写,铸成铁券,把它放在金属做成的盒子和石室中。然后藏在宗庙里面,以便永久保存。 就这样,刘邦虽然每天忙得一点空闲时间也没有,但离他所要达到的规模还远得很。
【成语】: 日暮途穷
【拼音】: rì mù tú qióng
【解释】: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平王的太子建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伍奢,一个是费无忌。费无忌得到楚平王的'宠爱,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后会对他不利,于是他便诬告太子。没想到平王竟然相信,还把太子调到边关去。但是费无忌还是不放心,担心太子找机会报复,因此他又将伍奢囚禁,并且派人杀害太子。
心狠的费无忌还不愿罢休,他想到伍奢有两个儿子,于是他又派人杀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儿子,只有伍奢的小儿子伍员逃走了。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谎言,认为伍员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员。伍员为了逃命,一夜之间头发胡子全白了。后来他逃到了吴国,帮助吴王,建议派兵攻打楚,经过五次战争,终于打到楚国都城,这时平王已死,伍员为了报杀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尸体,亲自鞭尸。伍员的老朋友知道之后便责备他。伤心的伍员对他说:我像一个走路的人,此时天色已晚,但是路却很远,所以会做些违背常理的事。
带有日字的成语故事
带有日字的成语故事一 【成语】: 日暮途远 【拼音】: rì mù tú yuǎn 【解释】: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成语故事】:“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这是伍子胥在悲愤之...
日薄什么山四字成语
一、日薄西山释义 日薄西山(rìbóxīshā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晋·李密《陈情表》。原指太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二、成语出处 成语“日薄西山”出自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一日千里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一日千里 yī rì qiān lǐ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yī rì qiān lǐ 史记·秦本纪“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出 处 庄子·。25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26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27兴...
一日千里四字成语故事
成语造句:邹韬奋《抗战以来》:“他们的组织和工作更是一日千里,蒸蒸日上。”一日千里的成语故事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
日新月异成语故事
日新月异的典故 成语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尚书·康诰》曰:‘作新民。’《诗经·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商汤刻在洗澡盆上的字说:“如果能在今天洗净身上的东西,使身心清新,就应天天洗净脏东西...
日积月累的解释
1、学习知识应日积月累,不能一曝(“曝”字不能写成“暴”,要特别注意)十寒。2、学习外语没有什么诀窍,只有靠日积月累才行。成语故事: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上内容参考:...
冬日可爱
《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冬日可爱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婴儿,他母亲就找大臣赵盾论理。赵盾担心秦国会出兵干预,结果还是引发两国战争。赵盾独断专行引起大夫贾季的不满。狄国侵犯鲁国,赵盾...
日近长安远成语
【日近长安远的故事】:西晋时期,司马睿八岁的儿子司马绍聪明伶俐,有人从长安来建邺,司马睿问:“京城情况怎么样?”“匈奴侵扰,百姓过不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再这样就要亡国了!”司马睿潸然泪下。司马绍问:“爸爸为什么哭?”“说了你也不懂,你还小呢!”“我8岁了”司马睿说:“我问你,...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成语故事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的成语故事 薛蟠从老家来到大观园住下后,打听到贾府有一所家学,学校里有许多年轻人,就动了龙阳之兴,假装去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而已。学校里有些学生图薛蟠的.钱财就被上了他的贼船。秦钟与贾宝玉来上学,薛蟠立刻就打他们的主意。三字开头的成语 三月不知 三思...
最后一个日字成语一个太阳系着二圈
长绳系日 cháng shéng jì rì [释义] 系:拴,缚。用长绳子把太阳拴住。比喻想留住时光。[语出] 晋·傅玄《九曲歌》:“岁莫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想留住时光 [成语故事]远古时,巨人夸父和太阳赛跑,当他快追上太阳时,觉得口干舌燥,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