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是千古罪人还是大功臣?(简要概述,分点)

如题所述

中国历史上值得了解、讨论和纪念的人物实在太多了,近几年我注意较多的一位是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宏。他生于北魏皇兴元年(公元四七六年)八月,卒于太和二十三年(四九九年)四月。再过三年,就是他逝世一千五百周年。他本姓拓跋,但在逝世前的三年改姓了元。在他在位的二十三年间,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尽管历史学家已经发表过不少论著,但我觉得还是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因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或许人们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究竟元宏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还是先看一下史实吧!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四九三年)五月,孝文帝拓跋宏在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西北)的明堂举行了斋戒,召集群臣,将要占卜决定是否要出师征伐南朝。太常卿王谌主持卜卦,他仔细观察龟版上的纹线,确定属于革卦。孝文帝一听,立即引述革卦的彖辞说:“‘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真是再吉利也没有了。”群臣知道孝文帝已打定主意,谁也不敢说话,唯有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先皇遗业,统治中原,这次出兵征伐尚未归服的小邦,可是得到的却是商汤、周武王革命的卦象,恐怕不能算大吉吧。”孝文帝厉声责问:“爻辞上明明说是‘大人虎变’,怎么能说不吉?”拓跋澄说:“陛下登帝位已久,怎么能到今天才虎变?”孝文沉下脸色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想使人心动摇吗?”这位任城王还是不买帐,说:“社稷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社稷之臣,岂能知道有危险而不说话呢?”孝文帝好不容易才忍下这口气,淡淡地说了一句:“各言其志,亦没有什么大不了吧!”这场隆重的仪式就草草结束了。孝文帝的真意当然不是南伐,他知道任城王已看破了自己的心思,回宫后立即召见,并说:“在明堂上怕人多嘴杂,坏了我的大事,所以假装发怒,吓住文武百官,你大概明白。现在我们再认真讨论一下革卦。”接着屏退左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这次的行动实在很难,但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实施文治的地方,要在这里移风易俗,是毫无办法的,我想乘机迁都中原,你以为如何?”拓跋澄说:“陛下要迁都中原来经略四海,这正是周成王、汉光武帝取得成功的经验呀!”孝文帝还不无顾虑:“北方人死抱住旧习惯,留恋故乡,肯定会引起惊恐和骚乱,怎么办?”拓跋澄答道:“非常之事,本来就不是常人所能想到和做到的,只要陛下下了决心,他们还能干得了什么?”得到了这位宗室重臣的支持,孝文帝更有了信心,他把任城王比为当年使汉高祖刘邦下决心迁都长安的谋臣张良。接着,孝文帝又与汉族大臣、尚书李冲等作了秘密部署,并下令军队实施演习,由李冲负责选拔人员。七月十日,北魏全国戒严,军队总动员,正式宣布南伐,还命令与南朝接界的扬州、除州征发民夫,招募士兵。十天后,孝文帝在他嫡祖母冯太后的永固陵前举行了告别仪式,就从平城出发,率领三十万大军浩荡南下。以“南伐”为名的迁都,就从这里开始了,以后历经曲折,终于在两年之间大体完成。在迁都已成定局时,孝文帝开始采取一系列更彻底的汉化措施,而反对派也不放过每一个对抗的机会。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孝文帝下令禁止士民穿“胡服”(鲜卑等北方诸族的服装),大多数鲜卑人都不乐意,很多人没有执行命令,如东阳公(原东阳王)、太傅拓跋丕就公然一身胡服,拒不换装。十九年三月十九日,太师、京兆公冯熙在平城病故。冯熙是冯太后之兄,又是孝文帝的岳父,留守平城的拓跋丕本来就不赞成迁都,就联合陆【睿又】等上书,请求孝文帝回平城参加冯熙的葬礼。孝文帝识破他们的意图,指出他们在迁都之初就出了这样的主意,是“陷君不义”,下令对他们给予降职处分,又下诏将冯熙的灵柩迎至洛阳安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北魏孝文帝是千古罪人还是大功臣?(简要概述,分点)
究竟元宏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还是先看一下史实吧!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四九三年)五月,孝文帝拓跋宏在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西北)的明堂举行了斋戒,召集群臣,将要占卜决定是否要出师征伐南朝。太常卿王谌主持卜卦,他仔细观察龟版上的纹线,确定属于革卦。孝文帝一听,立即引述革卦的彖辞说:...

北魏孝文帝是千古罪人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不符合当时国情与民情的,极大程度上牺牲了下层鲜卑民众以及戍边鲜卑将士的利益,后来出现“六镇之乱”,尔东容叛乱被平定后,高欢和宇文泰又相继起兵,最终导致了北魏王朝的灭亡以及鲜卑族的消亡。因此,北魏孝文帝被称为民族罪人也不为过。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
(5分)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跋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2分)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2分)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既要看到他的积极...

“世界上最长的人造运河”魏孝文的皇帝拓跋宏是英雄还是罪人?
但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孝文帝可能会被视为千古罪人。因为他的改革,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语、鲜卑文化甚至拓跋族很快就消亡了。中国虽有元氏郡等鲜卑姓氏的后裔,但并非纯鲜卑人;虽然专家能找到鲜卑文化的一些片段,但很难看到全貌。如果孝文帝不改革,或者为了保持鲜卑族的纯洁性,他宁愿放弃中原的物...

...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之后,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似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因此,有人说孝文帝是历史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得到了永生。从这个角度看孝文帝是盖世英雄。本题选C。点评: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2.民族融合 见初一上学期历史书P114页上倒数第二段。。二、改革内容 1.迁都:平城——洛阳 2.六个方面(汉化)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学汉礼 三、意义 促进民族融合 四、弊端 其他名族许多的习俗文化消失了,被融合了,特点一点也不鲜明。。。所以孝文帝既是好人,又是千古罪人。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 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决心开始进行改革。他的汉化改革之所以能够推行,首先得力于他知人善任。他不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汉化的鲜卑贵族,还重用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人。他深知笼络汉族...

由北魏孝文帝祭天之处被发掘,再看这位明君治国理政的得失
鲜卑民族也从此消亡,觉得元宏其实是北魏和鲜卑族的“千古罪人"。无论如何,我以为北魏孝文帝将草原文明和汉族文明融合的设想是了不起的 。虽然他的一些措施最终因为格局无法适应,在他去世后走向了失败。但为后世隋唐朝代的民族融合,以及朝政繁荣提供了 历史 的支撑。

“世界上最长的人造运河”魏孝文的皇帝拓跋宏是英雄还是罪人?
虽然鲜卑族本身已经不是单一的民族,但是在另一个大家族中却是不朽的。中华民族不仅要记住中国人的祖先,还要记住鲜卑人的祖先。不要忘记像汉武帝这样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但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孝文帝可能会被视为千古罪人。因为他的改革,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语、鲜卑文化...

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北魏孝文帝元宏,为何会被称为千古罪人呢?
《廿二史剳记》卷十四曾这样提及,“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一传而宣武,再传而孝明,而鼎祚移矣”。部分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直接导致30年后北魏王朝覆灭,鲜卑族因民族间大融合而从此几乎消亡,作为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元宏就是北魏和鲜卑族的千古罪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