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文无定法”,有些文坛大家也认为作文是没有什么秘诀可言的,连巴金老人也曾经说过,写文章“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提到作文教学,似乎赞成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教学的不多,认为这是舍本逐末,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自由发挥。但曾有学生对我说,他从来都不会写议论文;也有学生说,记叙文就是从头到尾的记叙。惊讶之余又觉得在情理中,没有限制的自由最终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我认为在初学阶段基本技法的学习和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初学写作的绝大多数初高中学生,需要拟定若干基本的写作方法、能力要求和训练方法,帮助他们不断经过实践,才能逐渐走向“文无定法”的境界。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孔乙己》中一段的写作技法吧:“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如果你是有一定写作知识的人就会发现鲁迅先生这一段对孔乙己出场的文字来是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技法的,也就是说是动了脑筋的,首先,第一句就对孔乙己的身份和习惯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其次,对其外貌进行了粗笔勾勒,交代了他的年龄、生活境况和个性特征。再次,叙述了大家为什么叫他孔乙己,用描红纸上的话来称呼他实际是对他地位地下的进一步证明。最后,用语言描写来表现出大家对他的奚落,至此,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生活落魄、自命不凡、倍受奚落和欺凌的旧社会的被科举毒害的文人的鲜活形象。从总体概括到外貌描写再到语言的描写,对孔乙己的人物塑造就是在作者的高超语言表现下逐渐完成。可见,作文是有技法的,是需要熟练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的,也就是说在初高中阶段做到,先模仿再创造,模仿就是要把各种文体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先学到手,这个就成为了作文教学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环节。具体方法如下:(1)分项训练,在练习中学习写作。训练记叙文写作时先进行大的分类如叙事类、记人类、写景类等。每一类写作时再按各自特点规定每一次写作的具体要求。各类各项达到要求后再进行立意训练,“千古文章意为高”。尽管已是高中生,但不少人还是缺乏主题意识。英国小说家指导学生创作,只有三句话 “使他们笑,使他们哭,使他们等”,我认为还要“使他们振奋、受鼓舞、得警戒”。“他们”即读者。议论文的训练则先训练写清层次。很多初高中生初次写议论文时往往没有层次意识,说理混乱。写作训练时首先要求列出文章纲要,纲要上要明确体现说理思路。实践证明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基本能达到规定要求,做到条理清晰。在把握了宏观结构的基础上接着引导学生了解和把握一篇议论文各层内部的逻辑联系。通过对范文的讨论归纳出这样几种关系: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总分式、引申式等。这一层的训练要求避免写作中重复说理、雷同举例、层次单薄的问题。然后通过对优秀文章的评析让学生意识到一篇好的议论文不是无的放失,而是针对一定的现实问题发表评论。这一层次的训练则要求写作有明确的针对性,说理中肯,具有一定的辨证思维。(2)读写结合,在阅读的学习写作。目前的教学环境是不可能让学生有很多的直接生活体验,因此阅读这一间接体验尤为重要。每次的写作训练都要求学生做对等的阅读,即阅读并摘抄同类优秀文章一篇,且按分项训练的要求作好各种标识,或画出记叙文的细节描写、精彩语句、主旨句,或列出议论文的纲要、论据、深刻语句等。这一目的在于以优秀作品进一步强化对写作规律的认识,并促进对自己作品的反省,比较中提高,思考中深化。据说沈从文教创作时有一种方法,他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的中外名家的作品。汪曾祺说,他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他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学生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有长进的。(3)激发思想,在思考中提高写作。真正好的作品必须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作品。只有思考才能对世界万事万物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才是打上了独特的个性烙印,思考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也激起了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热爱。随着思考的独立和阅读量的增加,在写作中也越来越显现出思想的光芒、个性的色彩。总而言之,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走“有法”向“无法”迈进的途径。通过有计划有目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很快入门,步入正轨。据说美国的“兴趣教学”也并非我们所认为的完全凭学生的兴趣自由写作,而是有一定要求的写作。他们的话题是很宽泛,但在写作方法上往往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如“本性独白”,就只能用心理描写的方法,若第一次没达到要求则要写第二次,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都说明“自由”是有限定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习如果只是以兴趣为基础,不可能巩固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一切学习并非都是有兴趣的,许多事情必须借助于意志力始能获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