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题,测测你的智力,两小儿辩日里的问题

一.填空
“而日中时远也”“远”省略了〔 〕两个字。
“一儿以日出出远”中“初”后省略〔 〕三个字。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孔子东游中的东 见两小儿辩斗中的斗 问其中的其
故 我以中的以 日始出时去中的去
而日中中的中 一儿以日出出远中的日
车盖 及日中中的及 盘盂 此不为中的为 沧沧凉凉
及其中的及 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2.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5.给下面的字注音

盂,孰,汝,知,沧,决
6.解释:
孔子东游中的游字 辩斗中的辩字 问其故的故字
去人近中的近字 探汤中的汤字 多知中的知字
不能决中的决字
7.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以:一儿以日出出远【 】 此独以跛之故【 】
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孰为汝多知乎 【 】
8.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两个横线}
9.“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10.下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不能决也。
11.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注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认为。
  (4)去:离。
  (5)日中:正午。
  (6)车盖:如今雨伞,顶篷呈穹隆状,称为车盖
  (7)及:到了。
  (8)则:就。
  (9)盂:圆者为盘,方者为盂。盂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13)决:决断,判定。
  (14)孰为汝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为,同“谓”,说。汝,你。知,同“智”,智慧。
  正音:
  盘盂:pán yǘ
  茹rú
  智zhì
编辑本段译文
  译文:孔子往东方游说,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辩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爽,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手伸入了热水,这不就是越近(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编辑本段寓意
  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要从更多的角度看事物。
  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
  3.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4.从文章中可看出孔子的谦虚。
编辑本段读法(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编辑本段文章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从这个故事我们应该理解的是通过两小儿辩日可知道在当时这个科学各方面都不发达的时代作为圣人的孔子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当时哪怕是现在也是无法说出谁对谁错的,所以我们要有敢于问的精神并且摒弃那些已知既真理的谬论的科学精神!
编辑本段评论
  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不知道我们今天的人们,还有多少不知道两个孩子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考虑到的是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角度的原因。您知道正确答案吗?!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一句话: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1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1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问题,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不过古人这种善思、好问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我们相信不论探索有多艰难,计算有多繁杂,只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会揭开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变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编辑本段人物资料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他与孔子针锋相对。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感悟】
  我认为没有最聪明的人,学习永远是没有止境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我学过了

但是忘了
呵呵
第2个回答  2013-10-20
好久的咯,忘的没影啦!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
1.其中二个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2.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3.而从孔子身上,可以看出,虽然当时的孔子已经是声名赫赫,可是依就敢于承认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无知,可以说是谦虚的表现,这是作为...

初一上册语文10《论语》十则检测题!!急需!!!
(10)、《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

两小儿辩日文章简介
孔子东游,遇到两个小孩子在辩论,他询问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而中午时远。”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而中午时近。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在早晨看起来大如车盖,到中午则如盘盂,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在早晨感觉...

初一语文会考什么呢?
初中语文常考的课外文言文有哪些 《童趣》、《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伤仲永》、《木兰诗》、《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以前是《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短文两篇》(《...

初一经常考的的文言文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寓意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读法(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初中一年级语文必考的文言文
1. 初一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常考的,普遍的 我就是初一的 告诉你哦 《驱蚊》 《画蛇添足》《自护其短》《郁离子·步数》《西湖二》《以羊易牛》《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都会考的.多看多读.自己就会翻译了!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

初一语文上下册文言文和课文里的古诗(只要名字,不要书后面的十首诗)
荒岛余生23* 登上地球之巅24* 真正的英雄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第六单元26 珍珠鸟27 斑羚飞渡28* 华南虎29* 马30* 狼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课外古诗词背诵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滁州西涧江南逢李龟年送灵澈上人...

苏教版初一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2. 苏教版初一上有那些古诗和文言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为你打开一扇门》 《繁星》 《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题破山寺后禅院、赤壁、浣溪沙)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七上语文考最多课外文言文
3.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一般考什么课外题(例如:名著知识,文学常 前面有占一部分是课内的题(课内填空、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或解释、古诗默写或填空等)。还有基础的选择题(这个只有两道左右)。课内的题占的分值不算多,但也不少。基本上要背的记的都熟了没什么太大问题。 然后就是阅读,这个占的分最多,失分...

二十五字文言文
3. 【初一上册语文21 21 论语六则21.1 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悦,高兴.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3、诲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4、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21.2 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