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10-10
内容摘要:“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打击违法犯罪”是公安交通民警的基本职责和职能,也是充分体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适应发展的需要,当好一名交通管理者?一是有较高的素质;二是以执法规范化要求树立交警新形象;三是有牢固宗旨意识和服务方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打击违法犯罪”是公安交通民警的基本职责和职能,也是充分体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适应发展的需要,当好一名交通警察?本人认为,应该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提升业务素质,做好本职工作。俗话说:“身正不怕影斜”。说到底,一个部门的形象是自己树立的,交警形象的好坏不是由别人吹捧或批评所决定的,是交警自己掌握着形象毁誉的“切换键”。因为,交警形象中的仪表形象、社会形象是外在的,而服务形象、执法形象是内在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在形象决定和制约外在形象,而内在形象又是由素质决定的。因此,要塑造良好的形象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在提高素质上花气力,着重提高自身素质和管好我们警察自己。(一)提高民警思想认识,不断增强五个意识。一是服务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入世之后,政府的职能已由“管理”向“服务”转化。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服务”决不是警务工作份外的负担,而是一种法定的、必须履行的职责,是应该提倡的职业精神和美德。因此,新时期的交警部门是集打击、管理、服务于一身的多元职能的公安机关。交警只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中,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让群众满意。二是宗旨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更高,只有增强宗旨意识,认真思考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树立起人民交警诚心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诚信”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诚心为善并付诸实践,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这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一贯要求。公安交警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公安交警的信用是政府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公安机关既要做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者、实践者。四是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追求平等、尊重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对公安交警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交警只有认真做到执法为民,实现执法公正,才能在群众心中树立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执法的文明形象。五是形象意识。形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象反映素质,折射作风,表现文明,影响声誉,影响环境,所以有人说:“形象重于生命”。(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警务活动和民警管理。良好的形象,要靠制度规范和制约。只有通过对公安交警的工作、行为、装备进行规范,有效提高队伍的工作效能,才能有效改善警民关系,实现警民共治。一要继续贯彻落实“五条禁令”、加强警容风纪形象建设。警容风纪是警察形象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展示警察风貌的窗口。人民交警讲究礼仪,保持严整的警容,目的在于展示交警的优良作风,做到举止文明,令行禁止,朝气蓬勃,在行为举止方面显示出交警的威严。二要健全业务培训机制,落实业务知识培训制度。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严格培训,有效提高民警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实战技能,才能保证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改善执法形象。(三)解决经费保障,改善交警形象。解决经费保障,让交警不再有后顾之忧,势必极大的调动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积极性,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交通环境的进一步好转,有利于改善交警形象,密切警民关系,意义重大。(四)提高交警工作绩效,努力创造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繁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交警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犯罪,依法严格管理,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这是树立人民交警社会形象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