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10-10
其中法治阶段是最为关键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点几年,大多就死在这个阶段。法治即制度治理,制度管理,“按游戏规则办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制度的编写则是法治的第一步,因此,如何掌握正确的编写方法,对制度的理解、宣传、贯彻和执行至关重要。 1.篇幅简短,语言简练。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知识爆炸,信息流通量巨大,简明扼要的东西才会受欢迎。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小报,就是因为它简短、简明、简洁、简要,一篇报道、一件新闻、一个事件,几百甚至几十个字了事,余光一扫,一目了然,走路、坐车、如厕都可进行,很节约时间,很容易记忆,很好理解,很受欢迎。我见过一个公司人事经理写的薪酬管理制度,光前言部分就有5000多字,从头至尾,耐着性子看完得花一个多小时,其感受正如诸葛亮所言:“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当然,诸葛亮之哭,源于激动,而我之所哭,则为无奈。我敢肯定,象这样的制度,没有一个基层员工有时间、有耐心、有能力将它看完、看懂,更何谈贯彻执行?早在1942年,毛泽东他老人家在《反对党八股》中就批评过这种人:“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真是一语中的。有人担心太短了,怕别人说他没水平,其实不然,从前有位大文豪给他的朋友写了一封信,结尾很抱歉:“对不起,我实在太忙,所以跟你写了这封长信。”看来写长很容易,写短才要水平。有人不禁要问:那多长比较合适呢?依笔者的经验和感受,按照一般人的耐心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一个制度的正文最好控制在3000字以内,能短则短,这几乎是一个肯定的答案。超过了这个界限,视觉开始疲劳,记忆开始下降,效果开始递减。如果你不能在这个范围内解决问题,你就要怀疑一下你自己的思路或文字表达能力了。 2.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企业的制度是写给员工看的,员工的文化层次高低不一、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所以制度、方案、文件除了要短以外,还要通俗易懂,要尽量贴近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就象与人交朋友、与人套近乎一样,要说他感兴趣的话,用他感兴趣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寻找共同语言,否则就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所以我们应该少一些专业化和晦涩难懂的名词术语,多一此口语化、通俗化、平民化的东西,少一些阳春白雪,多一些下里巴人。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要深入实际,多多学习和使用群众语言。比如,我们应该多说目标管理,少说MBO,多说资产负债率,少说LEVE等等。这些人,在《反动党八股》中也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早几年,在延安城墙上,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是转了两个弯子,写成了‘—ㄣ—’字。人字呢?在右边一笔加了三撇,写成了‘[人彡]’字。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当然,现在都是电脑打字,字是错不了,但是制度中晦涩难懂的东西太多,同样有碍于制度的理解和执行,甚至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