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一个好家长?

如题所述

如何做一个好家长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教育。面对发展变化的形势,现在我们应该如何才够得上一个好家长的标准呢?好家长需要合理科学地爱孩子;好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好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好家长需要配合好学校的教育与要求;好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脾气喜好;好家长还需要…… 在本篇章中,我们将告诉你,好家长首先要学会呵护孩子的心灵,促进孩子内心的成长,壮大他们心灵的力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孩子,才能经得起未来风雨的考验!
一、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l、不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导致孩子在愤恨中失去自尊心。家长应该循循善诱,就事伦理,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尊。孩子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作为父母亲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孩子讲清道理,培养孩子站在他人位置考虑问题的习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让孩子懂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的道理。 2、不讽刺、挖苦孩子,积极鼓励,适当表扬,使孩子在自豪中建立自尊。不少孩子争强好胜,有上进心,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许,但由于年纪小,难免出现错误或做事情不如人意。对此,不能过多责备孩子,而应抓住其微小进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克服不足,让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增强自尊心。 3、不对孩子冷漠和厌烦,给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其在满足之中建立自尊。如果孩子喜欢做事,喜欢成功,那就应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机会,施展他们的才华,并用爱抚的微笑,诚恳的赞许,鼓励孩子进步。 4、不要对孩子管教太严,应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使其在平等之中建立自尊。家长不要惯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讲话,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必要的批评以及慎重的处罚,可以使孩子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这也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二、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要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亲要逐步放手让孩子做事。但做之前要提出要求,或给予一定的指向。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做事时随意性很强,会虎头蛇尾、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父母亲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家庭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时,有时可以让孩子共同参与讨论和如何解决,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4对于孩子的过失,应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孩子有过失,往往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当然,在这时候,父母应当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大声斥责,而应当实事求是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家长处理得当,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现代人,这也体现了现代父母的真正之爱心。
三、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心? 1、引导孩子全面地、辩证的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孩子的短处。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孩子的长处。家长切不可因孩子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 2、学会正确给孩子归因,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是孩子的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的不足造成的,这时候家长应该理性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给失败以正确归因,让孩子对症下药,避免下一次的失败。 3、建立新的兴奋点。当孩子处于劣势或面对自己的弱项时,可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感兴趣得也是最能体现他才能的活动中去,以淡化或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解压力和紧张。 4、选准适当的参照系。与人比较和选取榜样时,家长都要讲究“可比性”和“可学性”。与孩子的悬殊太大,或者拿他的弱项一别人的优点相比,只会无形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5、正确地补偿孩子。家长可以对孩子两方面的补偿:一是以勤补拙。知道孩子在那些方面有缺陷,二是扬长避短。在孩子的优势区给予关注和发展,提高孩子的自信。 6、在小步中让孩子获得自信。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脆弱,经不起挫折。因此在孩子学习上,目标不要定的太高,应该制定适宜的小步走的目标,让他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争取一次次小步的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增强自信。
四、 如何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1、摸清孩子意志品质方面的薄弱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每个孩子的意志力强弱不一,家长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准意志力强弱中的弱点,如有的孩子做事虎头蛇尾,这种孩子意志品质的优势在确定目标、确定行动阶段,而弱点在于坚持和自制力上。对待这样的孩子,在确定目标之后,要经常提醒他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并在行动时帮助孩子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家长要加大管理、督促的力度。 2、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目的的性质决定人的意志力。目标必须明确而适当,越明确具体,越能有的放矢,坚持到底。过高或过易的目标不利于锤炼孩子的毅力。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分析实现计划的主客观条件,理智地分析各种因素,权衡利弊,才能确定既能达到目的又合个人实际条件的可行计划。 3、从小事做起,磨练孩子的意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练意志的好方法。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曾通过小事情磨练自己的意志。从到大,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地磨练孩子。当孩子能够迎接越来越大的困难挑战的时候,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就站在家长面前了。 4、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尤其需要家长的榜样力量。如果家长懒懒散散,生活懈怠,做事没有信心,经常半途而废,是难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的。所以家长必须要给孩子一个行为处事持之以恒的榜样,让孩子面对困难时,如何克服、如何坚持有一个形象的示范。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挖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当孩子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做事的能力。 2、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在现代社会,自我抉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更是孩子走向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应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作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很多时候的作用就是对孩子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克服困难。在这其中,最关键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而是立带劳,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软弱无能的。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孩子很懒,很依赖父母,什么事都要问,家长也是有问必答。事实上家长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凡是孩子能够去思考的,你就引导他去思考。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意识到有的事情是应该由自己来承担,由自己来考虑,由自己来决定。
六、如何读懂孩子内心的压抑?不仅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家长要能够清楚孩子压抑时的表现。 1、不安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失民,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建议在睡前和你的孩子聊天,让他能有一个机会说出心理话,减少内心的困扰。 2、胃口不佳。一段时间胃口不佳,如果不是身体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孩子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看看孩子是否有担忧、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压抑在内心’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他产生这些负面情绪。 3、疾病反复。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有一对正在闹离婚的夫妇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去校医务室,说自己头痛,后请心理医生会诊,原来是因为孩子恶劣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躯体反应。 4、过度忧虑。如果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有适度焦虑的情绪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许多周围的人或事就不正常了,对外界带来的正常刺激也使他感到厌烦、紧张的话,那么其焦虑程度已超出正常范畴,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七、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 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有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将压力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 1、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认真地听他说话。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给他以实际的帮助,帮助他减轻心理压力。 2、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有时孩子会因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做得不一样而被孤立’如不愿跟同学一起作弊等。他会因此而受到嘲笑、孤立,也会由此感到恐惧。这时'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坚持原则,让他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才是一个人成孰勇敢的表现,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3、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要孩子知道,压力人人都会有,父母也常常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样,可以避免说教之嫌,孩子对父母的话也就比较容易听进去。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榜样,以增强勇气和信心。 4、关心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的兴趣及所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便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愉快地健康成长。
八、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考生家长有无良好心态,也是学生发挥正常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尊重"孩子则是父母调整心态的有效努力途径。主要包括: 1、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当他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有利于发挥他的潜能,增强他的责任感。 2、尊重孩子的现状。每个孩子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应对能力,都有自己有特点,对他们的现状既不能低估也不能期望过高。尊重现状有利于家长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不会因超现实的高期望而导致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 3、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少孩子对自己的成绩定位、专业志愿都有自己的意愿,在应考期间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有自己应对方式。家长应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给予启发和探讨,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办,如果一意孤行,不仅为难孩子,也可能因意愿难以如愿而出现家长心理失衡。 4、尊重孩子的结果。在迎考的最后阶段,对于每次考试的成绩,家长都应在尊重现实结果的基础上和孩子探讨如何巩固或改进。尤其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如何合理地看待失败的结果。不要任意推断,把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误认为全面的挫败,使孩子在关键时刻丧失信心。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横加指责孩子,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孩子的内趋力,而且会引发家长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境低落。这些都可能构成负性循环,影响孩子考试的心态。 当孩子得到一个不够理想的分数时,说明孩子在学习的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此刻,孩子最需要得到的是家长的关心和帮助。此时,家长切忌通过自己的暴怒来试图引起孩子对分数的重视,也不要不加控制地用生气、暴怒来表达对孩子成绩的失望。 一定要保持情绪的镇定,要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5、引导孩子正确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 考试后,对考试成败原因的分析,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少年经常将考试的成败归结为4种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当孩子把较差的考试成绩归结为能力不足时,孩子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对以后自己的成功也不会抱多大的希望;如果孩子将较差的分数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时,就容易形成积极的心态,即通过今后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分数。 当孩子考试成功时,如果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是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则会大大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和成就感,从而会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将成功归结为运气好、考试题容易,则很难产生成就感,只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知道了这些道理后,当家长遇到孩子考试失败时,应当引导孩子多从努力程度和努力的方式上去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可以引导孩子反思一下:自己真正投入的学习时间是否足够?自己在学习方法的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如上课听讲、课后做作业、阶段复习、主动思考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应当如何改进。 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例如,发出如下的叹息:“和别人同样学习,你怎么就学不好呢?"、“我看你可能不适合学理科(或文科)。"这样做会大大地降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 6、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鼓励孩子要做长期努力的准备。考试伴随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活,要使考试成为孩子成功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家长就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即考试是帮助我们检查学习效果的手段。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出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是否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时,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学习的高原状态",是说学生在学习的最初阶段,一般会有突飞猛进的表现,但到一定阶段学习会表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一状态称为学习的高原状态。但只要坚持不懈,一旦度过了这一时期,突破了这一状态,学习就会有巨大的进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9

    首先,我是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的

    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去学习。我有经验,我妈一叫我去学,我就不由自主的反抗。其实她不叫我,我是有那个自觉性的。

    要是你的孩子问你要钱。要多少请给他多少,但是叫他写个支出表给你。我问我妈要钱时,她总是先把我骂一顿,搞得大家心情都不好。

     

    在你的孩子考试过后,无论他考得如何,请让他自己反思。不要数学考完了问数学考得怎样,语文考完了问语文考得怎么样。在总成绩出来2天以后,在和他温声细语进行交流。

    女孩子会喜欢自己的父母陪着自己逛街,旅游,开玩笑。男孩子总喜欢父母肯陪着自己玩游戏,甚至最佩服可以玩儿游戏比自己厉害的父母,这个时候父母说什么他都会听。

    不要问他喜不喜欢看书,直接带他去书店看;不要问他你想不想学舞蹈,或音乐,画画直接让他学。等他长大受益于这些时就会感激你了。

    多做好吃的给他吃。花样多一些,菜式多一些。他看到这些心情又舒畅又有食欲。

大概就这些吧,以此类推,好的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当家长。

第2个回答  2013-10-19
你首先要了解你的孩子,知道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解他心里的想法,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那么你就要多多与他交流,尽量的减少你们之间的代沟,一般女孩纸喜欢时尚一些的东西,当然也希望自己父母时尚些,应为女孩纸爱与别人比较,在学习上不要逼她,男孩纸一般爱玩游戏,但你要叫他少玩些,还要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第3个回答  2018-10-17
好习惯一定要父母参与,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包括,经常背诵,背下来后,要不断背诵,这样不断加深记忆,是学习的好习惯,不能背诵过后就不管。还有复习的习惯,要父母陪着,因为家长比较思维活跃,能够引导孩子复习,不至于很枯燥,复习要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开始养成习惯前,父母必须参与其中。培养好的习惯,就可能培养出一个天才,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一旦坏习惯形成,要纠正,可能比登天还难
第4个回答  2020-09-2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