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的皇太子 李治是如何登上皇位

如题所述

号称盛大的唐代国土,在谁的时代最为辽阔?唐太宗梦寐以求的封禅大典,在谁的时代成功举办?唐高宗李治让贞观之治再上一个新台阶,给开元盛世打下更牢固的基础。然而,千年以来,人们只记得,他是英明圣主李世民的乖儿子,铁腕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孟宪实撰写的《唐高宗的真相》,在甄别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大胆为唐高宗翻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现摘录本书最精彩的一部分让读者先睹为快。一贞观十七年(643),是大唐皇朝的多事之秋。正月,著名大臣魏徵病逝,对于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来说,这意味着缺少了一个主心骨。与此同时,皇子们争夺权力的斗争白热化。三月,齐王李佑叛乱,接着一个更重大的案件被发现:太子承乾有一个谋反计划。多年的太子承乾只能被废黜。接下来,谁会成为太子的人选呢?这是个人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 与李泰相比,李承乾喜欢舞枪弄棒,练习武功。李泰则是另外一种倾向,读书写作,文采飞扬。所以,每次皇帝外出,总是让李承乾监国守长安,而把李泰带在身边。唐太宗喜欢跟李泰讨论问题,喜欢李泰出众的才华。这种情况,大约跟国家形势安定,武功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的背景有关。于是,太子与魏王之争,暗地里波涛汹涌,一副不共戴天的样子。终于,太子承乾出了败招,竟然准备了一套谋反计划。而这个计划又提前暴露了,本来是为了保住太子之位,反而提前葬送了这个位置。二这种兄弟相残的局面,李治完全置身事外。这个状态,或许是他没有这个心思,或许是没有这个条件。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李治只有16岁,李承乾比李治大9岁,是25岁,李泰比李治大7岁,是23岁。从自然年龄上看,李治跟哥哥们比,如同小孩子一样。这个自然差距,对于经营政治而言,利弊关系很清楚。李治没有优势。贞观十七年四月一日,太子谋反计划被告发。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唐朝的政治立刻风云突变。随着太子谋反计划被证实,太子会被废黜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情。那么,谁来接替太子呢?这理所当然地成为朝廷的头等大事。魏王泰当然是热门人选,他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条件。承乾之后,他如今是年长者。按照古老的习惯,立嫡立长,那就非他莫属。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皇帝的期许。事情发展到今天,魏王泰应该是第一功劳者,而背后那只巨手,不就是当今皇上唐太宗吗?有谁会为了反对魏王泰而与皇上作对呢!魏王泰应该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老天不负有心人啊,魏王泰终于熬到今天了。在很多人睡不着的时候,魏王李泰的春秋大梦已经梦到了多年以后。三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坚定的身影站了起来反对立魏王为太子,那就是长孙无忌。这位嫡系皇子们的亲舅舅,多少年来,他都很少说话。有一次,唐太宗还夸他,说他善于回避嫌疑。那意思就是表扬他不揽权。如今,他这样明晃晃地站起来说话了。应该说明的是,他不是出于私心,他一定是更关心国家的未来,更希望未来光明而安定。拔河比赛现在开始,关于接班人,关于最高权力,关于国家未来……唐太宗应该没有想到,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长孙无忌忽然之间变得如此坚定。而面对长孙无忌的坚定,很多人胆怯了。原本为魏王欢呼的人,忽然之间收回了自己的声音。唐太宗回头看看,竟然很少有人支持自己。这让唐太宗也心头不安。长孙无忌的声音不高,但是有力无比。晋王仁厚,可以保证兄弟们平安。打天下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他是最佳的守成之主。他不说李泰不行,但是字字都击中李泰的要害。李泰逼得哥哥承乾走投无路,甚至甘愿冒死谋反。李泰对于兄弟们的态度,让人无法承认他们是兄弟。如果他当未来的皇帝,那么你的其他儿子,就难保平安了。如果说他有什么胆识的话,那也是没有用武之地了,因为皇帝陛下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安安稳稳了。长孙无忌的理由,何止击中了魏王泰的要害,更重要的是击中了太宗的要害。这么多年,李世民想到玄武门之变就不免悲从中来。那场兄弟相残的毒水,有迹象表明,正在向下一代,向自己的儿子们蔓延。权力是一枝恶之花,它能泯灭一切良知,能让一切道德伴随着自己的节奏起舞。他现在必须奋起抗争,希望把这股洪水猛兽挡在家门之外。五是的,唐太宗就是喜欢李泰,李泰的头脑,李泰的文学,没有一样他不喜欢。但是,长孙无忌提醒他注意,李泰的心似乎是很危险的。他与哥哥的斗争,竟然如此天衣无缝,这应该不仅仅是头脑问题,还应该有良心问题。如果以后让他主政,那么自己最担心的问题会不会噩梦一样地发生呢? 李泰的回答让唐太宗大感满意。李泰说,未来如果真的当了皇帝,最后杀死自己的儿子,让晋王李治继承自己的皇位。唐太宗心里忽然鲜花盛开。多好啊,为了兄弟的情谊,宁可杀掉儿子。太可贵了,太可贵了!于是,唐太宗理直气壮地叫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他把跟青雀(李泰的小名)的对话,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六然而,让唐太宗没有想到,这么气泡一样的谎言,根本就不用长孙无忌亲自出面来挑破。褚遂良站了出来,他轻而易举地让这句谎言现出原形。褚遂良的态度极度严肃,一副为真理不怕献身的样子。他说,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是皇帝错了。连前太子承乾的谋反,错也在皇帝身上。为什么?因为太轻信李泰了。请问陛下,这个世间,究竟是儿子亲还是父子亲?当然是父子亲。那么,历史上,有谁掌管大权后会杀儿子而让位给兄弟?没有。所以,李泰的谎言实在太简单了,这根本不用证明。中国是一个讲究经验的国度,史载昭昭,为的都是给后人提供经验。褚遂良这一问,唐太宗立刻泄了气。是啊,这是人性最简单的问题,自己怎么就这样轻易地相信了呢?或许,李泰的表态没有这么清晰,是李世民的转述让他的谎言变得清晰了。总之,李泰的表态过度,超出了人性能够接受的底线。这立刻被褚遂良紧紧抓住不放。陛下,他说,要立李泰,现在就应该安置晋王了。真不知道他的安置是什么意思,是保护起来?是提前杀掉?反正现在已经危险了。 让李世民妥协的还有原太子李承乾。他跟皇帝解释说,自己身为太子,还有什么更高的要求?为什么还要图谋不轨?就是被李泰逼的啊!李泰步步进逼,自己不防范,担心会落得惨败。现在,如果陛下立李泰为太子,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正好落入李泰的计划之中了。这话当然有道理,李世民不免心中震撼。最后唐太宗决定,一切谋划者都要出局,要让后人记得,太子之位,非经营所得。他想让子子孙孙都如此坚持下去,最高地位的承担者,只能备选,不能积极争取。这是很美好很天真的想法,他的子孙们没有谁记得这一点。 李泰失败,自然李治胜出。现在的文献记录,没有发现李治亲自努力过什么,一切看起来都是水到渠成的。太子之位如同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在李治当太子的过程中,长孙无忌、褚遂良都是大功臣。七那么李治真的一点努力都没有吗?不,史书记载,李治与李泰有过一次短兵相接。李泰的用意,是在迫使李治低头让位。你跟谋反的汉王元昌关系密切,他已经暴露,你也不能没事。你自己有这样的问题,还要来跟我争太子吗?李泰的用意,李治应该很清楚。李治可以有几种反应。第一,与李泰针锋相对,恶口相向。但是,这样不会为自己争得分数,因为两个吵架的人,任何一方的形象都会受损。第二,他可以立刻向唐太宗汇报,说明实情,李泰如何如何说。但是,那样会留下打小报告的印象,有背后整治哥哥的嫌疑。第三,干脆把事情彻底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但是,那样太便宜了李泰。最后,李治采取的是最有利的一种,既没有让自己处于被怀疑的位置,又巧妙地暴露了李泰的活动。甚至让太宗觉得,李治用心良苦,是在保护哥哥。贞观十七年(643)四月乙酉(六日),废黜太子承乾。第二天,宣布李治为新的太子。李治不主动告发李泰,在唐太宗看来是在保护李泰,十分符合唐太宗这个时候的心思。不仅如此,李治确实没有留下任何经营的痕迹,连他告发李泰私下的言论,都显得是被迫的。这个时候的李治,虽然只有16岁,可是他的行为已经很成熟。通常说,年龄大一定经验丰富,但在这件事上可见例外时常有之。在政治上,李承乾不成熟,李泰显然也不成熟,而年龄小的李治最成熟。这个结论如果成立,那么李治当太子应该说也不是天上掉馅饼,是有必然性的。李治成为争夺太子的黑马,一点都不奇怪。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李治在经营,所有的人都在为李治而努力。连意志力超人的唐太宗,也为李治改变了主意,放弃了李泰而支持李治。历史记载表明,李治什么也没有干。连后来的历史学家也认为,李治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子。他们认为,长孙无忌要拥立李治,就是看中了李治的年幼无知。事实上,李治完全达到了无为无不为的境界。从高祖李渊的时候起,唐朝就开始推崇道教,推崇老子,但是从唐高祖到唐太宗,看来对老子的理论都没有什么透彻的理解。无为而无不为,看来只有李治把握得切实。李治就这样轻松地当上了太子。(《唐高宗的真相》 孟宪实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天上掉下的皇太子 李治是如何登上皇位
在政治上,李承乾不成熟,李泰显然也不成熟,而年龄小的李治最成熟。这个结论如果成立,那么李治当太子应该说也不是天上掉馅饼,是有必然性的。 李治成为争夺太子的黑马,一点都不奇怪。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李治在经营,所有的人都在为李治而努力。连意志力超人的唐太宗,也为李治改变了主意,放弃了李泰而支持李治。历史记...

李治怎么得到皇位的
李治是通过成为皇太子并最终继位的方式获得皇位的。详细解释如下:李治作为唐朝的皇子,他的最终成为皇帝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唐朝在帝位传承上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因此作为嫡子的李治在皇位继承上具备天然优势。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对李治寄予厚望,在诸多皇子中特别宠爱他,这种宠爱背后或许包含了对其能力的认...

李治只是李世民第九子,为何他能被立为皇太子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但他只是李世民第九子,为何却能成为皇太子呢?其实李治能成为储君有一定运气因素,因为李世民长子李承乾是因谋反被废为庶人,李治的几位大哥也都因各种原因死的死、废的废,所以皇位候选人才会来到李治身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世民有三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次子...

李治是在什么条件下继位的?
等到唐太宗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皇太子入居东宫陶冶德行为时不长,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出朝陪同,不如乘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

李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李智是李治之误,李治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由于大哥李承乾(长孙皇后长子)谋反被废,四哥李泰(长孙皇后次子)争夺太子之位被贬。李治由于品行良好,被李世民立为太子。李世民死后,登基称帝。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二十七日,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

为什么唐太宗的嫡三子李治能登上皇位?
因为李治是嫡子啊,选择继承皇位的时候,肯定会选择立嫡子的,李治市排行老三的,比他大的两个哥哥都已经被放弃了,那么就只有他这一个人选了。李世民在世的时候,一共有14个儿子,当中就只有三个嫡子,古代的规矩是非常的严格的,所以当时李世民只能够传位给嫡子,除非嫡子都没有了,那么才会考虑庶子...

武则天称帝的过程?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故,遗命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奉为皇太后,直接控制朝廷大权。李显把他的王妃韦氏册立为皇后,想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中书令裴炎不同意,李显很生气,说道:“我将天下送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以!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的职位”。裴然把此事告诉武则天。武则天就...

唐高宗李治是怎么继承皇位的?
唐高宗李治继承了李世民的皇位。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共同辅政。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

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的原因何在?
第一,魏王与承乾争夺皇位,结下深仇,如果魏王继位,必然会杀掉承乾,甚至连晋王的性命也不能保住。而晋王为人仁弱,又没有积极争取帝位,他继位后,承乾和魏王便无性命之忧。第二,魏王阴谋夺取太子之位,如果立了他,就会给后世子孙树立一个“太子之位可以经营而得”的先例,这是不适宜的。所...

李治软弱无能,为什么会被立为太子呢?
这个时候,当时的皇太子李承乾却在偷偷的准备谋反,在事情败露了之后,这位年轻的皇太子在他的父亲面前毫无抵抗能力,毕竟是打下开国江山的无敌战神。唐太宗雷厉风行的就解决了这位皇子的叛乱。在处理完叛乱的皇子之后,李世民立刻就立了李治为皇子,速度快到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在朝堂上一众大臣都反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