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看后有什么感受呢

如题所述

肖申克的救赎》:黑暗孤独中只有思想
               
  真正不灭的希望在哪里。也许,仅仅只是在我们自己心里的那一念之善罢了。
  当我们心存着仁慈,以平常之心去对待所有对我们公平或者不公平的事情。
  不管我们遇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总能泰然处之并且找到通往救赎的天堂之路。
                                     
  史蒂芬·金编剧、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第一部银幕作品。在现在看来似乎都是鼎鼎大名的这些人们,在这部电影公映的1994年的时候,最著名的也许只有史蒂芬·金和摩根·弗里曼。在当年来说,这部电影不敌同年问鼎奥斯卡的《阿甘正传》也许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这种大气的节奏。这种感觉似乎只能在某种伟大的作品上才能看到;比如之前说到的《阿甘正传》。最好的电影在节奏上来说似乎只有两种,类似这种轻缓的或者那种快节奏以营造紧张气氛见长的。
  说这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也许一点也不过份,就算它在奥斯卡的角逐上失利了,可是同样改变不了这种现实。至少这是一部在你看完了之后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电影。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
  大量的旁白和第三人称的视角赋予了这部电影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叙述角度;而不管任何一种叙述角度都好,只要运用得当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的,可是在我的个人喜好来说,我相对比较喜欢这种叙述方式。因为很安静,一直很安静,不带半点狂躁的味道。讲述者在安静地诉说,而我在安静地倾听。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轻缓味道里最安静的味道。
  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味道和这部电影的救赎主题是如此相得益彰的。所以,是不是也可以因此说,这部电影的这种叙述方式和主题是如此统一而给了这部电影有了那种足以让人迷醉的光茫呢。至少说,这是一部把这种叙述方式运用得当并且成功的电影。
  一部伟大而不朽的作品似乎只要在我们谈及某种东西的时候就能让我们立刻联想到这部作品。比如监狱、救赎、希望、努力……我们会想到这部电影。

  【关键词:黑暗】

  在很多人的定义里,这首先是一部嘲讽美国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的电影。因为如果不是因为司法制度上的错判的话,安迪是不会进入肖申克监狱;而如果不是因为狱政制度上阴暗腐败的话,安迪也不会成为诺顿的洗黑钱机器也不会有了后面的整个故事。然而在我的定义里,这部电影首先定义上应该是一部有关人性黑暗以及救赎的电影,如果把它定义在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上的讽世之作的话反正局限了这部电影本身的那种更深一层的意义而让这部电影显得肤浅了。
  在我看来,不论是司法制度上的漏洞或者是狱政制度上的阴暗腐败,其根本依旧还是人性上的阴暗和贪婪。如果说,安迪的错判入狱还仅仅只是因为司法制度上的错判,那么后来安迪得到了一个推翻错误回归到自由社会的机会,可是这个机会却威胁到了典狱长诺顿的安全和洗黑钱系统的整体流程的话,那么,这个机会被诺顿的彻底扼杀就完整地体现了这种人性上的黑暗。

  人性是所有一切社会规则和法规的根本。不管多健全的制度最终依旧只能靠人去操作运转,而如果操持着整个制度的人本身依旧带着贪婪的欲望去观摩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总能找到可乘之机或者错漏之处。
  安迪的入狱也许还能说是司法制度上的的漏洞以及客观证据的指证。可是他的出逃却只能是一种极其无奈的选择。因为除了这样的方式来完整他高洁的灵魂,他已经找不到其它的任何方式去完成本该就属于他的自由和梦想了。
  可以说,所有左右这一切的仅仅只是诺顿的一念之善或者一念之恶罢了。当一个人身陷于冤狱而诉求无门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所面对的是一种怎么样的绝望。黑暗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而真正可怕的是这种绝望带来的对于人生一眼所看到的没有光亮的前路。我也不知道在瑞德平静的语调里所讲的安迪呆在他狭小的牢房里沉默不语的第一个夜晚里他是如何度过的,他的思索中的那些又会是什么。他即将开始的是一种永远也没有光亮的生活,他即将在这个黑暗的夜里开始他漫长而没有前路的人生。
  黑暗,无边无际的黑暗从此将他笼罩并且永远将他紧紧地包裹住了。希望和梦想从现在起都将离他而去了。他只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爱意和情感的内敛男人,所以他永远失去了不知道如何向她表达情感的妻子,所以他在妻子出轨之后将她赶出了家门并且死在了情人家的床上。对他来说,这一切构建成了他心安理得地生活在牢狱里的心理基础,他在赎罪,对他来说他并没有杀害妻子可是他的行为间接或者直接地导致了妻子的死亡。
  沉重的负罪感和胶着的漆黑沉沉地包裹着他。不再有希望和光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多沉重的黑暗,也许,我们就能明白光明和希望带给我们的快乐。

  【关键词:希望】

  也许正如瑞德所说,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尤其对他们来说。他们不是死囚,所以他们必须抛弃任何希望地活着。一次或者多次的终身监禁让他们永远也只能生活在这四面高墙之内了。从一开始对高墙的恐惧到逐渐的适应,以及最后形成了对高墙的依赖,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
  没有希望,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这里面活着,一直到死去。所以托马斯会在离开监狱获得他50年牢狱生活之后的第一个假释带给他的那种有限自由感觉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惊惶,然后自杀身亡。他说,他没有办法适应这个自由的社会,他小时候只看过一次汽车,而现在到处都是汽车。自由给了他的是希望,这一点是无须置疑的,然而却正是这样的希望带给他的却仅仅只是担忧和惶恐不安的生活。每次在半夜里做着恶梦醒来却还必须是想一想之后才能明白自己身在何处。这样的生活也许反而不如他在监狱里来得自由和安心。
  在托马斯的心里其实一早已经忘却了自由的感觉。所谓希望,对他来说已经一早已经彻底死去了。虚妄地承诺给他一个自由的希望,他反而不知所以了。

  相比之下,安迪体现了另外的一种心态。“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一句话道明了安迪对生存的渴望和那些从不曾熄灭过的对希望的热诚祈盼。电影用一种晦涩的表达故意让我们以为安迪会在得到希望以及失去希望之后自杀,这种表达方式非常巧妙地用了瑞德的角度,而因为瑞德正是这样以为的,所以我们也就跟着如此以为了。
  瑞德以为将要用600年才能掘通的希望之路,安迪仅用了20年不到的时间就挖通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他从不曾熄灭过的强烈渴望。没有尽头的牢狱生活太过无聊,总得找点什么事来消磨时间。托马斯和瑞德等人选择了听之任之的绝望,而安迪则选择了希望和自由。
  冤狱的错判赋予了他出逃的正义之名,他的希望并不是越狱逃避自己应有的罪责;相反他仅仅只是为了争取属于他的自由和梦想。他曾经以为可以用一种更光明正大的方式得到他的自由光明磊落地走出肖申克的四壁高墙,而且因为这样的希望而变得疯狂躁动,而当这种渴望被诺顿彻底地枪杀了之后,他唯一的选择似乎只有这种极端的方式了。

  【关键词:救赎】

  可以说,安迪的成功出逃成了整个肖申克的救赎。从他的第一次为了所有参加户外劳动的狱友们争取一瓶冰冻的啤酒,从他利用自己的特长获得了狱警的信任之后用监狱的广播室给所有的人们播放意大利音乐,从他每周一封信去为整个监狱争取几本图书馆退化的旧书,从他把一间破烂的小房间改造成一个硕大的图书馆,从他开始帮助一些刑期较短的囚犯们学习并获得学历以便他们出狱后的改造……所有的这一切都带给他们一种救赎的感知。
  而这一切,归属于希望。因为安迪对未来抱着不灭的希望,于是他开始散播希望,开始救赎大众。每一个在肖申克里的人都是清白的,因为他们都被律师骗了。这样的自欺欺人的思想带给他们一种圣洁的光芒。就算他们真的是罪有应得,可是这个世界是否还应该给他们一点希望呢。救赎的寓意在于,安迪的存在净化了他们的灵魂和思想。

  这部电影曾经被定义为现代版本的《基督山伯爵》;然而在我看来,大仲马也许并不比史蒂芬·金或弗兰克·达拉邦特伟大多少。毕竟《基督山伯爵》仅仅只是一个稍显复杂的复仇故事,而《肖申克的救赎》更多的是在于救赎。
  我不知道多少人能在蒙受了不白之冤并被判两次终身监禁之后还能如安迪那样平静,那样思索并且那样有所作为。至少我们总会愤愤不平,总会想着如何去复仇,如何向那些让我们身陷囹圄的人们讨回公道。在安迪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宽恕的光,一种包容和逆来顺受。宽恕吧;千丝万缕,都宽恕了吧。
  把希望隐藏在心里深处,在赎去自己心灵的罪责时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与其把时间花在如何消磨光阴上,不如把这些时间都运用到自己应该去做的最本份的事情上。救赎,仅仅只会为了那些已经准备好了的灵魂。
  瑞德也许是整个肖申克监狱里获益最大的一个。因为安迪在通往一条自我救赎的路上,带着瑞德一起通往了他最美的那个梦境。电影最后的那个拥抱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至少,在救赎了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提被实现了的希望和自由。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只赖于一个人自我的选择和努力。

      2007-08-06;丁亥年丁未月壬申日。中伏第13天;观莲节;火把节。

  【附注一】安迪档案。
  姓名:安迪·杜福雷(Andy Dufresne)。
  性别:男。
  职业:对地质学深有研究的青年银行家。
  性格:内敛,带有几分自闭;极有耐心;智颖睿智;精于设计和会计;追求自由;对前路抱着强烈的渴望。
  名言: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
  遭遇:因为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杀,他被误判入狱二十余年。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现代版的《基督山伯爵》也许一点都不过分,在这监狱里的岁月,精通财税制度的特长使他逐渐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开始为所有的狱警提供财务指导并最终成了诺顿的洗黑钱工具;他又建起了图书馆,让一些年轻的囚犯学习现代知识并且获得了高学历。最后获知了杀死妻子及其情人的真正杀手之后挖了一条邃道穿过一条500码的通便管逃出监狱去追求自己梦想里的自由和希望。

  【附注二】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译名:《肖申克的救赎》
  ■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Frank Darabont)
  ■主演: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类型:剧情
  ■片长:142 min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意大利语
  ■发行: PolyGram Film International
  ■上映: 1994年9月10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7-15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简洁明了,直击内心深处,引发人深刻的思考,像在黑夜中呆惯了的老鼠见不得阳光,此刻被曝光,晒在烈日下一般,碌碌无为的我无处可逃。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剧没有激烈的打斗,也没有起伏跌宕情节的电影,之所以能够被称赞是电影史上的奇迹,是在于它耐人寻味的细节。或许,只有你观看了一百遍,你才真正的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华。
电影前半段给我的是消极的感受,被错误的判决而锒铛入狱,得知真相却无法逃脱,身体与精神的压,才华被埋没,肖申克管理者的罪恶和可恨,我料想到悲剧结尾,安迪会和老布一样吊死在狱中,当我也陷入绝望中时,故事的伏笔一一被揭开,女影星拉蔻儿薇芝身后的通往自由的大道,开启了下文逆转的结局。
“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不得不承认安迪是一位圣者,在设法让自己全身而退后,也帮助了与自己共患难的瑞德,令人钦佩,而让主人公熬过20年的牢狱生活的是对狱外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难以想象在肖申克呆了几十年的人,都难免会被体制化,“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多数人因体制化不愿接受新事物,甚至不愿出狱,不敢与这迅速发展的世界接轨。安迪却是只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鸟儿,他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他逆流而上,打开通往自由的康庄大道。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是安迪对自己的救赎,更是对体制化的瑞德的救赎。
生活要充满希望,就像影中的安迪, 磨难困苦,泯灭不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也有坚强的毅力与决心,方可通向外面的世界,大胆做自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耐人寻味的经典,望永流传,激励更多奋发向上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14
有时候,机会是自己创造的,有的机会别人是给不了你的;还有就是人不能太贪。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1、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希望,在绝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难。人们总说不要和命运抗争,可是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恰恰是命运的一部分。2、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心得感想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心得1 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希望,在绝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难。人们总说不要和命运抗争,可是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恰恰是命运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 故事 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你知道了什么人生哲理?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我知道了以下四个人生哲理:一、坦然接受当下,才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天,当安迪在墙上刻字时,意外发现墙上的混泥土有脱落的迹象,毕业于商学院的安迪,不仅有着出色的金融知识,还因为兴趣辅修了地质学,经过思考,他意识到或许可以挖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隧道,靠着小小的鹤...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 暑假看了不少的电影,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 乍看影片,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花费了大半生的代价,用去了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安迪,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也是现代社会中的苦难者的代表,他是一名银行家,却被诬陷谋杀自己的...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三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位影迷。可是当我偶尔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嘲只是在灰色基调的监狱里,可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压抑,看肖申克的救赎就像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诉说。或许是因为当前我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五篇
毫无疑问,《肖申克的救赎》感动了我。 像我身边的同学看过这部小说的一样,一开始认为安迪肯定监狱悲苦的渡过一生?可是看到最后,结局虽不是法律范围以内的,却是我们所有观众心中所想的那种结果。我们会跨越法律的界限,为这个真正善良的,真正懂爱的人感到高兴!这部小说中,有三个方面是是我感受特别深的! 其一是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被需要感,这是在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之后的感觉。 当看到老布被假释后,我产生了一种无奈而心酸的的感觉。他说,他想回到肖申克去,因为在那里我还能做一个图书管理员,还有人向他笑,亲切的叫他老布,他还能和瑞德他们聊天说地,又或者说一些生活琐事,这样一切都好,这样的生活是他想要的,而...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评价
两部电影均以主角的沉默与深度探讨人生,阿甘的阳光与希望对比《救赎》的阴暗与压抑。观众在《阿甘》的乐观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救赎》中体验到坚韧与命运的悖论。安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展示了生命的抗争和现实的复杂性。《肖申克的救赎》特别强调了主题的悖论,如银行家的无辜和监狱系统的不公。海报...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这个假期,我看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影片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的妻子有婚外情,安迪企图买醉后用枪把他们杀了,但酒醒后放弃了。却误被指控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安迪请瑞德帮他搞一件东西--石锤。瑞德说要用这石锤挖地道需要六百年,而安迪就是利用小小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范文10篇
可是当我偶尔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嘲只是在灰色基调的监狱里,可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压抑,看肖申克的救赎就像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诉说。或许是因为当前我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的缘故吧,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剂困境中的强心针...

相似回答